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开展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63名吸毒者分为四个组,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同伴劝告者教育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 宣传教育及设立同伴劝告者干预,对改变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效果。结论 应制定长期规划,在戒毒所内建立艾滋病宣传教育机制,并持续设立同伴劝告者,干预效果才会持久。  相似文献   

2.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组中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快速评估,现场访谈和咨询、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124名服务小姐,干预后调查135名,干预后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等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85.0%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只有42.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干预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要提供改变高危行为的技能。定性访谈资料可信性较高,可做为定量资料的补充和评价,但如何把定量与定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之间,开展同伴咨询、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并为以社区为基础的同伴教育干预模式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173例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取同伴教育1年,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及安全套使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1年的同伴教育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从58.97%提升为85.14%(χ2=25.622,P<0.05),健康的心理状况从37.18%提升至77.03%(χ2=49.086,P<0.05),最近1个月安全套使用率从75.95%提升至89.8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伴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及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李芳  耿文奎  刘金纪  覃彦香 《内科》2012,7(5):518-520
目的探索建立针对男男同性恋(MSM)人群预防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家庭式同伴教育”的方式,针对300名MSM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高危行为干预,通过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取向及性行为的改变,评估该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300名MSM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同性间安全套使用率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家庭式同伴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相应改变其高危行为,同时应该将坚持使用安全套作为MSM人群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韦柳迎  杜丽群 《内科》2013,8(3):335-33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艾滋病科住院的80例艾滋病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心理干预及同伴教育,在干预前后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患者焦虑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80例艾滋病患者在护理人员心理干预及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后其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及开展同伴教育,可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最佳身心状态,配合治疗,为进一步抗病毒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快速评估,现场访谈和咨询、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124名服务小姐,干预后调查135名,干预后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等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85.0%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只有42.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 干预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要提供改变高危行为的技能。定性访谈资料可信性较高,可做为定量资料的补充和评价,但如何把定量与定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青岛市在押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并探讨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对青岛市两所监狱新人狱的862名服刑人员,用A、B两种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匿名调查,由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集中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讲解及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结果在押人员入狱前有婚外(非配偶)性行为的占52.9%,吸毒的占13.1%,入狱后有同性性行为的占3.2%。通过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在押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态度有显著的改变。结论在押人员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人群,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可行的,可减少狱中和刑满释放后的高危行为,减少危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流动妇女艾滋病干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解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流动妇女对性病、艾滋病认知和感染的危险情况,并对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发生与蔓延。方法 对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的哈尔滨、绥化、牡丹江、大庆、黑河市的服务场所,包括洗浴中心、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的女服务人员393人做了调查,并进行了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干预,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效果。结果 多数被调查者对艾滋病、性病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如果不对这些人群及时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个人不仅不知道如何防护,同时会继续传播性病、艾滋病,成为性病、艾滋病蔓延的主要源泉。经过干预,不仅普遍提高了这些人群对性病、艾滋病危害的认识,并使她们学习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不受这些疾病的侵害,也不成为主要传播者,增强了她们的防护意识和预防能力。结论 提示今后如能针对流动人口进行全面的干预、教育工作,将对控制性病、艾滋病的发生与蔓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吸食新型毒品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感染状况,探索针对该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招募新型毒品吸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型毒品吸食者324人,未发现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梅毒感染率为16.0%(5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6.1%,79.6%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66.0%首次吸毒原因为同伴影响;70.2%选择在自己或朋友家吸食毒品,29.3%选择在宾馆或娱乐场所吸食毒品。吸食毒品后31.7%选择商业性伴,59.1%选择临时性伴;最近一次与商业性伴和临时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3%和2.5%;40.3%有过群交性行为,其中59.5%发生群交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最近一年只有9.4%接受过HIV抗体检测,6.8%接受过同伴教育。结论 吸食新型毒品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广泛存在,梅毒感染率高,接受干预和艾滋病检测率极低,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女性性工作者(FSWs)接受性病艾滋病干预的累积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对娱乐场所FSWs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过去接受干预情况及效果。结果共调查201名FSWs,干预累积效果显示,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受接受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免费HIV检测和发放安全套次数的影响;主动检测HIV次数受VCT宣传、免费性病检测次数的影响;主动检查性病受VCT宣传、免费HIV检测和免费性病检查次数的影响;婚姻状况、知识得分是最近一次与临时男性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免费HIV检测是最近一个月与临时男性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的性病艾滋病干预效果受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不断对FSWs实施干预,将会产生干预的累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戒毒人员艾滋病、毒品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为建立有效综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对戒毒人员采用直接培训、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三种干预措施进行艾滋病和毒品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调查其对毒品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等.