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尔堡病毒(MARV)是一种引起人类致死性出血热的非洲丝状病毒,死亡率高达90%。目前尚无人用疫苗和治疗方法。美国GenPhar公司Wang等利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疫苗载体系统(cAdVax),将MARV Ci67、Ravn和Musoke株的糖蛋白(GP)基因克隆至穿梭质粒从而构建了基于cAdVax的3个MARV候选疫苗cAdVax M(ci)、cAdVax M(ra)和cAdVax M(mu)。Veto细胞感染,蛋白质印迹试验结果显示,基于cAdVax的MARV疫苗表达了高水平的MARV GP。  相似文献   

2.
作者首先构建了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Ebola病毒(EBOV)、Marburg病毒(MARV)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V)DNA疫苗。并用基因枪在0、4、8和21周对新西兰白兔免疫20μg炭疽PADNA疫苗;而对照动物则在0、4、8和12周肌肉注射0.5ml人用吸附炭疽疫苗(AVA)或同剂量非重组质粒;在24周时皮下注射有毒力的热激活炭疽芽孢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3.
作者首先构建了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 PA)、Ebola病毒 ( EBOV)、Marburg病毒( MARV)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 VEEV)DNA疫苗。并用基因枪在 0、4、8和 2 1周对新西兰白兔免疫 2 0 μg炭疽 PA DNA疫苗 ;而对照动物则在 0、4、8和 1 2周肌肉注射0 .5ml人用吸附炭疽疫苗 ( AVA)或同剂量非重组质粒 ;在 2 4周时皮下注射有毒力的热激活炭疽芽孢进行攻击。用 EBOV包膜糖蛋白 ( GP)或核壳蛋白 ( NP) DNA疫苗对 6~ 8周的 BAL B/c小鼠进行接种 ,再用 EBOV的小鼠适应株攻击。在 MARV的研究中 ,使用钴辐射过的纯化 MARV Ravn或 Mu…  相似文献   

4.
美FDA批准第二代天花疫苗ACAM2000 2007年9月1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Acambis有限公司的新抗天花疫苗ACAM2000,用于处在暴露于天花病毒高风险中人接种及在生物恐怖分子发动天花病毒攻击时保护相关人群。天花病毒作为一种高度触染性病毒,其具用作致死性生物恐怖武器的潜力,而ACAM2000已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列作美国战略性国家医药储备之一且业采购了近2亿人次剂量。  相似文献   

5.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Pravsgaard等研发了一种新型疫苗,希望能使疫苗使用得到彻底改革。Invacc疫苗平台技术主要围绕连接于病毒基因的短氨基酸链,而短氨基酸链所连接的病毒则是疫苗试图预防的病毒。将连有短氨基酸链的病毒基因插入一种灭活病毒,如腺病毒,然后用这种灭活病毒注射接种对象。在小鼠中进行的新型疫苗检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新型疫苗接种小鼠能100%抵抗各种致死性流感病毒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6.
夏和霞  张炜 《上海医药》2016,(11):12-16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PV疫苗在HPV感染所致宫颈疾病防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宫颈癌防治用预防性和治疗性HPV疫苗的研究进展。预防性HPV疫苗中的四价HPV(HPV6/11/16/18)疫苗Gardasil、二价HPV(HPV16/18)疫苗Cervarix和九价HPV (HPV6/11/16/18/31/33/45/52/58)疫苗Gardasil 9已获准上市并用于临床。治疗性HPV疫苗均尚处于研究阶段,且免疫原性与安全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法国制药商Transgene SA公司已经报告了其治疗性疫苗候选药TG4001(MVA—HPV—IL2)(Ⅰ)在治疗高度宫颈内上皮瘤(CIN2/3)的Ⅱ期试验中获得的阳性结果,该宫颈内上皮瘤与16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16)有关。  相似文献   

8.
Ledizet  M  Kar  K  Foellmer  HG  孟胜利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29(3):140-141
自1999年西尼罗(WN)病毒在北美出现以来,在美国己造成600多人死亡,22000多匹马感染。当前对wN病毒感染还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美国L2诊断制剂公司Ledizet等用病毒包膜(E)蛋白作为靶抗原开发出一种重组亚单位疫苗。将wN病毒2741株编码E蛋白的DNA重组,在果蝇S2细胞中表达,经离子交换柱层析和排阻层析得到纯度为95%的E蛋白,此重组E蛋白称为rWNV—Et,  相似文献   

