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 pain)的微创技术.通过封闭纤维环内小裂隙、加固椎间盘结构、加热灭活椎间盘内炎症因子和降解酶及使分布在纤维环外层的痛觉神经末梢灭活,起到治疗作用.IDET的特点是温度可控性好,对周围正常组织伤害较小等.IDET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微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慢性下腰痛是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据报道慢性下腰痛所致机能丧失超过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肿瘤[1]。如何治疗慢性下腰痛对脊柱外科医师是严峻的挑战。慢性下腰痛的病因中约40%应归为椎间盘源性[2],目前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保守治疗失败后通常采取椎间融合术或长期止痛治疗。椎间盘内电热疗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electrothermalanuloplasty,简称IDET或IDTA)作为一种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微创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已被临床证明有效,作者拟就其进展做一综述。1基本原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椎间…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技术治疗椎间盘病变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病变是脊柱外科领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经皮穿刺技术治疗椎间盘病变为腰腿痛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安全的选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ntradiscal electrical thermotherapy,IDET)是诸多技术中的代表。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机制,在椎间盘内产生适当的高温状态,达到髓核或纤维环的细胞重新排列,降低椎间盘内压,并使一定范围内的窦椎神经纤维的痛觉末梢灭活,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应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被广泛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能射频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国外一些学者将其引入脊柱疾病治疗领域,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和椎间盘内电热疗法髓核消融、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therapy,IDET)这两种髓核成形术也被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是微创脊柱外科开展最为活跃的领域,根据手术路径和减压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减压术和腰椎间盘显微切除术两类手术。前者包括化学溶核术(CNL)、各种经皮椎间盘切除术(PLD)、激光椎间盘减压(PLDD)、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和髓核成形术(NP);后者包括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和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本文对经皮穿刺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源性疼痛是引腰痛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常给予对症治疗 ,疗效往往较差。近年来新行的微创技术——椎间盘内电热法纤维环整形术 ( IDET)治疗腰痛疗效显著提高 ,本文对其机理、使用方法、临床疗效及优缺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消息     
2005年第二届全国腰椎间盘电热治疗应用与进展研讨会通知为进一步推进腰椎间盘电热治疗(IDET)在国内的推广,第二届全国腰椎间盘电热治疗应用与进展研讨会拟定于2005年10月27至29日在上海举行。一、授课内容: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新进展、ID ET操作方法及原理、椎间盘造影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影像诊断、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1年5月82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MRI表现、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及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cnab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6例腰部MRI表现为椎间盘后缘点状高信号(high intensity zone,HIZ)。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48例有一致性腰痛复制,根据达拉斯CT椎间盘造影评价纤维环破裂程度,14例Ⅱ级纤维环破裂,行经皮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anuloplasty therapy,IDET),34例Ⅲ级以上纤维环破裂行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联合椎体间融合器(Cage)植入椎间融合术。10例IDET随访72个月,术前VAS(9.1±0.3)分,术后72个月(0.9±0.1)分,明显降低(F=1904.77,P=0.000);26例MED联合Cage植入椎间融合随访72个月,术前VAS(9.2±0.1)分,术后72个月(1.0±0.1)分,明显降低(F=4134.17,P=0.000)。结论腰椎间盘后缘MRI表现HIZ提示椎间盘破裂,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显示椎间盘破裂程度及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定性诊断价值,根据椎间盘破裂程度选择合适的微创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是腰痛(low back pain, LBP)的主要原因之一,由IDD引起的LBP被称为椎间盘源性LBP。导致IDD因素众多,本文重点探讨炎症因子调控、神经血管增生在椎间盘源性LBP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回顾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等生物疗法在治疗IDD及椎间盘源性LBP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内电热治疗(IDET)对盘源性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49个病变椎间盘)DLBP患者行CT联合"C臂"X线机引导下IDET的治疗,其中Pfirrmann分级Ⅱ级26例,Ⅲ级23例。采用WHO疼痛缓解标准,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无缓解、轻微缓解、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结果对49个椎间盘均穿刺成功并行IDET治疗。术后1周及1、3和6个月随访,Ⅱ级、Ⅲ级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术后6个月时Ⅱ级患者有效率[88.46%(23/26)]高于Ⅲ级患者[60.87%(14/23),P0.05]。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IDET治疗DLBP近期疗效较好,术后6个月时Pfirrmann分级为Ⅱ级的患者疗效优于Ⅲ级。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ark等于1979年首先提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念,其定义为:影像学除外神经根压迫的情况,由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退变导致的顽固性腰痛。