结果 通过三种方法干预后,戒毒人群对艾滋病、毒品一般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不安全性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方式和降低吸毒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方法的认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在10%以上.其中毒品、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提高最大,从培训和自我教育前的61.25%提高到79.32%,同伴教育后提高到96.61%.降低吸毒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方法认知率提高到89.41%.而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由直接培训和自我教育前的68.22%提高到93.41%,而同伴教育后仅提高2个百分点.结论 对戒毒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阻断艾滋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项目活动5: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治疗、关怀和支持 在提供关怀和作为同伴教育者方面,艾滋病感染者的参与是社区干预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其他小规模的干预包括小额资金的支持、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营养支持以及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等。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以及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在优化人力资源方面的任务转换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溪市红塔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探索综合干预的模式,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暗娼人群开展同伴教育、安全套促进、自愿咨询检测(VCT)等为主的综合干预活动,在干预前后通过统一的行为监测问卷调查,通过核心指标的对比分析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暗娼人群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传播知识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6.5%、7.7%分别提高到干预后的98.9%和66.7%;最近一次及最近一个月与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2.5%、38.3%分别提高到干预后的96.9%和89.4%;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并知道结果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6.8%提高到干预后55.2%。结论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取得显著的效果,综合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对乡镇中学生采取同伴教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策略。方法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某市,随机选择2所乡镇中学,共征募并培训20名同伴教育员在校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相隔6个月)分别调查192名和191名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22.92%提高到干预后的66.49%(P<0.05);最近半年有性行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18.23%下降到干预后的9.95%(P<0.05);最近一次性生活中采取安全措施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2.71%增加到干预后的94.74%(P<0.05)。结论在乡镇中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减少危险性行为,对发挥中学生在控制艾滋病蔓延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针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配偶的入户随访及同伴教育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为指导新疆HIV单人阳性(单阳)家庭干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435名感染者的阴性配偶分为入户随访及同伴教育两组,每季度开展一次随访及采血检测。结果两种干预方式年发病率相近,入户随访组年发病率为2.23/100人年(4/179.5人年),同伴教育组年发病率为2.49/100人年(4/160.3人年),两组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87)。随访管理数据显示,两种干预方式在退出率及失访率方面基本一致,尤其在随访的后两个季度。成本分析结果显示,对一名感染者配偶进行入户宣传干预的成本为555元,进行同伴教育的成本为439元,同伴教育组的成本远低于入户随访组。不同性别的配偶在选择干预方式时倾向不同,男性更倾向于入户随访,女性更倾向于同伴教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06)。结论两种干预方法干预效果一致,管理难度基本一致,同伴教育干预成本低于入户随访干预,均可作为成功的干预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在贵阳市男男同性恋(MSM)人群中,开展普及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的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促进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取“看谁的雪球滚得大”的方式,在MSM人群中招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同伴咨询、同伴宣传工作。结果 共对170名MSM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习惯的基线调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后,对178名MSM进行了评估调查。结果 该人群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回答正确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比干预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在MSM人群中招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扩大该人群宦传教育面能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可能影响艾滋病干预效果的因素。方法对纳入的30篇文献采用Meta分析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干预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否从外表上看出来"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11%与20%;"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最近一年做过HIV检测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5%、17%、23%。亚组分析表明,大多分组仍存在异质性,五个指标均呈现如下特点:基线率越低,干预效果越好;同伴教育的效果好于一般健康教育;年龄越小,效果越差;未婚构成比越高,效果越差;干预时间长短对干预效果的影响不确定。结论中国对MSM开展的艾滋病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知晓的基线率、是否采取同伴教育、年龄、婚姻状况可能是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STD高危人群进行全方位干预的社会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性传播疾病(STD)门诊对STD高危人群进行全方位的干预,探索推广“同伴教育”,实行“STD/网络干预”的可行性。方法:以STD高危人群为中心,运用双向咨询、规范治疗、小组讨论、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健康促进方式进行干预,培养愿意从事“同伴教育”的自愿者,试行STD/艾滋病(AIDS)网络干预。结果:(1)干预后,高危人群的STD/AIDS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就诊态度有明显转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商业性行为者的性观念较干预前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有35.71%和41.89%的性工作者仍赞同性自由和婚前、婚外性行为,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92.91%的非商业性行为者仍然赞同婚前、婚外性行为,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不论干预前后,大部分人在不安全性交后,首先关心自己是否患病,在患病后,首先关心的是能否治愈。(4)干预后,>95%的调查对象愿意参加同伴教育。40名同伴教育志愿者在3个月内引来204位高危朋友,干预面是其本身的510%。结论:平等、宽松、匿名的就诊环境与有效的生物学干预,是吸引高危人群就诊的重要保证。全方位的健康促进式STD/AIDS干预,对提高STD高危人群的STD/AIDS知识水平,转变就诊态度有明显效果。由于大多数受干预者愿意参加同伴教育,使STD/AIDS网络干预计划得以实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因此,在SET门诊进行STD/AIDS全方位干预,推广“同伴教育”实行“网络干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预防吸毒者中HIV传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和行为干预,对减少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岳阳市吸毒人群开展MMT,配合同伴教育和行为干预,1年后对观察对象进行HIV检测和行为测试,评估维持治疗效果.结果 113名入组治疗时HIV为阴性者,1年后无1人转为阳性,22名HIV阳性者的阴性配偶/性伴1年后仍为阴性;1年后尿检阴性率维持在76.1%.治疗者的行为明显改变,社会功能逐步恢复.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结合同伴教育和行为干预能有效减少海洛因的使用,预防HIV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降低其同伴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结合部低档涉性场所艾滋病高危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低档涉性场所艾滋病高危行为现状,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305家目标场所的业主及538名暗娼(CSW)进行现状调查,运用Epi Data 3.1和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目标场所卫生状况差,CSW健康证持证比例低,以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非在婚者居多,平均年龄较大,初次性行为及初次商业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3.9岁和28.1岁,50.9%的CSW最近一月的商业性行为中曾有不使用安全套经历;CSW出现性相关疾病症状的比例为23.5%,多数选择私人诊所就诊或自己买药治疗;目标场所CSW防艾干预措施和服务工作等开展不平衡。结论城乡结合部低档涉性场所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基本面令人堪忧,应加大对此类场所艾滋病主动监测和干预工作力度,加强开展100%使用安全套项目、同伴教育及自愿咨询检测项目;建议借鉴交通、司法等部门的相关经验,在此类目标场所开展艾滋病传播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