9.
水痘疫苗和巨细胞病毒疫苗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水痘疫苗和巨细胞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由于这两种病毒生活周期的复杂性,使疫苗研究进展缓慢。水痘疫苗研究的最大进展还是Oka株减毒活疫苗,它能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对水痘(特别是严重水痘)和带状疱疹的预防均有效。巨细胞病毒Towne株减毒活疫苗能有效预防器官移植受者严重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此外,两种病毒的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载体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痘病毒特别是痘苗病毒已成功地表达了数十种外来抗原。但由于痘苗病毒的神经毒性等原因,对重新使用该病毒作为活疫苗的载体仍有争议,从而限制了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在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中广泛使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痘苗病毒毒力基因的研究;(2)高度减毒重组体及兽用口服疫苗的研究;(3)多价重组体的构建;(4)禽痘病毒非复制性活疫苗  相似文献   

11.
英国Henderson Morley生物技术公司希望最近与澳大利亚疫苗开发中心(ACVD)签订协作研究协议,开发一种基于无复制的、无DNA疱疹病毒的疫苗输送平台的预防巨细胞病毒(CMU)疫苗。  相似文献   

12.
李瑛 《中国药师》2006,9(11):1006-1006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公布:早期试验数据肯定地显示,重组流感疫苗比标准疫苗起效更快,并能在流感大流行时使用。研究者称,此疫苗的生产是通过使用一种腺病毒对2003~2005年间越南爆发的致死性人H5N1禽流感株的全部或部分血凝素蛋白进行表达来完成的。动物试验显示,小鼠和鸡皮下注射此疫苗能完全对抗致死性剂量的H5N1病毒,通常鸡暴露于H5N1病毒的致死率几乎为100%。而接种不含H5N1基因的腺病毒疫苗的动物则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腮腺炎病毒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腮腺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和融合(F)蛋白是重要的抗原决定簇,HN蛋白抗体可中和病毒感染,而F蛋白是溶血抗原。现今使用的腮腺炎疫苗为减毒活性疫苗,地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后发现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脑膜炎病例主要与Urabe株有关,目前正在探索发展新一代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14.
据《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一种基于所谓的合成减毒病毒工程(SAVE)工艺的新的疫苗策略已显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希望,且这种技术可应用到其他病毒。  相似文献   

15.
能保护人类防御高致死性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尚未问世,但它们的载体疫苗已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成功.载体疫苗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及先存的抗载体免疫力问题是其获批的关键障碍.尽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疫苗防御作用的免疫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显示,防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是可能的,疫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准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16.
鉴于攻击模型的不同,对乙型脑炎(JE)疫苗效力的研究可有不同结果,本文介绍了用JE病毒脑内攻击模型来评价BIKENJE疫苗和DNA疫苗效力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跨国研究小组进行的一项无对照、多中心Ⅲ期随访研究评估了Intercell公司开发的IC51(I)致免疫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I)是甲醛灭活的日本脑炎(JE)病毒疫苗。资料来自健康志愿者参与的两项较前的随机、对照Ⅲ期研究之一。研究将(I)与另一种JE疫苗(JE—VAX)(Ⅱ)和安慰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新型的杆状病毒多重基因表达载体同时表达蓝舌病病毒(BTV)的三、四或五种结构基因,表达产物可成功地组装为病毒样颗粒(VLP)及核心样颗粒(CLP)。初步临床试验证明VLP是安全有效的疫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多组分的VLP还曾用作多种免疫原(包括B和T细胞表位)的疫苗释放系统。此表达系统在可能广泛用于疫苗、杀虫剂、诊断和蛋白质试剂的生产行业。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能引起生殖器疣和子宫颈癌。90%以上的生殖器疣是由6和11型HPV引起,而70%的子宫颈癌由16和18型HPV引起。美国衣阿华大学医院的Ault等用一种预防性HPV(6、11、16、18型)L1病毒样颗粒(VLP)疫苗在志愿者中接种,并进行免疫原性和耐受性评估。本文报告了该疫苗在受试人群中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张宇 《国外药讯》2005,(9):33-34
GSK公司称,在今后5年将推出5个重要的新疫苗。它们是:用于预防人乳头瘤状病毒(可引起宫颈癌)的Cervarix;用于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Rotarix;用于肺炎链球菌的Streptorix;一种改进的流感疫苗和一种抗脑膜炎的疫苗复方。这5种新疫苗的合并市场潜能为60~110亿英镑(110~183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