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其优越性。方法:将46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观察组)20例,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操作成功率相似,均能获得满意的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缓解心绞痛的效果两组无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急性事件;但观察组可缩短手术时间34.87%,减少X线曝光时间26.76%,减少造影剂用量35.80%,降低治疗费用27.62%。结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2.
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41例患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支架置入后扩张使用同一种球囊。 结果:41例患者共置入42个支架。病变分型为;A型16例,B1型19例,B2型5例,C型2例。支架置入前狭窄程度为(75.6±6.4)%。支架置入后管腔残余狭窄程度为(0.5±1.9)%。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诊30天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5例进行随访造影,其中3例患者发生再狭窄。 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无或轻度钙化及靶病变部位前无明显弯曲,最好限于A型和B型的较局限病变,可以采用直接置入支架,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前瞻性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方法  1 997年 5月~ 2 0 0 0年 1 2月共 4 6 5例冠心病患者入选该研究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 4 6 5处靶病变狭窄程度 6 0 %~ 99%,平均 (79± 1 0 8) %,均为单支、单处病变 ,随机分至无预扩直接支架组 (A组 )、预扩后置入支架组 (B组 )及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组 (C组 )。结果 A组与B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TCA组术后即刻残余狭窄明显大于两个支架组 (P <0 0 1 )。A组X线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及球囊导管用量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消失。随访 8~ 5 1(2 7 9± 1 5 9)个月 ,A、B、C组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 4 3 %、1 8 6 %及 2 9 5 %(P <0 0 5 ) ;共有 1 87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示A、B、C组再狭窄率分别为 8 6 %、1 3 3 %及 2 8 6 %,无症状存活率分别为95 2 %、80 3 %及 6 8 2 %(P <0 0 1 )。结论 对选择恰当的冠状动脉病变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安全性和较理想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一般先对靶病变部位用球囊进行预扩张 ,然后再置入支架。近年来 ,由于支架置入技术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 ,临床医师对一些选择的病变开始试用直接支架置入术 ,在支架置入前不用球囊预先扩张冠状动脉狭窄部位〔1 ,2〕。我们对 42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现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选自 1 998年 7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42例冠心病患者 ,入选标准为〔1~ 3〕:①病变无钙化或轻度钙化 ;②病变长度 <2 5mm ;③血管直径≥ 2 .5mm …  相似文献   

5.
国外近有报道 ,在无球囊预扩张的情况下行直接支架冠脉置入术 (directstenting ,DCS) 〔1,2〕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探讨DCS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住院病人 10 5例 ,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DCS组 5 3例 ,男 40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5 2 .9± 10 .6岁 ;对照组 5 2例 ,男 42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5 5 .1± 9.6岁。入选标准 :①年龄 <76岁的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 ,陈旧性或亚急性心肌梗死 ,并符合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指征 ;②无阿司匹林、抵克立得及降…  相似文献   

6.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2支血管),左前降支12例(54.5%),左回旋支5例(22.7%),右冠状动脉5例(22.7%).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5例(22.7%),2级13例(59.1%),3级4例(18.2%).结果 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支架置入后 TIMI血流3级21例(95.5%),2级1例(4.5%),残余狭窄为3.2±2.9%,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血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TIMI血流3级达到率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4 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病变血管共 5 8支 ,B型病变 4 9处 ,C型病变 1 3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4处 ,共置入支架 64只。置入左前降支 2 7只 ,左回旋支 1 3只 ,右冠状动脉 2 4只。De Novo支架置入 4 4只 ,Suboptimal支架置入 1 5只 ,Bail-out支架置入 3只 ,再狭窄病变支架置入 2只。结果 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8.4 %。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 (86.5± 7.8)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5 .1± 1 0 .3 ) %。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 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 ,1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三次心室颤动 ,4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复发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了 3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将我院123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26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已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灶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对照分析。 结果 老年组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行支架术总成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6.7%与99.6%,P>0.05);老年组手术死亡率为1.6%(2/123),但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老年组因冠状动脉扩张后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或严重内膜撕裂而置入支架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3.7%与14.3%,P<0.001);老年组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3.2%比0.3%,P<0.001)。随访6~54个月,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老年组患者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6.3%与7.8%,P<0.05)。 结论 随着PTCA及支架置入技术的日臻完善,老年患者行支架术的成功率与非老年患者无明显差异,均达国内先进水平,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急性期并发症及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均与全国注册水平相似,因此支架术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7例206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03只支架,其中置入左前降支103只,右冠状动脉57只,左回旋支42只,左主干1只。结果 157例全部置入成功。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效果良好。其中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急诊置入支架后,病情迅速缓解。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全部置入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方法、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Direct coronary stenting without predilation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OBJECTIVES

Coronary stenting is the primary therapeutic option for 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many coronary lesions, after the risk of subacute stent thrombosis an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has been reduced by improved antithrombotic regimens and high pressure stent expansion.

