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基于正交设计法,优选芍药甘草汤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剂最优处方配比,研究芍药甘草汤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芍药苷释放度为评价指标,以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4M)、NaHCO_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的用量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筛选出芍药甘草胃漂浮片最佳原辅料配比,以优化制剂体外释药及漂浮性能。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发现各因素对芍药甘草汤胃漂浮缓释片制备工艺的影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NaHCO_3聚乙烯吡咯烷酮。根据主观分析及SPSS方差分析,选择以A_3B_2C_1作为芍药甘草汤胃漂浮缓释片处方的最优制剂配方组合。结论:优选的芍药甘草汤胃漂浮缓释片原辅料选择与配比合理有效,达到了持续漂浮及缓慢释放的要求,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配伍对鸟头汤中主要化学成分次乌头碱、(伪)麻黄碱、芍药苷、甘草次酸煎出率的影响,以揭示不同剂量配伍导致乌头汤化学成分变化的内涵.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剂量配伍乌头汤中主要化学成分次乌头碱、(伪)麻黄碱、芍药苷、甘草次酸的含量,计算煎出率,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逐步回归,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最后以各主要化学成分的煎出率为优化指标,进行优化运算,求出乌头汤各药物的最优化剂量组合.结果 复方中各药物间存在交互作用,各药物及药物间的交互作用对所考察的化学成分的煎出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制川鸟与炙甘草问的交互作用对次乌头碱和甘草酸的煎出存在较大的影响.根据各指标的检测结果,优化的乌头汤不同剂量组合并不一致.结论 非线性回归建模分析能够获得较丰富的配伍内涵信息,适合于方剂的配伍内涵研究;应结合不同剂量配伍的药理效应结果 进行优化剂量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催产素所致大鼠子宫剧烈收缩作为痛经症模型,以阿司匹林作对照,分别测定子宫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能明显抑制催产素诱发大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具有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子宫NO的含量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治疗后,子宫组织ET-1含量降低,而NO含量有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治疗中,3:1组与1:1、2:1、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提示芍药甘草汤能对抗催产素所致的大鼠扭体反应,其临床治疗痛经症的作用可能与调节子宫组织中ET-1、NO活性有关,且芍药与甘草比例为3:1时镇痛作用可能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多指标活动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合并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苏长史茱萸汤Ⅱ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黄酮类成分、总有机酸提取率为指标,用活动水平的正交设计考察乙醇浓度及用量、提取方法、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的影响,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测评指标与考察因素间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平衡和验证。结果 苏长史茱萸汤Ⅱ方提取工艺为:80%乙醇,用量14.286L·kg-1 药材,热浸法(50℃),提取12h。结论 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多指标活动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到苏长史茱萸汤Ⅱ方科学、合理、可靠的较优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物质组分对癫痫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水平影响的谱效关系,揭示芍药甘草汤抗癫痫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利用HPLC建立15批芍药甘草汤煎液的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0. 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19%A;15~45 min,19%~50%A;45~46 min,50%~90%A;46~48 min,90%A),流速1. 0 mL·min-1,检测波长237 nm。采用青霉素诱导小鼠癫痫模型,考察15批芍药甘草汤煎液对癫痫模型小鼠脑组织中MDA,SOD和ATP酶水平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15批芍药甘草汤煎液指纹图谱特征峰峰面积与药效学指标MDA,SOD和ATP酶活性进行关联分析,建立不同物质组分与药效学指标之间的谱效关系数学模型。结果:芍药甘草汤煎液能够提高癫痫小鼠脑组织中ATP酶和SOD的含量,降低MDA含量,且大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P0. 01)。在15批芍药甘草汤煎液的指纹图谱中标定出了28个共有峰,其中15个特征峰。灰色关联分析法发现对MDA,SOD和ATP酶活性影响有贡献的特征峰包括2号峰(芍药内酯苷),3号峰(芍药苷),5号峰(甘草苷)等,具体排序为3号峰6号峰12号峰8号峰2号峰5号峰9号峰4号峰10号峰7号峰13号峰11号峰15号峰1号峰14号峰。结论:芍药甘草汤是通过多组分协同作用来影响癫痫小鼠脑组织中SOD,MDA和ATP酶活性的。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引入中药复方组分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相关性评价中,能客观反映中药多组分协同发挥药效作用的本质,是筛选和预测中药药效物质组分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枫 《江西中医药》2012,43(2):64-65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对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乙酰胆碱以及组胺所致肠功能亢进模型,观察芍药甘草汤对其胃排空率、肠推进率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芍药甘草复方制剂对乙酰胆碱以及组胺所致肠功能亢进模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高剂量其胃排空率以及肠推进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芍药和甘草复方制剂可明显抑制胃肠运动,其可能与胆碱能系统以及抗组胺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三拗汤的配伍关系。