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于脱钙骨基质,以骨形成蛋白进行成骨化诱导。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骨形成蛋白;B组:脱钙骨基质+骨形成蛋白;C组:空白组。行兔15 mm桡骨缺损修复。术后12周取桡骨标本,大体观察并手法评估3组桡骨缺损修复情况,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测定植入材料融合情况。结果:术后12周,大体可见A组基本骨性愈合,融合组织质地硬,形态不规整;B组见少量骨痂形成,尚有部分缺损未愈合。C组骨缺损处见肉芽组织充填,未见骨痂形成。组织学观察Masson染色示A组大量软骨形成,靠近连接处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且处于成骨活跃期,软骨与骨组织之间过渡自然。B组可见部分新生骨小梁形成,材料骨小梁变细较少,断裂明显。C组未见新生骨小梁形成。生物力学测定A组的最大载荷、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87.8±9.8)N、(8.4±0.9)MPa及(187.5±8.2)GPa,均低于健侧组([112.3±11.2)N、(9.5±0.2)MPa及(210.5±15.9)GPa],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优于应用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早期生物力学强度低于正常骨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12月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2.5~3.0 kg,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每组24只,2组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A组(实验组):骨隧道的腱骨间隙填注入TGF-β1和b FGF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B组(对照组):骨隧道腱骨间隙填注入纤维蛋白凝胶,术后4、8、12周不同观察节点猝死动物观察2组移植ACL的组织学形态、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并比较。 结果 组织学方面:术后4周,2组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可见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开始形成,A组多于B组;术后8周,A组可见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已经开始排列有序,并出现排列密集的Sharpey纤维,B组Sharpey纤维较少;术后12周,A组韧带止点结构排列较有序,新生纤维软骨、钙化软骨及骨细胞趋于成熟,隐约可见到“潮线”样结构,B组结构仍然不清晰。在术后每个观察节点,A组的新生骨量在逐渐增多,并且在同一观察节点要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力学方面:术后4周A、B组最大抗拉力载荷分别为(72.69±5.09)N、(61.59±5.82)N,8周(83.00±5.24)N、(73.93±8.89)N,12周(102.39±6.42)N、(85.12±9.59)N,2组力学均有提高,A组平均抗拉力载荷均明显大于B组(均P<0.05)。 结论 TGF-β1、bFGF复合物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后腱-骨愈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深低温冷冻对rhBMP-2诱导犬气管移植体软骨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闫小龙  李小飞  刘勇  卢强  王律 《医学争鸣》2005,26(2):160-163
目的: 研究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rhBMP-2)/胶原缓释系统诱导犬冷冻气管移植软骨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32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4组,行5个颈部气管环原位异体移植,带血管蒂大网膜包绕.A组为未冷冻组,气管环间植入rhBMP-2/胶原组标记为A1组,空白对照标记为A2组;B组术前将移植体气管经深低温液氮保存2 mo,处理同A组,分别标记为B1、B2两组.所有实验犬于术后8 wk处死,行大体及病理学检查,评测各组新生软骨面积. 结果: B组犬移植气管结构保持较好、狭窄程度低.4组均有软骨再生, B1组新生软骨面积1835.9(527.2)高于A1组1408.5(492.6)及B2组336.8(121.3),各组新生软骨面积差异有显著性(χ2 = 24.010 ,df=3 ,P <0.01).结论: 应用rhBMP-2可刺激冷冻气管移植体软骨再生,其刺激深低温冷冻犬气管移植体成骨效果优于未冷冻气管移植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封闭前腭裂及口鼻瘘,重建牙槽突的完整性及稳定的上颌骨骨性支架,利于牙齿的萌出、生长及错位牙的正畸治疗,我们在修复腭裂的同时行自体腭骨颗粒移植修复牙槽突裂。方法 在腭裂修复的同时,设计犁骨黏骨膜瓣与鼻腔黏膜封闭鼻侧面形成植骨床,钳取腭骨边缘骨质修整为颗粒骨,植入牙槽突裂之问,唇黏膜瓣及腭黏骨膜瓣封闭口腔前庭瘘及腭侧面,对位缝合。结果 36例腭裂修复术全部成功,植骨术35例成功,其中4例在植骨区有牙齿萌出。1例因局部感染,植骨外露而失败。结论 腭裂伴牙槽突裂,同期自体腭骨颗粒移植修复在技术和方法上是可行的。对植骨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犬气管环部分缺损后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切除连续5个气管环前端的部分软骨,形成1 cm×3 cm的气管原位软骨缺损,建立犬气管软骨缺损模型.