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患者172例,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肺结核组96例(其中确诊组18例,临床诊断组78例),肺炎组7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ELISPOT、胸部CT检查,部分患者行TB-DNA、TB-Ab、痰涂片检查,分析和比较ELISPOT的诊断价值。结果96例肺结核患者中92例ELISPOT阳性,76例肺炎患者中67例ELISPOT阴性,其灵敏度95.83%,特异度88.16%,阳性似然比7.44,阴性似然比0.05,阳性预测值91.09%,阴性预测值94.37%,约登指数0.84,Kappa值0.85。肺结核组与肺炎组患者的ELISPO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检查结果显示,确诊组阳性率为94.44%,临床诊断组阳性率为9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灵敏度均高于TB-DNA、TB-Ab、痰涂片、胸部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特异度与TB-DNA、TB-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胸部CT,低于痰涂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以成为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有效工具,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活动性肺结核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和结核菌素试验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和结核菌素试验(TST),探讨ELISPOT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初治肺结核123例和非结核疾病病例102例作为结核组和对照组,应用6 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10 kD培养滤过蛋白融合蛋白(ESAT-6/CFP-10)作为抗原对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ELISPOT(即ESAT-6/CFP-10-ELISPOT),检测斑点形成细胞(SFCs)的数量;同时对受试者行TST.结果 结核组ESAT-6/CFP-10-ELISPOT形成的SFCs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结核组中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91.1%(111/123)、特异度80.4%(82/102)、阳性似然比4.60、阴性似然比0.12、阳性预测值0.85、阴性预测值0.87,TST的敏感度65.6%(59/90)、特异度45.1%(46/102)、阳性似然比1.31、阴性似然比0.76、阳性预测值0.51、阴性预测值0.60.ESAT-6/CFP-10-ELLS-PO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TST(均P=0.000).菌阳肺结核组和菌阴肺结核组间ESAT-6/CFP-10-ELLSPOT形成SFCs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166),两组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分别为91.8%(67/73)和88.0%(44/5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48).结论 ESAT-6/CFP-10-ELISPOT有可能作为辅助诊断初治肺结核的较为准确方法,并为菌阴肺结核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但诊断的特异度可能受结核潜伏感染影响.TST对初治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住院2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和18例肺癌胸膜转移患者(恶性肿瘤组),利用ELISPOT法检测两组患者胸水对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产生反应,分泌γ干扰素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结果 ELISPOT结果显示结核组胸水中T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为85.7%(18/21),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16.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5.7%、83.3%.结论 ELISPOT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活动性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性结核病患者36例(结核病组)和非结核病患者(对照组)38例,收集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ELISPOT检测,同时对部分受试者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果结核病组中ELISPOT的灵敏度为91.7%(33/36),特异度为81.6%(31/38)。TST的灵敏度为48.1%(13/27),特异度为57.9%(22/38)。同时完成ELISPOT和TST检测的27例结核病患者中,ELISPOT阳性检出率为88.9%(24/27),明显高于TST检出率的48.1%(13/27,P=0.021);对照组中,ELISPOT阳性检出率为18.4%(7/38),明显低于TST检出率的42.1%(16/38,P<0.05)。结论 ELISPOT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骨关节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骨关节结核病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应用ELISPOT试验检测结核菌特异性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SAT-6)和10kD培养滤过蛋白(CFP-10)刺激后外周血中释放γ-干扰素的特异性T细胞。同时对关节穿刺液或手术标本进行涂片、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菌特异DNA以及病理检查诊断。结果骨关节结核病患者中ELISPOT检测敏感性为96.7%(29/30),特异性为76.2%(16/21),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5.3%、94.2%和2.86。抗酸杆菌涂片、结核菌培养、PCR和病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23.3%(7/30),30.0%(9/30),46.7%(14/30)和93.3%(28/30)。结论 ELISPOT检测方法在骨关节结核病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中国民康医学》2015,(12)
目的:对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活动性结核组,234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密切接触组,10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Elispot技术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平行的PPD皮试。结果:活动性结核组患者Elispot反应阳性率为92.0%,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的4.0%;234例密切接触组者中,120例家庭成员的Elispot检测阳性率为23.3%(28/120),PPD阳性率为10.0%(12/120),114例朋友中Elispot检测阳性率为7.0%(8/114),PPD阳性率为2.6%(3/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准确性较高,优于PPD,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晓倩梁亚充池跃朋王玉红谢兰品王智慧 《中国热带医学》2021,(9):845-848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以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两组患者全血及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差异,探讨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血和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45/50)和92.0%(46/50)、53.8%(21/39)和76.9%(30/39)、71.4%(45/63)和83.6%(46/55)、80.8%(21/26)和88.2%(30/34)。非结核组血和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46.2%(18/39)和23.1%(9/39),与活动性肺结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性肺结核组血和肺泡灌洗液培养滤液蛋白γ-干扰素释放试验斑点数分别为(56.66±13.38)和(80.86±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既往结核病史及肺结核接触史能提高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阳性率,而对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则无。结论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且不受既往肺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的影响,更能体现肺结核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建立重组粉尘螨Ⅰ类变应原(Der f1)诱导BALB/c小鼠哮喘模型。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PBS阴性对照组、卵清蛋白(OVA)阳性对照组、重组Der f1模型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1、IgG2α和IgE含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L-2、IL-4、IL-5、IL-17和IFN-γ含量,计数BALF中细胞总数,同时切取小鼠未灌洗侧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OVA阳性对照组、重组Der f1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gG1、IgG2a和IgE含量,脾细胞上清液和BALF中IL-2、IL-4、IL-5、IL-17和IFN-γ含量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OVA阳性对照组、重组Der f1模型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显著高于PBS组(P〈0.05或P〈0.01)。OVA阳性对照组和重组Der f1模型组小鼠肺部病理改变呈明显的变态反应性炎症。结论用重组Der f1能成功诱导BALB/c小鼠哮喘模型。 相似文献
