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围拔管期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于双腔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ex 0.5μg·kg-1,n=30)和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n=30),记录相应时点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记录麻醉前、吸痰时、拔管即刻、拔管后2、6 min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于拔管前血压、心率平稳,于导管内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2、6 min SBP、DBP、MAP、HR及血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上升幅度较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围拔管期心血管的反应。方法随机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前、拔管前5min、吸痰拔管时、拔管后3、6min的HR、SBP、DBP。结果对照组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强烈,在吸痰拔管时,拔管后3min的BP、HR明显高于拔管前5min和联合组,以吸痰拔管最为明显。联合组仅在吸痰拔管时SBP、HR升高,拔管后3min基本恢复,DBP变化不明显。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或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为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剂量力蒙欣是否可预防全麻后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35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均无差异。记录两组病人诱导前,拔管前,拔管期间,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送离手术室前的SpO2、脉搏、血压、呼吸次数。结果:全麻结束后,治疗组拔管过程中心血管反应较小,两组拔管前后SpO2、呼吸差异无显著性,离开手术室前病人清醒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全麻拔管时少量应用力蒙欣可抑制拔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预防老年患者气管拨管引起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患者,ASAI~II级,年龄65~79岁,择期在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毕拔管前5min静注利多卡因1.0mg·kg-1,丙泊酚0.8mg·kg-1,连续监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拔管前5min,吸痰拔管和拔管后3min、5min的SBP、DBP、HR和RPP.结果 观察组患者仅在吸痰拔管时SBP、DBP和HR轻度升高(P<0.05),但在拔管后3min恢复到拔管前水平;对照组(B组)拔管反应相当强烈,在拔管后3min及吸痰拔管时各项指标与拔管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拔管后5min仍未恢复到拔管前水平(P<0.05).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能安生有效的预防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5.
乌拉地尔在高血压冠心病病人拔管期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商品名:压宁定)在围拔管期对高血压并冠心病病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n=30):乌拉地尔组(A组)、对照组(B组).两组病人手术当天早晨仍予抗高血压药物口服.B组病人在呼吸恢复时开始吸痰、拔管处理,A组病人在吸痰前2min首剂静注乌拉地尔12.5mg,继以0.3mg/(kg·h)微泵维持,拔除气管导管后停止泵注药物.结果 A组在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各时点HR、SBP、DBP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1),B组在吸痰拔管时有4例因SBP大于180mmHg经静注乌拉地尔后控制血压.结论 乌拉地尔在高血压冠心病病人拔管期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异丙酚用于小儿腭裂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腭裂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BIS指导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BIS组通过维持BIS 40~60来调节异丙酚的用量,对照组根据患儿血流动力学、体动等调整异丙酚的用量,记录术中血压、心率、BIS值、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异丙酚用量及拔管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BIS组血压、心率、BIS值高于对照组(P<0.05),BI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异丙酚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BIS组拔管后低氧、舌后坠发生稍少于对照组。结论 BIS指导异丙酚用于小儿腭裂手术,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苏醒、拔管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贝宁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要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30min用静脉微泵注入0.5μg/(kg·min)的艾贝宁和等量的生理盐水,泵注时间15min。记录患者麻醉前、吸痰拔管时、拔管后1、3、5、10min各个时间点的收缩压、心率的变化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收缩压和心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5、10min心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吸痰拔管时、拔管后1、3、5、10min各个时间点的收缩压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吸痰拔管时、拔管后1、3min心率值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躁动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前应用艾贝宁,能减少患者全麻拔管期的收缩压、心率波动,同时让患者的躁动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口气管插管气囊充气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和气囊放气状态下边吸痰边拔除气管导管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30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气囊充气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气囊完全放气后边吸痰边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声嘶、咽痛、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严重呛咳的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囊充气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可减少拔管后并发症及拔管放气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殷税香  胡丽娟 《贵州医药》2003,27(4):335-336
