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2000~2004年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有效率和高于及低于有效浓度的百分率的统计分析,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合理调整给药方案。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所监测的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种药物的监测结果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结果占年监测例次的百分率以卡马西平为最高,但总体上均较低;而低于有效浓度范围的结果在年监测例次中所占比例较大。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用药方案、用药史、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疗效.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评估我院治疗药物监测现状,探讨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精准提升其临床服务能力。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全年开展的6种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对照相关临床指南对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总结归纳。结果 我院2020年3681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显示,6种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处于安全有效浓度的比例介于48.49%~61.86%之间。结论 目前我院尚有较大比例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超出指南推荐的安全有效范围。临床医师仍需给予更多重视,要求患者定期监测并参考临床药师建议,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4.
951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地高辛血清浓度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地高辛血清浓度的监测情况.方法:调查深圳市人民医院1998~2000年3 a完成的951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数据,并分析年龄对地高辛血清浓度的影响.结果:地高辛血清浓度在有效范围内比例逐年上升,低于治疗范围的比例较高,高出治疗范围的比例较低;高于治疗范围的患者中毒率为53.6%(52/97),有效浓度内患者中毒率为1.3%(6/470);70岁以上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年龄与血清浓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比例间无明显相关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心律失常(54.2%)和消化道反应(34.7%)为主;中毒原因有血肌酐增高、高血钾、低血钾及伴发感染等.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地高辛临床疗效,地高辛浓度正常不能排除药物中毒的可能性,老年患者是临床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新抗癫痫药物唾液浓度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而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的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剂量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年来,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癫痫药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1。1974年.Gorodetzky和Kullberg首先提出.用唾液代替血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fic Drug Monitoring。TDM),现已有100余种药品用唾液作为药物浓度监测.包括传统抗癫痫药物如苯妥因(PHT)、苯巴比妥(PB)、卡马西平(CBZ),其唾液浓度与血浓度密切相关[21.为抗癫痫药物的唾液浓度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和研究前景。近10年来一些新的抗癫痫药物陆续问世.新抗癫痫药物药动学如何?唾液浓度及与血液浓度相关性如何?作者查阅大量有关新抗癫痫药物血液与唾液浓度监测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4):45-47
目的总结我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医师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237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患者的年龄、服药剂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服用地高辛的患者大部分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人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增加病人用药安全性;在口服地高辛的基础上并用去乙酰毛花苷,要减少后者的给药剂量并注意监测血药浓度;血液透析患者也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要注意正确的采血时间,达到稳态后,血样品必须在口服用药后至少8h(最好18h)抽取。结论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安全有效地应用地高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提高万古霉素应用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进行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监测的病例,统计分析后得到万古霉素应用存在的问题。结果共入选病例78例,发现临床中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无指证用药、给药速度不标明或标注不准确、应用剂量偏低、对特殊情况下的剂量调整方法不当以及靶谷浓度的选择不当、监测时机不当等。结论针对临床中实际存在的应用问题,通过建立万古霉素应用标准及鼓励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药物治疗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万古霉素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指导癫患者合理用药。方法观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2010年服用丙戊酸(VPA)和卡马西平(CBZ)癫患者3 906例,其中抽取100例监测游离药物浓度。结果VPA和CBZ联合用药相比单一用药时,VPA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由72.5%降低至54.8%,CBZ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由58.0%增加至84.3%。单用或联合用药时,在高浓度VPA和CBZ的蛋白结合率明显下降,游离浓度增加。结论VPA和CBZ在联合用药时要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在高浓度时应监测游离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9.
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与受体部位药物平衡,因而其与药效或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在特定病理生理情况下,对游离药物进行监测(TDM)更有意义。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游离药物浓度监测的样品处理和检测方法,及其在抗癫痫药、心血管药物、免疫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游离药物浓度监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清浓度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355例次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结果。结果:地高辛血清浓度为(1.85±1.04)ng·mL-1,190例次(53.52%)地高辛血清浓度位于0.8~2.0 ng·mL-1,地高辛血清浓度与地高辛剂量成正相关(r=0.281,P〈0.001),与血清肌酐清除率(Ccr)成负相关(r=-0.261,P〈0.001),且地高辛血清浓度超出治疗窗比例亦随着Ccr降低而增加(P〈0.001)。35例次(9.86%)出现地高辛中毒,且地高辛大剂量组(〉0.125 mg·d-1)及地高辛血清浓度〉2.0 ng·mL-1更容易发生地高辛中毒(P〈0.001)。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影响因素较多,应密切监测地高辛血清浓度并加强监护,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精神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TDM)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TDM的历史、临床意义、测定方法、药物与TDM的关系、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一些精神药物如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碳酸锂、多塞平、米帕明、地昔帕明、去甲替林、氯氮平的药效关系及治疗窗已经确定,临床中应进行TDM。奥氮平和利培酮在临床中推荐使用TDM。结论:精神药物的TDM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但临床实施尚有待加强,随着药动学-药效学等的发展,更多的精神药物的TDM将被证实。 相似文献
12.
