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切除术是常用的妇科手术 ,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及次全切除术对宫颈处理均不十分满意 ,而且手术时间长 ,出血量较多。我院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对有手术指征进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施行了新式开、关腹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宫颈光滑或轻度糜烂 ,术前常规涂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 ,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行子宫内膜分段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癌 ,有手术指征患者 86例 ,年龄 35~5 5岁。其中子宫肌瘤 4 6例 ,子宫腺肌症 35例 (5例并发宫血 ) ,功能性子宫出血 5例。随…  相似文献   

2.
1997年 9月~ 1998年 9月笔者对 35例具有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患者施行改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具有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患者 6 7例 ,随机分为两组 :( 1)改良组 :35例 ;( 2 )对照组 32例。改良组 :35例。年龄 30~ 4 9岁 ,平均 4 1.3岁。采用改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 :32例。年龄 35~ 5 0岁 ,平均 4 1.7岁。采用传统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年龄、病种、子宫大小及盆底粘连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1.2 手术方法术前妇科准备 :术前宫颈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8例;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37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38例;将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较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及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切口小,疼痛轻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施行的手术 ,近年来新的术式不断涌现 ,术后并发症也随之下降。针对阴道残端肉芽组织增生问题 ,我们对 5 6例患者全宫切除术时 ,对阴道残端同时进行连续褥式缝合和传统式连续缝合 ,观察阴道愈合情况 ,发现连续褥式缝合阴道残端能有效地减少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的并发症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我院 2 0 0 0年 3~ 6月住院病人 5 6例 ,年龄33~ 5 5岁 ,平均 45 .3岁。子宫肌瘤 46例 ,子宫腺肌症 9例功能性子宫出血 1例。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病例 ,选择手术方式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 37例 ,简便腹式全宫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处理方法 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施行的875例腹式子宫全切除术病例,其阴道残端分别用闭合缝合或开放缝合法缝合,通过对术后发热、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等情况观察,分析两种阴道残端缝合方法 的优缺点.结果 与闭合缝合阴道残端相比,开放阴道残端术后阴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缝合法在术后发热,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的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连续锁边开放缝合法优于闭合缝合法,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防止并发症的较理想的缝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不同阴道残端缝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常规缝合阴道残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阴道断端及盆腔腹膜缝合及术后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子宫残端局部及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24 h~10 d内出血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断端息肉发生,治疗组患者肠线吸收不良、脱落线套松驰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后实施阴道断端及盆腔腹膜缝合及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阴道残端出血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俎德学 《中原医刊》2000,27(8):9-10
我院自 1998年 8月以来 ,采用改良式子宫切除术68例 ,即采用腹壁横切口 ,钝性分离 ,不关闭后腹膜的术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改良式子宫切除术 68例 ,年龄 38~56岁 ,子宫次全切除 4 2例 ,子宫全切 2 6例。手术指征为 :子宫肌瘤 ,子宫肌腺症 ,绝经后卵巢肿瘤 ,功血 ,子宫肥大症等。与同期 70例传统子宫切除术式 (传统术式子宫次切 4 4例 ,子宫全切 2 6例 )比较。1.2 手术方法 :采用腹壁横弧形切口 ,撕拉法分离脂肪层 ,腹外斜肌腱膜及腹横筋膜 ,腹直肌纵形撕拉 ,腹膜横形撕拉 ,子宫切除 (包括全切…  相似文献   

8.
李冬莲 《吉林医学》2011,32(13):2579-2580
目的:比较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有全子宫切除指征的,非脱垂的经阴道全切除术42例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4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比较,经阴道全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腹腔内环境干扰小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以来 ,江都市医院对子宫良性病变的患者采用改良全子宫切除术 ,此术式取传统子宫全切和次全切之优点 ,能预防宫颈残端癌 ,保持盆底组织及阴道的完整性。经 4 8例术后临床观察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子宫良性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者 ,术前常规行宫颈刮片 ,排除宫颈癌。根据术式不同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4 8例 ,行改良全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 4 0例 ,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在年龄 ,子宫大小 ,盆腔粘连等方面基本相同 (P >0 0 5 )。1.2 手术方法  (1)术前准备及麻醉同传统全子宫…  相似文献   

10.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是妇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一般阴道断端均采用闭合式连续或间断缝合 ,术后残端出血、发热、盆底下坠感等并发症较为多见。我院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选择性采用阴道断端开放缝合术 ,使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1 临床资料共 30例 ,年龄 2 6~ 62岁 ,平均 5 1岁。子宫内膜癌 3例 ,宫颈癌 2例 ,恶性葡萄胎 2例 ,卵巢癌 4例 ,子宫良性病变 1 9例。术后患者体温最高不超过38.2℃ ,无 1例阴道残端出血。2 手术方法与结果[2 ]手术前 3天常规阴道准备 ,术中切除子宫后用0 .5 %碘伏液消毒阴道断端 ,6把组织钳提起切缘 …  相似文献   