全麻病人术毕时吸痰、拔管等刺激常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甚至脑血管意外。我们用尼卡地平预防拔管期间心血管副反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50例,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随机分为两组,尼卡地平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5例。其中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吸痰管吸痰方法应用于需拔气管导管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04例全麻插管术后复苏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2例,实验组拔管时采用非吸痰管吸痰即直接用气管导管吸痰,对照组拔管时用吸痰管吸痰,比较两组的吸痰效果、小气道痉挛的发生率、持续性呛咳的发生率、拔管时及拔管后的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平均每例的操作时间等。结果:实验组小气道痉挛、持续性呛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加快的现象也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工作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拔小儿气管插管时采用非吸痰管吸痰的效果优于用吸痰管吸痰,能降低小气道痉挛及持续性呛咳的发生率,减少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心率加快等现象,同时也减少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在依托咪酯脂肪乳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依托咪酯脂肪乳输注速度,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快通道麻醉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ASA Ⅰ~Ⅱ级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以抽签形式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持续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诱导和维持麻醉.Ⅰ组根据BIS值反馈调整依托咪酯脂肪乳速度维持麻醉深度,使BIS值维持在40~50;Ⅱ组以0.6~1.2mg· kg-1· h-1持续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术中探查时、缝皮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时间(T1)、手术时间(T2)、BIS达90的时间(T3)、苏醒时间(T4)、拔管时间(T5)、PACU停留时间(T6);统计麻醉药用量;记录并发症.结果 Ⅱ组切皮前、切皮时、术中探查时、缝皮时各时间点的BIS值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两组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3、T4、T5、T6均明显比Ⅱ组缩短(P<0.01);Ⅰ组依托咪酯总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 BIS监测下,依托咪酯脂肪乳用量少,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PACU停留时间短,能达到快通道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Closed-loop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CL-TCI)技术在中老年患者手术中抑制气管插管与拔管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开腹胃肠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55~70岁,男22例,女18例。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开环组(O组)和闭环组(C组),每组20例。O组采用常规TCI技术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丙泊酚初始浓度设为3μg/mL,C组采用CL-TCI技术,以BIS值45±5为反馈指标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进行反馈控制。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MAP、HR、诱导时间(诱导开始到BIS值达到45±5)、诱导期和整个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前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后BIS值达到45±5时,MAP和HR均显著下降(P<0.05)。C组在插管和拔管后即刻以及之后3 min的MAP和HR稳定性比较中均好于O组(P<0.05)。C组在诱导期和整个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O组(P<0.05),但诱导时间长于O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患者开腹手术中,丙泊酚CL-TCI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循环功能稳定方面优于常规TCI,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喉罩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合并肺部疾患老年人的麻醉中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的高龄患者50例,肺功能MVV占预计值均在50%~30%之间。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气管导管组(T组),硬膜外麻醉后全麻醉诱导,L组置入PLMA,T组置入气管导管。术中通过BIS的监测把麻醉深度控制相同深度。观察与监测记录麻醉前(T1)、麻诱导期(T2)、喉罩(气管导管)置入(T3)、手术麻醉维持期(T4)、停药时(T5)、睁眼时(T6)、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T7)、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后5min(T8)的SBP、DBP、H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1)、停药-睁眼时间(M2)及停药.拔除喉罩时间(M3)、丙泊酚总量(ml)G发生烦躁的例数(N1),保留导管发生数(N2),术后咽痛例数(N3),肺部并发症例数(N4)。结果L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手术维持、拔除喉罩过程中血压、心率均有波动,但和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组中,在插管时血压及心率变化较大,与诱导时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在手术结束时、睁眼时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升高,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L组用药量比T组少两者比较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中发生烦躁的例数,保留导管发生数,术后咽痛例数,肺部并发症例数的比较中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罩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合并有肺部疾患的上腹部手术是较好的麻醉方式,可以加快术后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2例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麻醉前采用1%利多卡因行SGB,对照组不进行SGB。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切皮时(T4)、拔管前(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5 min(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时点与T0时点数值差小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全麻前行SGB可缓解麻醉插管、拔管或手术强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有利于其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全凭静脉麻醉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2例,根据麻醉诱导给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及注射用顺苯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则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并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马西尼.