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刘桂香  袁桂芬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5):366-368,T047
观察291只眼球(胚胎7周至足月者260例260只眼,生后1岁内31例31只眼)发不见得以的出现明显晚于视神经。在妊娠第4个月时,胚胎眼球中仅见筛板的外胚层始基。第5个月开始形成筛板撮初巩膜部分,第8个月来自脉络膜,视神经鞘膜的纤维组织参与板的形成,这时已与成人筛板形态相似,但其厚度在生后1岁内还在增长。  相似文献   

2.
对3个月至足月胎儿的晶状体纤维、晶状体囊、悬韧带及晶状体周围的血管进行了扫描电镜下的观察。晶状体纤维的短面上有分布规律、大小一致的突起。这种分布型式在3个月至足月,在晶体皮质及晶体核均相同。晶体状悬韧带在胎儿第4个月时出现。悬韧带起自睫状体扁平部,睫状体突部及睫状体谷部。在晶状体囊上未见到孔洞。在8个月胎儿的晶状体赤道部表面及虹膜后的晶状体前表面,仍可看到含血的血管。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人膜角膜上皮及肉皮在胚胎时期生长发育规律,我们对胚胎11周至生后3岁共64只眼球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兹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本文所用材料取不同发育阶段新鲜胎儿眼球60只,出生后眼球4只(详见表I)。眼球在死后8~12小时内摘出,立即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然后按常规石腊包埋,以水平位连继切片,切片厚5μm,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放大200~450倍)观察。为了避免误差,固定两人同时观察,以便核对。观察结果1.角膜上皮(Epithelium)本文标本中,早在第11周角膜上皮即可见到,角膜上  相似文献   

4.
胎儿角膜发育过程的研究,在国外应用光学、电子显微镜研究已早有报告,不过很多问题上尚存在意见分歧。在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个空白。本文仅就胎儿角膜前后弹力膜发育过程及时间报告如下。取材及方法取2~6月份胎儿角膜48眼(2个月2眼、3个月11眼,3.5个月9眼,4个月8眼,5个月8眼,5.5个月2眼,6个月8眼,),作石腊包埋,H·E染色,其中部分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染色。又在4~6月份作一部分火棉胶切片、用光镜检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6岁住院号275690 因左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于1991年11月29日住院。患者于1991年4月26日在外院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个月,人工晶体向前脱位,光学面嵌顿于虹膜面。6月3日行人工晶体复位术。术中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复位失败。2周后再次手术,取出后房型人工晶体,同时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反复眼红胀痛,畏光、异物感。近1个月症状加重,来我院治疗。左眼视力0.1,混合充血,角膜水肿,角膜内皮中央可见点片状混浊。前房模糊、隐约见人工晶体略偏颞侧。眼压3.73kp。入院后给予激素及降眼压处理后,角膜水肿消退,前房细胞,4点钟方位角膜缘外1mm 处,发现人工晶体已穿破角膜缘球壁,暴露于眼球表面。于12月5日行左眼前  相似文献   

6.
晶体囊及其在白内障手术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强调,白内障囊内或囊外摘出术时,晶体囊的处理正确与否,是关系到手术的过程和术后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就人工晶体植入术而言,晶体囊为虹膜-囊型和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主要支持物,并与睫状小带一起稳定和分隔着眼球内容物。本文就晶体囊的组织、生理、病理以及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处理进行综述。一、晶体囊的解剖晶体囊与角膜后弹力膜和Bruch膜同属来自外胚层的透明膜。胚长12mm时,晶体泡自体表外胚层分离形成晶体囊原基,在此前若用扫描电镜检查即可辨认。有人认为,晶体囊于出生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正常及白内障猕猴眼的组织结构,以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法40只猕猴眼(14只白内障)行裂隙灯、检眼镜、眼压检查,测量角膜的大小和房水量及细胞计数。摘除的眼球分别作火棉胶和石蜡包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猕猴眼球的前后径为(21. 0±0. 72)mm、水平径(20. 2±0. 69)mm、垂直径(19. 6±0. 71)mm。其角膜大小及眼压基本同人类。房水量平均为(180±0.028)μl,房水中无细胞。正常猕猴眼内组织结构与人眼有些差异。猕猴白内障的形态和病理改变同人眼。结论作为高等动物,尤其进行临床前的实验研究,猕猴是最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对于胎儿角膜上皮、内皮的发育过程与时间,在国外文献中报告其说不一,而国内对这方面材料未见报导,现将本研究介绍如下。材料及方法取胎儿眼角膜2~10月份74眼(2个月~2眼、3个月22眼、4个月19眼、5个月11眼、6个月9眼、7个月1眼、8个月6眼、9个月2眼、10个月2眼)、作石腊包埋、H、E染色、其中4、5、6个月部分做火棉胶切片,用光镜检查,唯检查位  相似文献   