将18只犬随机分为A,B,C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于软骨缺损处未行任何处理,B组于气管软骨缺损部位植入rhBMP-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材料,C组于气管软骨缺损部位植入rhBMP-2/bFGF/PVP复合材料.于术后12wk处死各实验犬,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查,组织学半定量测定新生软骨情况.结果:A组气管软骨损伤残端出现气管软骨软化现象,气管管腔狭窄明显,软骨缺损处未见新生软骨生成;B,C两组气管软骨损伤部位残端未见气管软化,管腔狭窄不明显,软骨缺损处可见新生软骨及软骨岛生成,其中C组诱导新生软骨面积较B组更大(P<0.05).结论:rhBMP-2/PVP及rhBMP-2/bFGF/PVP缓释系统均可诱导气管软骨再生,rhBMP-2/bFGF/PVP缓释系统效果优于rh-BMP-2/PVP缓释系统.bFGF可能具有促进rhBMP-2诱导犬气管损伤后软骨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勇  李小飞  闫小龙  卢强  王律  汪健 《医学争鸣》2005,26(12):1079-1082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段内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犬自体移植气管软骨再生的作用.方法:36只杂种犬,随机分为A,B两组,颈部切去5个气管环,A组气管环间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复合物,B组为空白对照组,然后植入自体腹腔大网膜中.在术后1,2,3,5,9,12wk分别从两组中各取3例移植段气管行组织学检查和骨钙素(BGP)的放免测定.结果:rhBMP2植入区内软骨再生存在于移植后的各个时间段,且以术后2wk至5wk较为明显.两组标本BGP水平测定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除术后1wk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段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rhBMP2可诱导气管移植段软骨再生,但在不同时间段的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植入犬的自体及异体气管移植段内,促进新生软骨形成,比较rh—BMP—2在自体及异体气管移植段内诱导软骨再生的作用.方法:16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4组,颈部切去5环气管埋入腹腔大网膜中作为移植段.A.B组为自体移植.C.D组为异体移植,其中A,C组移植段植入rhBMP—2,B和D组移植段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对照。术后4wk处死动物,标本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4组移植段软骨环均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再生,且以A,C组再生更明显.结论:rhBMP—2可刺激气管移植段软骨再生,但在自体及异体移植段内的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卢强  李小飞  程庆书  王小平  韩勇  王律  汪健  闫小龙 《医学争鸣》2005,26(21):1999-2002
目的:研究BMP复合肌瓣在自体移植中对软骨再生的作用.方法:将15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3组,均切取颈部5环气管段作为移植段,行自体移植.A组:肌瓣包裹组;B组:肌瓣复合BMP/I型胶原复合物组;C组:空白对照组.术后1,2,4,8及10 wk处死动物取材,观察和比较实验动物存活情况、移植体气管标本的大体和组织学改变,新生微血管密度(MVD)等指标,用改良钙-钴法测定软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的分布.结果:A, B组移植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再生:C组基本无再生;B组最明显.术后8 wk前,ALP染色阳性面积有统计学意义(t=3.269,P<0.05),在术后8 wk以后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P可提高移植段软骨的ALP表达,抑制软骨吸收.肌瓣包裹移植段,能够诱导出新生血管,利于软骨再生,二者复合可有效促进软骨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组织工程的方法 ,将新生关节软骨细胞先在高分子聚乳酸材料上进行体外培养 ,然后移植于关节软骨缺损处 ,以达到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目的。方法 取新生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于高分子聚乳酸材料支架上。将 16只兔的 32个膝关节股骨髁处人工造成一 4m m× 6 m m大小缺损 ,并随机分为二组。 组 10只兔 ,2 0个关节缺损 ,用软骨细胞 -高分子聚乳酸移植修复。 组 6只兔 ,左膝用软骨细胞 -高分子聚乳酸移植体修复 ,表面覆盖单层软骨细胞 ;右膝仅用高分子聚乳酸材料修复。术后分别于 4、8、12、2 4周取标本进行大体、光镜、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结果评估。结果 用软骨细胞 -高分子聚乳酸移植体能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且为透明软骨。新生软骨组织胶原定型为 型胶原。结论 用软骨细胞 -高分子聚乳酸移植体移植 ,关节软骨缺损能获得透明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10.