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法,将三拗汤组方药材按L16(43)正交表配伍分为16组。BALB/c小鼠每组16只,共256只,雌雄各半。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的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1,8d分别皮下致敏,第15~28 d 5%OVA溶液雾化激发,每次雾化前分别ig给予相应配伍配比三拗汤水煎液。第29天检测气道反应性、血液中EOS、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和白细胞总数、肺组织及气管组织病理改变。综合分析各指标优选三拗汤最优配比。验证实验中将48只BALB/c小鼠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最优配比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以同样的方法造模并检测指标。结果:根据综合评分,三拗汤的最优配伍配比为麻黄6g,杏仁9 g,甘草3 g,其主次关系为:麻黄>杏仁>甘草。验证实验结果,其气道反应性、血液及BALF中EOS和白细胞总数、肺及气管病理改变与模型(A1B1C1)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拗汤该配比与临床常用配比相近,试验所得组方主次关系符合三拗汤组方原则。  相似文献   

8.
配伍前后芍药特征化学组分体内药动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岚  冯怡  徐德生  林晓  张梁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3):1774-1776
 目的研究经典方芍药甘草汤的配伍合理性。方法在建立芍药甘草体内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药动学方法,比较芍药甘草汤和芍药单煎液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大鼠血清中归属于芍药的各特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芍药单煎液比较,芍药甘草汤的AUC显著增加,ρmax大多极其显著增加,显示出良好的吸收。结论从药动学角度揭示了芍药甘草汤配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大鼠胃底环行肌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大鼠胃底肌条作用的配比关系。方法:以大鼠胃底环行肌条收缩强度为指标,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观察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乙酰胆碱(ACh)下的离体大鼠胃底环行肌条的影响,由结果分析得出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确证性实验。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含药血清图谱。结果: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的最佳配比即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含甘草酸效应组分与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的配比为A3B3C3,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和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均系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在灌胃给予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后120min所采血清的指纹谱中出现一些新的峰。结论: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能抑制大鼠胃底环行肌条的收缩,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含甘草酸效应组分与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最佳组方配比为1∶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3种比例配伍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踝关节损伤疗效比较,探讨芍药甘草汤用于治疗慢性踝关节损伤时的较佳比例配伍。方法将我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踝关节损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2组各30例,给予3种比例配伍(白芍、炙甘草比例配伍分别为1∶1、2∶1、3∶1)的芍药甘草汤治疗1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治疗后3组AOFAS踝与后足评分、VAS评分、踝关节活动范围均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2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1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3种比例配伍的芍药甘草汤用于治疗慢性踝关节损伤均有明显疗效,其中芍药甘草比例配伍为3∶1时临床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对痛经大鼠β-内啡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中芍药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痛经大鼠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采用催产素所致的大鼠子宫剧烈收缩作为痛经模型,以大鼠扭体次数及扭体发生率为观测指标进行镇痛疗效观察,以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β-EP含量.结果:芍药甘草汤三种配伍比例(1:1、2:1、3:1)均能明显抑制催产素诱发大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升高大鼠血浆β-EP的含量(P<0.01).在三种配伍比例中,痛经大鼠血浆β-EP的含量以3:1的比例组升高更为显著.结论:提示芍药甘草汤能对抗催产素所致的大鼠扭体反应,其临床治疗痛经症的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浆中β-EP含量有关,且芍药与甘草比例为3:1时镇痛作用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观察小鼠排便时间和数量、小肠炭末推进率、测量不同肠段含水量的方法对比芍药甘草汤对正常小鼠和便秘小鼠的影响,并比较芍药分别配伍生甘草、炙甘草及不同比例下的差异。