当时这一概念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之后Crock通过对退变椎间盘内部结构的形态学研究提出了椎间盘内破裂(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的概念,并认为IDD是导致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原因。此后,椎间盘源性腰痛越来越广泛地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退变(IDD)是腰背痛的主要原因。IDD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尚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手段。目前旨在恢复椎间盘内结构的治疗方法有生长因子疗法、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等,但操作技术或免疫源性等原因限制了其疗效。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作为细胞间通讯的生物活性物质,可转运miRNA、蛋白质脂质等,在促进组织再生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可通过促进基质合成、减轻细胞凋亡反应、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来延缓IDD进程。该文就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在修复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概念的历史演变 什么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截止目前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腰痛是脊柱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们也许对以往给慢性腰痛患者做出的诊断并不陌生,这些诊断包括:慢性软组织劳损、肌纤维组织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及关节突关节紊乱等。那么椎间盘源性腰痛与上述这些疾病有什么区别呢?目前尚无明确答案。在国外,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从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逐步演变而来的,有学者通过造影技术描述了椎间盘内层纤维环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功能丧失的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1]。但是关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否存在、如何诊断及治疗始终存在争论。随着对疼痛产生机制以及它与脊柱力学性质关系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变得逐渐清楚,作者对此作一综述。1疼痛产生机理1.1椎间盘内神经分布及走行明确椎间盘内神经分布走行及其功能是理解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基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然而直到最近才…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在对腰腿痛诊治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新疾病,一般认为是椎间盘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如退变、终板损伤或释放出其些因子,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严重腰痛。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腰痛占慢性腰痛病人的39%。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目前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还存在某些争议,尤其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本研究对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责任椎间盘行融合治疗,以探讨本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瓦里  孙波  王平 《中国骨伤》2007,20(3):214-216
慢性持续性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多数是由椎间盘退变(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所引起。致痛原因可能是盘外层纤维环受损引起细小神经激惹或盘内瘢痕组织内的神经受压激惹。解除疼痛的办法就是修复加强磨损脆弱的纤维环和灭活盘内痛性细小神经。椎间盘内电热法纤维环整形术(IDET)作为治疗下腰痛的一种新方法,应用到脊柱外科的临床,将特制的热疗导索经腰背部的皮肤穿刺,进入椎间盘,沿纤维环的环状板层结构顺行,直接使热能作用于病灶。这一疗法主要有2个方面的作用:①局部热疗使纤维环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收缩,发生再塑形,可能使撕裂处愈合;②热能使分布在纤维环外层的痛觉神经末梢灭活,使之失去接收和传递疼痛信号的能力。其临床效果满意,但强调在应用IDET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对3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采用英国DIOMED公司半导体激光仪,激光功率15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s,间隔1s,照射能量800~1200J。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60min,平均30min。32例出现“疼痛复制效应”。3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1个月,32例有效(术后VAS评分改善≥3分18例,≥分14例),4例无效,有效率88.9%(32/36)。结论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8.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2003年2月-2005年4月共收治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9例,均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近期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当代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更倾向于微创的方式 ,以减少传统手术技术的损伤。单纯支撑椎体间融合笼架并未获得广泛的临床成功 ,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其它技术 ,如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形成 ,髓核置换和椎间盘置换现正在进行评价 ,以确定它们是否适合腰椎退变的治疗。进一步的研究毫无疑问将涉及组织工程学 ,改变椎间盘再生的自然史。1 椎体间融合1.1 前路或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自 1997年FDA批准BAK笼架后 ,各种椎体间融合笼架和异体骨块已得到广泛应用 ,这是基于认为它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脊柱疾病的一种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辛志强  赵樑  王剑文  唐尧 《中国骨伤》2009,22(4):320-323
腰痛是临床中的常见和多发症状,是较复杂的一组临床综合征。60%-80%的成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腰痛。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是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逐步提高,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其适应证不一,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差别,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的资料和笔者的一临床体会就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