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磊  王静 《北京中医》2000,19(4):52-53
徐凤纳甲法是传统的时间针法之一,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为其颇具特色和自成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本研究从其合理内核-不同时辰针灸具有不同效应着手,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系列指标为观察指标,按照徐凤纳甲法的10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相合两日同一开穴时辰电针的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2.
徐凤纳甲法是传统的时间针法之一,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为其颇具特色和自成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本研究从其合理内核-不同时辰针灸具有不同效应着手,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系列指标为观察指标,按照徐凤纳甲法的10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相合两日同一开穴时辰电针的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3.
徐凤纳甲法是传统的时间针法之一,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因其颇具特色和自成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本工作从其合理内核———不同时辰针灸具有不同效应着手,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系列指标为观察指标,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开穴方法推算出连续十日的闭穴时辰,按纳子法在徐凤纳甲法的闭穴时辰取正值和已过两条流注经脉的本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补穴后闭穴时辰电针的效应差异。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正常在校大学生224例。男女各半。年龄16~25岁之间,平均20.18±1.4…  相似文献   

4.
徐凤纳甲法的实验研究——阴经经脉电针开穴的效应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凤纳甲法是传统的时间针法之一 ,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为其颇具特色和自成系统 ,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本工作从其合理内核——不同时辰针灸具有不同效应着手 ,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 ,选择心收缩时间间期 ( STI)系列指标为观察指标 ,按照徐凤纳甲法的 10日开穴按时取穴 ,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电针阴经经脉开穴间的效应差异。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正常在校大学生 2 2 4例中男女各半 ;年龄 16~ 2 5岁之间 ,平均 2 0 .18± 1.4 3岁。经体检均无心血管疾患。1.2 测定指标 :采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  相似文献   

5.
徐凤纳甲法阴时开穴电针的效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针灸的效应差异。方法 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不同日期电针阴时开穴对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与结论 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电针,不同日期的阴时开穴之间无明显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电针开穴对正常人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在66个开穴中,只有23个穴位的STI在电针前后的差别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本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电针,不同穴位之间有着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穴位按时电针的效应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磊  舒勤 《中国针灸》1999,19(7):417-420
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法,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不同穴位按时电针对正常人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在按时电针的120个时辰、66个穴位中,只有39个时辰、33个穴位的STI在电针前后的差别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结果表明,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电针,不同时辰的开穴之间有着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正常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同时辰不同开穴电针对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在同时辰有两个开穴以上的54个时辰中,有10个时辰的开穴的STI的电针前后的差值之间的差别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电针,同时辰不同开穴之间有着一定的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9.
徐凤纳甲法的实验研究:不同时辰电针的效应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正常在较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不同穴位按时电针对正常人收缩时间间期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在按时电针的120个时辰中,只有39个时辰的STI在电针前后的差别有着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磊  任璐蓓  王静 《中医杂志》2000,41(5):280-282
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10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合日互用后不同穴位按时电针对正常人心收缩时间间期(STI)效应差异。结果发现,在合日互用后按时电针的48个时辰、66个穴位中,只有22个时辰、25个穴位听STI在电针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本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徐凤纳甲法的10日开穴时取穴电针,合日互用后不同时辰的开穴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子午流注纳甲法临床应用简捷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子午流注针法之一,为时间医学的重要内容,临床使用有特殊的疗效。现临床多以徐凤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为准,但由于其推算方法的限制,本法在临床中被掌握及使用的机会相当有限,也使本法临床疗效的观察研究有一定难度。本文介绍的推算方法亦以徐凤的《子午流注  相似文献   