实验证明芍药甘草汤可治疗津亏便秘;白芍配伍生甘草泻下作用较强,在镇痛最佳比例下本方也具有泻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芍药与甘草的配伍机理,评价芍药、甘草以及芍甘1:1组对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和药效学特征.方法:采用完全佛氏佐剂复制大鼠关节炎模型,分别给予芍药、甘草以及芍药甘草汤灌胃治疗,观察并分析大鼠的行为学、足温、痛阈以及关节肿胀度的变化.结果:大鼠注射完全佛氏佐剂后,体重明显减轻,足温升高,痛阈降低,关节肿胀明显;各给药组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尤以芍甘1:1组最为明显.结论:芍药、甘草以及芍药甘草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以芍药和甘草配伍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小建中汤组方配伍效应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正交拆方研究,分析小建中汤配伍效应规律.方法采用3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交互作用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化学物质致痛和实验性脾虚模型肠推进率为检测指标;分析处方各因素水平的影响.结果镇痛作用分析以白芍甘草药对作用最强;肠推进率实验以生姜大枣作用最强;综合指标分析结果提示,小建中汤全方为最佳处方组合.结论小建中汤全方为综合分析的最佳组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及鉴定芍药甘草汤主要成分在正常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探究PCOS对芍药甘草汤代谢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PCOS组,利用来曲唑溶液灌胃21 d制备PCOS大鼠模型,观察动情周期;采用UHPLC-QTRAP-MS/MS技术并结合Light Sight 2. 3软件对芍药甘草汤主要成分在正常及PCOS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与鉴定,流动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 3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结果:药物代谢主要发生Ⅰ相及Ⅱ相反应,正常组大鼠尿液中共检测到代谢物27个,PCOS组大鼠尿液中共检测到代谢物34个;正常组大鼠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到代谢物29个,PCOS组大鼠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到代谢物27个。结论:PCOS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比正常大鼠更具多样性,PCOS疾病状态可能会影响芍药甘草汤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中性味药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进行拆方,测定各配比组合对正常对照、小肠运动抑制模型、小肠运动亢进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基于BP神经网络,针对实验数据建立药味与药效指标的非线性映射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固定各药组中药物的用量比例,进而分别筛选各药组在全方背景下的量效关系。结果:在半夏泻心汤及其2个类方中,半夏和干姜对小鼠肠运动抑制及亢进模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干姜对正常小鼠的肠运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半夏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在肠运动模型,半夏的药效学作用与半夏泻心汤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提示半夏可能为半夏泻心汤之君药;但仅从小肠推进率的药效作用,尚难归纳出生姜和甘草的配伍角色。  相似文献   

17.
转化理念指导下的芍药甘草汤抗炎止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芍药与甘草的配伍机理,评价芍药、甘草以及芍甘1:1组对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和药效学特征。方法:采用完全佛氏佐剂复制大鼠关节炎模型,分别给予芍药、甘草以及芍药甘草汤灌胃治疗,观察并分析大鼠的行为学、足温、痛阈以及关节肿胀度的变化。结果:大鼠注射完全佛氏佐剂后,体重明显减轻,足温升高,痛阈降低,关节肿胀明显;各给药组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尤以芍甘1:1组最为明显。结论:芍药、甘草以及芍药甘草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以芍药和甘草配伍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黄芩汤不同配伍对芍药苷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黄芩汤各配伍煎液中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配伍对芍药苷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法,以RP-HPLC法测定各配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结果:甘草对芍药苷的含量差异影响具显著性(P&lt;0.05),黄芩、大枣以及三者两两交互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甘草使芍药苷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式对芍药甘草复方大鼠血中移行组分的药动学影响,从药动学角度阐释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在建立芍药甘草体内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药动学方法比较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大鼠血浆中各药味特征移行入血成分含量的变化,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移行入血的6个成分在体内的吸收趋势均为芍药甘草合煎液大于单煎合并液,其中保留时间为5.2,11.0,12.0,14.6 min处的特征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在体内吸收以合煎较好,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文献整理研究,了解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筛选出近年芍药甘草汤的临床研究文献21篇,对其临床治疗疾病范围及常用剂量进行分析。结果:芍药的最常用量为30 g;甘草的常用量为6 g、10 g、15 g;芍药与甘草的常用配比为2:1和3:1。结论:芍药甘草汤在临床主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及肌肉骨关节病变,主取其柔肝、益阴、缓急、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