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术灌肠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SAP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按指南给予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加用黄术灌肠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体温、白细胞及血液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治疗前后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出现的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及血液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PCT和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浓度显著下降;且通过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发生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术灌肠液对SAP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直肠癌Dixon术后肠内营养(EN)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行直肠癌Dixon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EN组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使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空腹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及体重的变化,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N组患者ALB、PA、TLC和体重指标均明显增高、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直肠癌Dixon术后运用EN安全有效,可以成为直肠癌Dixon术后外科营养支持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8天维持目标量。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7天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白细胞介素6(IL-6)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2组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PA高于PN组,术后第7天TP、ALB高于PN组,术后第7天IL-6低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EN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IL-6的表达,对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贾青  石磊  李华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546-1548
目的:研究精氨酸对重度颅脑损伤大鼠的免疫功能和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度颅脑损伤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重度颅脑损伤后普通肠内营养支持(EN)组(B组)和重度颅脑损伤后EN+精氨酸(Arg)组(C组),每组10只。B组给予等量的酪氨酸,C组给予Arg 0.6 g.kg-1.d-1。早期(颅脑损伤后2 h)给予EN和EN+Arg,伤后9 d取外周血标本。采用吞噬白念珠菌计数法、链酶亲和素-生物素(SABC)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白细胞吞噬功能、T细胞表型CD4+、CD8+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用透射比浊法、溴甲酚绿法、双缩脲法分别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的含量。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后B组和C组大鼠免疫功能和蛋白含量均有下降。C组大鼠的CD4+、CD4+/CD8+细胞比值I、L-2水平、白细胞吞噬率都高于B组(P均<0.05),B组大鼠的血清PA、ALB、T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均<0.05),C组大鼠的血清PA、ALB、TP含量接近A组(P均>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可导致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和蛋白代谢紊乱,富含精氨酸的肠内营养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蛋白代谢。  相似文献   

5.
冯爱芳  程亚丽  王静  董芳芳 《西部医学》2018,30(11):1616-161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后12 h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24 h内开始营养支持,C组患者48 h后开始营养支持。记录并分析各组患者术后体重、ALB、PA、CD4+/CD8+、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拔除鼻肠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0d时B组体重、ALB、PA及CD4+/CD8+的恢复状况显著好于A、C组(P<0.05);术后B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拔除鼻肠管时间显著低于A、C组(P<0.05);且B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患者在术后24h内采用肠内营养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56例急性胰腺炎( AP)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轻中型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3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22例,动态监测患者入院当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第7天时血清降钙素原( PCT)、白细胞计数( WBC)、C反应蛋白( CRP)水平,并进行APACHE-域评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检测指标及评分。结果3个不同时间点所检测的SAP组患者血清PCT均明显高于MAP组患者(P〈0.01),而CRP以及白细胞数量和APACHE-域评分与MA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可用于早期辅助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度,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7.
白建平 《中外医疗》2014,33(2):40-41
目的分析研究SAP(急性重症胰腺炎)以后并发假性囊肿的初期危险原因。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抽取在该院人院治疗的120例S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假性囊肿)40例和对照组(无假性囊肿)80例,分析研究病因、入院24h临床以及实验室的检查、人院3d以内增强CT、胸片以及超声检查等相关55个变量及住院天数、死亡率,并进行研究分析(Logistic)。结果SAP产生的并发胰腺的假性囊肿40例,发生率为30%。实验组的血清白蛋白的浓度为(33.21±4.82)g/L,CT的严重指数为3-6分,住院时间为(26.82±19.77)d,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的浓度为(36.08±4.93)g/L,CT的严重指数为2,5分,住院时间为(14.52±7.72)d,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岁数、性别、入院时的心率、24h尿量和是否通便、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胸腔积液、PT、肝功能、APTY以及初期有无肝腹水等相关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结果分析表明,cT的严重指数以及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时SAP以后的假性囊肿形成的单独危险原因。结论SAP以后的假性囊肿的形成单独的危险原因是CT的严重指数以及血清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不同肠内营养(EN)成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应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共138例,随机分为瑞先(A)组、瑞先+益力多(B)组与安素(C)组,每组各46例,三组均通过鼻饲管连续饲肠内营养液作营养支持维持2-3周。观察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质量指数(BMI)、胸部X片变化等。观察胃肠道耐受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营养治疗第7、15天C组ALB均明显低于B组对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C组BMI、TSF、TP、Hb明显低于A组、B组,WBC、PCT高于A、B组(P<0.05);B组TP、ALB、Hb明显高于A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瑞先加益力多行肠内营养可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缩短在ICU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张源龙  黄小春  阮水良  孙立 《浙江医学》2015,37(24):2001-200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及评估其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AP)、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无感染患者、7例SAP并发感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外周血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评估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并动态监测AP患者第2、5、10、15天PCT水平。比较各组PCT及其他检测指标的水平,并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第2天SAP组PCT、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较MAP组、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SAP组及MAP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19,P<0.05);AP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且SAP组升高幅度大于MAP组,以SAP伴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升高最为明显。SAP伴感染组PCT水平在入院第2、5、10、15天均高于SAP无感染组及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患者病情改善后,PCT水平逐渐下降。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对AP尤其是伴有感染SAP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及疗效评估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鉴别诊断及对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评价作用。方法选取147例病人分为A组、B组、C组、D组。C组+D组称为感染组。测定各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值,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在感染组的记录指标中仅PCT与A 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39,P〈0.05)。