BACKGROUND

Direct stent implantation (without predil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 promising new technique that may reduce the procedure time,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and cost.

METHODS

After having reviewed all cases of stent implantation from February to June 1998 (n = 585), 185 (32%)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considered candidates for direct stent implantation without predilation, according to prespecified criteria (i.e., absence of severe coronary calcifications and/or tortuosity of the lesion or the segment proximal to the lesion). By operator preference, direct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was actually attempted in 123 (21%) of the 585 patients (100 men, 60 ± 10 years old) on 123 lesions. The impact of direct stenting in terms of cost, procedure time,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and amount of contrast dye used was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ingle-vessel stenting without (n = 69) and with (n = 46) predilation.

RESULTS

Direct stenting was successful in 118 patients (96%). No acute or subacut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these patients. Procedure time,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and cos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ho had single-vessel direct versus conventional stenting (45 ± 31 vs. 64 ± 46 min, 12 ± 9 vs. 16 ± 10 min and 1,305 ± 363 vs. 2,210 ± 803 Euro, respectively; p < 0.05 for all).

CONCLUSIONS

Direct stenting without predilation in selected lesions seems to be a safe and successful procedure that provides a way to contain cost and to shorten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相似文献   


12.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直接行支架置入,分析疗效和成功率。结果80例患者中有90处病变(置入支架),不预扩张成功置入85个支架,成功率为94%,有3处(3%)病变支架不能通过,经预扩张后再次成功置入,1个(1%)支架脱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不做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直接支架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及其术后即刻与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性对3例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不预扩左主干的支架直接置入术,其中2例置入MultiLink支架,一例置入BeStent支架。每例均采用高压(16至22个大气压)扩张1至2次,持续时间10至20秒。结果3例左主干病变直接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临床随访6、7及12个月均无心绞痛症状复发。结论选择性左主干病变直接置入支架术安全、有效、可行。该方法对左主干病变治疗较其他部位及方法可能更为有利,但此需得到大组病例及随机对比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4.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球囊预扩张效果对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方法将内径≥3.0 mm的前降支开口以远病变(长度≤20mm、狭窄80%~99%、中度以下钙化、TIMI Ⅱ~Ⅲ级、近端弯曲≤45°)随机分为2.0 mm、2.5 mm和3.0 mm球囊预扩张组,采用同一品牌的指引导管、导丝和球囊导管进行预扩张,观察球囊充盈程度、球囊通过病变率、TIMI血流率和夹层发生率.对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者结束操作,其他病变均置入相同品牌的预装混合支架并观察支架到位率、球囊充盈程度、近端血管直径与球囊直径、残余狭窄程度、TIMI改善率.结果共入选病人50例(男36、女14),年龄67.8±15.3(42~87)岁.前降支病变特点长度16.4±8.3(5~24)mm,狭窄程度94.1±5.2(80~99)%,TIMI 1.6±0.7(1~2).三组病人年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和TIMI等参数具有可比性(P<0.05).预扩张后,3.0 mm球囊组2例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退出观察.各组预扩张压力和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2.5 mm以上球囊组相比,2.0 mm球囊组预扩张后TIMI改善率低、支架不能通过病变率高(P>0.05).与2.5 mm以下球囊组相比,3.0 mm球囊组的TIMI改善率、支架通过率虽然较高,但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P<0.05).三组综合分析,对直径3.0 mm的病变血管采用2.5 mm球囊预扩张夹层发生率低、支架通过率高、TIMI改善率适中.结论如果不考虑可能达到的支架样扩张效果,预扩张操作最好选用比病变血管内径小10%~20%的球囊.这样一方面能达到较好的预扩张效果、便于支架到位,另一方面又不至于明显加重血管损伤或造成新的需要处理的血管夹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预扩张球囊导管的选择对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方法 :将内径≥ 3.0mm的前降支开口以远病变 (长度≤ 2 0mm、狭窄 80 %~ 99%、中度以下钙化、TIMIⅡ~Ⅲ级、近端弯曲≤ 4 5°)的患者 5 0例随机分为 2 .0mm、2 .5mm和 3.0mm球囊预扩张组 ,采用同一品牌的指引导管、导丝和球囊导管进行预扩张 ,观察球囊充盈程度、球囊通过病变率、TIMI血流率和夹层发生率。