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红 《安徽医学》2013,34(7):943-945
目的分析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胎龄,将≥34周的18例新生儿作为(近)足月组,34周的22例新生儿作为早产组,比较两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近)足月组剖宫产率、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率明显高于早产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近)足月组低于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足月组治愈率低于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近足月及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早产儿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近)足月新生儿以对症治疗与呼吸支持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脐动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性状的相关变化,探讨三者在评价新生儿窒息中的意义。方法对291例足月新生儿出生即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合Apgar评分及羊水性状进行分析。结果 Apgar评分越低,脐动脉血pH值、PaO2值和BE值越低,PaCO2值越高;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与评分≥8分新生儿在血气分析结果中pH值、PaCO2、PaO2及BE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pgar评分窒息发现率远远低于脐动脉血pH值测定,羊水性状与脐动脉血气分析值呈现不一致改变。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羊水性状客观,三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有效性,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4G例分娩时处于缺氧状态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头颅CT及临床观察。结果:4G例病例中有44例为颅内出血。结论:缺氧与新生儿颅内出血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气变化与神经系统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新生儿PaCO2、pH及剩余碱变化与其神经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3组,A组:pH〉7.00,PaCO2〈50mmHg,剩余碱无明显改变,无神经系统异常;B组:pH≤7.00,PaCO2〉50 mmHg、剩余碱≤-10,无神经系统异常;C组:pH≤7.00、PaCO2〉50 mmHg、剩余碱≤-15,有神经系统异常。采集患儿脐动脉血、产后1小时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观察A pgar评分和临床经过。结果脐动脉血pH、PaCO2和剩余碱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产后1小时桡动脉血pH值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产后1小时桡动脉血pH、PaCO2分别和脐动脉血pH、Pa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三组间有不同神经系统表现;Apgar评分C组较低。结论在严重酸中毒时,胎儿出生后pH、PaCO2及剩余碱会发生显著改变,剩余碱显著异常的患儿有不良神经系统预后。  相似文献   

5.
足月胎儿出生体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足月胎儿出生体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040例足月适龄儿与43例巨大胎儿及其母亲在分娩合并症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巨大胎儿的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足月适龄儿,巨大胎儿的母亲其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同期足月适龄儿的母亲,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胎儿及其母亲的分娩合并症与并发症明显高于同期足月适龄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80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统计出现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新生儿数量,并总结导致黄斑出血和屈光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共检出60例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新生儿,占7.45%;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母体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高龄产妇、新生儿脐带绕颈、难产、颅内出血是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产程时间、新生儿脐带绕颈、颅内出血是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导致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要重视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提高新生儿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校勤  高积勇  郭靖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091-1093
目的:探讨血钙测定及NBNA评估新生儿窒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进行血钙测定及NBNA评分。结果:6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血钙值及NBNA评分较对照组低,t检验和X2检验,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低钙血症,造成神经系统和脑损伤,提示血钙测定及NBNA评分有利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诊治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分娩的Apgar评分8分的单胎足月新生儿144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期于本院分娩的Apgar评分≥8分的单胎足月新生儿144例为对照组。新生儿分娩后的第一声啼哭前,采集其脐动脉血进行分析,检测其pH、PaO_2、PaCO_2、HCO_3~-及BE值并对比。结果对照组的PaO_2值、pH值和HCO_3~-显著高于研究组,而对照组中脐动脉血的PaCO_2值和BE绝对值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H值7.20的新生儿显著少于研究组,但pH值7.21~7.25、7.25两种情况下新生儿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pH值7.20的新生儿HIE发病率显著高于pH值为7.21~7.25及7.25的新生儿,pH值为7.21~7.25的新生儿HIE发病率则显著高于pH值7.25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诊治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
位菊峰  龙红  刘卫 《吉林医学》2010,(25):4233-4235
目的:研究羊水过少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与血气分析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足月单胎头位羊水过少产妇Apgar评分≤7分新生儿57例(羊水过少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羊水正常产妇Apgar评分≤7分新生儿57例作对照(羊水正常组),探讨脐动脉血乳酸、血气分析及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dogio-alassessment,NBNA)间关系,所有病例均无其他病理因素。结果羊水过少组与羊水正常组脐动脉血乳酸水平、pH值及碱剩余(B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乳酸与pH值、BE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64和-0.63,P<0.05)。新生儿NBNA评分轻度窒息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pH值、BE有较好的相关性,羊水过少与提示急性窒息的指标脐动脉血乳酸有明显关系,窒息程度与新生儿NBNA评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灌注指数(PI)、乳酸、pH、碱剩余(BE)值的变化及其对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和器官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6例足月窒息患儿为窒息组,选择同期收治的23例肺炎新生儿、17例糖尿病母亲分娩新生儿为对照组。2组患儿入院后抽取动脉血1 mL,应用ABL90FLEX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记录血乳酸、pH和BE值;于入院时及治疗6、24、48 h,应用Masimo Radical-7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检测PI值。根据1 min Apgar评分将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n=68)和重度窒息组(n=38);按器官损伤程度将窒息新生儿分为单器官损伤组(n=77)和多器官损伤组(n=29)。