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择期行TRI治疗的患者1358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679例,超声组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选择桡动脉穿刺入路,对照组行常规肉眼下右桡动脉穿刺入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术前经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679例患者中129例存在前臂动脉解剖变异发生率为19.00%(129/679),129例患者中仍有120例患者最终选择右侧桡动脉入路,9例患者术前更换为左侧桡动脉入路,手术总成功率为98.67%(670/679).对照组术后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12例存在前臂动脉解剖变异发生率为16.49%(112/679),手术总成功率为98.53%(669/679).两组前臂动脉解剖变异率和手术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55/679),与对照组10.9%(74/6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2,P=0.015).[结论]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前臂桡动脉可帮助TRI选择合理的动脉入路,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及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和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106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1006例造影成功。59例失败,其中13例为穿刺失败,占22.0%(13/59);29例为桡动脉痉挛致无法置入导管,占49.2%(29/59);17例为肱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极度迂曲,导管无法到位,占28.8%(17/59)。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28例,占2.8%(28/1006),其中皮下淤斑21例,局部血肿7例;桡动脉闭塞4例,占0.4%(4/1006)。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脏压塞、脑卒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的主要难点是穿刺置管、桡动脉痉挛、血管解剖变异,主要并发症是桡动脉痉挛和穿刺局部出血。掌握局部血管解剖与生理特点,熟悉穿刺和进管的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估桡动脉、头静脉,选择最佳造瘘部位;术后监测桡动脉-头静脉瘘(RCF)是否成功和成熟状况,对瘘失败进行监测和预测。方法手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手术的尿毒症患者68例,随机分成超声检查组33例(检查组)和物理检查组35例(对照组)。检查组观察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桡动脉和头静脉的频谱特点、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检查组手术成功率(90.3%)高于对照组(80%)。RCF手术后1周的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平均速度、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术前,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比术后1周的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明显增加。RCF手术成功后血流及频谱特点为高速、低阻力频谱。RCF失败者呈低速、高阻力特点。结论①术前超声多普勒对头静脉、桡动脉的检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②术后超声检查可以提示动静脉瘘成功与否并及时发现狭窄或栓塞。③超声检查可以监测瘘管通畅情况,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PI、RI等可以作为预测瘘管失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动脉调转手术(ASO)术前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冠状动脉解剖类型,探讨其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64例TGA患儿ASO术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 164例患儿中,正常冠状动脉124例(75.61%),异常40例(24.39%).17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单个冠状动脉窦,为所有畸形中比例最高者(42.50%).术前超声与手术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3.29%.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于ASO术前比较准确地检出TGA 患儿的冠状动脉畸形,有利于确定冠状动脉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使用弹力带加压止血器的适宜压迫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299例TRI术后应用弹力带加压型(R型)止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2例压迫止血6 h,对照组147例压迫止血8 h.比较两组术后手部肿胀程度及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肿胀程度及肢端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两组均出现皮下血肿及切口渗血的血管并发症,但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RI术后6 h撤除止血器,既可减少血管并发症,又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频超声检测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拟行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应用高频超声(2DE及CDFI)观察其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重点观察桡动脉及尺动脉,分别在术前及术后(5±4)天进行.结果59例桡动脉穿刺成功.临床发现并发症9例(15.3%),超声发现并发症14例(23.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声检出的并发症中,限局性狭窄4例,弥漫性狭窄1例,无血流3例(1例2DE示闭塞;另2例2DE示管腔通畅),血流暗淡6例.3例无血流患者CDFI均可见桡动脉末端反向血流.结论应用超声可详细地观察桡动脉穿刺术后桡动脉形态学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常规超声检查相关血管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常规超声检查进行桥血管筛查的价值。方法 总结140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胸廓内动脉、颈动脉(其中74例患者同时检查双侧桡尺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中,11例胸廓内动脉纤细或狭窄,28例存在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狭窄。74例患者桡尺动脉的超声检查中,14例左桡动脉存在低血流动力学状态,管径纤细,存在斑块、迂曲或尺动脉狭窄。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常规超声检查进行桥血管的筛查,对协助临床医师选择桥血管,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96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75%而行支架植入术,观察生化指标,比较桡动脉、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分剐为76.1%.39.6%.术后B型钠尿肤、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较术前改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桡动脉、股动脉入径组钙化病变、分又病变比例分别为51.7%/60.3%,52.6%/52.6%,桡动脉入径组外周血管损伤较股动脉入径组低(6.89%:23.7%)(P<0.01),手术时间、术后观察时间较股动脉入径组短(P<0.05或<0.01).结论:高龄患者选择桡动脉介入术可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李榕彬  梅俊辉 《现代护理》2007,13(29):2776-277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肾动脉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桡动脉组(50例)与股动脉组(50例),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行肾动脉造影术,观察两组肾动脉造影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手术成功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股动脉组肾动脉狭窄检出例数分别为9例(18.0%)、6例(12.0%),两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80.0%)低于股动脉组(98.0%),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2.0%)亦低于股动脉组(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肾动脉造影的手术成功率略低于经股动脉肾动脉造影,但是可通过对导管的长度进行改进增加手术成功率。经桡动脉途径行肾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经股动脉肾动脉造影。所以,经桡动脉途径行肾动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检查中的应用。