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及不同药物治疗妊娠梅毒孕妇对足月妊娠分娩率、早产率、死胎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畸形率及产妇与新生儿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治疗的妊娠梅毒孕妇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并对4组孕妇的足月妊娠分娩率、早产率、死胎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畸形率及产妇与新生儿RPR滴度进行检测及比较;A、B、C 3组治疗组孕妇中应用苄星西林、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后新生儿结局比较,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足月分娩率A组为90.0%、D组为40.0%,A组的早产率、死胎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及畸形率分别为10.0%、0.0%、10.0%及0,D组分别为30.0%、30.0%、30.0%及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12周治疗组母婴RPR滴度<1∶8明显多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应用苄星西林治疗组为13.6%,应用头孢曲松治疗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奇霉素治疗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66.7%,与其他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抗梅治疗及正规的青霉素治疗对改善妊娠梅毒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主张早期治疗及首选青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妊娠期梅毒感染对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检测出妊娠梅毒的孕妇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逐年统计2010-2016年医院产前检查检测到的妊娠梅毒孕妇检出率;对妊娠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按照孕妇的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apid plasma regain, RPR)首检滴度分类,将孕妇分为<1∶16和≥1∶16的两组;按照治疗程度分为正常治疗组,非正常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分别检测以上几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胎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的概率。结果 2010-2016年总检测出妊娠梅毒患者460例,检出率为0.082%(460/561 039),其梅毒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5);460例妊娠梅毒患者中足月活产率的新生儿328例,占71.30%;首检RPR滴度<1∶16组患者胎儿足月活产率高于首检RPR滴度≥1∶16组(P<0.05),其胎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率低于首检RPR滴度≥1∶16组(P<0.05);与正常治疗组相比,非正常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胎儿的足月活产率均下降(P<0.05);与正常治疗组相比,非正常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的不良妊娠均升高(P<0.05);与正常治疗组相比,非正常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胎儿患有先天性梅毒感染率均增加(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显著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率,确诊患者进行尽早正规的趋梅治疗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率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地妊娠期梅毒的流行情况并分析治疗后的母儿妊娠结局,为该地区妊娠期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4至2010年,对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5 408例孕妇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对TRUST阳性病例行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7年内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患者共116例,妊娠期梅毒的平均发生率为4.6‰,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其中95例接受了规范治疗,接受治疗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占8.4%.分别于早、中、晚孕开始治疗的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其新生儿RPR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不同RPR滴度组母亲不良妊娠结局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RPR滴度≥1:4组所分娩的新生儿,其RPR阳性率达94.7%,明显高于母亲RPR滴度≤1:2组所分娩新生儿的RPR阳性率53.3%(χ2=9.388,P<0.05),相对危险度达15.750倍.结论 母亲血清RPR滴度高低是影响妊娠期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妊娠期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期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39例妊娠期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检出率和母婴传播规律及其干预技术。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结合交叉进行,应用回顾、前瞻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梅毒患者受孕或孕期产科检查时确诊为妊娠期梅毒共339例,进行孕期及新生儿治疗和干预、随访观察。结果妊娠期梅毒检出率为2.33%;孕母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结婚生育,其新生儿RPR脐带血阳性率最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率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孕母RPR滴度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孕母血RPR滴度和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妊娠分娩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梅毒母婴传播资料,为先天梅毒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体检的梅毒阳性孕妇52例,其中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47人,在出生和1、3、6、9、12、18月龄时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血清学监测和随访,同时对母亲进行血清学随访。结果 47名新生儿中,出生时46人TPPA阳性;28人RPR阳性,滴度从1∶1到1∶256不等;出生时确诊先天梅毒2例,3月时确诊1例,所有未感染儿童RPR均在3月龄内转阴。44名婴儿随访后均排除梅毒感染,RPR阴转时间明显早于TPPA阴转时间。所有梅毒产妇及2例先天梅毒患儿TPPA持续阳性。