比较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与对照组及单器官损伤组、多器官损伤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PI、乳酸、pH和BE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所有患儿血PI与血乳酸、pH、BE值的相关性。结果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血pH、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患儿血pH、BE值显著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轻度窒息组和重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迟发颅内出血)和对照组(无迟发颅内出血),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迟发颅内出血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岁和男性患者迟发颅内出血发生率高(P<0.05);观察组GCS评分、Plt及Hgb降低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Hgb、Plt1、Plt2和GCS评分均为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GCS评分、是否有活动性出血、Plt值是颅脑外伤患者迟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血浆和脑脊液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新生儿血浆、脑脊液IL-6的含量(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为实验组,无窒息史、严重感染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入院新生儿13例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浆、脑脊液中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以脑脊液升高更为显著;大出血组其IL-6含量较小出血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为P<0.05);颅高压组其IL-6含量较正常颅压组均显著升高(P<0.05,P<0.01),以脑脊液升高明显。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IL-6水平变化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是病情监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挤压脐带对改善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产科出生的6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300例与对照组300例,干预组新生儿应用挤压脐带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生后立即结扎脐带方法。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清总胆红素,新生儿血压、出生后低血压的发生、扩容药物使用情况、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脑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结果干预组新生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低血压发生率及扩容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膜炎、脑白质软化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应用挤压脐带干预措施,显著提高新生儿出生后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婴幼儿贫血,减少新生儿出生后低血压和颅内出血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足月或早产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47例,并设同期分娩无围产期窒息缺氧史患儿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CT扫描,取固定点测量相应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胎龄的增加,脑组织CT值也逐渐增大;足月HIE患儿各部位脑组织CT值较正常新生儿均有降低,且临床分度越重,脑组织CT值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早产HIE患儿脑白质、灰质CT值较对照组患儿明显降低(P<0.05)。结论:CT可对HIE患儿作出早期诊断,且能对颅内出血作出定性、定量诊断,对HIE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治病房(NICU)收治的60例确诊为新生儿肺出血的患儿为观察组,纳入同期非肺出血患儿120例为对照组,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性肺炎、低体温或寒冷损伤等为新生儿肺出血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新生儿肺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预防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CT扫描在开颅患者术后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将其分为A组(n=40)和B组(n=120),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统计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发现颅内出血的时间,同时分析术后早期CT扫描中颅内出血的影像特征。结果A组疾病类型分布、术中行脑室外引流、术中出血量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行脑室外引流、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病史为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中术后7例经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术后颅内出血CT检出率4.37%(7/160),其中5例发生于基底节区(71.43%),发生于丘脑、小脑各1例(14.29%、14.29%);术后首次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概率3.75%、无颅内出血相关临床表现;行常规术后首次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概率0.62%低于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4.37%(P_10.05;P20.05);开颅术后6h内、6h-24h、24h后首次头颅CT检查发生颅内出血概率分别为2.50%、1.2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颅患者术后早期(术后6h内)行CT扫描对诊断颅内出血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应尽快行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颅内出血385例CT及B超检查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对比CT及B超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临床拟诊颅内出血的患儿385例行CT及B超检查。结果头颅CT发现出血者321例,B超检查发现颅内出血者183例。CT检出率(83.4%)明显高于B超的检出率(47.6%,P<0.05)。但有109例脉络丛出血患儿B超检出而CT未检出。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但对于脉络丛出血不如B超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在脑室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对16例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的脑室内出血病例进行分析,分别在脱水剂应用剂量、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预后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有创颅内压监测组预后良好10例(62.5%),平均甘露醇用量0.83 g/kg.d,肾功能损害5例(31.3%);均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颅内压在改善脑室内出血患者的预后、减少脱水剂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探讨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及5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结果:(1)HIE组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尿S-100B蛋白水平在出生后48h之内逐渐升高,之后下降。结论:脐血、血清、尿S-100B均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预测的指标。脐血、尿标本更易获取,对患儿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20.
股静脉留置输液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佩君 《河北医学》2002,8(4):311-313
目的 :通过对股静脉留置输液和头皮静脉留置输液比较 ,从而减轻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刺激。方法 :对 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 ,分别进行头皮静脉留置输液和股静脉留置输液 ,对重复穿刺、液体外渗和局部静脉炎进行比较。结果 :股静脉留置输液在重复穿刺、液体外渗和局部静脉炎明显少于头皮静脉输液 ,二种输液方法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股静脉留置输液不但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及痛苦 ,而且减少再出血现象 ,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