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广东省和香港南部地区等讲粤语的人群中高发[1-2]。EB病毒(EBV)是一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以及多种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3]。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感染EBV的鼻咽癌患者根据EBV核抗原,早期抗原,膜抗原,衣壳抗原均产生相应的IgG和IgA抗体,故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有抗EBV抗体的存在[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EB病毒核抗原抗体(NA-IgA)抗体、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和抗EB病毒Zta蛋白IgA抗体(Zta-IgA)单独及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对病理活检确诊的216例鼻咽癌患者和108例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EB病毒VCA-IgA、NA1-IgA和Zta-IgA检测,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EB病毒VCA-IgA、NA1-IgA和Zta-IgA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5.00%、81.48%和82.87%;特异度分别为82.41%、86.11%和94.44%。联合EB病毒VCA-IgA、NA1-IgA和Zta-IgA抗体检测,3项均为阳性时其特异度达到97.22%。结论联合3项EB病毒抗体检测可提高早期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鼻咽癌筛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2 526例该院住院患者进行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EB病毒感染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2 526例住院患者中有32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占1.27%。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A(EBVCAIgA)、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G(EBVEA-IgG)、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A(EBVEA-IgA)阳性共18例,阳性率为56.25%;EBVCA-IgA、EBVEA-IgG阳性10例,阳性率为31.25%;EBVCA-IgA、EBVEA-IgA阳性3例,阳性率为9.38%。2 526例住院患者中有52例为儿童患者,上述3种抗体阳性模式所涉及的疾病主要为呼吸、消化、血液等系统疾病,且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7.7%),但均未诊断为鼻咽癌。结论 EB病毒抗体阳性模式中EBVCA-IgA、EBVEA-IgG、EBVEA-IgA阳性或EBVCA-IgA、EBVEA-IgG阳性或EBVCA-IgA、EBVEA-IgA阳性在成年人中可诊断为鼻咽癌,而在儿童中出现以上检测结果,则不一定能诊断为鼻咽癌。但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对儿童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VCA-IgA抗体检测鼻咽癌患者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CA IgA抗体检测鼻咽癌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采用带EB病毒壳抗原 (VCA)的类淋巴母细胞株作抗原靶细胞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SIgA抗体 (HRP 抗SIgA)检测 5 4例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免疫球蛋白A。结果 :5 4例鼻咽癌患者阳性率为 90 .74 % (49/ 5 4 )、4 3例鼻息肉患者阳性率为 6 .98% (3/ 5 4 )、鼻炎患者阳性率为 1.0 3% (1/ 97)、5 0例正常对照无 1例阳性 ;结论 :检测EB病毒VCA IgA抗体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疗效观察以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尤其对一些单纯VCA IgA抗体滴度增高者 ,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切片指标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EB病毒核抗原1免疫球蛋白A(NA1-IgA)、Zta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A(Zta-IgA)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00例为鼻咽癌组,并抽选同期因鼻咽部症状就诊的非鼻咽癌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VCA-IgA、NA1-IgA、Zta-IgA阳性率。结果两组间EB病毒的血清VCA-IgA、NA1-IgA、Zta-Ig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EB病毒抗体联合诊断效力均高于单项指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达90.0%以上,阳性预测值达69.6%。结论3种EB病毒抗体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EB病毒是1964年Epstein和Barr最先从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细胞培养物中发现的一种人类疱疹病毒。1966年Old首次报告在鼻咽癌患血清中存在EB病毒抗体。我国于1973年着手研究鼻咽癌与EB病毒的关系,经研究发现鼻咽癌患中有较高效价的EB病毒抗体,可在肿瘤发生前2年出现,并发现鼻咽癌患血清中存在EB病毒特异性抗原-EA,EBNA、DNA酶的抗体,本用间接免疫酶法检测VCA-IgA抗体,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Rta蛋白抗体与鼻咽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联合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4例鼻咽癌患者设为鼻咽癌组,同期防癌查体合格且无鼻炎病史的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阳性者52名设为对照1组,健康体检者48名设为对照2组.比较3组血清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E...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EB病毒早期抗体(EA-IgA抗体)、免疫球蛋白A/EB病毒壳抗原抗体(VCA-IgA抗体)在放疗过程中的变化,以了解EB病毒抗体水平与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39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中、后EA-IgA、VCA-IgA抗体水平进行跟踪检测,采用SAS9.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放疗前、中、后VCA-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1%、38.5%、17.9%,EA-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2%、35.9%、15.4%.两种抗体阳性率随放疗进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EA-IgA、VCA-IgA抗体水平与放疗进程明显相关,可作为鼻咽癌放疗效果判断、监测复发和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用血中EB病毒检测的应用价值,为降低输血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定量检测500例悬浮红细胞及100例新鲜冰冻血浆中EB病毒核酸载量,同时检测核酸阳性样本EB病毒相关抗体。结果检测500例悬浮红细胞样本中,EB-DNA阳性例数44例,阳性率为8.8%;该悬浮红细胞样本分离的血浆阳性40例,阳性率为8.0%;核酸阳性样本EB病毒壳抗原(VCA)IgG、EB病毒核抗原(EBNA1)均为阳性,阳性率100%。VCA抗体(IgA)、EB病毒壳抗原(VCA)IgM、EB病毒早期抗原(EA)IgG均为阴性。100例新鲜冰冻血浆EB-DNA均为阴性。结论临床用血EB病毒携带率较高,检测献血者EB病毒核酸、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对减少输血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Rta-IgG)联合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A(VCAIgA)和抗早期抗原IgA(EA-IgA)检测对鼻咽癌筛查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53例作为初诊鼻咽癌组;收集健康者21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已确诊鼻咽癌且经过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治疗组。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均用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Rta-IgG、VCA-IgA和EA-IgA的抗体水平,并分析评价各指标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EB病毒Rta-IgG、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13%、92.45%、75.47%,特异度分别为96.71%、96.24%、98.5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00%、85.96%、93.02%。Rta-IgG、VCA-IgA和EA-IgA 3项指标联合检测将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至98.11%和100.00%,且均显著高于单一的各项抗体检测。3种抗体阳性率在鼻咽癌治疗组和初诊鼻咽癌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抗体阳性率在各TNM分期及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A-IgA抗体对于湖南地区鼻咽癌的诊断效能相对最高,Rta-IgG、VCA-IgA和EA-IgA三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有效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对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