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MR 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磁共振造影剂Gd络合物最早应用于临床是在 80年代初。Gd DTPA的常规应用剂量是 0 1mmol/kg。 1987年 ,开始有报道大剂量 (0 3mmol/kg)Gd DT PA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分析[1] ,认为大剂量Gd DTPA的增强程度更明显 ,对脑转移瘤等病变的显示效果更好。随着各种新型离子型Gd络合物MR造影剂的出现 ,剂量对比研究方面的文献越来越多了。Gd造影剂的大剂量应用已经开始成为国外造影剂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见诸报道[2 ,3 ] 。1 造影剂的类型和使用剂量目前主要有四种Gd络合物…  相似文献   

2.
磁显葡胺 (Gd DTPA)在MR成像上的应用 ,不仅能提高人体病变的检出率 ,而且在定性上有长足的进步。故GD DTPA常应用在MR成像上。本文总结Gd DTPA在低场强MR的应用 ,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1 材料与方法收集 1993年 6月至 1998年 8月5 0 0余病例的MR增强资料。并以椎管内神经鞘瘤 60例 ,脊膜瘤 2 0例 ;脑梗塞10 0例 ,脑脓肿 2 5例 ,脑胶质瘤 5 0例 ;多发性硬化 (MS) 6例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应用ASP 0 15永磁型低场强 ( 0 .15T)MR装置。SE序列 :平扫T1WI:3 5 0~ 5 0 0 /3 0ms,T2WI :180 0~ 3 0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d标记抗肺癌单抗对荷瘤裸鼠的定向增强效应。材料与方法:用DTPA环二酸杆与抗肺癌单抗3D3和Gd^3+分别偶联,制备出Gd-DTPA-IgG;建立6只荷瘤裸鼠模型;将Gd-DTPA-IgG按2mg单抗/只的剂量从尾部脉内淳入;观察平扫扩注药后6小时瘤体磁共振信号。结果:Gd-DTPA-IgG能选择性增加瘤灶的信号强度。结论:磁共振免疫成像为肺癌定性提供一种潜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磁共振造影剂GD-DTPA临床应用研究(附30例分析)赵涛①肖江喜蒋学祥我们选用国产MR口服造影剂Gd-DTPA,通过其在上腹部及盆腔的临床应用,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或门诊病人30例,年龄18~70岁。需做腹部...  相似文献   

5.
MR平扫在骨骼系统中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Gd-DTPA强化扫描又拓宽了相应的应用范围,获得了平扫难以满足的信息,解决了平扫中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些难点,进一步提高病变组织的分辨率[1]。Gd-DTPA是目前MR强化扫描的主要使用药物,因为钆盐含有7个不成...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诊断垂体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诊断垂体瘤的探讨卢光明,张福琛,沈复兴本文分析了垂体瘤的MR表现及MR在垂体瘤诊断上的价值,并根据磁共振增强剂Gd-DTPA在垂体及垂体瘤的强化特点进行了垂体瘤MR扫描时Gd-DTPA增强方法的研究,以期建立一种高度准确且经济、省时的MR诊...  相似文献   

7.
合理选择和应用MR胃肠对比剂。材料与方法:56例分别口服四种,对比剂(0.1%rGd-DTPA,市售加糖牛奶,150%硫酸钡混悬液,温开水)后对胃壁、肝胆、肾脏、胰腺、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四种对比剂对各解剖结构的优质显示率分别为:Gd-DTPA(80%),硫酸钡(78.6%),水(67.2%),牛奶(65.7%)。结论:对胖者使用阴性对比剂(首选150%的硫酸钡),瘦者使用阳性对比剂(首先0.1%的Gd-DTPA)。 磁共振在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之所以受到限制。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Gd-DTPA的心脏的首次通过及心肌的血流灌注,材料与方法 健杂种犬7条,采用Seldinger技术以右股动脉分别向LCX或LAD送主干近端。术后5~10个月行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增强超高速MRI。观察Gd-DTPA在心脏诸腔及胸部大血管显示顺序,测量左心室前壁,前乳头肌壁,外侧壁,后壁,后乳头肌壁及间隔等区域的相对信号强度,P〈0.05具有显著差异,采用光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的病理改  相似文献   

9.
MR非增强和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MR非增强和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诊断的比较肖江喜,蒋学祥,高玉洁,李松年本文通过对MR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作用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脑转移瘤增强类型及如何选择最简捷和经济方法达到诊断目的。1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怀疑脑转移瘤病例39例,...  相似文献   

10.
ATP注射液致过敏二例郑芳1吴幼琴2ATP是一种能量合剂,在临床应用中,曾遇到二例出现过敏反应。今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病例Ⅰ,黄某某,女,55岁,因神经性耳聋,神经衰弱,慢性胃炎来住院治疗,给予ATP2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于肌注10日...  相似文献   

