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eve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received a 10 mg intravenous bolus dose of midazolam immediately following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Plasma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midazolam and alpha-hydroxymidazolam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n capture detection. Data from three patients could not be evaluated. In the remaining four patients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midazolam were essentially normal but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alpha-hydroxy-midazolam were higher than those found in healthy subjects. All patients required further sedation between 0.5 and 5 h later indicating that the duration of action of midazolam was not prolong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have considerable drug metabolising capacity either in the liver or at extrahepatic site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8例行背驮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肝癌患者,ASAⅢ~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再灌注期(新肝早期)及新肝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股静脉压、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精确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对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电解质、凝血功能、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结果 围麻醉期8例成功,康复出院6例,术后死亡2例(抢救性肝移植),出院后死亡1例(肝癌复发).无肝前期、无肝期HR与术前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再灌注期则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在无肝前期、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尤以再灌注期最为显著.酸碱平衡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以再灌注期最明显.从无肝前期至再灌注期凝血功能进一步紊乱,尤其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再灌注期血钾和术前相比有明显增高,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再灌注期体温下降明显.结论 提高原位肝移植麻醉安全性的关键是及时、有针对性的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酸碱平衡、电解质、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1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连续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无肝期心排血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较无肝前期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新肝期CVP与PAWP较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1或P<0.05),平均动脉压(MAP)下降(P<0.01);外周血管阻力(SVR)与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无肝期10 min后显著增高(P<0.01).结论 血液动力学变化主要发生于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应采取综合措施维持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一肝移植是治疗不可逆性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我科于2005年4月对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背驮式肝移植,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的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治疗过程。结果 由于多种原因 ,术后发生血液浓缩和电解质的紊乱、大量腹水、胸膜腔积液伴肺不张、心功能不全和心律紊乱、急性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和导管血栓等并发症 ,均被一一治愈。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的处理要及时 ,制定措施要统筹兼顾 ,可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7.
李文    董默  李彦茹  张浩  索宗武 《天津医药》2016,44(5):518-521
摘要: 目的 评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对胆漏的诊疗作用。方法 回顾 分析我院 2013 年 3 月—2016 年 2 月间共 12 例 OLT 术后经临床、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或术中 ERCP 证实 为胆漏患者的资料, 包括胆漏及其合并症的临床症状、 发生时间、 发生部位、 诊疗过程、 疗效等临床资料, 评价 ERCP 的诊疗价值。结果 本组 12 例均为男性, 年龄 35~62 岁, 平均(49.75±8.55)岁。11 例成功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BD), 成功率 91.7%; 胆漏治愈率 91.7% (11/12); 无 ERCP 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 其中 9 例合并胆管狭 窄和 (或) 伴胆管结石/胆栓者在进行初次 ERCP 诊疗时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并于胆漏愈合 2 周后行进一步 ERCP 治疗。除 1 例 ENBD 未成功者外, 其余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ERCP 是 OLT 术后不同类型胆 漏的安全及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04~2004-04开展的4例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生活质量良好,2例患者乙肝HBsAg转阴。结论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个体化治疗原则、严密监测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院自2003-09以来,开展的1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手术过程及经验体会。方法本组9例患者接受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1例接受经典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手术。3例术后应用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三联预防排斥反应,7例应用普乐可复、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预防排斥反应。应用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口服拉米夫定、静脉滴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生存至今,生活质量良好。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血流正常,1个月后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结论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熟悉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步骤,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在传统"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部分手术操作,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50例。结果初步建立了大鼠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为90%。结论改进方法简便易行,初学者可较快掌握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1医院2003-09~2006-03实施肝移植40例,其中5例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人工肝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中,4例为术前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的血清胆红素降低,肝性脑病得以纠正,凝血功能有改善,均顺利过渡到肝移植手术,术后已生存17~25个月,目前肝功能正常。1例为肝移植术后2个月,发生顽固性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经4次人工肝治疗,延缓了肝衰竭的进程,接受了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引流,终因移植肝的功能衰竭,未能再次肝移植,术后5个月病死。