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67例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按不同发病时间分组(1~7、8~15、>15天)行高刺激率(51次/秒)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1~7天组的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8~15天组及>15天组明显延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且异常率亦明显增高,1~7、8~15、>15天组异常率分别为88.46%、76.19%及25.0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本研究表明:VBTIV末次发作后1~7天为高刺激率ABR测试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测试有效高的异常率,可为VBTIV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高刺激率(51次/s)ABR测试67例不同发病时间(1~72天)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病人,以ABR51-11次/s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期差作为分析参数来探讨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天)与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m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51-11次/sⅤ波、Ⅰ—Ⅴ间期、Ⅲ—Ⅴ间期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1、—0.45,相关系数的t检验,P<0.01),其测试时间越早,脑缺血程度越重,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证实高刺激率ABR测试可用于VBTIV的动态监测和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3.
对26例(51耳)小于胎龄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阈值、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等项参数进行测试。并以105例(199耳)正常新生儿和44例(88耳)窒息新生儿作对照。结果显示:小于胎龄儿ABR的阈值提高者较正常新生儿组高(P<0.005);且波I、II潜伏期延长明显(P<0.001),波V潜伏期亦延长(P<0.05)。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高刺激率ABR测试67例不同发病时间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病人以ABR51-11次/s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期差作为分析参数来探讨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51-11次s/V波,Ⅰ-Ⅴ间期,Ⅲ-Ⅴ间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其测试时间越早,脑缺血程度越重,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证实高刺激率ABR测试可用于VBTIV的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正常新生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时域和频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新生豚鼠ABR的反应阈为22±4dBnHL(0dBnHL=17dBSPL),约比正常成年豚鼠ABR的反应阈高10dBnHL;正常新生豚鼠波Ⅲ潜伏期、Ⅰ─Ⅲ波间期均明显长于正常成年豚鼠(P<0.01),而波Ⅰ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的斜率大于正常成年豚鼠;功率谱表明,与正常成年豚鼠相比较,0~200Hz、510~900Hz频段谱能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transientischemicvertigo,VBTIV)患者ABR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对24例(48耳)临床诊断VBTIV患者及12例(24耳)其他眩晕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VBTIV组ABR异常率为58.3%,TCD异常率为54.2%,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眩晕组ABR异常率为8.3%,TCD异常率为45.8%,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BTIV组ABR及TCD皆为异常者为19/48,皆为正常者为13/48,两者占66.7%;其他眩晕组两者皆异常者为0,皆正常者为11/24,占45.8%。根据临床征象,结合高刺激率ABR及TCD的测试结果可能提高对VBTIV的诊断价值,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vertigo,VBTIV)的有效药物,为金纳多(GINATON)治疗VBTIV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给33例临床诊断VBTIV的患者静脉滴注金纳多10天,每天105mg,治疗前与治疗后(静脉滴注金纳多10天)同一患者分别行高刺激率ABR测试,且为客观对照,在治疗前后分别行扭颈下脑血流图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VBTIV患者经用金纳多静脉滴注治疗10天后高刺激率ABR测试51~11次/秒V波潜伏期及Ⅰ~Ⅲ间期、Ⅲ~Ⅴ间期、Ⅰ~Ⅴ间期明显缩短,异常出现率明显减少;治疗后扭颈下脑血流图的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由46%降至12%,TCD检测椎基底动脉系统其血流速度等参数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高刺激率ABR可作为金纳多治疗VBTIV疗效评估的一个客观指标,金纳多可有效改善VBTIV患者的内耳微循环,是治疗VBTIV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综述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的概念、分型与最新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掌握的献资料概括地介绍与分析了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客观诊断VBTIA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领域之进展;总结了ABR测试诊断VBTIA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常清醒豚鼠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正常清醒豚鼠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特性。方法 采用CELESTA 503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对26只正常清醒豚鼠(35耳)进行DP图及DP输入/输出曲线(DP-I/O)的测试,随机选择11只正常清醒豚鼠(20耳)进行DPOAE的重复测试,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DP图中,当初始音强度L1/L2为 70/65 dB SPL时,正常清醒豚鼠的 DPOAE幅值随测试频率f0从0.75-8kHz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7.90±1.96-50.65±0.71)。在 DP-I/O中,当f0分别为4、6、8 kHz时,正常清醒豚鼠的DPOAE幅值随L1/L2从70/65以5dB-挡降至15/10 dB SPL而呈线性下降(P<0.01),在L1/L2为55/50或60/55 dB SPL处出现饱和或低谷,同一I/O曲线上L1/L2分别从70/65及55/50 dB SPL递减至阈值的I/O斜率(分别记为KT及KL)均接近于1,且KL大于KT(P<0.01)。重复测试的DPOAE幅值差异小(< 1dB SPL)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清醒豚鼠DPOAE测试充分表现了其捡出率高、反应幅值大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定量评价喉癌生趣部分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发音功能,采用喉声气流仪分别对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后的喉癌患者30例(按术后2年,3 ̄10年分为A、B两组),和正常男性(C组)30例进行声功能测试。结果显示:A、B组与C组比较平均气流率(MFR)、声强、最长发音时间(MP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发声频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其声强、MFR、MPT有极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健康成人瞬目反射正常值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volution型神经肌肉记录仪检测,表面电极直接刺激眶上神经,诱发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在同侧眼轮匝肌记录出短潜伏期波(R1)和双侧眼轮匝肌记录出长潜伏期波(R2,R2’)。对20名(40侧)健康人和30例患者(其中包括三叉神经疾病,面神经疾病及听神经瘤)进行瞬目反射测试。结果BR潜伏期健康成人平均值R1为10.1ms,R2和R2’为30.4ms和30.7ms。患者组患侧BR各波潜伏期延长,与健侧和健康人相比较,经t检验,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简单、可靠,对三叉神经、面神经疾病和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能提供有价值的电生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聚DL天冬氨酸(poly DLaspartic acid,PAA) 对F344 大鼠庆大霉素(gentamicin,GM) 耳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F344 大鼠50 只,随机分4 组:Ⅰ为GM、Ⅱ为PAA+ GM、Ⅲ为PAA、Ⅳ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观测4 组大鼠不同时期、不同频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ABR)阈值的改变;计数耳蜗毛细胞死亡率,以观察PAA对F344 大鼠GM 耳蜗毒性的拮抗作用;用双向扩散血清培养基检测法观察PAA 对GM 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Ⅰ组短纯音10 kHz、8 kHz ABR阈值与其他3 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给药18 d 耳蜗毛细胞死亡率与其他3 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1)。结论 PAA对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具有拮抗作用,且不减低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回顾1985~1994年间在纽约皇家医疗中心和长岛大学医院确诊且资料完整的上呼吸道、消化道鳞状细胞癌(SCC)539例,将SCC伴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列为一组,SCC不伴HIV感染列为对照组,对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致癌因素(吸烟、饮酒)、HIV感染、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及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4.5%(24/539)病人伴有HIV感染,且HIV感染病人年龄明显低于无HIV感染者(P<0.01),21.3%小于45岁,仅0.8%大于45岁(P<0.01);两组肿瘤的部位分布没有…  相似文献   

14.