对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者结束操作 ,其他病变均置入相同品牌的预装混合支架并观察 :支架到位率、球囊充盈程度、近端血管直径与球囊直径、残余狭窄程度、TIMI改善率。结果 :各组预扩张压力和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与 2 .5mm球囊组相比 ,2 .0mm球囊组预扩张后TIMI改善率低、支架不能通过病变率高 (均P <0 .0 5 ) ;与 2 .5mm球囊组相比 ,3.0mm球囊组的TIMI改善率、支架通过率虽然较高 ,但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P <0 .0 5 ) ;对直径 3.0mm的病变血管采用 2 .5mm球囊预扩张夹层发生率低、支架通过率高、TIMI改善率适中。结论 :预扩张操作最好选用比病变血管内径小10 %~ 2 0 %的球囊 ,如此可达到较好的预扩张效果、便于支架到位 ,同时又不至于明显加重血管损伤或造成新的需要处理的血管夹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成功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明确,病变特征符合A型和B1型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65例,随机分为传统支架植入组(传统组)82例和直接支架植入组(直接组)83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心绞痛缓解率;支架置入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成功率及术后心绞痛缓解率均为100%;传统组与直接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4%。支架置入时间直接组(14.3±7.6)min,传统组(20.5±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照射时间直接组(4.9±3.5)min,传统组(7.6±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用量直接组(90±39)ml,传统组为(102±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接支架植入术安全性、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与传统支架植入术一致,而且在支架植入时间、X线照射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传统支架植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70岁以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1例(14例急性心肌梗死)≥70岁和36例50~60岁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高龄组支架置入术成功率为96.8%,随访3~44(21±14)个月,心绞痛再发率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4例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无一例死亡。结论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即刻与远期临床效果满意,是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的最佳方法,是无保护性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病变的标准治疗.本研究探讨无保护性LMCA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1996年10月~2000年8月间20例住院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直接支架术治疗.入选患者例行左室造影(LVEF>45%),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及其疗效评判采用常规标准,合并右冠脉严重弥漫狭窄病变或前降支(LAD)与回旋支(LCX)同时严重狭窄者不行该术.结果 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42~71(平均64±12)岁,临床呈心绞痛Ⅱ-Ⅲ级,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2型)1例.冠脉造影显示,左冠脉主干病变呈单纯狭窄者8例,其中近中段狭窄(50%~80%)者6例、开口狭窄(50%~60%)者2例,左主干夹层分离者2例,动脉瘤者1例,合并LAD或LCX病变(狭均>70%)者9例(狭窄50%~70%).全部患者左主干病变均进行直接支架术,其中6例伴LAD或LCX病变者先行PTCA或支架术后再进行左主干病变的支架置入术.置入左主干内的支架均为管状宽径短支架,16例为4.0 mm×9 mm(直径×长度)支架,3例为3.5 mm×9 mm支架,1例冠状动脉瘤者应用4.5 mm×9mm支架.左主干支架术成功率为100%,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无任何并发症如支架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紧急CABG及死亡等.9例合并LAD(6例)或LCX(3例)狭窄者,先行LAD或LCX的PTCA术,其中3例PTCA术后残余狭窄<20%,5例残余狭窄30%~40%者中2例置入3.0×16mm支架、1例3.5×20mm支架、1例3.0×14 mm支架,1例LCX开口后狭窄(75%)者因PTCA后发生夹层放置3.5×12 mm支架,造影示夹层消失,无残余狭窄.冠状动脉瘤行带膜支架术者造影示瘤体消失,左主干管壁平整.随访1~4年,14例心绞痛发作消失、6例心绞痛复发但显著减轻(心绞痛Ⅰ级),后者有4例于术后半年~1年内复查冠脉造影提示早期再狭窄,其中2例单纯LMCA再狭窄者再次行冠脉血管成形术、2例LMCA合并LAD再狭窄者行CABG手术,无急性心肌梗塞或死亡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患者均能维持正常生活.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性无保护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支架术在临床上切实可行、疗效显著,可以是继CABG的另一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病变要求。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3 2例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的病例资料。结果  3 2例均一次性植入成功 ,成功率 10 0 % ,残余狭窄 1.9± 2 .3 % (0 %~5 % ) ,(P<0 .0 0 1) ;术后无急性闭塞及心脏事件。随访 3~ 3 4个月 ,再发心绞痛 3例 ,再次造影 :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例为非支架植入处狭窄 ,再次支架植入。再狭窄率 6.2 5 % (2 /3 2 )。结论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病变选择以 A型及 B1 型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