11.
梁旭霞  秦霞 《广西医学》2003,25(12):2497-2498
子宫全切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 ,可分为腹式和阴式子宫全切术 ,阴式子宫全切术既往主要用于脱垂子宫 ,随着技术提高 ,特殊器械应用 ,非脱垂性子宫大多也可经阴道子宫全切。现将我院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术 4 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5月需做全子宫切除术患者 80例 ,术前随机将需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阴式组 (观察组 )和腹式组 (对照组 )。两组均选用非脱垂子宫 ,且子宫活动好 ,体积约 8+ w~ 1 4 w孕周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4岁 ,平均 4 6 .5岁。观察组子宫肌症 6例 ,子宫肌瘤 2…  相似文献   

12.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与经腹全切除术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脱垂良性病变的子宫施行经阴道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整理我院妇产科2008~2010年非脱垂子宫行全子宫切除术的76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腹式与阴式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病率低、术中出血少、肛门排气早、术后镇痛少、离床活动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较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延长;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较之经腹全子宫切除而言,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微创、恢复快、副作用小,腹部无疤痕等优点,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术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需要决定。  相似文献   

13.
冯忠民  彭卫  黄云 《广西医学》2004,26(1):78-79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术式 ,我院自2 0 0 2年 5月起 ,开始探索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 ,参考相关资料 ,结合本院条件 ,改进手术步骤 ,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方法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将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4月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者 2 6例设为改良组 ,年龄 38~ 6 5岁 ,多发性子宫肌瘤 9例 ,肌壁间肌瘤 7例 ,黏膜下肌瘤 1例 ,浆膜下肌瘤 1例 ,宫腔息肉 1例 ,子宫肌腺瘤 3例 ,功血 4例 ,并选择同期经典子宫全切除术 32例设为对照组 ,其年龄分布及疾病类型与改…  相似文献   

14.
谢心红 《重庆医学》2003,32(4):460-460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出血是妇科手术中较多见的并发症之一 ,我院 2 0 0 1年以前采用羊肠线缝合阴道断端 ,术后阴道分泌物多 ,恢复时间长 ,阴道出血者较多。 2 0 0 1年以后采用可吸收线缝合者 ,至今还未发现因术后阴道出血明显就诊者。1 资料与方法回顾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 ,阴道断端采用羊肠线缝合 72例。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采用可吸收线缝合 60例。两种缝线患者术后均住院 8d ,阴道无出血出院。对因出院后阴道分泌物多 ,时间长来院咨询者 ,术后阴道出血再次就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5月,对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的5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123±32分钟,出血量为65~310ml;术后住院时间4~14天;术中发生膀胱穿孔1例,经腹腔镜下行缝合修补;术后发生膀胱阴道瘘及输尿管阴道瘘各1例,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式,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满玮平  马艳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131-131,133
目的探讨经腹筋膜内电刀旋切全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将2009年1~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筋膜内电刀旋切全子宫切除术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将2008年1—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筋膜内电刀旋切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期阴道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组术后阴道残端息肉率、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筋膜内电刀旋切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 ,患者常有腰骶、下腹坠胀不适现象。笔者从 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2月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式的改良进行了探讨 (下称改良术式 ) ,采用此术式施术35例。同时与随机抽样作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 31例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改良式子宫全切术 (称改良组 )年龄最小 34岁 ,最大 5 4岁 ,平均 43 .7岁。同时随机抽样 1998年采用下腹直切口全子宫切除术的 31例作对照。两组均以子宫肌瘤、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为手术指征 ,差异无显著性。1.2 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或腰麻下施术…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子宫切除术有多种 ,包括经腹纵切口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仅就腹式全子宫切除临床上就有不少改良术式 ,在这些术式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改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取得良好效果。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6月 ,本院采用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 35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以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 35例为改良组 ,年龄35~ 6 9岁 ;随机抽取同期行传统子宫全切除术 42例为对照组 ,年龄 38~ 6 5岁 ,两组在年龄、病种、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等方面相同。1.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必要时阴道镜检查排…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式之一 ,与传统的剖腹手术及阴道手术比较 ,有其独到之处。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院作了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LAVH) 6 0例 ,效果更佳。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LAVH 6 0例中子宫肌瘤 37例 ,子宫腺肌病 2 1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 2例。患者年龄 35~ 5 4岁 ,平均 43岁 ;其中经产妇 2 8例 ,初产妇30例 ,未生育 2例 ;有腹部手术史 5例。回顾性选取同期常规剖腹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小于孕 14周大小 ) 6 0例 ,子宫肌瘤 35例、子宫腺肌病 2 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大子宫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105例进行比较.结果 128例大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经阴道子宫切除组较经腹子宫切除组略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少于腹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术后住院时间比较,阴式组均较腹式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