健康成人鼻声测量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鼻限流节段即鼻瓣的部位,提供健康成人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和鼻腔容积(NCV)的测量值及影响因素,应用丹麦产RH-2000型鼻声测量计对176名健康成人进行了测试。NMCA为0.55±0.13cm2(x±s,下同),距前鼻孔6.0cm处的NCV为7.16±1.82cm3,NMCA有82.7%位于下鼻甲前端,距前鼻孔的距离为2.22±0.35cm,17.3%位于鼻内孔,距前鼻孔的距离为0.79±0.25cm,表明鼻限流节段即鼻瓣位于鼻腔前部即鼻内孔至下鼻甲前端之间。男性NMCA和NCV均大于女性(P<0.05),两侧鼻腔间NMCA和NCV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60岁以上者NMCA和NCV显著增大(P<0.01,P<0.05)。鼻声测量法(AR)是一种利用声反射原理对鼻腔几何学进行测量的新方法,本文所提供的NMCA的测量值及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应用AR客观评价鼻腔开放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与前列环素及血栓素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34例鼻咽癌、16例良性瘤、12例炎症和16例正常周血浆中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的含量。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血浆TXB2含量显著升高(P<0.01),PGI2含量所增加;TXB2/6keto-PGF1a比值显著增加(P<0.01)。鼻咽癌晚期患 者血浆TXB2含量显著高  相似文献   

16.
对高频耳蜗性聋耳及正常耳进行短声诱发的瞬态耳声发射(TEOAE)及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结果:①正常组TEOAE的频率主要成分为0.5-5kHz之间,最大能量频谱在1-2kHz范围内。②TEOAE频谱与纯音听力图形状之间有密切关系。③正常组TEOAE的输入输出函数呈非线型特点,在高刺激强度下呈饱和倾向。患者组TEOAE与ABR的增长率均可见在高刺激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的特点。提示TEOAE的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变应性鼻炎(AR)时鼻粘膜速激肽类神经纤维末梢的密度变化,用二异氰酸甲苯酯(TDI)滴鼻建立WS系大鼠的AR实验模型,取鼻粘膜作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三种速激肽类即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及神经激肽B(NKB)神经纤维的密度。结果证实实验组动物鼻粘膜SP、NKA及NKB神经纤维的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鼻粘膜三种肽能神经纤维染色加重、纤维变粗、曲张体增大。由于大鼠AR模型鼻粘膜SP、NKA及NKB神经纤维的密度明显增加,提示速激肽在AR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EB病毒核抗原(EBNA)A亚型特异性引物作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A),同时用A、B亚型DNA片段和Bam-W片段为探针,与鼻咽活检组织DNA作打点核酸杂交(简称DBH-A、DBH-B和DBH-W)。DBH-B结果全部阴性,PCR-A、DBH-A和DBH-W检测的阳性率,31例鼻咽癌分别为83.9%(26/31)、74.2%(23/31)和80.6%(25/31);33例非鼻咽癌分别为15.2%(5/33)、69.7%(23/33)和42.2%(14/33),其中25例慢性鼻咽炎分别为12.0%(3/25)、92.0%(23/25)和40.0%(10/25)。鼻咽癌组与非癌组和慢性鼻咽炎之间,PCR-A阳性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1),可作为区别鼻咽良恶性病变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这为鼻咽癌的病毒发病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也使将来用PCR早期诊断鼻咽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耳蜗性聋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蜗性聋167耳根据纯音听阈曲线分为五组,用短声诱听听性脑干反应(ABR)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高频下降听力曲线组及渐降型听力曲线组在高强度短声扌,波V潜伏期接近正常耳,但在低强度短声刺激下,波V潜伏期延迟,波V潜伏期一强度函数曲线较对照组大。平坦型及不规则型听力曲线组在高或低强度短声刺激下波V潜伏期均比对照组缩短,波V潜伏强度函数曲线斜主也较对照组小。低频下降型听力曲线组波I、Ⅱ、Ⅲ、V潜伏期及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喉癌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同时还应用次氯酸钠测氨法检测血清中腺苷脱氢酶(ADA)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喉癌病人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非常显著,而腺苷脱氢酶活性则低于对照组(P<0.01),尤其是sIL2R水平与喉癌分型、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