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IPL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14例行CT检查,3例MRI检查,2例同时CT和MRI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多发病灶5例,收集29个病灶。位于肝右叶15例;CT平扫均为低或等密度;5例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多样:周边小结节状或厚薄壁环形强化8例;病灶内分隔状或结节状强化3例;全瘤强化8例;16例动态增强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以延迟强化为主。所有病灶镜下均见纤维组织增生伴不同程度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CT和MRI可以提供IPL的诊断线索,其影像学表现多样与病灶的病理基础有关。如果临床怀疑,病理诊断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附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并分析其鉴别诊断。方法:21例均行MRI平行与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1例计23个病灶,多位于右叶,呈圆或类圆形。平扫T1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多不强化,而门静脉及延迟扫描为周边环状强化为主。结论: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有其特殊性,有助于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0例IPL的临床和MRI资料,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4例根据MRI表现并2年以上随证实,10例IPL均进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IPL的MRI表现为SE序列T1WI低信号,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T2WI7例表现为等信号,2例表现为稍低信号,1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病灶内均无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表现为细环状强化9例,1例病灶内缘显示“钟乳石”样强化,2例病灶内有纤维间形成,1例延迟扫描病灶内表现为均匀中等程度强化。结论:低场强MRI平扫怀疑病灶为IPL时,应加扫动态MRI增强扫描,二者结合使用对IPL有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脏炎性假瘤(IP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超声检查:表现为低回声不均质结节,形态不规则,后方无声能衰减现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l)多无明确彩色血流信号。CT检查: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多数病例动脉期不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可呈现多种强化方式,表现为周边环形强化、整个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结节状强化及肿块周边和内部高密度分隔等。炎症过程的动态变化及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凝固坏死是产生多种强化类型的病理基础。MRI检查:由于病灶病理阶段的不同,平扫中T1WI及T2WI信号强度不一,可表现为长T1、长T2或长T1、等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动脉期可见快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方式与CT增强扫描大致相同。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5.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及MRI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CT检查,其中6例做过MRI检查,仅1例只做MRI检查。平扫后行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5例做了延迟期扫描。MRI检查行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FMPSPGR)序列横断面动态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1个病灶为低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8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门脉期8个病灶有持续强化,有6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MR T1WI上5个病灶为混杂信号,T2WI上所有病灶均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各不相同。MR增强动脉期6个病灶有强化,1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4个病灶有持续强化,3个为低信号。MR增强扫描中也有4个病灶显示中心血管影。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显示AML的特征,特别是病灶中脂肪成分和血管影高度提示AML的诊断。MR SE序列加脂肪抑制显示脂肪成分比CT更加敏感。CT和MR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AML的强化特征,有助于提高AM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王志军  丛英珍  许祖闪   《放射学实践》2011,26(3):329-332
目的:探讨MSCT及MRI对肝脏结核性肉芽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脏结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其中男5例,女2例,均行上腹部MS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I扫描序列包括FSPGR T1WI、FRFSE T2WIF、SPGR T1WI动态增强和DWI(b=500 s/mm2)扫描。结果:7例中表现为肝实质内单发结节6例,多个粟粒结节聚集成簇状1例。5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2例呈等密度,3例病灶内有点状或粉末状钙化。MRI平扫4例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病灶T2WI上表现为中心低信号、周边高信号。DWI示病灶呈稍高信号,ADC值平均为(1.379±0.297)×10-3mm2/s,相对ADC为1.263±0.148。增强扫描示4例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增加,其中3例病灶周围肝组织出现一过性晕状强化;3例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示病灶边缘轻度环状强化。结论:MSCT及MRI对肝脏结核性肉芽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病变所处的病理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典型及不典型MRI表现及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提高FN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共40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MRI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28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31个病灶(94%)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高或等信号;1例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强化;1例动脉期边缘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强化。12个病灶(30%)中心可见纤维瘢痕,11个延迟期强化,1个未见明显强化。3个病灶(8%)边缘见假包膜,延迟期可见强化。结论:MRI能较好地反映FNH内部组织学情况及血供特点,充分认识FNH的典型征象及不典型表现能帮助我们准备地做出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及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9.