9.
胎儿眼球基础数据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蓓  裴澄  秦莉 《国际眼科杂志》2005,5(1):196-197
目的:完善胎儿眼球发育评价指标,为利用胎儿角膜移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测算了胎龄4mo足月的50只胎儿眼球的经周长及纬周长,角膜横径,角膜中央厚度。结果:胎儿眼球的各项数据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尤以6,7,8mo增长最快。结论:胎儿眼球发育基本与身体各器官分化同步,8mo胎儿眼球发育已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10.
胎儿角膜深低温保存对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信号分子Fas和细胞凋亡因子FasL在新鲜及深低温保存后胎儿角膜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33例不同胎龄(5mo至足月)胎儿角膜石蜡标本切片后,分别进行了Fas和FasL蛋白染色。结果:胎儿角膜细胞Fas蛋白及FasL蛋白全为胞质和/或胞膜着色。33/33例角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Fas蛋白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未发现不同月龄间有差异。33/33角膜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FasL蛋白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未发现不同月龄间有差异,角膜基质细胞FasL蛋白的表达为0/33。新鲜角膜和冷冻保存后角膜的Fas,FasL蛋白阳性表达量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别。结论:新鲜和深低温保存后的5mo至足月龄胎儿角膜均可见Fas,FasL蛋白的表达。其中Fas在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细胞均表达,FasL在角膜上皮、内皮细胞表达,而基质细胞不表达。深低温保存对胎儿角膜Fas/FasL蛋白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胎儿角膜屈折力及前,后表面积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国人胎儿角膜的基础学测量,近年来已有较多报告,但对其曲率半径、屈折力及前、后表面积的数据尚缺乏。笔者对胎龄4~足月的88只胎儿角膜进行了基础数据的测量,并以此计算出各胎龄组角膜的前、后曲率半径、前表面屈折力及前、后表面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取流产死胎眼球,以10%福尔马林固定。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角膜空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和分析近视性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t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空间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眼前节扫描系统(ORBSCANⅡ)观察48例(89眼)LASIK术前及术后1~3 d、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和角膜最薄厚度的变化。结果术后角膜前表面高度迅速变平,到第1周时达最大量,此后至术后第6个月缓慢回升;术前等效球面镜度数和角膜基质床厚度与术后第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高度变化呈直线正相关,切削比百分数(切削厚度占最薄角膜厚度比)与之呈直线负相关。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即前凸,并达最大量,术后第1周时较快回落,此后至术后第6个月缓慢回落;术前等效球面镜度数、术前最薄角膜厚度、角膜基质床厚度与术后第3个月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呈直线负相关,切削比百分数与之呈直线正相关。术后1~3 d角膜最薄,厚度最小,随着时间延长至术后第6个月均逐渐增厚,但速度逐渐减慢;术后1~3 d的实际角膜最薄厚度平均为(424±65.0)μm,比预计角膜最薄厚度平均值(463.9±42.1)μm低,差异有显著性(t=3.218,0.001相似文献   