骨形成蛋白 mRNA的表达与腭裂形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红兵  金岩  李鑫 《医学争鸣》1999,20(2):124-126
目的 检测正常胎鼠和腭裂胎鼠的腭突中骨形成蛋白5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骨形成蛋白5(BMP5)在腭裂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在不同发育时期,正常胎鼠和腭裂胎鼠腭突中BMP5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和腭裂组比较结果表明,妊娠期第14日和第15日,正常组腭突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上皮细胞中BMP5mRNA的表达呈强阳性,而腭裂组为弱阳性,妊娠第16月,mRNA的表达呈强阳性,而  相似文献   

11.
含缓释生物活性因子的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转移生长因子-β(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rhBMP/TGF-β)和WO-1两种生物活性因子的缓释体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以猪部分脱钙骨为支架材料,用真空负压吸附法将rhBMP/TGF-β和WO-1分别涂层在支架材料上,然后再用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涂层,制成缓释体。设计单纯材料组(A组),单纯材料复合成骨细胞(B组),含rhBMP/TGF-β为缓释体1(C组)、C组复合成骨细胞(D组)、含WO-1为缓释体2(E组)、E组复合成骨细胞(F组)6组,分别植入36只新西兰兔双后肢,每组6只。术后2、4、6、8周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生物化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观察时限内,A组无成骨现象,B、D、F组成骨评分显著优于C、E组(P<0.05),C、E组的成骨活动明显延迟,D、F组成骨的质和量较B组提前2周,较C、E组提前4周。C、E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新增钙含量B、D、F组显著优于A、C、E组(P<0.05);A、C、E组钙含量递减幅度逐渐减少。结论含生物活性因子1、2的两种缓释体异位诱导成骨出现时间较复合成骨细胞后的成骨活性显著延迟,单纯材料无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诱导犬的自体气管移植段软骨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植入的犬的自体气管移植段内,促进新生软骨形成,克服移植后软骨软化吸收造成的移植段气管塌陷。方法:24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三组,颈部切除5个气管环段作为移植段。A组原位再植,外覆带蒂大网膜;B组移植段植入rhBMP-2后埋入腹腔大网膜中;C组移植段植入rhBMP-2后原位再植,外覆带蒂大网膜。以上rhBMP-2均以胶原溶液作为缓释载体,用注射器直接注入各环间。术后1、2、4、8周处死动物,标本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三组移植体软骨环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B、C组移植体的rhBMP-2植入区有软骨再生,且以B组再生更明显。结论:rhBMP-2可刺激气管移植段软骨再生;胶原可充当rhBMP-2的缓释载体,用于气管移植有良好的协助促软骨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组织计量学效果 ,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 2cm的模型 ,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和Ⅰ型可吸收胶原海绵 (ACS)对各组移植骨进行处理 ,其中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C组植入异体骨 +ACS ,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 1 2周处死动物 ,移植骨和宿主骨远、近结合部及移植骨中段分别取材 ,做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镜下测量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结果 :A组在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等方面均优于B、C、D组 ,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 2和ACS复合移植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 ,能平衡骨吸收 /骨形成活动 ,移植骨愈合质量好 ,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腭部发生的良、恶性肿瘤与腭骨密切相关。单纯摘除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切除部分上颌骨造成牙、颌骨组织缺损畸形,导致生理功能障碍。作者对于未完全破坏腭骨或未侵犯上颌窦底壁的腭部肿瘤,采用保留鼻腔粘膜的肿瘤腭骨切除术的新方法,防止或减少肿瘤复发可能性,保证了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血管化及结构特征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周勇  范清宇  蒋维中  文艳华  周慧 《医学争鸣》2000,21(8):998-1001
目的:观察骨水泥、脱钙骨基质骨粒、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性复合材料修复兔尺骨骨缺损血管化及结构特征变化。方法复合材料植入实验性骨缺损部位不同时间组行印度墨汁动脉血管灌注及材料自然断面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其血管生成及结构特征变化。结果材料植入第2周即见材料外周及两端血管形成密集,开始向材料中长入;第4,8,12周新生血管明显逐渐增多,且深入至材料中央,第4周原自然裂隙部分即骨水泥与骨粒间多点面状结合后其间  相似文献   

16.
