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长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似兰 《中成药》2003,25(11):U007-U008
本文以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 98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两组病例均符合WHO关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治疗组共 98例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4 2例 ,年龄 4 6~ 86岁 ,平均 6 4 .3岁 ,病程 6个月~ 2 0年 ,心电图表现 :ST段下移 38例 ( >=1mm)T波低平或倒置 4 2例 ,ST段改变同时有T波变化 18例。对照组 98例患者中 ,男性 6 7例 ,女性 31例 ,年龄 4 0~80岁 ,平均 6 4 .1岁 ,病程 1~ 18年 ,心电图表现 :ST段下移>=1mm4 3例 ,T波低平或倒置 4 9例 ,ST段改变同时有T波变化 16例。两组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益参汤对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影响,来评价中医辨证论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的治疗作用,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将118例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显示ST—T改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治疗组口服黄芪益参汤,并按照中医症候辨证分型给予药物加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给药前后两组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恢复情况及各指标结果。结果:2个疗程后,应用黄芪益参汤治疗组在心电图疗效(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情况、ST—T段各项指标)上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7%,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经中药治疗后心电图S-T段和T波具体参数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按照症候分型,再对症下药的治疗模式,更适合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我们进行了丹红注射液治疗78例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8例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50±15岁,心电图ST段下移>0.5mv 20例,T波倒置或低平36例.对照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51±14岁,心电图ST段下移>0.5mv10例,T波倒置或低平1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益气通痹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宜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选择7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痹膏1袋/次,每日2次;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心绞痛的积分、心绞痛疗效、心电图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ST段下移导联数、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包括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的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的用量),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4. 8%(28/33),显著优于对照组69. 7%(23/33),P 0. 01。2组患者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心电图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ST段下移导联数、心绞痛缓解时间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有增加,且治疗组较对照组6 min的步行距离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益气通痹膏可以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采取芪参益气滴丸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实验参考不同治疗方案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每组33例,参照组患者开展单稍酸异山梨醋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开展芪参益气滴丸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97%、不良反应发生率6.06%、ST段升高发生率3.03%、T波倒置发生率0.00%对比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8.78%、不良反应发生率24.24%、ST段升高发生率24.24%、T波倒置发生率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芪参益气滴丸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应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宝良  顾吉生 《中草药》2000,31(5):366-366
自1997年元月至1998年10月以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观察临床心电图ST-T段T波和Holtor上早搏变化。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治疗组52例,其中冠心病39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运动试验阳性9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45~75岁,病程1~10年。心电图示:S-T段下移≥1mm43例,T波低平或倒置4例,S-T段改变同时有T波变化5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7例。对照组52例,冠心病43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运动试验阳性3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43~76岁,病程1~12年,心电图示:S-T段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观察黄芪注射液与开搏通对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91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给予黄芪注射液20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d1次,同时口服开博通12.5mg,1 d2次,对照组45例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d1次,两组均以3w为1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每日绞痛发作次数、胸闷,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0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3d,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胸闷症状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存在差异(P<0.01);心电图改善方面ST段压低的总和(∑ST)下降(mrr)、∑T波倒置导联数、∑T波倒置高度(mm),较对照组存在差异(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与开博通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较单用黄芪注射液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1病历介绍患者,女,35岁,因胸闷2 d来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体检:BP 135/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5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查心电图(见图1)示:窦性心律,P—R 0.15 s,T波(除Ⅲ、aVR导联)均呈墓碑样抬高改变,0.4~1.3 mV。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T波改变。随即复查心电图(见图2)示:窦性心律,V4、V5导联T波略低平。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轻度T波改变。后经心肌酶谱、心脏彩超等检查均为正常范围。故最后诊断图1心电图中T波改变为伪差所致。图1初诊心电图2讨论在临床上心电图中ST段呈碑样抬高改变并不少见,ST段呈墓碑样抬高改变多发生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时,常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率高,预后差。ST段“墓碑样”抬高的特点为ST段呈凸面向上迅速提高。其ST段最高点超过其前面的R波,而R波变低小,时限通常小于0.0 4 s。ST段抬图2复查心电图高振幅8~16 mm。ST段与其后的T波升支融合[1]。本例患者第1份心电图中T波呈墓碑样抬高,但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检、其他辅助检查以及前后2份心电图几乎在1 min内记录,故考虑第1份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我科2009年11月~2010年4月选用参麦注射液加硝酸甘油治疗肺源性心力衰竭32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32例均系住院患者,均符合1980年第二次肺心病会议修订诊断标准,顽固性心力衰竭诊断依据以"顽固性心力衰竭为标准"[1]。13例次患者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9例次V1-V5 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6例次V1-V6 ST段压低>0.05mv,3例次出现室早,2例房颤,2例次陈旧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均经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芪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变化。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参芪养心汤治疗,对照30例给予消心痛治疗,共治疗4周后再行心电图复查。结果:治疗组ST段改善总有效率96.7%,T波改善总有效率93.3%,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有显著差异(P值0.05);对照组ST段改善总有效率93.3%,T波改善93.4%。结论:参芪养心汤有较好的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疗效。  相似文献   

