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临床研究与临床前开发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HIV阳性合并各种口腔病损患者CD+4T细胞免疫识别的变化趋势,探讨识别特征性细胞因子对于认识AIDS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控制口腔表征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现将作者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口腔医学中心收住的32例HIV感染伴口腔黏膜损害患者入选本项临床观测;在入院后1周内及治疗过程中反复采集外周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IV阳性合并各种口腔病损患者CD4+T细胞免疫识别的变化趋势,探讨识别特征性细胞因子对于认识AIDS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控制口腔表征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现将作者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口腔医学中心收住的32例HIV感染伴口腔黏膜损害患者入选本项临床观测;在入院后1周内及治疗过程中反复采集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细胞检测计数,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32例HIV感染伴口腔黏膜损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CD4+T淋巴细胞数与出现口腔黏膜病损成反比,即CD4+T淋巴细胞数值越小,合并口腔黏膜病损的破坏程度越明显。结论 HIV阳性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数与口腔黏膜病损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6.
于晓琳  杨铭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084-1088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恶性传染病,HIV进入宿主细胞环节涉及病毒表面糖蛋白(gp120和gp41)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CD4,CCR5和CXCR4等)的相互作用。现就HIV进入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目前针对病毒吸附与穿入设计的新型抗AIDS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张侠  胡春梅  林霏申 《江苏医药》2004,30(12):893-893
对结核病区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普查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我科肺结核HIV阳性的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寻求阻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Ⅰ)感染的途径正从三方面着手:①疫苗和免疫支持药引出抗HIV免疫反应;②抗病毒药和阻止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方法;③病毒包膜糖蛋白(gpl20)附着于靶细胞的CD4受体蛋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VIR576为具有抑制HIV进入靶细胞活性的抗艾滋病多肽,我们发现其能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且可能是通过与T细胞受体(TCR)结合而发挥作用。本研究深入探讨VIR576与T细胞受体(TCR)相互作用,并确定其关键作用位点。方法采用荧光化合物标记多肽,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来检测VIR576与TCR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合成TCR跨膜序列(TCR-TMD)的核心多肽(CP),确定相互作用的关键序列。同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VIR576在T细胞膜上是否与TCR存在共定位。结果FRET分析表明VIR576能与CP多肽发生近距离的相互作用。VIR576能插入到细胞膜上,并结合在抗CD3-抗体活化的小鼠脾细胞膜上,与CD4分子分布一致,提示其与TCR分子存在共定位。结论 VIR576可能在激活的T细胞上与TCR跨膜区直接结合,结合的关键位点为TCR跨膜区的核心序列CP。  相似文献   

1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4岁,感染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因要求妊娠,传染科和产科门诊共同对其病情进行评估。 患者于9年前因宫颈不典型增生在其他医院进行治疗时,发现并确诊感染了HIV。两年后转到本院。惠者无HIV感染症状,也没有进行药物治疗。除感染有HIV外也无其他疾病。惠者与其男友和8岁的女儿住在一起,后两者HIV阴性。患者自称坚持使用避孕套,但是4个月前有两次意外妊娠,并已终止拯娠。无吸毒史,不滥饮酒,偶尔吸烟。 过去7年内,患者每3个月到传染科门诊做一次检查。CD4 T细胞数稳定,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毒负荷也较低,并且无机会感染。6年前,因阴道细胞涂片(Pap涂片)显示有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遂进行了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井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样改变。大环状子宫颈上皮移形带切除后显示慢性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化生,并有局部细胞异型性增生,但未发现发育不良。 两年前,患者和男友结婚,丈夫HIV阴性。3个月前,患者和丈夫决定要个孩子,为此咨询了传染科和产科的专家。惠者自我感觉良好,最近也无发热、寒战、咳嗽、呼吸急促、腹痛、阴道分泌物、盗汗、体重减轻或其他症状出现。夫妻也一直用避孕套。惠者精神良好。生命体征和体格检查都正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尽管当前的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治疗力争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但任何治疗的最终目标都是完全消灭这种病毒。不幸的是,完全消灭HIV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这种病毒在休眠的CD4+T细胞中建立了潜在的储藏库。美国科学家目前研究发现,HIV能够传染造血干细胞(HSC),因此,HIV的储藏库可能比之前的预想更为持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拓展新的艾滋病疗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IV阳性的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120天)CD4^+T细胞的变化趋势,探讨戒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HIV阳性海洛因依赖者19例和同期HIV阴性海洛因依赖者25例入选本项研究。在入所7天内及戒毒120天后两次采集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细胞检测计数,SPSS11.5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HIV阳性与阴性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差异显著,HIV阳性的海洛因依赖者入所时CD4^+T细胞计数值多数低于450×10^6/5,也有部分高于450×10^6/L.HIV阴性的海洛因依赖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戒毒后轻微下降。