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巴坦与拉氧头孢配比对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拉氧头孢与舒巴坦的不同配比对143株临床分离产酶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平皿二倍稀释法对拉氧头孢/舒巴坦与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和舒巴坦复合抗生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体外抗菌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拉氧头孢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1、TEM-3、SHV-1、SHV-2、SHV-5、SHV-18具有高度的稳定性,MIC≤1.0μg/mL;对去遏制持续高产AmpC酶标准菌株的MIC=8.0μg/mL。对临床分离的ESBL_s菌株的MIC_(50)值拉氧头孢(0.5μg/mL)比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低32倍、64倍和16倍、敏感率大99.1%。对临床分离产AmpC酶菌株的MIC_(50)值(8.0μg/mL)分别比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低4倍和8倍,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同,敏感率为81.0%;对临床分离产SSBL菌株的MIC_(50)值(16μg/mL)比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低8倍,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同,敏感率为41.7%;对临床分离高产诱导酶菌株的敏感率为100%。各种比例的舒巴坦都不能降低拉氧头孢对标准产酶株和临床产酶株的MIC值。结论拉氧头孢对临床分离的各种产酶菌耐药率极低,对包括质粒及染色体介导的各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由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医院内感染的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肛周脓肿脓液中奇异变形杆菌(PM)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耐药酶检测及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PM菌株31株(12.92%);31株PM中检出产酶菌株19株(61.2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10株(32.26%),产头孢菌素酶菌株5株(16.13%),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菌株4株(12.90%)。31株PM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保持着最高的敏感性,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亦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度≥75%),但对头孢噻肟、替卡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性降低而耐药性逐渐增强。结论 PM已经成为肛周脓肿的常见致病菌,且容易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及第四代头孢菌素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头孢类抗生素包括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噻肟钠和氨曲南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减少抗生素过敏反应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控制聚合物的含量。本文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所规定的Sophdax G-10凝胶色谱法,对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存放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所产生聚合物的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头孢布烯对20株临床分离产酶耐药菌和8株标准产酶菌株以及2株产头孢菌素酶菌株β-内酰胺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等5个头孢菌素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头孢布烯具有很强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它不被TEM-1、TEM-2、OXA-1、OXA-2、OXA-3、SHV-1、K1、D31 等酶水解,其相对水解率(RelativeHydrolysisRate,RHR)< 2% 。在20株临床分离产酶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中,有3 株可以缓慢水解头孢布烯,其RHR分别为7.9% 、6.8% 和11.1% .而另外17 株菌所产酶对头孢布烯的RHR均< 2% 。头孢布烯的相对水解率与头孢他啶相近,两者均为具有高度酶稳定性的头孢菌素,明显优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及头孢噻肟等其它4种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5.
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进行了以下5个方面研究。其内容和结果分别为:(1)联合药敏实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34株头孢他啶耐药菌,6株头孢他啶中敏菌及15株头孢他啶敏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使头孢他啶对32.7%(18/55)的阴沟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明显抗菌增效作用。96.4%(53/55)的阴沟肠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敏感。(2)酶稳定性实验:紫外测定法测定4株标准菌和6株临床分离菌产生的AmpC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氨苄,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及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水解率高,对第二代头  相似文献   

6.
焦灵利  倪孟祥  陈日  于锋 《中国药师》2000,3(5):266-267
目的:考察头孢唑林钠和舒巴坦钠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内抗菌活性,证实联合用药的抗菌协同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感染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产酶和非产酶菌株),尾静脉给药各不同浓度药液进行治疗保护试验。结果:头孢唑林钠和舒巴坦钠联合用地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体内抗菌活性比头孢唑钠强,对非产酶菌株的抗菌活性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头孢唑林钠与舒巴坦钠联合用药对产酶菌株体内抗菌活性强子和头孢唑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底物动力学研究。方法:从我院2008年分离并经Nitrocefin鉴定的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各随机挑选4株,以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采用L-B作图法得出Km和Vmax。结果:8株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所产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均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对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及头孢噻吩也有一定的水解作用,对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和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及头孢噻肟的水解活性差异较大。结论: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不同产酶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水解底物轮廓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能文 《海峡药学》2008,20(8):25-26
目的 研究替硝唑注射液与临床常用8种注射用头孢菌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分析替硝唑注射液与8种注射用头孢菌素在室温下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数、高效液相色谱峰.结果 替硝唑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拉定、注射用头孢替唑钠、注射用头孢匹胺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吡肟配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替硝唑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6h内可配伍使用,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4h内可配伍使用,可与其他6种药物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62株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2株奇异变形杆菌对2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以及这些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金属争内酰胺酶的情况,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API-20E对菌株进行鉴定,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采用标准的纸片扩散法。结果奇异变形杆菌的产酶率为25.8%(16/62),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16.1%(10/62),AmpC酶为9.7%(6/62)、金属β-内酰胺酶为0(0/62)。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匹罗、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大于80%。结论产β-内酰胺酶的奇异变形杆菌在临床中占较大的比例,实验室需加强检测。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是治疗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痰标本分离的23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手工法和桓星半自动细菌分析仪、桓星细菌鉴定与生化反应板,对23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用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以及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纸片进行超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2013年1—10月因上呼吸道感染而送检的3418份合格痰标本,共检出234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78株,占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总数的33.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最低的是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1%,耐药率在50%以上、90%以下的有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呋喃妥因(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保持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5.2%和80.2%。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酶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呈高度敏感,敏感性为90%-100%;而对其他类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临床抗感染用药应根据实验室分离菌株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敏感抗菌药物。以避免耐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