结论AISS能纠正肝衰竭患者术前代谢紊乱,改善机体的内环境,为患者等待供肝,提高耐受肝移植手术创造条件,可减少手术风险。也能为术后肝功能提供有力支持,争取再次肝移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观察非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肝移植围术期炎性反应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连续完成的4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首次原位肝移植术,应用气管插管异氟醚吸入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无肝期未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常规应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0)、无肝期前60分钟(T1)、无肝期30分钟(T2)、新肝期15分钟(T3)、术毕(T4)共5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LL-6、TNF-α浓度。结果肝移植患者术中各阶段,两种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呈升高趋势。与T0(切皮前)比较,IL-6水平无肝前期(T1)就显著升高(P〈0.05),新肝期(T3)升高至高峰(P〈0.01),它的变化要早于TNF-α;TNF-α的水平无肝前期(T1)变化不大(P〉0.05),无肝期(T2)开始上升,新肝期(T3)上升至高峰(P〈0.01)。结论在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不同阶段,促炎细胞因子反应水平不同,在新肝期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上升至高峰。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全身炎性反应的主要原因。常规剂量应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不能完全抑制肝移植患者术中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死亡1例,存活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1例,肝后下腔静脉扭曲狭窄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均给予相应的治疗。结论 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了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和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并采取各项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肝移植患者术中静脉注射瑞芬太尼(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行原位肝移植术(OLT)的晚期肝病患者8例,在术中三个不同时期(切肝期、无肝期和再灌注期)静脉注射瑞芬太尼3~6μg.kg-1,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瑞芬太尼的血药浓度,用3P97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结果在肝移植术中的三个不同时期静注瑞芬太尼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无肝期、切肝期和再灌注期的t1/2β分别为(13.25±8.87)、(13.27±6.07)和(13.22±8.36)min;CL分别为(42.05±17.31)、(32.90±12.20)和(63.80±28.79)mL·(kg·min)-1;Vd分别为(811.15±634.84)、(651.46±406.01)和(1103.09±748.63)mL·kg-1;AUC分别为(155.46±62.68)、(187.19±58.53)和(112.34±66.85)ng·min·mL-1。无肝期和再灌注期的AU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6)。结论瑞芬太尼可能存在明显的肝外代谢,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迅速,在肝移植术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原位肝移植大鼠移植肝肝内门-体分流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级封闭群雄性SD大鼠,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采用简化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ROLTM)24只,分为移植后2h、4d、7d三组,每组8只。各组于相应时间点进行肝脏活体在体灌注。经小隐静脉插管连续灌注D-山梨醇,同时取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用酶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梨醇浓度,计算肝内门-体分流量。结果2h、4d、7d组肝内门-体分流量分别为39.9%,52.3%,27.6%,组间差异显著,且均比正常大鼠明显增高。结论 ROLTM大鼠移植肝血供恢复后即存在肝内门-体分流,并随时间推移分流量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在2000年8月-2001年4月间开展的5例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病人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1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结论 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的严密 监测以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不使用T型引流管的胆管端端吻合在成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7月~11月期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器官移植中心共进行成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手术36例,术中不使用静脉转流,所有病例均采用不使用T型引流管的胆管端端吻合进行胆道重建,肝移植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9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4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5.2h。出现胆道并发症3例(8.3%),其中胆瘘2例,胆道狭窄1例,未见胆道感染、结石形成以及胆管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胆管端端吻合在成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中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绝大多数肝移植手术行胆管端端吻合时无须常规使用T型管引流。  相似文献   

18.
总结猪原位肝移植术中体位外静脉转流的配合经验。选择健康家猪进行16例原位肝移植,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手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及体温变化并根据体外静脉转流特点制定出相应护理方案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存活14例,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开始及结束后短暂波动,体温随着手术的进行稍下降。熟悉体外静脉转流技术,加强转流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有助于猪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成功,也为临床肝移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发沙班对肝移植大鼠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均开腹行原位肝移植.于术前1 d、手术中、术后1、2、3 d,A组分别口服利伐 沙班1次,剂量为5 mg/kg,B组分别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20 ml,C组分别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200 U/kg,D组为空白对照组,只作肝移植,不用抗凝药物.术前、术后2 h和术后3 d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 与D组比较,A、B、C组大鼠肝移植前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A、B、C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有1只大鼠死亡.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方法 报告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在肝移植术后接受 lamivudine(拉米沃丁 )系统治疗后 ,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过程 ,分析在肝移植术中为最大程度地去除 HBV寄宿器官所能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并观察围手术期应用lamivudine治疗后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状态。结果 该例患者术前 HBs Ag(+ )、Anti-HBe(+ )、Anti- HBc(+ )、PCR- HBV- DNA(+ ) ,术后第 7d始 ,HBs Ag转阴、PCR- HBV- DNA转阴 ,肝功能正常 ,术后 6 0 d保持上述病毒抑制状态。结论 必须重新认识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行肝移植的传统观念 ,对该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