方法:以术中所见为标准,采用单盲的方法比较手持式声学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数目、位置、血管直径检查及判断血管走行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移植8例皮瓣,共计24支穿支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声学多普勒超声分别确诊22支及17支,误诊为2支和6支,漏诊为2支和7支,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血管直径与术中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支血管主干分叉点16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术中所见一致,二者吻合率为100%。8例皮瓣存活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检测和皮瓣设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高皮瓣移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颅内段与颅外段盗血频谱差异性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CS)检查,分别记录2种检查的盗血频谱分级并进行对比分析,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TCCS检出颅内段Ⅰ级盗血8例(20%,8/41),Ⅱ级盗血23例(56%,23/41),Ⅲ级盗血10例(24%,10/41);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颅外段无盗血3例(7%,3/41),Ⅰ级盗血12例(29%,12/41),Ⅱ级盗血17例(42%,17/41),Ⅲ级盗血9例(22%,9/41)。共有14例患者椎动脉颅内与颅外段盗血程度不同,其中12例经血管造影明确盗血途径,10例颅内段盗血程度高于颅外段者盗血途径为最常见的对侧椎动脉→同侧椎动脉,2例颅内段盗血程度低于颅外段者盗血途径为同侧枕动脉→同侧椎动脉。另外27例盗血程度相同者,5例Ⅰ级及7例Ⅲ级盗血者颅内、外段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9±18.7)cm/s vs(32.3±18.9)cm/s,t=0.034,P〉0.05;(-69.3±20.7)cm/s vs(-68.8±20.3)cm/s,t=0.046,P〉0.05];15例Ⅱ级盗血者颅内、外段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为(-47.3±19.3)cm/s、(-32.6±18.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6,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椎动脉颅内段与颅外段盗血频谱存在差异者其原因与盗血路径有关,评定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时,多数患者椎动脉颅内段多普勒频谱较颅外段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定位在失血性休克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高频超声定位和体表定位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两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以及误穿动脉、血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75.0%,观察组为9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穿刺置管时间为(267±37)s,观察组为(216±33)s,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8例误穿颈内动脉,观察组无一例误穿动脉(P〈0.05)。结论高频超声定位下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优于体表定位下的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置入EXCEL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随机入选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期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CI162例,并入选同时期150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PCI为对照组。随访5年,随访包括心绞痛复发、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支架术成功率均为100%。随访率100%,随访5年,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7.0%)、卒中发生率(3.9%、3.0%)、心源性死亡率(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30.4%、14.0%)、心绞痛复发率(42,1%、30.0%)、全因死亡率(9.8%、2.0%)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心源性病死率均为0.0%。结论选择性冠脉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成功率高,远期疗效尚好,但糖尿病仍是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与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血流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脉冲波频谱多普勒观察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颅内血流表现,并对比两侧大脑前动脉A1段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55例存在A1段优势血流,其中左侧41例,右侧1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48例A1段优势血流,左侧38例,右侧10例,其中37例可见前交通动脉瘤。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无创地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不对称所致的血管解剖学变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年龄70岁以上因ACS住院接受PCI术的老年患者,术前经检查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适宜行桡动脉置管,并选择经桡动脉穿刺PCI者51例为桡动脉组,对照组97例为同时期年龄70岁以上采取经股动脉穿刺PCI的ACS者(股动脉组)。观察两组PCI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和统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血管病变特征基本相同。桡动脉组PCI的成功率为94.1%,股动脉组为96.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造影剂用量和X线曝光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心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桡动脉组(2.0%)显著低于股动脉组(21.7%)(P<0.01)。桡动脉组术后平均绝对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分别P<0.01和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老年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PCI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血管重构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颈动脉颅外、颅内段血管重构,以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163例中老年患者,检测颈动脉颅外段,根据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A组)51例、负性重构(B组)62例、无重构(C组)50例。观察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类型及声学特征,计算斑块面积(PA)、血管总面积(TVA)、管腔有效面积(LA);并同时行TCD颅内段动脉检测。结果脑梗死发生率的大小依次为A组、B组和c组,各组间比较均P〈0.05;A组不稳定斑块、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发生比高于B组和C组,均P〈0.05,斑块部位TVA与PA呈正相关(r=0.66,P〈0.05);B组斑块部位LA与PA呈负相关(r=-0.48,P〈0.05);斑块回声类型不同,其脑梗死发生率有一定差异,依次表现为低回声脂质斑块大于中等水平回声纤维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和强回声斑块,均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重构类型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血管斑块特征的检测分析,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SMA)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2例MS患者(MS组)及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时作颈动脉和SMA检查,检测两支动脉血管壁病变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研究两支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2例MS患者中,48例存在颈动脉病变,39例存在SMA病变,38例同时伴有两处病变,颈动脉病变与SMA病变存在79.2%重合现象.MS组颈总动脉和SMA的PI、RI均较对照组减慢(P〈0.05),MS组颈动脉PSV、ESV均较对照组减低,SMA的PSV、ESV则均较对照组加快(P〈0.05),且两支血管间各参数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r=0.804).结论 MS患者易发生头颈部动脉病变,同样也可以引起腹腔主要供血动脉如SMA发生相应病变,而且两支动脉血管病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