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扬  齐丽薇  李纪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37-138
目的: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的8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6例有心力衰竭表现,反复晕厥者1例,胸痛者1例。8例患者均存在心律失常,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患者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为确诊的首选检查。总体预后较差,顽固性心力衰竭及致死性心律失常为主要死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误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超声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总结心肌致密不化的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研究临床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笔者收集了2004年2月至2012年1月间临床疑似诊断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病例共51例,都使用超声心动图着重对左室检查,从而确定超声心动图对该病的诊疗价值。结果 51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都很明显,在超声心动图中,都可见大小不等深陷的小梁隐窝以及排列错综的肌小梁,并且它们形成了网状或者蜂窝状,在靠近心尖1/3室壁的节段最为明显,并波及到了室壁的中段,但一般并没有累及基底段的室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可以测及隐窝之间的心腔与隐窝之间的低速血流相通。有43例患者累及左室,8例患者累及右室。除此之外,还有18例患者同时有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到中度的关闭不全。结论由于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具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所以,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该病,是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9例均出现不同程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室增大;其中单独累及左心室8例,病变以心室中段至心尖段最为明显;出现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结论 NVM患者的心肌结构异常、室壁运动失调、多普勒血流改变等均有明显的声像图特征,若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等畸形,超声心动图更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肌致密化不全(NVM)超声诊断的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GE Logiq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对12例NVM患者进行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近心尖1/3的左心室心肌和心内膜。结果 12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均可见受累心腔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其间深陷的隐窝,彩色多普勒显示隐窝内有血流与心腔想通。12例患者中11例为左室受累,1例累及双室。11例心功能明显降低。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具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改变,超声是诊断NVM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NV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小儿NVM患儿,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患儿的诊断结果、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患儿中孤立型20例,非孤立型10例。30例患儿经检查显示左室型17例,右室型8例,双室型5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扩大17例,右心扩大7例,全心扩大5例,房室正常1例。病变位置主要包括心尖部合并中断侧壁位置,包括下壁心肌12例,心尖部心肌8例,基底段心肌3例以及室壁心肌7例。随访3例患儿死于心力衰竭(心衰)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10.00%。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NVM的风险较高,容易引发患儿心衰,其临床症状表现与NVM的范围关系密切,孤立型患儿早期阶段症状表现具有隐匿性,对患儿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对于评估患儿心脏功能,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临床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的患者进行多切面的探查,以获取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信号。结果 28例超声诊断为NVM,其中26例为左心室受累,2例右心室受累,采用詹尼(Jenni)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其内容包括:(1)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2)左室部分室壁增厚分为两层,致密层较薄而非致密层较厚;(3)收缩末期非致密化层/致密化层比例〉2;(4)UCG可见心室与小梁隐窝间有血流交通。病变部位:位于心尖部,合并下壁6例,合并侧壁5例,心室壁均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NVM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是诊断NVM的可靠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是非产科因素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病因。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肌 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是其严重并发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方法。目前妊娠合并心肌 致密化不全心肌病以对症用药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需考虑母儿安全性,综合病情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本文对 1例双胎妊娠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报告,并结合国内3例妊娠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 病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妊娠期该疾病的临床认知和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6例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脏彩超特点.方法 分析来自4个家系的9例NVM患者以及7例散发性NV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结果 16例NVM患者,男12例,发病年龄17-74岁.7例患者有心悸症状;7例散发性NVM患者和2例家族性NVM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6例家族性NVM患者无明显症状.心电图异常者12例:室性期前收缩5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持续性房颤2例,阵发性房扑房颤1例,ST段压低伴T波改变9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确诊,患者病变均局限于左心室;其中,累及心尖部14例,左心室扩大1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8例,左心室内见多发血栓1例.结论 NVM男性患者多见,有家族遗传倾向;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旨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18例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多发于左心室,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首发症状以胸闷、气促为主,超声心动图可见有典型改变;经积极治疗,2例死亡。结论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表现及心电图不典型,容易误诊,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变化,可作为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诊断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秋菊 《安徽医药》2010,14(1):88-8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惠普5500型超声诊断仪,对15例患者进行常规检查,重点扫查左室长轴、短轴及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心肌、心内膜的组织结构和血流分布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14例为左室型,1例为双室型,心室内均见异常隆突的肌小梁和深陷其间的隐窝,彩色多普勒超声见肌小梁隐窝内的血流信号与心室腔相通。病变好发于左室心尖部、侧壁、下后壁,伴或不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结论NVM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心动图为成人NVM诊断的首选方法,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散脐部热敷联合盆炎清栓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 例。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术联合盆炎清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经通络散脐部热敷治疗。结果3个疗程总治愈率,治疗组为72.09% ,优于对照组的44. 19%(p〈0.05);第1个疗程治愈率,治疗组为48.84% ,优于对照组的11. 