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多种病毒均可引起人类出血热病。以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别(附表1)。表中除有肾病综合征的出血热之外,其它各种出血热的病毒均已先后证实,并较易分离培养。唯独只有有肾病综合症的出血热的病原直至最近才确实可以证明病毒抗原的存在。此病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各称。在中国、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则称为朝鲜出血热(KHF);在蒙古称为蒙古出血热(MHF);在苏联称为出血性肾病肾炎[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HN)];南斯拉夫则称为流行性肾炎(EN);芬兰称为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 epidemica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不同血清型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出血,肾损。目前至少有35个以地理学,病理生理学或流行病学为基础的命名。例如流行性出血热(EHF),朝鲜出血热(KHF)流行性肾病(NE),出血性肾病肾炎,地方性良性肾病,鼠病毒性肾病(muroid virus nephrothy)等,1982年WHO会议统一命名为HFRS,我国仍习惯沿用EHF之称,本文就国外近几年来肾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报告中国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与朝鲜出血热血清学关系的实验结果。这一以肾症状为特点的出血热疾病在苏联远东常称为出血性肾脏肾炎,在日本和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称为流行性肾病。引起朝鲜出血热的病毒分离获得成功,从而可能建立免疫萤光血清学方法并证明了苏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一属新的布尼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半个世纪以来,本病在欧洲、亚洲等17个国家流行。EHF在我国流行分布很广,除台湾外,其余省区有本病存在和流行。发病逐年增多,病死率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广西1982年发现和证实有EHF流行。1978年朝鲜李镐汪应用非疫区黑线姬鼠首先分离出朝鲜出血热(KHF)病毒1981年我国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和人肺癌传代细胞(A-549)分离出EHF病毒.从此EHF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出特异性诊  相似文献   

5.
<正> 具有肾脏症侯群的出血热,在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称为朝鲜出血热,在苏联称为出血性肾脏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称为流行性肾病。这一疾病的病毒分离及病毒病因的确定长期未得到解决。朝鲜南方的出血热病毒工作者首先在黑线姬鼠肺细胞中以萤光免疫方法证明有同朝鲜出血热患者的恢复期血清起特异性免疫萤光反应的抗原存  相似文献   

6.
出血热系指一组性质相类似的疾病。每多见于农村、林区,呈地方性,有明显季节性,但并非直接接触传染。1825年首先于苏联乌茲别克发现本病,其后在苏联的远东地区续有发现。我国东北、内蒙及朝鲜均曾有流行,挪威、瑞典等地亦有散发病例的报导。将本病分为三型,即克里木出血热,鄂木斯克热,伴有肾脏征候的出血热。伴有肾脏征候的出血热或称出血性肾病肾炎,亦即现所称之流行性出血热。其病原及传染方式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似以病毒的  相似文献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作为一个病名出现以来,不过30余年。五十年代初,侵朝美军中发生一种传染病,对西方医学来说还是一种新的传染病,表现为流行性发热和出血,在朝鲜称为流行性出血热。不过从文献上查知,本病在苏联以往就存在,都冠以地方的名称,如克利米亚出血热、鄂木斯克出血热、布考维那出血热、乌兹别克出血热、中央亚细亚出血热、雅罗斯拉夫出血热等等。也了解到这些疾病中包括病理病原上各有区别的疾病。后来,病名“出血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出血热工作组会议统一命名为“有肾综合征出血热”.一、传染源本病病原直到1978年朝鲜李镐汪才从疫区捕获的黑线姬鼠朝鲜亚种的肾和肺组织分离出朝鲜出血热(KHF)抗原.近年李氏又从许多患者血中分离出该病毒。我国也从黑线姬鼠、褐家鼠检出 EHF 病毒抗原,并用 A—549和 Vero 细胞分离传代成功。根据国内外资料报道,共同认为鼠类是EHF 的传染源,主要有黑线姬鼠、欧洲棕背(?)和褐家鼠等.我国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1981年河南洛阳、开封两地区和山西运城地区流行的一次新型伴有轻度肾损伤的轻  相似文献   

9.
近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个集合名称 ,包括流行性出血热 (Epidmeic hemorrhagic fever,EHF)、出血性肾病肾炎 (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HNN)、朝鲜出血热 (Korean hemorrhagic fever,KHF )、流行性肾病 (Nehpropathiaepidemica,NE)、流行性肾炎 (Epidemic nephritis,EN)、鼠病毒肾病 (Gajdusek,1 982 )和汉坦病毒肾病(Nephropathia hentaanvius,NHV) .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 ,是由病毒引起 ,以鼠为主要传染源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  相似文献   

