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血清Hcy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8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51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7例,其中7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冠脉病变一支、二支、三支及以上组。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5.40±5.51)μmol/L、AMI组(20.39±6.43)μmol/L,与对照组(10.21±3.61)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冠脉病变一支组(12.63±5.20)μmol/L、二支组(15.40±2.11)μmol/L和三支及以上组(21.56±5.89)μmol/L之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3.803,P〈0.01),且随病变支数增加,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提示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具有正相关性。对照组和一支组(P〈0.05)、一支组和二支组(P〈0.05)、二支组和三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组(P〈0.01)之间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并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疾病严重程度有正相关性。测定血清Hcy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冠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方法:将232例ACS患者分为2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130例,同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TBIL、UA及FIB的含量,并与冠脉病变积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ACS患者UA及FI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TBIL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UA、FIB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TBIL与冠脉病变积分呈负相关。结论:UA和FIB的升高及TBIL的降低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岁及以上拟诊冠心病的女性患者270例,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脉病变组及对照组。计算Gensini积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各组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冠脉病变组血清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1)。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与血清胱抑素(Cys C)、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的10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ys C和U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ys C水平显著降低,UA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观察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患者中,血清Cys C水平依次降低,UA水平依次升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ys C及UA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 C及UA水平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密切,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血清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女性38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96例)和冠心病组(284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测定UA水平、空腹血脂.比较各组患者血脂、血UA水平.血尿酸浓度以<357 mmol/L为正常值,再将患者分为高UA组和正常UA组,比较两组Gensini积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Gensini积分高危组、中危组与正常组比较TC、LDL.C显著增高,而正常组、低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高危组、中危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血UA水平显著增高.正常UA组与高UA血症组在TC、TG、HDL-C及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UA血症组患者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正常血UA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女性患者血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结论 血UA是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随着血UA水平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南京普朗FIA8000系列免疫定量分析仪测定1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组别及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血浆NT-proBNP水平,对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AP、UAP、AMI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3支病变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2支病变,2支病变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1支病变;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4,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用于评估ACS病情,可作为评价ACS患者心肌缺血或坏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其冠心病组又根据冠脉病变的部位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实验室检查测定各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结果 ①冠心病组总胆红素(11.32±2.81)μmol/L和间接胆红素(8.56±1.91)μ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冠心病多支病变组总胆红素(10.11±1.09)μmol/L和间接胆红素(7.34±1.66)μmol/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及范围负相关,提示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一项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老年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住院行冠脉造影的年龄≥65岁的维吾尔族患者的基本资料、既往史、生化指标。根据ACS组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分组(0~29分)44例、中分组(30~59分)29例、高分组(≥60分)60例,比较ACS组胱抑素C、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Gensini评分增加,维吾尔族老年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Gensini评分与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0、0.514、0.603,P均为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高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吾尔族老年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是冠脉病变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维吾尔族老年ACS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对预防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和胆红素(Bil)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13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病变组及对照组,分析不同组别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差异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组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尿酸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胆红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尿酸升高、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血清尿酸和低胆红素是冠脉病变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11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状动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入选400例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n=144)、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190)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66)。抽血分离血清,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血清IMA,结果用ACB(清蛋白钴结合能力)值表示。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cy。比较各组ACB值和Hcy的血清浓度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UA组(59.1±5.2)U/L和AMI组(52.5±3.1)U/L的ACB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5.0±5.7)U/L(P均<0.05)。UA组(17.2±5.2)μmol/L和AMI组(21.6±3.8)μmol/L的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2.4±2.0)μmol/L(P均<0.05)。UA组和AMI组的ACB值与Hcy浓度(r=-0.32和-0.68,P均<0.05)呈负相关。结论 IMA不仅有助于ACS的诊断,而且对于评估ACS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易全会  程亚玲 《西部医学》2013,25(1):96-97,9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9例ACS(ACS组)患者及5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清胆红素、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ACS组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两个亚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外周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O.05),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P〈O.05)。但ACS亚组之间,血清胆红素、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清胆红素、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中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探讨血清sd-LDL、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42例,其中稳定心绞痛(SA)2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1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80例,同时期同龄来院体检的健康对照者231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sd-LDL与hs-CRP的水平,同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使用成组t检验分析各组间的差异,使用Spearman's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d-LDL、hs-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d-LDL的水平在SA[(1.09±0.55)mmol/L vs(0.71±0.43)mmol/L,P<0.01]、UA[(1.11±0.58)mmol/L vs(0.71±0.43)mmol/L,P<0.01]和AMI组[(1.41±0.61)mmol/L vs(0.71±0.43)mmol/L,P<0.01]中均显著升高;AMI组中sd-LDL的水平较SA组[(1.41±0.61)mmol/L vs(1.09±0.55)mmol/L,P<0.01]和UA[(1.41±0.61)mmol/L vs(1.11±0.58)mmol/L,P<0.01]显著升高.Spearman'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d-LDL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202,P<0.01),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61,P<0.01).结论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和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密切相关.sd-LDL与hs-CRP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风险预测及严重程度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非冠心病患者29例,进行血清APN、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对照组AP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0~1分组和2~20分组AP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负相关(=-0.584,<0.05);0~1分组和2~20分组血尿酸水平分别显著低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0.05)。结论 APN、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6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冠脉病变程度分组,同时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结果血尿酸水平:冠状动脉正常组(0支组)为(0.30±0.06)mmol/L,冠状动脉1支病变组(1支组)为(0.35±0.05)mmol/L,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2支组)为(0.46±0.07)mmol/L,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3支组)为(0.48±0.04)mmol/L,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增加,1支、2支、3支组血尿酸水平与0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支、3支组与1支组比较,血尿酸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6.