13.
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例 1 王×× 男  5 0岁 工人  2 0 0 2年 10月 15日入院。患者 8个月前在修路放炮时不慎崩伤双眼 ,右眼行眼球摘除术 ,左眼行角膜伤口缝合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入院时 ,右眼无眼球 ,左眼视力指数 / 2 0cm (+10 0 0D .S= (0 0 4 ) ,角膜中央区 4mm× 4mm大小白斑 ,角膜多个细小深层异物 ,周边角膜透明 ,前房深 ,瞳孔散大 ,无晶体 ,后囊膜破裂 ,玻璃体轻度混浊 ,眼底正常。诊断 :左眼角膜白斑、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治疗 :左眼自体角膜移植术。手术方法 :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 ,上、下直肌缝线固定眼球。用 8mm环钻 ,将上方近角膜缘至…  相似文献   

14.
陈龙山  谢跃元 《眼科学报》1998,14(4):227-228
目的:研究人工晶体眼大泡性角膜病变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效果和保留或取出原人工晶体的适应证。方法:应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结果:13例(13眼),术中保留原人工晶体11眼,取出原人工晶体2眼。术后随访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角膜移植片全部透明,术后绝大部分病例视力获得提高,其中视力矫正达到0.2以上有5眼。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有效方法。只要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内,位置正常,术中应保留原人工晶体,手术安全,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眼科学报1998;14:227~228。  相似文献   

15.
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海燕  李立新  黎晓新 《眼科》1999,8(1):25-28
目的:探讨硅油在不同情况下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170只眼行不同手术术前,术后2周,4周,8周及3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观察记录,同时对硅油人前房的20只眼进行观察。结果;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有晶体眼行单纯玻璃体和切割术及玻璃体切割硅的填充术,无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有晶体眼及无晶体眼行硅油取出术手术后各期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有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晶体切割硅油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和散光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期间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46例(62眼),根据透明角膜切口位置的选择分为两组:在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透明角膜切口的为试验组,24例(32眼);不论散光轴向在哪个方位均做上方11点方位透明角膜切口的为对照组,22例(30眼).在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医学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对视力、散光、像差等数据行重复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3个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l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散光量明显小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1周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的前表面球差与术前相比明显变小(P<0.05);术后1个月,4.0 mm、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的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彗差及三叶草像差,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的前表面球差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变大(P<0.05);术后3个月,4.0 mm、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的角膜前表面三叶草像差与术后1个月相比明显变小(P<0.05).在4.0 mm、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试验组术后1个月角膜前表面彗差轴向、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三叶草像差轴向,对照组术后3个月彗差轴向、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三叶草像差轴向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向角膜切口方位旋转(P<0.05).结论 按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减少角膜散光.早期角膜前表面球差变小,3个月时,各项高阶像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彗差和三叶草像差轴向向切口方向旋转.  相似文献   

17.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21例,随访期最长2年,最短2个月,除2例半透是有外,其余19例均获得透明愈合,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最佳为0.4,最低为1尺指数。对因人工晶体植入并发角膜大泡者,如患者尚有光觉,同时眼压在正常范围,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可望恢复产视力且又解除病人的症状,在处理人工晶体时,以对眼组织少干扰为原则,可以整个取出,亦可部分取出,即将襻与晶体切断,取出晶体,留1个或2个襻在眼内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白内障是婴儿出生后或幼儿发育中晶状体变混,是晶状体在胚胎时期发育障碍结果,它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先天性白内障常合并小角膜、小眼球,色素膜缺损,品状体脱位,眼球震颤等。本文调查了二个家系25人有12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合并晶体半脱位,小角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111例4~8月胎龄胎儿眼球直肌止端的宽度、距角膜缘距离及眼球前后轴长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4~8月胎龄胎儿直肌止端宽度、距角膜缘距离和眼球前后轴长度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直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与眼球前后轴长度比值的变化表明胎儿眼球直肌的发育和眼球轴长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后者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上方11点方位透明角膜切口,研究组按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角膜切口,分别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回访患者,行医学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术后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两组患者之间矫正球镜后最佳视力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对照组角膜散光度明显大于研究组角膜散光度(P<0.05),对照组术后第1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大于术后第3个月角膜散光度(P<0.05),研究组术后第1周角膜散光度明显大于术前及术后第3个月(P<0.05),术后第1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角膜地形图的角膜散光轴向选择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散光影响小,早期可获得较好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