沈洪涛  闫峰  闫景龙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51-754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生物蛋白胶修复椎板缺损的效果。研究生物蛋白胶作为微小颗粒骨载体,解决微小颗粒骨自身缺点的实际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9只犬的27节椎体随机分成4组并通过手术造成椎板骨缺损,以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生物蛋白胶为实验组,同时设立单纯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单纯植入生物蛋白胶和不植入任何物质的空白对照组。术后8周,通过有限元方法对4组模型的应力和位移变化进行比较,并通过统计分析判断模型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别。结果有限元方法证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生物蛋白胶组模型刚度最大,自体微小颗粒骨组模型次之,生物蛋白胶组模型刚度最小。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生物蛋白胶可有效地修复椎板骨缺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生物蛋白胶是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生物蛋白胶是微小颗粒骨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17.
袁志  马平  胡蕴玉  罗卓荆  金格勒  吕荣  李丹  王军 《医学争鸣》2001,22(11):1014-1019
目的:探讨新型重组异种骨-复合rh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移值及其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并采用桡骨干1.5cm缺损动物模型,通过线,生物力学,骨密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对单纯rhBMP/2BCB移植方法及其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单纯rhBNP2/BCB移植,可在16wk使节段性骨缺损基本修复,其机制与过程与重组合异种相似;(2)rhBMP2/BCB与带血循骨联合移植,双用8wk即可修复骨损损,其修复机制与骨膜联合移植,仅用8wk即可修复骨缺损,其修复机制与骨折修复相仿,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机制,结论:上述二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以rhBMP2/BCB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较为理想,该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骨生成,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含有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的新型复合异种骨的骨修复能力。方法:将rhBMP-2与经综合化学处理的新生小羊骨松质(CB)结合,制备成复合异种骨.将复合异种骨植人兔下颌骨缺损,并以单纯松质骨移植、自体骨移植作为对照组,术后2、4、8、12周分别取材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异种骨移植后,植骨区有大量新骨形成,新骨的量随移植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自体骨移植组扫描电镜下表现与复合异种骨组基本相同。而单纯骨松质载体移植后,植入区多为纤维结缔组织,新骨形成少.结论:rhBMP-2可显著促进复合异种骨内的新骨形成。这种新型复合异种骨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植骨材料,可望用于人体植骨  相似文献   

19.
马立坤  邓江  黄文良  叶鹏  田仁元  吕雪峰 《重庆医学》2015,(8):1022-1024,1028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聚乳酸(PLA)缓释微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相容性。方法通过复乳干燥法制备rhBMP‐2‐PLA缓释微球,并与兔BMSC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rhBMP‐2‐PLA缓释微球对细胞的毒性及增殖,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rhBM P‐2‐PLA缓释微球各浓度浸提液与BM‐SCs培养得出对细胞无毒性。实验组与对照组4个不同时间细胞增殖光密度(OD)值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时间之间 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与对照组 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实验组 OD值高于对照组,时间与组数有显著交互效应,二者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P=0.006)。倒置显微镜观察材料组细胞增殖正常,扫描电镜发现接种7 d后细胞周边有rhBMP‐2‐PLA缓释微球,细胞生长良好,增殖分裂活跃。结论 rhBMP‐2‐PLA缓释微球对BMSCs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李新  付颖  王稚英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199-201,I000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应用外源性的rhBMP-2后牵引成骨区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方法在32只成年大耳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分别将空白胶原、rhBMP-2胶原复合物植入下颌骨切开处,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mm,分别于牵张完成后的第1、3、7、14d处死一组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及TGF-βl免疫组化染色,通过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平均灰度值,利用SPSS软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牵引区周围组织均愈合良好,牵引间隙新骨逐渐形成,应用rhBMP-2组中的新骨组织周围TGF-β1的表达比空白胶原组中的多。结论动物实验表明,应用外源性的rhBMP-2后牵引成骨区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