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或不配伍GnRH-α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81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米非司酮41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共三个月。B组米非司酮配伍GnRH-α 4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每隔4周皮下注射长效GnRH-α 3.75mg,共3次,亦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专人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血清中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FSH(IU/L)、LH(IU/L)均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都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的体积缩小的较小,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米非司酮及与之配伍GnRH-α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适用于手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因其停药后易复发,故无法完全代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科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确诊后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A组(n=32)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mg/d,B组(n=32)口服米非司酮2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测量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激素水平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2例(2/32,6.3%),明显低于B组的14例(14/3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12.5mg/d)米非司酮可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较轻,能够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前或近绝经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伍配或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近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绝经期子宫肌瘤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5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B组: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组,48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同时口服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6个月。全部贫血病例辅以铁剂,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治疗前和服药6个月后1w内由专人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三维径线,同时予清宫并行子宫内膜病检。服药前及停药后1w内测量雌激素、孕激素、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并记录服药期间的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用药后较用药前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有所降低。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血红蛋白上升。治疗后A组36%进入绝经期.B组75%进入绝经期。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雄性激素(甲基睾丸素)治疗近绝经期子宫肌瘤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绍兴市柯桥区齐贤医院2012年2月15日至11月15日共接收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105例,将其平均分为A、B、C组,每组35例。 A组给予正常剂量米非司酮25mg/d,B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C组给予最小剂量5mg/d。所有病患须在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2周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服药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各项激素水平,包括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激素( E2),孕酮( P)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全部患者经过B超检查其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变小,3组患者间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613.106和548.191,均P<0.001),其中小剂量B组缩小体积较为显著,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前后缩小率为65.2%,子宫体积缩小率为61.9%;正常剂量A组缩小率分别为36.4%和33.1%;最小剂量C组缩小率分别为34.6%和31.3%。3组激素水平(FSH、LH、E2、P)指标均有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E2、P水平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16.713和20.968,均P<0.001)。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不明显。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连续使用12周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mg/d进行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彩超检查子宫及肌瘤的大小,并进行比较。选取600例子宫肌瘤患者,服药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服药治疗后子宫和肌瘤的平均体积均比服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孕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红蛋白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军  张文玲  张娅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78-117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子宫肌瘤患者68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用3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测定子宫及肌瘤体积,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用药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E1、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尚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5例进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10mg/次,1次/d,睡前服用,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比较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同时监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观察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子宫体积及肌瘤平均体积均较前缩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LH、FSH、P、E2较服药前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无损伤。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47例要求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0 mg/d,每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检测每个疗程后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Hb)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子宫和肌瘤体积呈缩小趋势,3个疗程后,子宫和肌瘤分别缩小了41.54%和46.53%,而Hb呈上升趋势,并且治疗1个疗程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时与1疗程比较,子宫和肌瘤体积以及H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服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也没有明显增加,为近绝经期的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个保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7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口服12.5mg,1次/d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用药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行妇科检查,B超测量最大子宫肌瘤的3条径线,计算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显著.72例有28例显效、32例有效,总有效率达83.3%.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20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慧俭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739-174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自月经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服3个月,彩超监测治疗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子宫动脉和肌瘤主要血管阻力指数变化,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肝肾功能、血红蛋白量及治疗副反应。结果:经米非司酮治疗后,患者的贫血得到了纠正,子宫平均体积及肌瘤平均体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子宫动脉及肌瘤主要血管阻力指数明显增加,雌二醇及孕酮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5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显著。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87.3%。用药期间仅有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正常;未见肝肾功能、血脂代谢异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子宫肌瘤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米非司酮周期治疗.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简称A组;单纯米非司酮,简称B组.于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3个疗程后两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A组肌瘤缩小占50.22%;B组肌瘤体积缩小占48.69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效;加雄激素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同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随子宫肌瘤患者分两组,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3-6个月。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大小,用放免疫法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闭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A组瘤体积于服药后3个月时平均缩小52.56%,6个月时平均缩小61.69%;B组分别为缩小48.61%及52.12%。治疗6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两组治疗后estradiol(E2)和Progestagen(P)下降明显(P<0.01)。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吕肌瘤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以服米非司酮25mg/d为较理想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术前应用米非司酮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俊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17-13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术前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症状、体征、贫血及手术效果的改善。方法:2000年1月~2005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肌瘤合并贫血的35例患者每晚服用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抽血化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肌瘤体积大小。结果:35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子宫肌瘤体积缩小,肝肾功能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可诱导患者暂时闭经,纠正贫血,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有益于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子宫肌瘤合并贫血的术前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5.
杜丽 《现代保健》2009,(27):70-7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用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实验室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结果10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感消失,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屁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6.85%和45.68%(P〈0.01)。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P〈0.01),其中以E2和P降最为显著。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聿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11-431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米非司酮5 mg、桂枝茯苓丸6丸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39例,米非司酮5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治疗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按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组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较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肌瘤复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适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但仍无法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12.5 mg/d和25 mg/d两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以及评估停药后肌瘤反跳生长的情况。方法:选取10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分别予米非司酮12.5 mg/d和25 mg/d,连续服用3个月。用药前后用B超测量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同时评估患者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子宫内膜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子宫肌瘤反跳生长情况。结果:两组剂量米非司酮均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提升血红蛋白及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分别比较两组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反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12.5 mg/d组发生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率显著低于25 mg/d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25 mg/d和12.5 mg/d两个剂量均能缩小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但以12.5 mg/d剂量更为安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后反跳率高,建议最好作为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妇科子宫肌瘤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一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3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对照组丹那唑,观察两组患者肌瘤体及子宫体积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子宫体积用药后均有所缩小,与服药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创造良好的手术时机,改善预后,甚至可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保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120例均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子宫和肌瘤体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血红蛋白较服药前有所增加,不良反应小。结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和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11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有手术指征、无肝肾等内科合并症患者自月经周期第2~3d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连续服用90d,监测服药前后血常规、血清性激素水平、血皮质醇、肝功能的变化,应用B超监测子宫大小、最大子宫肌瘤的变化。停药后立即手术,并选同期手术的临床情况相似的子宫肌瘤患者11例为对照组,用ER、PR单克隆抗体、EGF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层组织中的ER、PR、EGF水平。结果服药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1.43%,最大肌瘤体积平均缩小28.62%,血红蛋白上升(P=0.017)。服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维持在卵泡期水平。对照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EGF高于肌层组织(P=0.003,P=0.000,P=0.001),研究组子宫肌瘤组织中的PR高于肌层组织(P=0.040),研究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E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P=0.040,P=0.021),研究组子宫肌层中PR、EGF低于对照组(P=0.041,P=0.003)。结论子宫肌瘤组织中EGF、ER及PR的表达均高于肌层。使用米非司酮可抑制性激素水平,子宫肌瘤、肌层的EGF表达下降、PR减少,肌瘤中ER减少,孕激素对EGF的上调作用受到抑制从而使肌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至肌瘤缩小。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