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易感因素、病原菌特点、严重程度及预后,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64例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闻、发病时间、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164例HAP中,男92例,女72例,年龄平均(73±8)岁,其中老年组114例(69.5%),死亡16例(14.0%);非老年组50例(30.50A),死亡1例(0.8%)。早发性HAP32例,死亡2例(6.25%)I晚发性HAP82例,死亡14例(17.1%)。114例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71.3%)。老年组常见的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病;非老年组以糖尿病、恶性肿瘤、COPD常见。结论老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晚发性HAP病死率明显高于早发性HAP。HAP常见的病原菌以G^-杆菌及真菌为主,重视诱发因素及提高病原菌诊断水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加强护理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对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501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01例脑卒中患者中,137例发生HAP,发病率27.3%。HAP组死亡35例(包括临终前自动出院者),死亡率26.3%;非HAP组死亡47例,死亡率12.9%。HAP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AP组(X^2)=11.6,P〈0.01)。年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糖尿病、吸引术、气管插管或切开、H,受体阻断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鼻饲等与HAP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性别与HAP发生关系不大。结论 脑卒中患者H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感染标本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按1999年我国HAP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监测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175例HAP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抗菌药物使用史,HAP发生时间等)、呼吸道分泌物及晨痰标本送细菌培养,确定H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的HAP患者79例,其中早发HAP患者23例;晚发HAP患者56例。发生HAP前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的占86.1%(68/79)。79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共检出病原菌10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8株,革兰阴性菌68株,常见的前5位致病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不动杆菌。早发HAP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0%(17/27),晚发HAP患者革兰阴性菌比例明显上升达73.4%(58/79)。结论我院HAP患者多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大多数在发生HAP前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早发HAP患者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晚发HAP患者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非发酵菌及耐药菌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病房及监护室(ICU)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因素及诊疗结果,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近4年住院后发病的82例H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例数占同期出院病人总数0.8%。发病诱因主要为抗生素的应用(98%)和基础疾病;其二为气胸及胸水插管引流,气管插管或切开通气,糖皮质激素应用及胸、腹部手术后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依据药敏测定和(或)经验型治疗.好转或痊愈66例(80.48%),死亡14例(17.07%)。结论:合理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病人免疫功能,是减少HAP发病、治疗HAP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6月1日-2007年9月1日130例诊断为HAP患者的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行常规细菌培养鉴定,用NCCLS推荐的K-B法测定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1株(62.3%),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耐药率突出,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突出,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革兰阿3性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儿童医院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构成,并分析HA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深部痰,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并对HAP患儿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HAP患儿以革兰氏阴性菌(90.4%)感染居多,前4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14/56)、肺炎克雷伯菌21.4%(12/56)、大肠埃希氏菌14.3%(8/56)、鲍曼不动杆菌10.7%(6/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P与住院时间大于7d(P〈0.01)、侵入性操作(P〈0.01)、三代头孢菌素应用(P〈0.05)相关。结论小儿H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是小儿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对本院内、外科住院的86例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HAP发生率占同期院内感染的31.61%(86/272);60岁以上HAP发生率占81.40%(70/86);住院时间〉60d组HAP发生率为58.14%;71~84岁组痊愈与死亡呈正相关(r=0.449,P〈0.001);起病24h后用药;痊愈组为37.25%,死亡组为84.3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HAP发生率较高。年龄大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早期应用抗生素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治疗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COPD发生H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床旁支气管肺泡灌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O%)高于对照组(45.O%)(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SaO2、PaCO2、PaO2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细菌分离率、清除率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0.0%(16/20)、81.3%(13/16)和40.0%(8/20)、3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治疗COPD患者HAP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徐祥英  付怀栋 《海南医学》2014,25(6):862-86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4例,根据是否并发HAP,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对其发生HAP的相关资料采用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1.9%(83/134),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GCS评分〈8分)、延髓麻痹、气管插管与切开、营养状态是大面积脑梗死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医院获得性肺炎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飞云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Z):29-29,3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6例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2.5%,病死率24%,明显高于COPD患者非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与长期联用多种抗生素、激素、侵入性操作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结论: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有效预防并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