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sis)是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尾感器亚纲圆线目管圆科管圆线虫属成员,它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原体。广州管圆线虫是我国陈心陶教授于1935年在广州发现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鼠类和软体动物。本病自1945年在台湾首次发现后,被广泛发现于东南亚和太平洋各岛屿。近年来,我国已经屡次发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爆发流行,均由生吃福寿螺引起。为了解丽水市城区广州管圆线虫分布状况,对城区常见的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的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管圆线虫为动物寄生虫,可侵入人体,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广州管圆线虫病)。目前该病主要见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的南方各省。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之一,近年浙江省温州市和福建省长乐市等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均由食用福寿螺引起。目前对福寿螺的防治仍集中于单一的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该文主要对国内外福寿螺近年的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侵入人体引起的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是由我国的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州的野鼠体内首先发现的;首例病人是于1944年在台湾报告的。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古巴等。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贵州、福建、浙江、香港和台湾等省、市、自治区都有病例报告。近期,北京发生的福寿螺事件使广州管圆线虫病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株洲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状况以及疫源地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各县(市)、区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设立调查点,每个方位各随机抽取一个乡(镇、办事处)作为调查点,分别在野外现场(田、沟、渠、塘等)、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标本采用“肺检查法”结合“酶消化法”或“匀浆法”进行解剖检查。结果本次调查在全市发现有大面积福寿螺(大瓶螺)的存在,另在醴陵、炎陵还发现有蛞蝓的存在;解剖福寿螺1975只,蛞蝓534只,并在醴陵市检测到3个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阳性福寿螺。结论株洲市虽没有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情报告,但在醴陵市检测到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阳性福寿螺,说明株洲市在福寿螺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6年7月份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原因,探讨食源性寄生虫病在城市暴发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福寿螺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共调查了99例住院患者,均曾在北京市某川菜馆就餐,96(96.97%)例患者曾食用凉拌福寿螺,在该川菜馆采集的10份福寿螺样本中,有2份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结论本次疫情属于生吃半生吃福寿螺螺肉而发生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提示食源性寄生虫病在北方也存在暴发可能。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首次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局部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一起外来民工集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疫情的流行因素。方法对广宁县文坑村疑似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云南白族民工、其他民工和当地居民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人和部分民工血清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在疫点及周围捕捉老鼠,采集福寿螺、东风螺和新鲜鼠粪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2007年3月24日17名云南白族民工共同进食在居住地附近的田地里采集的福寿螺,其中先后有6人发病,罹患率为35.29%(6/17),全部患者均进食过生螺肉。仅捕获黄胸鼠1只,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采集新鲜鼠粪8份,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75%(6/8)。检查福寿螺189只,平均感染率为2.12%(4/189),感染度为平均每只螺含37条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其中大福寿螺的感染率较高,为21.43%(3/14);未采集到东风螺。采集5份患者和2份无症状民工的血清,其中2份患者血清的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呈弱阳性。结论广宁县横山镇文坑村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重要自然疫源地。外来民工同吃生福寿螺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局部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福州市内公园福寿螺分布及其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状况,为制订广州管圆线虫病相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4至10月,在福州市鼓楼、台江、仓山和晋安区公园里采集一定数量的福寿螺,用组织匀浆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计算其感染率和感染度。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福州市共调查29座公园,福寿螺发现率为65.5%(19/29);检查19座公园中的福寿螺,有15座公园的福寿螺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检出率为78.9%(15/19);共检查福寿螺539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15.8%(85/539);阳性螺平均感染度42.1条/螺;各公园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率2.7%~76.9%,其中流花溪公园感染率达76.9%(10/13);4个区公园的福寿螺发现率和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5.20,P均>0.05);较大的螺(≥25 g)感染率较高(χ2=88.76,P<0.01)。结论 福州市公园内福寿螺发现率较高,福寿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均较高,存在感染人的风险。应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临桂新城及其周边区域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做好相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临桂新城及周边区域按照东西南北中分为5个区域,每个区域选取1个采样点。在当地居民生活区附近的农田、沟渠、水塘采集福寿螺样本。采用肺检法初筛,再用匀浆法复检。结果共采集福寿螺275只,均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结论临桂新城及周边区域的福寿螺未发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但该区域具备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姚宝忠  张力  尚丹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71-1272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asis canmnermis)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是由于啮齿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的幼虫(或成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导致的疾病。其病原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尾感器亚纲、圆线目、管圆科、管圆线虫属。广州管圆线虫是由我国学者陈心陶于1933年最早发现并命名的,  相似文献   

10.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人兽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近年来由于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在中国南方地区大量繁殖,加上居民猎奇进食鲜活的螺肉等食品,导致广州管圆线虫病近20年来相继在中国各地不断暴发或散发流行[1-3].为了解海南省居民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于2009年6-9月,对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及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在野外、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蛞蝓等中间宿主的分布调查,应用"肺检查法"结合"组织匀浆法"进行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结果福寿螺在湘中以南广大地区分布广泛,局部地区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结论湖南省局部地区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广州管圆线虫病对该省居民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一起疑为食用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调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调查福州市2002年10月暴发的一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原因。[方法]对在某餐厅聚餐的20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血清抗体检测,并调查鼠类、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等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结果]20人中有13人发病,发病率为65.0%,病人血清抗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率为87.5%;患者有食螺肉史,从当地多种螺肉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且感染率高,故怀疑与进食螺肉有关。[结论]疑为一起进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  相似文献   

