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中的配合和护理。结果: 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准确传递器械,术中密切观察因手术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做好相对应措施及准确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郑昕  刘好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3):266-26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目前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可靠等特点。我院2001~2002年共完成了55例OPCAB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1年12月-2002年11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83例。在行远端吻合时,采用冠状动脉固定器(Octopus),冠状动脉腔内分流塞(shunt)显露和固定靶血管,辅以喷射CO_2和冲水,保持术野安静和清晰,并用瞬时流量测定仪检测血管桥的通畅度。结果 围术期的死亡率是1.2%(术后1例死于心肌梗死),术后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冠脉微创术式之一,它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发展很快 ,我院于2 0 0 0年 6~ 10月行此手术 17例。现将术中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2例 ;年龄 5 6~ 75岁 ,平均 6 6 .2± 3.4岁 ;体重 4 5~ 85kg ,平均 6 1.6kg。临床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 9例 ,稳定型心绞痛 5例 ,混合型 3例。合并糖尿病 4例 ,高血压病 6例。冠脉造影显示 2支病变 3例 ,3支病变 10例 ,4支病变 2例。1.2 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常温下进行 ,正中切口进胸 ,常规取左胸廓内动脉及大隐静脉 ,有 5例取桡动脉备用。小剂量肝素化 (1mg/…  相似文献   

7.
李秀芝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105-10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大热点及趋势。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OPCAB不需要体外循环,从而避免了体外循环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干扰,无心肌再灌注损伤,无血液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了心律失常、低心排血综合征、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肺部及脑部并发症等的发生,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我科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完成OPCAB10例。由于加强了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取得了患者的配合,使10例患者都顺利度过手术危险期并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连续167例术前无心肌梗死的心绞痛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和短期随访结果,评估单纯心绞痛患者OPCAB手术的疗效。方法:无心肌梗死的心绞痛患者167例,男113例,女54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64±8)岁。167例OPCAB手术全部成功,没有术中中转体外循环的情况。结果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3 3±0.8)个,移植物取乳内动脉114侧,桡动脉74例,大隐静脉143例。住院期间无死亡,机械通气时间(9±5)小时,心脏指数(CI)(3.6±0 9)L/min·m2,第一天心包纵隔引流液(489±296)ml,输血38例,监护时间(55±21)小时。术后并发症二次开胸止血2例,新发脑卒中2例,无纵隔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肾功能恶化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随访时间1月~17.5月,平均(9±5)月,术前心绞痛完全缓解,无心脏事件出现,随访期间1例非心脏性死亡。结论:OPCAB手术显著改善无心肌梗死的严重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心绞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龙小毛 《广西医学》2004,26(8):1234-1235
1 PatientSelection 病人选择  Thebeginnerbeatingheartsurgeonshouldconsideravoidingpatientswithunfavorablecharacteristics,suchas:初学者应避免对有下列情况的病人行OPCAB术。·Cardiomegaly (cardiothoracicratio >0 .7)asthismakesexposureoflateralandinferiorw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期预后及术后6月预后,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 连续性选取4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二组,CCABGCE20例,OPCABG组20例,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电图、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等临床指标及术前、入ICU时、出ICU时、出院时cTnI浓度.结果 CCABG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于OPCABG组,且cTnI峰值浓度明显高于OPCABG组,两组参数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CABG组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与OPCABG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早期预后优干CCABG组,两组术后6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芮志良  俞珊  万峰 《北京医学》2001,23(6):335-337
目的 总结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运用。方法 46例病人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11例,三支病变31例。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采用前胸正中切口显露心脏。7例搭桥1-2根,39例搭桥3-6根,平均每例搭桥3.5根。结果 46例全部治愈出院。ICU平均治疗时间20.6小时,术后平均住院13.3天。术后随访,心绞痛明显缓解,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的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下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 VS)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253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体外循环(on-pump-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off-pump-CABG)患者VS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9例患者出现VS,发生率为3.6%。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峰值剂量为0.05~0.2μg/(kg·min),平均0.098μg/(kg·min);应用时间72~264 h,平均151 h;入住ICU 5~12 d,平均7.7 d;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3例。存活6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33.3%。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97例中出现VS 7例,发生率为7.2%;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56例中出现VS 2例,发生率为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后VS治疗上需要较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较长,虽然发生率低,但死亡率较高。非体外循环下CABG VS发生率比体外循环下发生率较低,应尽量选择非体外循环下CABG以减少V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胡婕 《吉林医学》2004,25(1):13-15
