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与肱动脉行端-侧连续外翻吻合;PTFE人造血管内瘘84例,前臂作“U”形皮下隧道,置入PTFE人造血管20—35cm,动脉端人造血管与肱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端与肱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1周内瘘口震颤消失52例,彩超发现瘘口狭窄,有血栓形成,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后均获成功。应用人造血管内瘘术后肢体肿胀较明显。内瘘3周后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吻合口径5mm较合适,人造血管内瘘对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需要作血液透析施行动静脉内瘘患者60例,其中显微手术组和直视手术组各30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对两种手术的即时通畅率、术后6个月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结果显微手术组术后即刻通畅率100%、术后6个月通畅率96.67%均高于直视手术组的96.67%(P=0.31)和73.33%(P=0.01),其中,术后6个月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显微手术组术区肿胀1例,发生率3.33%,无吻合口血栓、术区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直视手术组发生吻合口血栓2例,术区缺血坏死1例,术区肿胀4例,感染3例,吻合口狭窄4例,发生率为46.67%,显微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直视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对动静脉内瘘实施显微手术能提高内瘘的通畅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利于后续的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3.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38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建立长共用因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头静脉桡动则吻合内瘘术38例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38例44次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其中32例仅1次手术,有6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术后近期内因血管内塞未能使用者2例,另有2例因血管流量不足而放弃使用,40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个月-3年,最长已穿刺达300余次,仍使用良好。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但一些长期透析患者,由于多次手术及反复穿刺,上肢前臂已无可供做内瘘吻合的动静脉。我们采用尸体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方法 将尸体动脉用乙醚及无水乙醇处理,保存于75%乙醇内。将尸体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3例。结果 术后血流通畅,血流量200-275ml·min-1。结论 用尸体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显微吻合不同口径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而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直接影响到患者长期存活和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在病人前臂无自体血管可用或动静脉距离较远时,应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并应用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6.
对于尿毒症患者,需进行长期血液透析,而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透析成功的首要条件。血液通路的建立,有体外动静脉瘘和体内动静脉瘘两种。因体外动静脉瘘的护理不便等各种原因,现基本不用。体内动静脉瘘随显微外科技术提高,已被广泛应用。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9~2002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9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4例,年龄31岁~65岁。手术方式: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88例,采用大隐静脉移植行贵要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4例。瘘口4mm~6mm,术后血流量300~500ml/min。内瘘使用时间1个月~3年,其中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2年单中心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限流术的原因及限流术的疗效,探讨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因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限流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人口学信息、原发病、透析龄、限流术前、术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8.
显微外科建造动静脉内瘘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9.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和大隐静脉内瘘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4月-2002年3月,47例尿毒症患者(49肢)接受肱动脉—头静脉人工血管内瘘术和腘动脉-大隐静脉内瘘术。其中40例行肱动脉—头静脉人工血管内瘘术(41肢),7例行股动脉—大隐静脉内瘘术(8肢)。人工血管内瘘组围手术期4例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死亡1例。平均随访34个月(6—70个月),1年初始通畅率为82.9%,再手术通畅率为95.1%;2年初始通畅率为67.3%,再手术通畅率为78.4%。初始通畅时间最长的为75个月,最短的为1个月。大隐静脉内瘘组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随访13个月(2-39个月),1例因脑出血于术后2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血栓形成,再行对侧下肢大隐静脉内瘘术至今33个月,内瘘通畅。其余5例均通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和下肢大隐静脉内瘘术虽有操作复杂、创伤相对较大等缺点,但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为一部分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持久的血透通路。  相似文献   