12.
子午流注纳甲法有着独特的疗效 ,对其进行研究 ,发掘其科学内涵 ,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研究时间因素的作用及针灸时间效应的规律性 ,可以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探讨针灸作用的机理 ,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经络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纳甲法有阎明广和徐凤两种流派。从学术源流、开穴情况、研究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阎明广纳甲法在返本还原开穴、日干重见纳经穴、三焦经和心包经所寄等方面较徐凤纳甲法更符合子午流注针法取穴规律,不应被忽视和遗忘,应当加强传承和研究,以拓宽研究路径,丰富临床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郑志杰  赖新生 《中国针灸》2010,30(5):387-388
本文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几个重要问题,认为癸日从癸丑到壬戌有十个时辰不能开穴是由徐凤的纳甲法造成的,《子午流注针经》的纳甲法没有这个问题,二者关于合日互用的理解也完全不同,对于纳甲法按时开穴是否违背辨证论治的问题作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两套不同的治疗思路,二者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5.
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集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丹 《中医药学刊》2002,20(6):777-778
子午流注纳甲法有着独特的疗效。对其进行研究,发掘其科学内涵,具有实际意义,通过研究时间因素的作用及针灸时间效应的规律性,可以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探讨针灸作用的机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经络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按纳子法在徐凤纳甲法的闭穴时辰取正值和已过两条流注经脉的本穴、各闭穴时辰的补穴之间有着一定的效应差异[1]。本工作进一步观察了电针同一闭穴时辰不同补穴的效应差异。1材料与方法观察对象、测定指标、实验方法和统计处理均与以往的实验报道相同[1]。2实验结果2.1同时辰不同补穴按时电针对正常人Q-S2I的效应差异在选用纳子法补穴的24个闭穴时辰中,癸日甲寅时的经渠穴和大敦穴的Q-S2I的电针前后差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结果见表1。2.2同时辰不同补穴按时电…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工作中 ,我们发现按纳子法在徐凤纳甲法的闭穴时辰补穴 ,各闭穴时辰的补穴之间无明显效应差异[1] ,但不同时辰补穴之间的电针效应各不相同[2 ] 。本工作进一步观察了合日互用后相合两日闭穴时辰同一补穴电针的效应差异。1 材料与方法观察对象、测定指标、实验方法和统计处理均与以往的实验报道相同[1] 。2 实验结果2 .1 甲日、己日电针同一补穴对正常人STI的效应差异结果见表 1。经t检验 ,甲日壬申时通谷穴和己日壬申时通谷穴的Q -S2 I的电针前后差值之间的差别有着统计学意义 (P <0 .0 5)。其余甲日和己日相同补穴的Q …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以在校正常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电针对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①在各日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组中,除了丁日阴时组织和阳时组的PEPI、甲日阴时组和阳时组的PEPI/LVETI比值外,其余各日阴时组和阳时组的STI各指标电针前后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各合日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组中,除了丁壬日阴时组和阳时组的LVETI外,其余各日阴时组和阳进组的STI各指标电针前后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在十日所有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组中,除阴时开穴组的LVETI外,阴时开穴组、阳时开穴组的其余STI各指标在电针前后之间的差别都有着统计学意义(均P<0.111).但经统计学处理,阴时开穴组、阳时开穴组的Q-S2I、LVETY、PEPI、PEP/LVETI比值电针前后差值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意义.本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电针,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之间无明显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工作中 ,我们发现按纳子法在徐凤纳甲法的闭穴时辰补穴 ,各闭穴时辰的补穴之间无明显效应差异[1] ,但不同闭穴时辰的补穴之间[2 ] 、相合两日闭穴时辰的同一补穴之间[3] 则有着一定的效应差异。本工作进一步观察了不同闭穴时辰电针同一补穴的效应差异。1 材料与方法观察对象、测定指标、实验方法和统计处理均与以往的实验报道相同[1] 。2 实验结果2 .1 不同闭穴时辰电针少府穴的STI的效应差异结果见表 1。电针后除戊日己未时的Q -S2 I ,乙日癸未时、戊日己未时的LVETI,戊日己未时、癸日己未时的PEPI,甲日庚午时、…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以在校正常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电针对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①在各日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组中,除了丁日阴时组织和阳时组的PEPI、甲日阴时组和阳时组的PEPI/LVETI比值外,其余各阴时组和阳时组的STI各指标电针前后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各合日期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组中,除了丁壬日阴时组和阳时组的LVETI外,其余各日阴时期和阳进组的STI各指标电针前后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在十日所前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组中,除阴时开穴组的LVETI外,阴时开穴组、阳时开穴组的其余STI各指标在电针前后之间的差别都有着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经统计学处理,阴时开穴组、阳时开穴组的Q-S2I、LVETI、PEPI、PEPI/LVETI比值电针前后差值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意义。本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电针,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之间无明显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