11.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常表现为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降,T波平坦、双相或倒置。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T波可发生伪性改善,因心绞痛原T波正常化,易给人心肌缺血改善的假象,从而丧失警惕,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防止心绞痛病人的误诊,从而实施最适当的治疗方案,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亚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因心绞痛频繁发作jO余天,于1998年7月16日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jO余年。BP32/16kPa,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hO次/min,心音稍弱,心尖部闻及刀…  相似文献   

12.
秦燕  彭婷婷 《河南中医》2010,30(6):562-563
目的:观察参芪养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变化。方法:将6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参芪养心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消心痛治疗,治疗4周后行心电图复查。结果:治疗组ST段改善总有效率90%,T波改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ST段改善总有效率86.7%,T波改善70%,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结论:参芪养心汤有较好的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生脉、川芎嗪注射液合用对冠心病ST-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3年3月~1998年12月,采用生脉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静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0例,观察对心电图ST-T的影响,同时设传统公认抗心肌缺血效果较好的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45例作对比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择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缺血改变的确诊病例,即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有缺血型ST段下移,超过0.05mV或T波倒置超过2mm(正常不出现倒置的导联)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病区住院病人,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按2∶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克林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UAP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与克林澳。结果生脉注射液与克林澳联合应用治疗UAP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倒置。结论生脉注射液与克林澳治疗UAP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组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和心电图的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其主要病理基础为小稳定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益气通痹汤治疗劳累型迟缓交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通痹汤治疗劳累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3例劳累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益气通痹汤治疗组 2 2例及临床治疗对照组 2 1例 ,2组在常规西药 (倍他乐克、消心痛 )、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中药益气通痹汤 ,对照组予安慰剂复合维生素B液口服 ,疗程 15天。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中的ST段、T波改变及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益气通痹汤治疗组胸痛改善总有效率为 90 9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 95 % ,同时 ,对心电图中的ST段、T波改变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益气通痹汤对劳累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痹胶囊治疗老年患者冠心病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通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应用。方法:1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通痹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数据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数据3例。研究组总有效率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T段(ST segment,ST段)下移导联数,T波(T wave,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junction,HCY),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通痹胶囊联合常规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病频率及缩短发病时间,改善异常心电图,且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效益,推荐在临床得到合理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梗组)、4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急性肺栓塞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诊断,并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在V4~V6导联T波倒置率、V4~V6导联T波倒置并ST段压低率方面,急性心梗组患者分别为58.54%、53.66%明显高于急性肺栓塞组患者的39.02%、36.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V1~V3导联T波倒置率、V1~V3导联ST段压低率方面,急性肺栓塞组患者分别为39.02%、31.71%明显高于急性心梗组患者的19.51%、17.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鉴别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中,心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秦敏 《山西中医》2000,16(1):9-9
笔者自1995年2月至1999年7月,应用香丹液加氧气鼻吸法治疗心肌缺血40例,取得较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5~70岁;病程1~20年。大多数患者有心绞痛病史,所有患者心电图检查均有ST段、T波的心肌缺血改变。2 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华丽  孙涛 《新中医》2018,50(3):50-53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4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加化痰活血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4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及T波倒置导联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及T波倒置导联数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化痰消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少发作时间,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