10.
在血液透析中,我们常常为血管通路所困扰。如何为急诊需要而快速建立通路,如何为长期透析而保护和节约使用血管,是血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根据国外有关报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建立动-静脉内外混合瘘3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一、造瘘方法在一侧手腕部的桡动脉搏动明显处与其相邻近的静脉之间作一3 cm长纵切口,游离该二条血管,使之无张力靠近。在手术显微镜下用9-0无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使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作内瘘更易成功。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3~5cm,两端分别插入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近心端,使之端端对接后间断缝合,避免了因血管太细缝合困难及手术显微镜下缝合的技术要求。结果:52例尿毒症患者,头静脉直径〈1.5mm,51例一次缝合成功,仅1例因桡动脉痉挛手术失败。维持血液透析8月内未见闭塞。最长使用已达10年。血流量符合血液透析要求。结论:本缝合法不需特殊条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血管。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1985年1月~1996年3月为1256例慢性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其中自体血管内瘘1101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526例,前臂动静脉内瘘512例,上臂动静脉内瘘36例,下肢动静脉内瘘27例),大隐静脉搭桥15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搭桥动静脉内瘘18例,人尸动脉搭桥动静脉内瘘122例。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95.3%,3年通畅率82.5%,5年通畅率71.2%,10年通畅率为48.6%。就制作动静脉内瘘以及对国内外开展各种制作内瘘方法的临床评价和经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89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资料,观察内瘘使用及早期血栓形成情况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的关系。结果总结出10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性高血压、血压≤110/70 mm Hg、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红蛋白≥130 g/L、高凝或高黏状态、动脉射血低、静脉回流不良或静脉压高、动脉硬化或动脉壁分层、补漏缝合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基础原因中以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最为重要,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问题。术前纠正高凝状态等危险因素,术中提高操作技能,术后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提高内瘘通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动脉一头静脉两种不同吻合方式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动静脉内瘘患者采取端侧吻合、端端吻合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吻合口直径、血流量等指标。结果:227例患者共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248例次,手术成功率91.5%,均能达到维持血液透析标准,端侧吻合组和端端吻合组吻合1:2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在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桡动脉一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的一种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确保血液透析能够顺利进行,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路径。在实际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各类原因而导致无法进行前臂动脉内瘘手术时,高位内瘘可能是他们选择的最后一条自身血管通路,所以延长高位内瘘的使用寿命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术608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动静脉内瘘术608例,其中前臂腕上4 cm端侧208例,端端290例,鼻烟窝30例,肘部端侧50例,前臂三切口桡动脉和贵要静脉端端20例,尺动脉与贵要静脉端侧吻合10例.结果 本组术后瘘口均可闻及血管杂音或扪及震颤,并发症发生率2.3%.并发手肿胀综合征2例,出血3例,吻合口血栓溶栓再通1例,狭窄3例,感染1例,皮下血肿形成后皮缘缺损坏死1例.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內瘘的首选术式,对多次手术者可根据血管情况由远及近选择不同的术式.术前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Fogarty动脉取血栓导管辅助建立静脉直径小于2mm且≥1.4mm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2例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术中测量动脉直径≥21T11TI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术中测量头静脉直径〈2mm患者35例纳入研究组,头静脉直径≥2mm患者47例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应用Fogarty动脉取血栓导管的球囊全程扩张纤细的静脉后再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术,术中将3F-Fogorty动脉取血栓导管插入静脉,向球囊注入肝素盐水,缓慢、持续地向外拉出导管扩张静脉,术后予抗凝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术。术后观察内瘘的情况,初次应用内瘘时间,血液透析时的流量,术后6个月内瘘成熟、并发症及干预措施等情况。结果82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6个月,79例患者开始应用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6个月内瘘成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1%、95.7%。6个月初次通畅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3%、97.9%.6个月累积通畅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3%、97.9%。结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内瘘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率、初次通畅率、累积通畅率无明显差异,但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做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来维持生命。在临床上有动静脉造瘘的报道,但有关造瘘术失败后重建内瘘的报道不多。我院于1990年~2002年9月先后在裸眼下为26例造  相似文献   

19.
钛轮钉动静脉内瘘临床改进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院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用动 -静脉钛轮钉内瘘透析 ,其中对 30例血管细内瘘困难者作了改进 ,亦能满足各种血液净化 ,血流量充足 ,兹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自 1990年 3月~ 2 0 0 2年 5月共收治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 110例 ,男 70例 ,女 4 0例。作动 -静脉外瘘 16例 (外瘘改内瘘 5例 ) ,其他为轮钉内瘘 ,其中对30例血管细 ,做轮钉困难者进行了内瘘改进。2 手术方法 首先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 ,选择无严重血管硬化 ,搏动良好 ,血流充足的一侧上肢 ,术前 1周禁止作血管穿刺 ,防止血栓形成。常规备皮、消毒、铺巾。在腕横纹上 2…  相似文献   

20.
手腕鼻烟壶部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