10.
近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o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 HFRS)是一个集合名称,包括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hagic fever, EHF)、出血性肾病肾炎(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 HNN)、朝鲜出血热(Korean hemorrhagic fever, KHF)、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epidemica, NE)、流行性肾炎(Epidemic nephritis, EN)和鼠病毒肾病(Gajdusek,1982)。  相似文献   

11.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也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死亡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直至1976年,南朝鲜首先从黑线姬鼠中分离到引起该疾病的相关抗原,并经进一步研究认为是一种病毒,但是,由于缺少形态学证据,国內外一直不能确定该病原属何种病毒,更无从了解其形态特征。因而,人们把出血热病毒描述为“难以捉摸的病毒”(Elusive virus),并把它称做“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2.
1975年7月到1980年4月湖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了7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这些病人的临床过程与朝鲜出血热(KHF)、斯堪的纳维亚流行性肾病和苏联的伴肾综合征出血热相似。总的病死率为11.2%,从这些病人中的某些人及湖北医学院附一医院住院病人所取得的血清与朝鲜出血热相关抗原起反应,显示出极其高的抗体滴定。我们断言:中国中部的流行性出血热(EHF)与朝鲜出血热(KHF)是同一疾病。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低血压、少尿和多尿等病期为特征的综合征在1950年~1952年的朝鲜战争中,这种疾病成为美国军队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尽管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当时对确定致病因子的大量研究未获成功。从那时起,关于北欧、朝鲜和苏联EHF的疫情均有所了解,但是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EHF的疫情则几乎没有。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之间的协议,使美国科学家到中国参加研究工作有了可能。1979年11月到1980年4月本文作者之一Myron.S.Cohen(MSC)在湖北医学院生活和工作,并得到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的机会。同时部分患者血清由湖北医学院学者带至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病毒研究室、伟黑文医学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了病毒血清学研究,兹将有关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我国流行分布很广,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与朝鲜出血热(KHF)病原相似,大多临床过程典型,具有明显的流行季节特征,但对散发病例,往往诊断困难,我们曾收治一例肺炎型出血热,几经转诊,才得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组自然疫源性的急性传染病氏的分类为:(1)出血性肾病肾炎(苏联远东出血热、雅里斯拉夫里出血热、中国东北出血热及朝鲜出血热等),(2)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寄生在黑线姬鼠(Apodenusagrarius)的一种螨类(Laelaps jettmari vithum),为媒介昆虫而传播的流行性热病,起病急剧,其症状为高热、出血、高度蛋白尿、心力衰竭和重度肾实质损害;病死率为5~15%或以上。从1938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发生在中国东北与苏联接壤的河川潮湿地带,苏联的西伯利亚亦有发现,在朝鲜战争时,南朝鲜的美军两年内(1951~1953)有1,000名以上的士兵发生本病。本病在19d2年由旧日本陆军统一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则发生在热带、亚热带的发疹性热病,病死率为0.03%,潜伏期大约在3~8天后,伴有寒战的发热、倦怠、头痛、剧烈的四肢关节痛,病原体为  相似文献   

1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于30年代我国东北已发现本病的流行。1935年由伯力医学院内科助教TapaГHCK第一次在《急性肾炎》一书中,较详尽地描述本病。目前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流行,分布在欧亚两大洲,主要是在北欧和东亚各国:苏联、芬兰、瑞典、挪威、捷克、东德、中国、日本、朝鲜  相似文献   

17.
<正> 朝鲜型流行性出血热,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为“肾病型出血热。”本症是以高热、蛋白尿、出血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感染疾病。类似的疾病分布广泛,波及到斯堪底纳维亚、中欧、苏联、朝鲜、中国、日本,已确定所有病毒的抗原性几乎是一致的。一九三八年,在旧中国东北的日本军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野生小型啮齿目动物。本病有三种流行类型:①农村型;②城市型;③实验动物型〔国外医学流行病传染病分册4:146,1980〕。有关实验动物型国内外已屡见报道,但主要是指从事出血热动物实验的实验室感染。1979年Umenai等首次报道了非出血热的动物实验室里引起两次朝鲜出血热(KHF)暴发〔Umenai等:Lancet 1∶1∶1314,1979〕。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于1981年1月先后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亚欧等国,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与健康[1],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流行概况HV分布广泛,主要引起两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似文献   

20.
1978年由Lee等首次分离朝鲜出血热(KHF)病毒成功以后,我国各地流行性出血热(EHF)也相继从患者或宿主动物中分离到EHF病毒,为EHF防治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省为EHF重流行区,宿主动物中已证实有EHF病毒存在,从EHF患者分离病原虽也有消息报告,但未见具体材料。我们于1983年冬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