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价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术前及术中各时间点BIS,同时比较各项苏醒质量指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围术期认知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诱导后3 min、气管插管时和诱导后1h的BI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间、呼唤睁眼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能提高全凭静脉麻醉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维持麻醉深度,并有效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0例3~12岁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凭BIS数值对ETsevo进行调控,使BIS值维持在40~60范围内,在手术结束前5min内要使BIS值保持在60~75范围内。对照组则完全凭借医师的临床经验来进行麻醉、行气管插管。待患儿手术结束后便停止七氟烷的吸入,使用普通氧气机械通气8L/min,不采取其他刺激方式,直至患儿自然苏醒。结果采取BIS监测的患儿插管条件更佳,术中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均保持平稳状态。结论 BIS用于七氟烷临床麻醉,在减少药物用量,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缩短苏醒与拔管时间,增强麻醉安全程度等多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静吸复合麻醉作比较。方法:30例择期行开颅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对照组)和靶控输注组(TCI组),每组15例。TCI组采用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3μ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0.2~0.6ng/mL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连续监测并于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切头皮(T3)、锯颅骨(T4)、切除肿瘤(T5)、缝头皮(T6)及气管拔管后(T7)记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min的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伤口疼痛程度(VRS评分)。结果:术中两组患者的BIS值均明显降低,维持在40~60范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HR出现明显波动,TCI组各时点较平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CI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即刻OAAS评分升高,拔管后30min VRS评分降低,拔管后烦躁及恶心呕吐数减少(均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及拔管快速、术后平稳、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单次剂量在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D组(右美托咪定组)和c组(生理盐水组)。麻醉方法为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10minD组给予Dex0.5u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C组给予5ml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拔管期间的HR、SBP、DBP、SPO2,记录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时间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相比,用药后D组HR显著降低(P〈0.05),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HR、SBP、DBP均略有上升,拔管后5、10min时HR、SBP、DBP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组(P〈0.05)。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苏醒期间D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所有患者在拔管期间均无缺氧、呼吸抑制和气道痉挛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苏醒期拔管,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影响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在不同年龄组妇科腔镜患者全麻术后清醒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全麻下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Y组(17岁≤年龄≤30岁)和O组(45岁≤年龄≤68岁),每组30例。术中使用咪哒唑仑、芬太尼、苯磺酸阿曲库铵、丙泊酚等药物诱导和维持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方式,使BIS值维持在50±5之间。术后均给予氟马西尼(0.01 mg/kg)静注,记录两组患者术毕(T0)及给药后2 min(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的BIS值,并记录各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至正常时间、拔管时间、需放入口咽通气道个体数。结果①两组患者除年龄外,体重、身高、术中失血量、芬太尼总用量、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Y组T1、T2、T3、T4时间点患者的BIS值均显著高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T1、T2、T3、T4时间点患者的BIS值均显著高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时间点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恢复自主呼吸达标准时间、拔管时间、需放入口咽通气道个体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行妇科腔镜手术全麻后的催醒效果相同,年长患者也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ASAI~II级择期行Lc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各20例。右美托咪定组于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泵注时间为10min,生理盐水组以同样的速率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2组全麻诱导均使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4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术中以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记录静脉泵注开始前(T0)、静脉泵注10min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气管拔管即刻(T4)、气管拔管后5min(T5)气管拔管后10min(T6)7个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MAP、HR,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进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有无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更平稳(P〈0.05)。有美托咪定组苏醒时间(19±5)min,拔管时间(22±4)min,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8±4)min、(22±4)min,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右美托咪定组无躁动、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生理盐水组有1例躁动,2例寒战。结论术前预给右美托咪定可以使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影响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