赵国礼  程红岩  龙行安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20-1222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SNN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N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0例行螺旋CT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检查,2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CT发现11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CT平扫示病灶均呈低或稍低密度,6例中央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延迟期4个病灶有边缘强化。MRT1WI示23个病灶均为低或稍低信号,10个病灶中心见点状、星状更低信号;T2WI示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8个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强化,8个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边缘强化。16个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区均未见强化。结论:CT平扫和动态增强及MRI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对SNN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所有的病例均经穿刺病理证实.5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 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1例出现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呈不均匀环形强化,4例中央部位出现结节样强化;门静脉期全部病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病灶密度稍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1例MR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结节呈环形强化,部分结节呈全瘤均匀强化,延迟期全部结节呈全瘤强化. 结论 本病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1.
MRI诊断肝脏炎性假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RI对肝脏炎性假瘤 (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6例IPL的MRI表现 ,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病理诊断前 13例诊断为良性病变 ,3例误诊为恶性肿瘤。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组 12例 :血管炎型 5例、浆细胞肉芽肿型 3例、坏死型 4例 ;T1WI和T2WI低信号组 2例 :坏死型和硬化型各 1例 ;T1WI和T2WI等信号、高信号各 1例均为血管炎型。 2例血管炎型于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 ;3例血管炎型和 2例浆细胞肉芽肿型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 ;3例坏死型于门脉期和延迟期周边轻度强化。结论 :IPL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MRI能将多数IPL诊断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CT、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CT、MRI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FNH(6例经病理证实,3例经磁共振特异性对比剂Resovist证实)的CT、MRI表现和术前或穿刺前诊断.结果: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3个病灶.10个病灶呈稍低密度,其中7个T1WI为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3个病灶T1WI和T2WI为稍高信号;1个病灶为等密度和等信号;CT动脉期明显增强、门静脉期轻度增强或无增强;MRI的增强方式与CT相似,但10个病灶存在明显的延迟增强.7个病灶检出瘢痕,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无增强、延迟期轻至中度增强.8例单发病灶均正确诊断为FNH.结论:CT和MRI能显示FNH的特征性改变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描述肝腺瘤的超声(US),CT和MRI表现与病理基础,探讨综合影像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症实的6例肝腺瘤的US,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6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1例术前综合影像诊断为肝腺瘤,4例误诊为肝癌,例误诊为肝局灶结节性增生。US:6例呈稍低或低回声,4例有低回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6例肿块内有较丰富的门脉样血流和低速动脉样血流,CT:6例为稍低或低密度,4例有假包膜,4例动脉期,门脉期均轻度强化,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MRI:T1WI和T2WI上,6例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上的高信号无变化;2例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基匀轻度强化。6例均有假包膜,且在门脉期或延迟期现轻度强化。结论: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表现缺乏特性性。对有假包膜和混杂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上的高信号无变化)的多血供肿块应考虑到肝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为4例门静脉血栓和32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的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与诊断.结果: 3例血栓和32例瘤栓诊断正确、1例血栓误诊为瘤栓.4例血栓T1WI和T2WI呈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的高信号无变化,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无增强;肝实质内未见肿块或结节.瘤栓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轻至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的程度下降,31例瘤栓的肝实质内见单发或多灶肿块.结论: 门静脉血栓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准确鉴别血栓和瘤栓.  相似文献   

15.
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19例之CT表现.结果:17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19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增强,门脉期、延迟期病灶为边缘增强、间隔增强及中心或壁结节增强.结论:大部分炎性假瘤CT三期动态扫描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肝脏炎性假瘤:13例MRI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炎性假瘤(IPL)在MRSE序列和FMP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13例经手术证实的IPL,术前均行MRI检查,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和FMPSPGR序列多其动态增强成像,统计病灶数目,观察病灶在各序列上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征。结果 共发现病灶15个,在SET1WI上,5个病灶为等信号,其余10个病灶为略低信号。在SET2WI上,5个病灶为略高信号,10个病灶为等信号。在SE序列上病灶的边界显示不清,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5个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所有病灶可见到强化表现,如:(1)周边环形强化(12/15,80.0%),(2)小结节状强化(6/15,40.0%)。位于边缘呈“钟乳石”状或位于中心呈核心状;(3)分隔强化(8/15,53.3%)。结论 MRSE序列对IPL的检出和定性有一定困难,FMSPGR多期动态增强可反映病灶的病理特征,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影像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表现.13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8例行MR T1WI、T2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3例病灶均为低密度,其中9例病灶内部见不规则的更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9例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有无强化的低密度区.门静脉期11例病灶呈相对低密度,2例呈等密度.3例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MR T1WI上5例病灶为低信号,3例为稍高信号.T2WI上5例病灶为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MRI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7例病灶为相对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2例病灶见环形强化的包膜.结论 CT和MRI可显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