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2.
目的 系统评价益生菌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限为2023年8月15日,纳入文献为益生菌治疗骨质疏松的随机对照实验。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14和Revman. 5.4软件分析益生菌治疗对患者骨密度、血钙、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74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可以增加患者的髋关节骨密度[WMD 0.05(0.01,0.10)] g/cm3,增加患者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WMD 0.26(0.02,0.50)]mmol/L,增加血液骨钙素的浓度[WMD 1.84(0.60,3.07)] ng/mL,也可以降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浓度[SMD-1.06(-2.06,-0.07)],并且可以降低恶心和腹泻的发生率,但对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激素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3.
张美华 《黑龙江医学》2014,(11):1273-1274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3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给予常规的护肝保肝药物以及益生菌制剂,给药时间持续4周,使用流式细胞术在用药前后对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患者外周T细胞总数、亚群情况以及其自然杀伤细胞的水平。将偶氮基质显色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合使用测定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即IL)-1β、IL-10、TNF和血浆中内毒素的水平。结果 经测定肝硬化患者体内外周T细胞(即CD3)以及CD4总数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0.05),采用益生菌制剂治疗后,患者体内CD3和CD4的亚群水平明显升高(P<0.05);患者血清中IL-1β、IL-10、TNF的水平显著改善(P<0.05)。结论 益生菌制剂对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改善作用,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可以将其推广作为治疗慢性肝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观察口服益生菌制剂对大鼠肝硬化模型的治疗效果,以寻求利用微生态疗法治疗肝病的新途径。用wistar 大鼠50 只,分四组做实验,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假小叶形成延缓。提示,益生菌对肝硬化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作为肝病患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孟文玉 《求医问药》2014,(16):205-206
目的:探讨使用益生菌预防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尿剂和护肝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利尿剂和护肝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病情的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28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19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13.3%;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有12例患者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40.0%,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益生菌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复发。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治疗肝硬化腹胀时应用复方消化酶胶囊结合益生菌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肝硬化腹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4例,按照入院次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每组各47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复方消化酶胶囊结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15、30 d的腹胀症状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70.21%(33/47),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肝硬化腹胀患者时,应用复方消化酶胶囊结合益生菌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相关症状,有临床借鉴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丽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09-1810
目的:对合理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合理营养的方法进行支持治疗,对治疗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进行治疗,经规律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腹胀与腹泻以及便秘的症状均有效缓解,其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纳差与乏力等症状缓解率也较对照组高(但P>0.05)。结论:合理营养联合益生菌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并且优于其他普通的支持疗法,应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罗兰  雷霜  胡庆  李强  邓明明 《四川医学》2019,40(3):223-226
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患者109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保肝等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浆氨、Child-Push评分、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实验(DST)、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结果 109例中有101例完成实验,有8例患者失访,益生菌组中有2例出现显性肝性脑病,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出现显性肝性脑病,益生菌组在给予益生菌治疗后ALT、AST、血浆氨、Child-Pus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数字连接试验、数字符号实验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血浆氨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益生菌治疗可以改善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病情并降低血浆氨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嗜酸杆菌及梭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TNF-α及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K、CD3及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肠道有益菌增加,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罗欣 《现代医学》2014,(4):407-410
目的:探讨肠道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1例,另设正常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肠道益生菌制剂治疗,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通透性、血内毒素水平(ETX)、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乳果糖(LAC)、LAC/甘露醇(MAN)、ETX均较正常组升高,MAN较正常组降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较正常组明显降低,梭菌、肠杆菌、酵母样真菌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LAC、LAC/MAN、ET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对照组,肠杆菌、酵母样真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制剂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减少ETX的生成,同时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修复肠黏膜屏障,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四联活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思连康片,1.5g,次,3次/d口服,疗程均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口服四联活菌制剂辅助治疗4周后,其细胞因子IL-1α、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显著。但是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口服四联活菌制剂能降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水平,对肝硬化的辅助治疗作用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12.
柏友霞 《吉林医学》2013,(27):5546-5547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生存分析的健康因素。方法:把肝硬化患者治疗预后转归状况多元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分量化,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肝硬化患者预后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统计分析表明肝硬化患者预后生存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包括患者营养状况、病理学分型、规范治疗、不良生活习惯和合并其他疾病等。结论: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健康状况追踪调查研究中的应用为医院治疗与控制肝硬化病情提供新的手段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低氧血症的发病机理、发生率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42例肝硬化患者和14例正常者动脉血PaO2、SaO2、PaCO2和pH值。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达54.7%(23/42),在肝功能ChildC级中最为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低氧血症与门脉高压和肺血管异常有关,肝储备功能下降时,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检测动脉血氧水平对于肝硬化预后的判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肝肺综合征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周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3):71-7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肝硬化合并肺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病情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2例肝硬化合并肺炎患者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败血症、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以及糖尿病,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占所有诱因的68.75%。本组患者治愈率31.25%(10/32),显效率50.00%(16/32),有效率12.50%(4/32),仅有2例治疗无效,最终死亡,除疾病本身为重症、肺炎未控制外,分别死于中毒性休克与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肺炎作为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治疗细菌感染,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同时为预防肺炎发生,应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评价霉酚酸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1997至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运用霉酚酸酯或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共有9个符合条件的临床试验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纳入研究试验结果异质性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霉酚酸酯...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合并低氧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低氧血症的发病机理、发生率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42例肝硬化患者和14例正常者动脉血PaO2、SaO2、PaCO2和pH值。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达54.7%(23/42),在肝功能Child C级中最为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低氧血症与门脉高压和肺血管异常有关,肝储备功能下降时,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检测动脉血氧水平对于肝硬化预后的判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肝肺综合征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4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2年至2014年2月)和万方数据库(1992年至2014年2月)发表的关于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iew Man5.1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分析。结果:6篇文献纳入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干预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率[OR=0.21,95%CI(0.12,0.38)]、死亡率[OR=0.37,95%CI(0.14,0.94)]、住院时间[WMD=-10.93,95%CI(-13.92,-7.93)]和住院花费[WMD=-1.39,95%CI(-1.70,-1.09)]。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和死亡风险,并能降低住院花费,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孙小林  娄善华 《吉林医学》2006,27(11):1326-1327
目的:总结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例肝硬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均成功地完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无出血、肝功能衰竭、胆道损伤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肝硬化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要认真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肝移植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癌的经验体会。方法: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对4例(本院1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例)乙肝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行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结果:随访1—12月,4例全部存活。2例曾出现轻度急性排异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治愈。结论:肝移植治疗肝硬化伴肝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均予保肝、利胆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继续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予恩替卡韦1mg/d口服治疗,疗程1年。结果:对照组有1例因出现肝细胞癌死亡、2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病死率为23.08(3/13);治疗组有2例在服用恩替卡韦6个月后,因无法承担费用而自动放弃治疗,余13例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为0。结论:恩替卡韦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