结论梅毒孕妇分娩的未感染梅毒婴儿RPR在3月龄内转阴,TPPA在12月龄内转阴;对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需要随访至少一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机下梅毒感染孕妇梅毒抗体滴度改变与母婴结局,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梅毒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机分为孕早期组(<13周)36例、孕中期组(13~28周)45例、孕晚期组(>28周)27例,比较三组梅毒感染孕妇的梅毒抗体滴度改变及母婴结局。结果三组梅毒感染孕妇足月分娩、流产、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组足月分娩发生率高于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孕晚期组流产发生率高于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孕中期组早产发生率高于孕早期组和孕晚期组;三组梅毒感染孕妇低体质量儿、死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晚期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高于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P<0.05);三组梅毒感染孕妇血清TRUST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孕早期对梅毒感染孕妇进行科学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期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妊娠结局以及胎儿预后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医院回顾性分析2015年台州市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74 325例,梅毒感染产妇279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为3. 8‰,先天性梅毒患儿4例; 2016年台州市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86 620例,梅毒感染产妇339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为3. 9‰,先天性梅毒患儿4例; 2017年台州市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82 927例,梅毒感染产妇338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为4. 1‰,先天性梅毒患儿1例。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时期,将患者分为3组,即A组(孕周≤12周,31例)、B组(孕周介于13~28周,28例)和C组(孕周28周,26例)。观察3组患者妊娠结局、胎儿预后效果以及母婴梅毒滴度(RPR),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足月分娩率(83. 87%)明显高于B组(53. 57%)和C组(42. 31%),A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16. 13%)明显低于B组(46. 43%)和C组(57. 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概率(0. 00%)明显低于B组(3. 57%)和C组(19.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母体RPR滴度1∶8概率(90. 32%)明显高于B组(78. 57%)和C组(30. 77%)高,A组患者新生儿RPR滴度1∶8概率(100. 00%)明显高于B组(82. 14%)和C组(5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使患者妊娠结局得到有效改善,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同时对胎儿预后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概率,不管对于妊娠结局还是胎儿预后都意义重大,极有利于患者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梅毒早期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5l例产前筛查确诊并经规范抗梅毒治疗的妊娠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11例未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期梅毒病例进行对照。结果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孕妇共分娩新生儿51例,其中足月产50例,早产1例,无流产、死胎发生。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阴性21例,TPPA、RPR均阳性(滴度≤1:8)11例,经1-6个月随访均自行转阴。妊娠期梅毒未规范化治疗的孕妇发生死胎、新生儿死亡和足月梅毒儿共9例(81.82%)。外地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为30.43%(7/23),明显高于本地孕妇的7.69%(3/39);无固定职业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4.32%(9/37),高于有固定职业孕妇的4.00%(1,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5.53、4.55,P〈0.05)。结论妊娠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流动人口、无固定职业孕妇的建卡率,能有效避免妊娠梅毒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妊娠梅毒早期干预 预防早期先天梅毒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解妊娠梅毒垂直传播情况 ,做到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运用梅毒非特异性试验先进行筛选 ,然后用特异性试验进行梅毒确诊 ,筛选出真正的梅毒感染者 ,排除假阳性 ,并给予及时治疗。结果表明 ,2 3例梅毒感染孕妇所分娩的 2 3例新生儿无一例甲苯胺红 (TRUST)试验阳性滴度高于母亲的 4倍 ,新生儿 Apgar评分、体重大多数正常 ,无一例死胎 ,无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5例孕妇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孕妇梅毒感染率,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469例建立围产期保健卡的孕妇进行梅毒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阳性者再进行梅毒补体试验确诊(TPPA)。结果:5例孕妇确诊梅毒感染,感染率为1·07%。结论:孕期开展RPR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可导致严重的妊娠不良结局。通过适当的产前检查 ,识别感染梅毒的高危孕妇和婴儿 ,给予合理的治疗和足够的随访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梅毒的传播。该文重点对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流行病学现状、筛查和治疗进展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逐渐成为危害母婴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妊娠期梅毒螺旋体能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发育不良,甚至死胎、死产。妊娠期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发病年龄、文化程度、多性伴史、居住地等有关。胎儿宫内感染状况与感染母亲的病程及妊娠期治疗时间有关。因此,进一步了解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感染危险因素,明确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筛查和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对于有效地控制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和治疗梅毒宫内感染的不良后果,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