收集我院PICU内使用万古霉素的重症患儿52例,分析万古霉素的用药合理性、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检测和有效率等。结果显示,患儿应用万古霉素多为治疗用药,以经验性用药为主(66.7%),TDM送检率为46%,初次TDM的平均血药谷浓度为14.1 mg·L-1,初次TDM谷浓度达标率仅为33.3%,经给药剂量调整后,谷浓度达标率上升至62.5%且治疗有效率提高至78.95%,与剂量调整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DM组和非TDM组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ICU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TDM送检率较低,经验给药剂量的目标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医生和药师应积极配合,提高TDM样本送检率,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给药方案,促进万古霉素的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CsA)的血药浓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药物相关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对28例骨髓移植患者术后全血谷浓度进行监测,共252例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骨髓移植患者252例次监测结果提示,有效浓度为100~400μg.L-1。当浓度>400μg.L-1时,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增加为16.28%;当浓度<100μg.L-1时,GVHD率增加为27.27%。结论:及时监测CsA浓度,根据动态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才能减少GVHD以及ADR的发生,提高移植后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812例/次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502例患者1812次符合入选条件的环孢素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在有效治疗窗内的仅占41.4%;治疗药物监测次数为1、2、3次者分别占总人数的44.8%、16.3%、11.6%;在所有监测次数为3次~4次的患者中,第1、2、3、4次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在治疗窗内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0.6%、48.0%、50.0%、57.9%。结论:治疗药物监测虽然广泛应用,但监测次数偏少;即使监测多次,达标情况仍不理想,应高度重视这种不能很好调整患者用药的现象;同时,这与药费昂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1073人次丙戊酸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 073人次丙戊酸药物浓度监测的数据,并评价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604例患者1 073人次符合入选条件的丙戊酸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首次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在有效治疗窗内的仅占40.7%;TDM次数为1次、2次和3次的分别占总人数的70.86%、16.06%和4.47%;在所有测定3次或4次的患者中,第1次、2次、3次和第4次TDM结果在治疗窗内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55%、20.45%、54.55%和35.29%.结论:TDM虽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监测次数偏少,监测结果达标情况不理想,需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ICU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并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利用有关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份病历共进行TDM 104次,其中测定地高辛46例次,达有效血药浓度34例,占73.91%;未达有效血药浓度5次,占10.87%;达中毒血药浓度7例,占15.22%.结论 ICU患者基础疾病复杂,内环境紊乱,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所以使用地高辛时,剂量不能完全决定血药浓度,血药浓度也不能完全决定临床疗效,因此必须在参考TDM结果的同时,结合患者具体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等各种情况来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患者尤其是长期住院、反复感染及重症感染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结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细菌学培养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值、疗效、肾功能情况等),对我院ICU 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86例患者共298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ICU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79.07%;合理使用率44.19%,基本合理使用率34.88%;药物利用指数(DUI)为0.66。血药浓度监测首次达标率45.35%。出现6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为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我院ICU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的使用基本合理,其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实现个体化给药,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治疗药物监测与药物基因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总结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阐述药物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特点。结果基因多态性是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的最重要因素。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实现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是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进一步延伸和充实。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弥补了以往只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也为以前无法解释的药效学现象找到了答案。结论将来的临床药物治疗模式应以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为导向,结合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特定药物对特定患者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治疗药物监测系统的开发及其在回顾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临床药学工作者提供可自动进行多功能回顾性分析、查询及输入数据简便的治疗药物监测系统(TDMS程序)。方法:TDMS程序用VISUAL BASIC 5.0开发,在Windows 95操作系统上运行;对我院1997、1998两年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所测定血药浓度数据运用TDMS程序分析。结果:TDMS程序可自动增添病人档案、自动给出血药浓度参考值、能进行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情况分析、血药浓度次数比较、病人血药浓度的统计数据等回顾性分析及多功能查询。结论:TDMS程序是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工作非常实用的工具,我院医生对TDM的依从性正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