13.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辅助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0~14岁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共17例进行ELISPOT检测,对最终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并与头颅CT/MRI检查、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脑脊液检查、结核抗体检查、胸片结果相对比。结果:在最终确诊的13例结核性脑膜炎中,头颅CT/MRI、PPD、脑脊液、结核抗体、胸片在入院5d内的检查阳性率分别为30.8%、30.8%、23.1%、12.5%、30.8%,而ELISPOT阳性率为76.9%,显著高于其它辅助检查方法(P<0.05)。结论:ELISPOT检查灵敏、快速,对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及结核蛋白芯片试验在诊断淋巴结核中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确诊为淋巴结核的患者30例为研究组,选取非淋巴结核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T-SPOT.TB及结核蛋白芯片试验,分析试验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研究组结核蛋白芯片试验阳性率为60.00%,T-SPOT.TB试验阳性率为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联合检测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联合检测双阴性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敏感度为90.90%、特异度93.75%,结核蛋白芯片试验敏感度为71.42%、特异度83.33%.T-SPOT.TB和结核蛋白芯片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在淋巴结核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与结核蛋白芯片联合试验可以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肺炎病人抗生素治疗2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学成分的特点,并与非糖尿病的肺炎病人进行比较,了解病灶局部炎症反应及吸收与非糖尿病组有否区别。方法抗生素治疗2周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BALF中细胞数、分类及淋巴细胞亚群。复查胸部X光片,对比两组之间BALF中细胞成分及肺部阴影完全吸收占病人的百分比。结果抗炎治疗2周后,糖尿病合并肺炎病人虽然外周血WBC已经恢复正常,但BALF中中性粒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肺炎组(分别为54.89±11.23;27.02±6.95,P<0.05),且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4/CD8(分别为20.69±5.56;65%)。也较非糖尿病肺炎病人低(43.22±11.03;96%,P<0.01),治疗2周后,非糖尿病肺炎组肺部阴影吸收率为68%,糖尿病合并肺炎组为43.5%(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2周后糖尿病合并肺炎组肺部局部炎症反应仍然存在,肺部阴影有延迟吸收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外周血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93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的ADA、LDH水平和外周血T-SPOT.TB结果,比较两组间ADA、LDH及T-SPOT.TB结果的差异同时分析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效能。 结果 TBP组患者ADA、LDH、T-SPOT.TB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TB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P组ADA、LDH水平中位数均高于非T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中ADA、LDH水平和外周血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AUC分别为0.904、0.875和0.785,敏感度分别为90.00%、88.00%和86.00%,特异度分别为82.80%、76.30%和70.97%。胸腔积液ADA、LDH和外周血T-SPOT.TB三者联合检测时AUC最大,为0.937,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97.00%。 结论 胸腔积液中ADA、LDH和外周血T-SPOT.TB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结核杆菌的诊断
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00例患者的BALF,其中临床确诊为肺结核患者
65例,另选取35例作为对照,分别应用BALF涂片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 dot blot,
RDB)同步检测肺结核杆菌。结果:BALF涂片法,PCR检测,RDB法对结核杆菌诊断阳性率依次为43.08%,73.84%,
92.31%,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涂片法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分
别为43.08%,88.57%,59.00%,45.59%;PCR检测分别为73.85%,100.00%,83.00%,67.31%;RDB法分别为92.31%,
100.0%,95.00%,87.50%。结论:RDB法不仅能准确诊断结核杆菌,且能快速、简单地分辨肺结核杆菌耐链霉素
(SM)、利福平(RFP)、异烟肼(INH)基因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结核性胸膜炎,31例非结核性胸膜炎)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单核细胞(PBMCs,PEMCs)进行T-SPOT.TB检测,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并应用ROC曲线分析临界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T-SPOT.TB的敏感性为93.75%,高于外周血的90.63%,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21, P=0.641);特异性为90.32%,明显高于外周血的67.74%(χ2=4.76, P=0.029)。胸腔积液与外周血检测形成细胞数为(532.5[260.5-1053])SFCs/106PEMC vs (166[43.5-349]) SFCs/106PBMC(P<0.05)。胸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当取值分别为12和133 SFCs/106PEMC时,敏感性分别为93.8%和81.3%,特异性为90.3%和96.8%。结论: 胸腔积液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斑点数≥133 SFCs/106PEMC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结核免疫斑点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优越性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结核免疫斑点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for inferferon-γ,T-SPOT. TB)与结核菌素试验(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活动性结核病患者124例,随访至少6个月,证实结核患者43例,排除结核病72例,剔除9例。所有患者均行T-SPOT. TB与PPD检测,比较两组检验方法的主要诊断实验指标。结果 T-SPOT. TB和PPD的敏感度分别为90.70%、32.56%;特异度分别为83.33%、79.17%。检测的符合率分别为86.09%、61.7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47%、48.2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66.28%;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32、1.56,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096、0.852。结论 T-SPOT. TB在活动性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PPD,但不能完全取代PPD,临床上有必要进行联合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