HIV阳性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戒毒后轻微上升,但两组间戒毒前后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组内CD4^+T细胞计数戒毒前后无统计学差异。HIV阳性,且入所时CD4^+T细胞值低于450×10^6/L的海洛因依赖者,戒毒120天后CD4^+T细胞计数值显著上升,戒毒前后计数配对t检验,P〈0.01,差异高度显著。结论:海洛因依赖合并HIV感染且己表现免疫功能受损者戒毒有助于其CD4^+T细胞回升,从而延缓艾滋病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逆转录病毒鼠白血病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研究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NCPP,Nano-scale Productfrom Corynebacterium parvum)体内抗逆转录病毒鼠白血病病毒作用,初步评价其抗HIV的作用。方法:将逆转录病毒鼠白血病病毒(SRS8)T淋巴细胞株复苏后,加新鲜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进行培养。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逆转录病毒鼠白血病病毒(SRS8)T淋巴细胞1×105/0.3 mL。动物腹腔攻毒4 h后,NCPP给药组分高(2.0 mg·次-1·只-1)、中(0.5 mg·次-1·只-1)、低(0.125 mg·次-1·只-1)3个剂量组,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5次;阳性对照组用双汰芝(20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14 d。部分动物14 d后检测血常规,解剖取脾,计算脾指数。其余动物观察存活率。结果:小鼠感染病毒给药14 d时,阳性对照组及NCPP中剂量组体重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好转(P<0.05)。血液学指标变化明显,阳性对照组及NCPP中剂量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NCPP中剂量组脾指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30 d存活率:NCPP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60 d存活率: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结论:NCPP具有明显的抗逆转录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HCMV-IgM测定57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24例阳性者作为观察组,同龄正常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于症状明显期抽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细胞亚群,结果与患儿AL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0.01、<0.001、<0.001),CD8略高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P>0.05)。SIL-2R与ALT值呈正相关(r=0.682,P<0.001),CD4/CD8比值与ALT呈负相关(r=-0.520,P<0.01)。结论 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SIL-2R、T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对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结核感染的患者246例,采集外周血同时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和EB病毒核酸检测,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的灵敏度为83.87%,特异性为93.49%,准确度为92.27%,阳性预测值为65%、阴性预测值为97.57%,阳性似然比为12.88,阴性似然比0.17,约登指数为0.77。EB病毒再激活与结核感染性T细胞斑点试验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1<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对结核感染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性能,EB病毒再激活会影响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  相似文献   

17.
《医药导报》2008,27(9)
自1987年3月美国首次批准第一个抗HIV药——齐多夫定用于治疗HIV阳性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后,全世界临床使用的所有抗HIV药物,均由美国FDA首先批准上市。截至2008年3月底,已批准25个品种,其中,HIV蛋白酶抑制药(PI)10个,核苷、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药(NRTI)8个,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HIV特异性地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指挥部分——CD4+T淋巴细胞, 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及感染和癌变,导致艾滋病。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CCR5及CD3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学兵  张萍  魏来  吴文漪  冯霞  何静 《江苏医药》2001,27(12):882-884
目的为研究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及细胞分化抗原30(CD30 )作为1类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h1/Tc1)、2类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h2/Tc2)表面标志的可行性及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 T细胞亚群(Tc)在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 例正常人群(NC)及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经植物血凝素(PHA)培养前后CCR5、CD30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①培养前,NC与CHB患者PMBC的CCR5及CD30的表达无明显的差别(P>0.05),但两组CCR5的表达均高于CD30(P<0.05) .②培养后,CHB患者CCR5高于NC(P> 0.05),而CD30则低于NC(P<0.05).③培养后,NC的CCR5 表达较培养前明显的减少(P<0.05),而NC及CHB患者的CD30的表达较培养前均明显的增加(P<0.05);培养后,CHB患者CCR5的减少量低于NC,而 CD3 0的增加量少于NC(P<0.05).④培养前CHB患者CCR5/CD30低于NC,而培养后高于 NC(P<0.05),两组培养后CCR5/CD30均明显低于培养前(P< 0.05 ).结论①CCR5及CD30目前可作为Th及Tc细胞亚群相对特异性的细胞表面标志物;②CHB患者体内CCR5及CD30的异常表达或两者表达的失衡即Th/Tc细胞亚群的失衡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科研人员在黏膜部位发现一些新细胞群,这类细胞具有3个主要的共同特征:没有重组激活基因(RAG)依赖的重排抗原受体,缺乏髓系细胞和DC细胞的表型分子,具有淋巴细胞的形态[1];因此,这群细胞被命名为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ILCs的前体细胞位于胎鼠的肝脏和成年鼠的骨髓[2],其发育和维持需要细胞因子共用受体γ链[γc,白细胞介素(IL)-2Rγ]、DNA结合抑制因子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