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温病的病因学说是关系到温病病原学防治和这一学科发展方向的问题,有必要予以深究。对于温病病因的认识历来就有分歧,例如六气过则为灾、伤于寒邪、伏阳致温、感受非时之气、戾气致病、温毒邪侵、外感六淫等等,尤以后者影响较大,通常用作审证求因和审因论治,如属风热致病治以疏风泄热;暑热致病治以清暑泄热;湿热致病治以化湿泄热;燥热致病治以润燥泄热等。但须看到,温病六淫病因说尚有其现实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六淫致病的概念比较笼统和六淫病因说对温病病因学的防治缺乏有效的指导意义。众说周知,寒邪不能直接作为温病的致病因素,六淫中的“火”邪,实际上是指感受外邪后的病理变化,即所谓的“五气皆从火化。”正如何秀山所说:“四时之序,春为风,夏为暑,长夏为湿,秋为燥,  相似文献   

2.
六淫作为中医病因,萌芽于《左传》“天有六气……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至《内经》则成为初具规模的三因之一。对于六淫的属性,《内经》肯定寒为阴,暑火为阳,而对风、湿、燥则说法不一,致使后世医家众说纷纭。由于病因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在追溯《内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沿着《内经》所固有的阴阳学说的思路,对风、湿、燥的属性作一分析,以期提高病因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又可是中医西医一致葆扬之人,原因是他所提倡之”疬气说“在病因学上有其创见。然若就其对病因的探索而言,吴氏更有理由得到西医的葆扬,因他在当时的条件下,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六淫说,天才的推测另有某些不同于六淫的致病物质,从宏观层次较为准确地描述了微生物致病的特点。早于西医发现致病微生物数百年,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4.
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中医病因学说中的"六淫",发现"六淫"是6个"范畴"而非6个"实体",是以自然界"六气"为原型形成的概念隐喻,是范畴化的结果,从"六气"到"六淫"是对语言的跨域应用。因此,理解中医六淫概念不能仅仅将我们的视线集中在文字表象上,必须探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相似文献   

5.
小儿外感是因外感六淫或疫疠之气而引起的临床常见多发病,自古中医多从肺论治小儿外感,然临证之时,一些小儿外感之证从肝论治亦常获良效。文章从肝生卫气、肝行卫气、肝与肺密切相关3个方面论述了肝在外感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对众医家从肝论治小儿外感的临床运用做一总结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禄颖  翟双庆 《吉林中医药》2015,35(2):116-118
从《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的影响入手,探讨了陈无择首提三因论、明确外所因之"六淫",以及确立内所因七情病因等几个方面对于《内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三因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中医病因学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并成为中医病因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病因病机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2020—2022年中医病因学说外因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风、湿等六淫概念,寒邪、湿邪等六淫模型,寒邪、热邪等邪气伤人致病机理、六淫与疫毒毒邪的联系与区别;内伤病因研究侧重于怒、恐等情志内伤的生物学内涵,过食辛辣偏嗜甜食等饮食内伤致病临床机理等;病理产物性病因研究则多集中于浊毒、毒邪、痰湿、瘀血、伏邪等方面;中医病机学说研究则对病机分类、病机与辨证论治体系的关系、常见疾病的创新性病机理论如毒损脉络、虚气留滞等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医病因学说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中医病因学说的形成、内涵及其本质 ,提出了外邪单独致病、六淫七情致病及内外病因相合致病等新的致病因素的本质 ,强调中医病因学说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温病杂气病因说难以发展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杂气病因说难以发展的原因分析戴春福,翁晓红福建中医学院(350003)吴又可比较明确系统地阐述了杂气病因说在中医病因学中独树一帜。然至今,杂气病因说地位远不如“六淫”病因说,使杂气病因说几乎停滞于吴氏阶段。引起杂气病因说难以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现...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高发,近年来大规模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新发肺系疫病”范畴。新发肺系疫病中医病因存在六淫与疫毒两种观点,这可能与对六淫和疫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有关。疫毒和六淫邪气同为外邪,来自于自然界,疫毒不同于六淫之邪,是一种特殊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疫毒虽不同于六淫,但二者关系密切,六淫为疫毒的产生提供外在条件,疫毒为异常气候淫盛之极衍化而产生的一种特定致病因素,疫毒与六淫二者常相兼致病。面对疫病频发的局势,深化中医疫毒属性,疫毒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疫毒致病力、传染性大小判断标准等研究,结合现代新发传染病与中医历代疫病,研究不同疫病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证治规律,构建新发疫病诊疗理论,筛选针对不同疫毒的特效中药,对中医疫病病因理论的发展、完善疫病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