13.
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管圆线虫由我国学者陈心陶 (1933)在广州家鼠肺部中发现并命名。首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由Nomura和Lin在台湾发现[1] 。中国大陆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由何竞智报道 (1984 ) [2 ] ,至今我国查见病原体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例共 4 3例 (台湾 35例、香港 2例、广东 2例、上海1例〈外来者 ,广州市人 ,居住香港、辽宁 2例、温州 1例 ) [3~ 6] ,但太平洋岛屿与东南亚国家报道的临床病例包括我国台湾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患者在内已超过了 4例[7] 。国内近年来对临床上一些不明原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病例 ,也曾有…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云南省部分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方案要求进行。结果在抽样点调查采集到的7种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19个被调查县中13个县有福寿螺分布,占68.42%,在捕获的3874只螺类生物中,福寿螺占51.83%,褐云玛瑙螺占6.56%;在对景洪、勐腊县福寿螺调查中查到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56%和0.26%。结论云南省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5.
邓智杰  陈志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21+5727
目的 调查昆明市2011年4月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情暴发的原因.方法 对在某餐馆聚餐的9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血清抗体检测,同时采集餐馆和农贸市场福寿螺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9人中有6人发病,罹患率为66.67%,共采集患者血清标本6份,阳性2份,抗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率为33.33%,全部患者均有生食螺肉史.结论 此次疫情是一起因生食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的螺肉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  相似文献   

16.
金华市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金华市福寿螺分布和福寿螺感染管圆线虫幼虫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相关县市进行野外、农贸市场和相关人员调查,采集螺样检测。[结果]在金东区2个村、兰溪市和东阳市各1个村的野外环境发现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5%、6%、2%和8%,说明福寿螺感染管圆线虫幼虫的感染率较低。14个农贸市场未发现福寿螺销售;调查30名村民均不食用福寿螺。[结论]金华市部分野外有福寿螺孳生,但范围局限;市场未发现福寿螺销售;群众防病意识较强,近期发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宁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现状,为当地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居民生活区附近的公园、沟渠、水塘及生活区附近的农田和水库等处收集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采用酶消化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统计阳性率、幼虫数和幼虫中位数,并进行动物感染后对幼虫和成虫进行分子鉴定。结果从9个调查点共采集到250只福寿螺,其中有8个调查点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感染率从2.86%到11.25%不等;单个螺检获幼虫数最多为7条,其余为1~3条,检获幼虫的中位数除一个调查点为1.5条外,其余点均为1条。从5个调查点共采集到90只褐云玛瑙螺,其中有3个点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感染率分别为6.25%、21.95%和80.00%,单个螺检获最多幼虫数分别为8、1 200和2 000条,幼虫中位数分别为8、70和100条。结论南宁市不同地区福寿螺普遍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但是感染率和虫体中位数较低。褐云玛瑙螺中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呈地域性分布,部分地区感染率和虫体中位数较高。南宁市福寿螺、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广泛存在,居民有潜在的感染风险,应加强相应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南部 ,属丘林小平原地带 ,亚热带气候 ,雨量充沛。平原地区河网沟渠密布 ,适合多种螺类生衍繁殖。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 ,可引起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是福寿螺 ,鼠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终宿主。为了解丽水市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状况 ,2 0 0 0年对本市优势鼠种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1 材料与方法2 0 0 0年 4~ 10月 ,结合鼠情监测工作 ,选择与福寿螺生存环境不同的各种地区进行鼠体查虫。用鼠笼、电子捕鼠器捕鼠 ,对鼠体鉴定后 ,麻醉解剖 ,取鼠的肺、心目视检查广州管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门市所属新会区、开平市、鹤山市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方法]2008年8月下旬,使用消化法对从上述地点采集的福寿螺进行检查;并用从螺体中分离的幼虫感染大鼠。[结果]检查福寿螺819只,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8.06%;阳性螺平均感染度为8.86条/螺。新会区、鹤山市、开平市福寿螺的感染率分别为11.04%、9.82%和3.48%(P〈0.01)。从感染的实验大鼠中均分离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新会区、开平市和鹤山市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广州管圆线虫病 (angiostrongyliasiscantonensis)是由广州管园线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太平洋岛屿、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省 ,我国大陆地区很少报道[1,2 ] 。但是 ,1997年 11月 ,在浙江省温州市爆发了一起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1.一般情况 :1997年 11月 7日起 ,温州市医疗单位陆续收治了一批原因不明 ,以剧烈头痛和全身游走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到 11月 2 0日为止 ,共收治了 18名患者 ,男性 8例 ,女性 10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5 7岁 ,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