结论 PCT可用于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SIRS;与传统的炎症指标相比,PCT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疾病作出病情评价、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血清PCT、CRP、WBC、变化特点,评价PCT、CRP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炎作为研究对象,纳入重症肺炎患者80例,纳入重症组,按照年龄(±2)、性别一对一选择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患者纳入普通组,分别在治疗前、入院48 h、72 h、感染控制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并检测CRP、PCT水平。结果重症组PCT、CRP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敏感度93%、特异度88%、符合率90%,CRP则为89%、75%、82%,PCT敏感度、特异度与符合率高于WBC,PCT特异度高于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PCT低于治疗前,72 h后、感染控制时PCT、CRP、WBC低于治疗前与48 h后,感染控制时低于72 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PCT、CRP、WBC水平与PSI、APACHEⅡ均具有相关性,其中PCT相关性系数高于其他指标。结论血清PCT、CRP可作为重症肺炎鉴别诊断标准,评估治疗效果,PCT对治疗更敏感变化速度快,CRP可反映一个阶段内疾病与治疗关系,若在72h内开始下降反映治疗起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指导胎膜早破患者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38例入院时未临产且距破膜时间<12 h的胎膜早破患者,检测血清中CRP水平,CRP>8 mg/L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34)、B组(n=36),CRP<8 mg/L的患者,随机分为C组(n=42)、D组(n=26)。A、C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B、D组不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各组均在破膜24 h内分娩。观察4组孕妇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入院时、分娩后血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数量、血白介素(IL)-6、IL-8水平变化。结果:B组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94.44%(34/36),高于D组的26.92%(7/26)及A组的41.18%(1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分娩后血CRP、PCT水平及WBC数量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娩后血CRP、PCT水平及WBC数量高于A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分娩后血清IL-6、IL-8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较入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水平升高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明显相关,CRP正常者是否抗生素治疗对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后血CRP、PCT、WBC水平变化无明显影响,对于CRP升高者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能有效降低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分娩后血CRP、PCT、WBC水平升高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毛莲 《中外医疗》2016,(15):65-67
目的:探讨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2月份收治的348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将患儿分为3组,所有患儿入院后检测WBC、CRP、PCT 。结果 A组PCT、CRP和WBC水平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T阳性占86.40%, B组中PCT阳性占18.26%,C组PCT阳性占3.98%,A组P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RP阳性检出率和WBC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能够准确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表胃肠起搏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同时伴有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取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等常规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加用体表胃肠起搏,对比2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监测血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肠梗阻解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淀粉酶、TNF-α、CRP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治疗第5天、10天后治疗组血淀粉酶、TNF-α、CRP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缓解腹胀、腹痛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仪器携带、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急诊科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部感染休克组64例,胸部感染休克组53例,治疗28 d死亡19例、存活98例,比较所有患者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及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结果腹部感染休克组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感染休克组、胸部感染休克组、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高峰,而前白蛋白浓度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最低水平,后逐渐恢复;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前白蛋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动态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CT、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变化可以对患者感染原因、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儿童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受试者分为重症细菌感染组(A组)、局部细菌感染组(B组)、病毒感染组(C组)和健康体检组(D组);静脉采血测定PCT、CRP、WBC,并比较4组3种指标水平,分析这些指标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组PCT和CRP明显高于B、C、D组(P〈0.05),B组PCT和CRP高于C、D组(P〈0.05),A组WBC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u/L为阈值,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性为100%,为3种指标中最高;以CRP〉10mg/L为阈值,诊断局部感染的敏感性为85.7%,为3种指标中最高。结论:PCT对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高,对局部细菌感染敏感性不如CRP,WBC对感染的诊断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综合科就诊的肝硬化患者106例,按患者是否合并肝肾综合征将其分为合并组32例和未合并组74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清PCT水平、总胆汁酸(TBA)、胱抑素C (CysC)、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计算三组受检者的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分析各生化指标与血清PCT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未合并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PCT [(4.02±1.20)μg/L vs (0.33±0.02)μg/L vs (0.13±0.03)μg/L]、WBC [(6.03±1.03)×109/L vs (3.94±1.82)×109/L vs (5.51±1.29)×109/L]、CRP [(6.24±1.92) g/L vs (5.73±1.24) g/L vs (1.60±0.39) g/L]、Cys-C [(2.34±0.32) mg/L vs (0.79±0.11) mg/Lvs (0.67±0.20) mg/L]、TBA水平[(33.29±3.94)μmol/L vs (23.39±3.04)μmol/L vs (20.39±2.02)μmol/L]比较,合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未合并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24 h-Ccr水平为(62.48±6.02) mL/min,明显低于未合并组的(83.12±8.22) mL/min和对照组的(90.38±8.34) mL/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与24 h-Ccr呈负相关(r未合并组=-0.278,r合并组=-0.600),与患者的CRP呈正相关(r未合并组=0.244,r合并组=0.605),与患者的Cys-C水平呈正相关(r未合并组=0.247,r合并组=0.530)。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PCT升高,则其患有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概率较高,血清PCT在诊断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病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间质性肺疾病病人,根据病人合并感染与否分组,其中54例合并感染(感染组),44例未合并感染(未感染组)。检测2组血清CRP、PCT水平及白细胞(WBC)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结果:2组病人PCT水平和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BC水平和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PCT、CRP水平与间质性肺炎病人感染发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CRP和PCT诊断间质性肺炎合并感染病人的ROC曲线线下面积显著高于WBC和N%(P<0.01)。结论:PCT 和CRP用于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病人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判断间质性肺疾病病人感染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200例为实验组;另取同期检查的健康新生儿198例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PCT、CRP以及WBC水平。结果实验组及参照组的PCT、CRP以及WBC水平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联合使用PCT、CRP、WBC,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显著优于其它检测方法。结论 PCT、CRP以及WBC可以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的有效指标,相对比其它检测方法而言,特异度、灵敏度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