63% (p〈 0. 05); 1年内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不孕率,治疗组为65. 12% ,6. 98% ,27. 91% ,分别优于对照组的39. 53% ,11.63% ,48. 84%(P〈0. 05). 结论温经通络散脐部热敷联合盆炎清栓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影像特征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临床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的患者进行多切面扫查,以获取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信号,重点观察近心尖1/3的心肌与心内膜。结果 18例超声诊断为NVM,其中16例为左心室受累,2例右心室受累。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1)左室或右室中、下1/3至心尖的心腔内可见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其间深陷的隐窝;受累室壁增厚分为两层,致密层较薄而非致密层较厚,收缩末期非致密化层与致密化层之比〉2;(2)受累腔室扩大,室壁变薄,运动减弱,收缩增厚率减低;(3)彩色多普勒显示隐窝内的低速血流与心腔内高速血流相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及鉴别诊断N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 (BMSC) may be an altern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eligible for either percutaneous or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This case report presents a 65-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untreatable angina pectoris (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Class III) and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mixture of BMSC containing approximately 3×106 CD34+ cells was directly injected into preoperatively determined ischemic regions of the myocardium by median sternotomy. At baseline, at 3 months, and at 1 year of follow-up, echocardiography (demonstrating wall motions of 16 segments),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at baseline and at 1 year)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myocardial perfusion, left ventricular (LV) function and coronary anatomy. The patient reached 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Class I after 6 months of cell implantation. The ejection fraction increased from 34% to 37% at the third month and 40% at 1 year of follow-up. At 1 year of follow-up, preoperatively akinetic mid-base septum and anteroseptal regions progressed to mild hipokinesia and severe hypokinetic mid-base-apical anterior regions and apical lateral-inferior regions became normokinesia.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visible improvement in anterior and lateral segments at 1 year of follow-up.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newly developed collateral arteries at 1 year of follow-up. BMSC transplan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sulted in increase of LV ejection fraction, an increase of the perfusion of ischemic myocardial regions, and improvement in wall motion defects without any adverse ev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相关临床因素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疑诊冠心病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测量CACS、冠状动脉造影、外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以及相关血液生化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2例(冠状动脉狭窄≥50%),非冠心病组44例(冠状动脉狭窄〈50%),并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CACS值明显升高,且CACS值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股动脉IMT、瓣膜钙化以及血压、血脂、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中瓣膜钙化较非钙化者CACS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CS值与外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和相关血液生化检查相结合,能更好的预测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源螺旋CT(dual source spiral CT,DSSCT)评价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心室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选的9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62枚,于PCI术后第12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及DSCT检查(两者相隔5-7d)。利用DSCT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狭窄,应用左心室功能分析软件测定和计算左室功能相关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上述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共植入162枚支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共有11枚支架出现再狭窄(6.8%);DSCT显示共有10枚支架出现再狭窄(6.2%,P〉0.05)。相比冠状动脉造影,DSCT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98.7%,准确性为96.9%,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8.0%。EDV、ESV、SV、LVEF的结果在心脏超声和DSCT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双源CT可用于PCI术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室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儿童及婴幼儿不完全型川崎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数据分析,为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以便减少该疾病的漏诊与误诊。方法 回顾性选取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8例不完全型川崎病(iKD)病儿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297例典型川崎病(cKD)病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儿超声心动图(UCG)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小板等炎性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425例KD病儿中,iKD 128例(31.1%),cKD 297例(69.9%)。全部KD病儿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有121例(28.5%),其中iKD组有40例(32.3%),cKD组有78例(27.3%);性别、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左前降支(LDA)、回旋支、右冠状动脉(RCA)、RCA中段、二尖瓣反流(MR)、三尖瓣反流(TR)、冠脉管壁毛糙、CR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LMCA、LDA、RCA、RCA中段、MR、TR、冠脉管壁毛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发生死亡(术后30 d内)与术前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460例风心病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死亡分为两组,死亡组50例,均术后30 d内发生死亡;对照组从410例未发生死亡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对照。其中所选病例均为术中麻醉平稳,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常规对症处理的患者。选择术前临床指标,超声心动图,术前合并症、并发症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前因素与术后死亡发生的关系。结果术前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心功能分级(NYHA),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男>75 mm,女>70 mm)是手术早期发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合并冠心病影响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前应明确诊断,积极围手术期处理,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