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红丽  刘瑞  南文滨 《中国药房》2012,(37):3525-3527
目的:扩大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纳米粒载药体系的适用范围,并为其他缓控释剂型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综述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纳米粒的表面修饰,PLGA与其他聚合物聚合作为药物载体改变释药行为,PLGA与其他聚合物制备双层微球及修饰特异标记用于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PLGA微球、纳米粒经过适当的修饰,可以扩大其应用范围,更好地用作药物特别是基因、疫苗及抗原等某些特殊药物的载体,但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考察。  相似文献   

2.
磁性纳米粒阿霉素微球制备的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制备靶向抗癌药物即磁性纳米粒阿霉素白蛋白微球.方法:以阿霉素(ADR)、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纳米Fe3O4为材料,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制备出磁性纳米粒阿霉素白蛋白微球,并利用Hrtem对其包裹结合性能进行了观察,同时采用HPLC法对其载药量进行测试.结果:有效载药量为2.35%、表观载药量为3.55%.结论: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能制备出磁性纳米粒阿霉素白蛋白微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水飞蓟素纳米粒载体材料和制备方法进行了初步筛选.方法以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表面形态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水飞蓟素纳米粒载体材料和制备方法.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具有较高的包封率,纳米粒呈片状;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粒径分布较均匀;纳米脂质体形成较少.结论选择山榆酸甘油酯作为制备水飞蓟素纳米粒的载体材料,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水飞蓟素SLN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蔡伟 《药学进展》2006,30(8):358-361
综述近年来超临界流体沉降技术在药剂学微粒制剂领域的应用研究新进展,其中包括药物微粉化及纳米粒混悬液、微囊和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韩凌  孙治国  鲁莹 《药学实践杂志》2018,36(4):307-312,350
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具有提高药物靶向性、稳定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纳米粒载体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其制备材料、包载药物及修饰方法3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制备、作用机制及其体内外药效学评价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具有许多优点,并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所携药物的药效学特征,显示纳米粒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多肽CSKSSDYQC(CSK)化学结合到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口服给药系统,以期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给药系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CSK连接到TMC上,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进行荧光标记。以粒径和成球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纳米粒的制备处方。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测试(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分别考察载体材料和纳米粒对Caco-2和HT29-MTX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单分子层,进行纳米粒的跨膜转运实验。利用免疫荧光法考察纳米粒在体内吸收情况。结果按照最优处方制得的FITC-TMC纳米粒和FITC-TMC-CSK纳米粒的粒径分别为214.5 nm和234.3 nm;电位分别为15.81 mV和8.96 mV;成球率分别为98.14%和91.58%。FITC-TMC-CSK的细胞毒性低于FITC-TMC,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低于载体材料。FITC-TMC-CSK纳米粒的累积透过量高于FITC-TMC纳米粒,其表观渗透系数(P_(app))值是后者的2.17倍。FITC-TMC-CSK纳米粒在正常大鼠不同肠段吸收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将CSK键合到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纳米粒,能有效提高纳米粒的吸收,在药物口服吸收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壳寡糖/水杨酸纳米粒负载碱化阿霉素的可能性,评价制备而得的微粒给药系统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以碳二亚胺为交联偶合剂合成壳寡糖/水杨酸接枝共聚物,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定水杨酸接枝率。运用超声分散法制备壳寡糖/水杨酸空白纳米粒,芘荧光法测定纳米粒临界聚集浓度,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粒粒径和表面电位,MTT法考察空白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以碱化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透析法制备壳寡糖/水杨酸载药纳米粒,经透射电镜考察载药纳米粒的形态,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 合成得到的壳寡糖分子量=9000/水杨酸理论投料量=50%的实际接枝率为16.92%,空白纳米粒的临界聚集浓度为867.0 μg/mL,空白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Zeta电位分别为434.0 nm和48.6 mV,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745μg/mL。在碱化阿霉素理论投药量为10%时壳寡糖/水杨酸载药纳米粒的实际载药量为8.52%,包封率为93.15%。;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电位分别为214.2 nm和33.6 m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药物的释放呈现pH敏感性;并主要以溶蚀的方式从载体内部释放出来。结论 壳寡糖/水杨酸接枝物可以有效包裹碱化阿霉素并成为粒径均一的纳米粒给药系统。载药纳米粒具有pH敏感和缓释作用。壳寡糖/水杨酸接枝物有望成为潜在的难溶性药物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9.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菊  杨蓓  王庭贤  易以木 《医药导报》2003,22(11):814-816
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发展现状.以国外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分析和归纳,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理化性质、稳定性及应用,指出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离子凝胶法制备水杨酸壳聚糖纳米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水杨酸壳聚糖纳米粒,并对其制备工艺及体系pH值对药物包封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初步探讨壳聚糖纳米粒的载药机制。方法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以包封率及粒径为指标,考察处方因素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结果壳聚糖浓度、体系的pH值、药物质量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体系的pH值可显著提高壳聚糖纳米粒的包封率。结论药物与壳聚糖之间的离子相互作用较弱,并不是纳米粒载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