11.
评估门静脉和肝静脉MRAGd-DTPA增强扫描的影像质量与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多平面屏气、二维、TOF序列血管成像技术,对59例患者的常规MRA与其中28例患者的增强MRA影像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信号强度与影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常见的肾脏肿块的MR1所见进行了描述。提出应用Gd-DTPA增强MR扫描不仅提高了肿瘤检出率.而且对肿块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国产Gd-DTPA大剂量(0.3mmol/kg)静脉注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国产GdDTPA大剂量(03mmol/kg)静脉注射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效果。方法共研究了41例患者。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01mmol/kg,30分钟后再注射02mmol/kg,从而达到累积03mmol/kg。每次注射后即刻和延时20分钟时分别行T1WI扫描。观察患者检查前后的生命体征,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24小时后随访。对于31例颅内病变患者的67个病灶还进行了增强效果的分析,计算病灶的相对信噪比:C/N=(病灶信号强度-正常脑白质信号强度)/背景信号强度。结果检查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差异。4例患者报告有副作用,均未经治疗而自行缓解。副作用发生的概率是976%。三倍量国产GdDTPA的使用可以普遍地提高颅内病灶的相对信噪比。结论使用大剂量(03mmol/kg)国产GdDTPA可认为是安全的。对于颅内病变,三倍量增强MR可提高相对信噪比和病灶的检出率,对于颅内小病变和脑转移瘤尤其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卫中  周红  王风梅 《临床荟萃》2002,17(21):1257-1258
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患者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drugs ,ATD)治疗过程中 ,可以发生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甚至缺乏[1] 。我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了 8例应用ATD致粒细胞缺乏并发败血症的GD患者 ,现综合分析如下 ,以期汲取经验教训。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根据初诊时甲状腺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GD。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2 1~ 5 3岁 ,平均(34.5± 13.7)岁 ,治疗前白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 6例服用他巴唑治疗 ,发生粒细胞缺乏时服他巴唑剂量 15~ 30mg/d…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造影剂注入法三维肺血管MRA(3D-MRPA)技术在诊断肺癌浸润肺动脉上的应用经验,初步认识此项技术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肺癌4例。Gd-DTPA0.2mmol/kg静注后,应用同性能MR扫描系统,闭气高性能MR扫描系统,闭气下摄取24层肺血管SPGR序列连续冠状断面像,用时27秒。再重复同样扫描,分别获得肺动脉期相与支气管动脉期相。最后,以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制成3D-MRPA。  相似文献   

16.
脊髓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应用常规剂量Gd-DTPA增强进行TOF法MIP重建脊髓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研究,检查了11例正常人和35例椎管内疾病患者。结果显示3D-TOF明显优于2D-TOF法,增强脊髓MRA图像能清楚显示正常脊髓的动、静脉,并显示肿瘤染色,血管移位等占位征象和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本研究证明:增强MRA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无射线、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炎的MRI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椎间盘炎的MRI表现。方法:复习10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MRI表现,其中5例是血源性感染,5例是手术后或椎间盘穿刺术后椎间盘炎。9例的病变部位在腰椎,1例在颈椎。所有病人都进行了Gd-DTPA前后的T1WI和T2WI扫描。结果:MRI表现包括:①椎间隙变窄,T2像呈高或低信号,T1像呈低或等信号。髓核内裂隙消失。②两个椎体的邻近部分由于充血和水肿而呈长T1长T2弛豫时间,终板侵蚀和终板下松质骨有小的脓肿。③椎旁软组织肿胀。④注射Gd-DTPA后椎间隙和邻近的椎体信号强度明显增强。结论:MRI对椎间盘炎的诊断非常有用,并且还能显示象蛛网膜炎这样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在五官肿瘤诊断的应用(五)邓开鸿供稿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放射科病例1.女,36岁,MRI号3726双侧听神经瘤。横断位,T1加权显示双侧桥小脑角池及内听道内肿块影,右大于左侧,呈稍低信号影,桥脑和小脑受压,右侧明显(图1)。Gd-DTPA增强T1...  相似文献   

19.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探讨最佳扫描方案。方法收集28例经MRI诊断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分析其MRI表现。男16例,女12例,年龄36~68岁。均无明显临床症状。MRI用05T超导型机,常规T1加权及T2加权扫描后,再行重T2加权成像,TR=4000~6000ms,TE=140~180ms。1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9例为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多发病灶12例,单发16例。瘤体在SE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在重T2加权像上亦呈明显高信号,边缘均清楚锐利。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持久强化,较大病灶呈向心性强化。结论重T2加权像及GdDTPA增强扫描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颅脑肿瘤注入Gd-DTPA(磁显葡胺)以区别瘤体与水肿,鉴别肿瘤良、恶性及囊壁,显示脑转移瘤和子瘤灶,达到临床诊断目的;资料和方法:72例颅脑肿瘤,其中脑内肿瘤48例,脑外肿瘤24例。均用ASM-015P永磁型MRI扫描机,采用头线圈,SE序列:T1加权像TR=500ms,TE=30ms,T2加权像TR=2000-3000ms,TE=100-120ms,,层厚5-10mm,方位行横、冠、矢状位,增强扫描为:静脉缓慢注入Gd-DTPA(磁显葡胺)按01-02ml/kg体重,注药后5、10、25、35min作相应方位T1加权像扫描;结果:1脑内肿瘤48例,胶质瘤33例,明显及部分强化25例,不强化8例,脑转移15例均强化共39个瘤灶(其中新发现8个);(2)脑外肿瘤24例,脑膜瘤14例,垂体瘤6例,听神经瘤3例上述均强化,硬膜外表皮样囊肿1例不强化;结论:颅脑肿瘤通过静脉注入Gd-DTPA(磁显葡胺)可以明确瘤灶与水肿及发现T2加权像上被水肿掩盖的子灶,达到临床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