《安徽医学》2012,33(2):176-17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尿清蛋白排泄(UAE)之间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男164例,女116例。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和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24 h-UAE),记录血压和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①男性血尿酸水平(276.93±87.51)mmol/L,高于女性(244.72±85.83)mmol/L,P0.05;②正常、微量及大量清蛋白尿组的SUA分别为:(243.58±63.93)mmol/L、(261.47±89.11)mmol/L、(334.23±113.82)mmol/L。与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比较,大量清蛋白尿组SUA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伴收缩压、BMI、SCr的增高和病程的延长,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与尿清蛋白排泄有关,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5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83)和非冠心病组(n=72),根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测定患者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321.825±113.483μmol/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260.948±76.438μmol/L,P<0.0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血尿酸分别为314.03±112.313、317.08±108.739和338.43±107.762μmol/L,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logistic回归校正相关因素后,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P=0.014,OR=1.005,95%CI:1.001~1.008)。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其早期干预可能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年来,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有了明显的转变,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主动的炎症性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脂质被动浸润。文中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e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18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者,其中129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为ACS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6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63例,另6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IL-6/IL-10、TNF-α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S:6.38±2.52 ng/L vs 1.62±1.71 ng/L,P<0.01),各亚组间进一步比较(AMI:4.84±8.74 ng/L,UA:2.57±2.87 ng/L,对照:1.62±1.71 ng/L,3组间比较,P<0.05);IL-10均高于对照组(AMI:17.56±2.08 ng/L,UA:16.84±2.74 ng/L,对照:15.69±1.78 ng/L,P<0.05),但AMI和UA2组间无明显差异。IL-6/IL-10比值高于对照组(AMI:0.27±0.48ng/L,UA:0.22±0.17ng/L,对照:0.10±0.09ng/L,P<0.05);TNF-α高于对照组(AMI:44.56±30.62 pg/ml,UA:41.12±24.34 pg/ml,对照组:28.61±17.52 pg/ml,P<0.05),但AMI与UA间无明显差异;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AMI:25.5±29.5 mg/L,UA:9.93±11.05 mg/L,对照:4.02±4.29 mg/L,P<0.05);ACS患者中,IL-6与hsCRP成正相关,(r=0.395,P<0.05);IL-6与TNF成正相关,(r=0.249,P<0.05)。结论 IL-6/IL-10、TNF-α及hsCRP水平变化和AC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对其斑块的不稳定性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邱晓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33-1635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住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192例,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NYHAⅡ级)、B组(NYHAⅢ级)和C组(NYHAⅣ级),检测血尿酸(U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以及与LVEF、LVEDD的相关性。并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病组和血压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结果:A、B、C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363.82±102.36)、(433.23±112.02)、(568.78±170.78)μmol/L,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326,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351,P<0.05);高血压病组与血压正常组患者尿酸水平分别为(438.81±129.28)、(381.33±143.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可应用于临床评价心功能。高血压病组尿酸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提示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病发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1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将其分别分为高尿酸组(n=42)与正常尿酸组(n=67)、IMT正常组(n=45)与IMT增厚组(n=64),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脂、尿酸、颈动脉IMT等指标,其中血脂、尿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颈动脉IM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结果本组109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8.53%(42例);高尿酸组患者血甘油三酯(TG)[(2.83±1.24) mmol/L]、总胆固醇(TC)[(5.80±1.3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97±0.98) mmol/L]及颈动脉IMT水平[(1.08±0.19) mm]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2.28±1.12) mmol/L、(5.32±1.13) mmol/L、(3.61±0.82) mmol/L、(0.98±0.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419.28±60.17)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1.11%(23/45),分别高于IMT正常组的(345.92±52.09)μmol/L及29.69%(19/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