目的 :探讨和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方法 :对 30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术后采取持续心电、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道管理、血糖监测、饮食控制、预防感染、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中出现低血糖 1例 ,快速心房纤颤 2例 ,胸正中切口愈合不良 1例 ,大隐静脉切口愈合不良 ,经积极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上述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 ,确保患者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峰  陈彧  张坚  徐丽  张仲良 《北京医学》2004,26(1):55-57
目的总结4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46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3种情况:①"干备":灌注师入手术室,体外循环机到位,不装机,不预充;②"湿备":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机准备,完成预充,动静脉插管上台;③"急备":在"干备"情况下出现病情变化紧急改为"湿备".结果全部460例体外循环准备中,"干备"325例,"湿备"127例,"急备"8例,临时转机5例.共完成OPCAB手术455例.术中改行体外循环的5例中,由"干备"改为体外循环1例,由"湿备"改为体外循环4例,均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论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体外循环准备方式时应保证"干备"及时"湿备",快速"急备".外科医生与灌注师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OPCAB手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29-134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11年后再发心绞痛给予原冠脉血管的介入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结果。方法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共完成160例OPCAB,其中左主干病变19例,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为8例、30例和122例。158例经正中切口,2例经左前外切口行OPCAB人均旁路移植3.4支(1~5支)。应用左乳内动脉159例。余为大隐静脉。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7小时。胸腔引流液(270±80)ml,二次开胸1例。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刘文东  潘楚雄 《北京医学》2009,31(10):594-59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PCIA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芬太尼10μ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5μ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至100ml。PCIA泵的设置均为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24、48h的镇痛、镇静、舒适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48h镇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24h镇静评分为3.59±0.48,B组为2.12±0.33,有显著性差异。B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19例)。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5月有32例冠心痛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等行OPCABG。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全组无死亡病例。共搭桥90支,平均每例2.8支(1~4支),动脉桥31支,静脉桥59支。手术时间72~195min,平均(125.3士57.4)min。术后24h引流量100~1200ml,平均(257.6士86.2)ml。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0~1600ml,平均(292.8±76.9)ml,其中10例患者未输人库血。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ICU入住时间(2.5±1.7)d,呼吸机辅助时间(18.4±10.5)h。术后平均住院(9.3±3.8)d,全部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12个月均无症状,生活质量提高。结论OPCABG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特点,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相似文献   

19.
罗勇  张力  陈剑  袁武  黎新建  王伟  曹安强 《西部医学》2012,24(11):2122-212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近期疗效,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74例冠心病并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支血管病变19例,双支血管病变54例,三支血管病变201例,左主干病变的36例。结果全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平均搭桥3.14根,全组中转为体外循环辅助冠脉搭桥手术1例(0.36%),术前放置IABP辅助4例(1.46%)患者,术后顺利停用IABP。离开手术室无需用正性肌力药物196例(71.5%),须用多巴胺泵入维持血压78例(28.5%)。术后4~108h,平均(8±5.5)h拔除气管插管。胸腔引流量280~1200ml,平均(415±260)ml;输血0~1600ml,平均(260±107)ml;住ICU时间0.7~50d,平均(1.8±0.8)d;术后8~50d,平均(14.8±5.5)d出院。无手术中死亡。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1例(4.01%)。出现轻度精神症状57例(20.8%),全组无脑中风,感染59例(21.5%),出现心房纤颤77例(28.10%)。术后随访0~96个月,平均(35±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随访超过6个月的236例患者中223例(94.5%)无需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13例(5.5%)需少量口服硝酸甘油类药。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有效,更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80岁及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80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81.30±1.51)岁,择期行OPCABG手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搭桥(2.94±0.97)根,手术时间(224.09±50.0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067.73 ±594.97)min,ICU滞留时间(3776.24±3269.34)min,术后住院天数(19.78±17.66)d。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为6.1%,均为肺部感染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胸骨哆开二次手术固定。26例患者随访4~24个月,死亡3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心肌缺血症状。结论80岁及以上OPCABG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总体满意,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