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6年~1996年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16例,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8~60岁,平均32岁;肝右叶单发脓肿12例,左叶单发脓肿2例;多发脓肿2例;脓肿最大10cm×8cm,最小4cm×3cm。16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肝脓肿切开置管引流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的体温平均恢复时间为(1.7±0.6)d,平均住院时间为(10.7±3.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2±0.8)、17.5±3.6)d](P〈0.05);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7例(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不仅优于脓肿切开引流术,且并发症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肝脓肿,具有快速、准确、经济可靠等特点,很受欢迎,但以往报道甚少,现将我院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采用普通B超探头体表十字方法定位,按Seldinger氏法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结果超声诊断确诊率、抽脓成功率、治愈率均为100%(38/38)。其中1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97.4%(37/38);无1例中转手术,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疗效显著,建议作为肝脓肿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对26例肝脓肿患者共26个脓腔进行穿刺抽脓,冲洗,注药或穿刺置管引流,定时冲洗,注药治疗。结果 22例患者行穿刺抽脓冲洗注药1-3次,4例患者行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注药。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均达100%,经超声复查,26例患者脓肿完全吸收,全部痊愈。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医学》2017,(2):131-132
目的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分析。方法以2014-04—2016-03间揭阳市人民医院肝脓肿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切开组和介入组。切开组采用肝脓肿部位手术切开置管引流方法进行治疗;介入组则采用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脓肿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介入组患者肝脓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切开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不显著,P>0.05;介入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比切开组好,P<0.05;介入组患者肝脓肿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切开组低,P<0.05。结论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水平,促进脓肿消退,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保峰  刘章锁 《中原医刊》2007,34(16):72-72
目的探讨肝破裂修补术后继发性肝脓肿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肝破裂修补术后继发性肝脓肿,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配合抗菌药物等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术后引流通畅,脓腔迅速缩小闭合。结论对于肝破裂修补术后继发性肝脓肿患者,在B超定位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72例,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3岁,平均37岁;脓腔直径〉10cm者18例,直径〉5cm者42例。直径〈5cm者12例,均已液化(完全和不完全)。穿刺部位涉及肝内、肾内、膈下、脾脏、阑尾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肝脓肿患者在CT引导下行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辅以适当的引流管冲洗和抗炎治疗.结果 26例患者均送细菌培养,阳性者23例;穿刺引流后,患者体温平均1.5 d恢复正常,白细胞数平均5.6 d内降至正常;平均留管时间为9 d;平均住院时间12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追踪观察3个月~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99年至2003年3月对45例肝脓肿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术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肝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9例肝破裂修补术后继发性肝脓肿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配合抗菌药物治疗,严密观察每日引流量,必要时经导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并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结果 9例患者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术后引流通畅,脓腔迅速缩小闭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疼痛,经应用抗菌药物及适当镇痛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肝脓肿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临床应用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TreatmentofHepaticAbscessbyUltrasound-GuidedPercutaneousTranshepaticDrainage马晓明(全州县人民医院外科)关键词超声引导;肝脓肿;肝脏穿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肝脓肿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肝脓肿病人通过进行B超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30例病人共进行36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简便、安全、并发症低的优点,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成功,然后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微创、靶向精确,并可有效缓解症状,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5年起采用了B超定位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 ,获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32~ 6 5岁 ;细菌性肝脓肿 12例 ,阿米巴肝脓肿 4例 ,混合感染 2例 ,致病菌不明者 2例 ,肝右前叶 12例 ,右后叶 2例 ,左后叶 4例 ,左外叶 2例。发病时间 3~ 2 0天。细菌性肝脓肿及混合型感染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肝区疼痛、肝脏肿大、白细胞总数升高 ,12例贫血 ,3例黄疸 ,1例并发感染性休克 ;14例X线检查右侧膈抬高 ,有反应性胸水 3例 ,肝内有液平 2例。 2 0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 ,脓腔 3…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在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97.40%(37/38),二次置管成功率2.6%(1/38);术后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00年3月~2007年3月期间,对42例肝脓肿病人予以B超引导下肝脓肿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本组42例病人共进行56次穿刺置管引流术,效果满意。结论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简便、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并发症和病死率低,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采用超声定位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21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置管成功,症状及体征于术后1d~3d内明显改善,治疗后经B超检查证实脓腔基本消失,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