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血清及其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分析GP73在PHC诊断及高危人群普查的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定量检测85例PHC、46例肝硬变患者和102名健康人的血清GP73、AFP水平,计算GP73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Ct值比较法计算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12份正常肝组织和12份肝癌组织的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PHC组和肝硬变组患者的GP73中位血清质量分数分别为295.6 μg/L、213.9 μg/L,PHC组GP73中位血清质量分数较肝硬变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PHC组和肝硬变组患者的AFP中位血清质量分数分别为9.6 μg/L、7.0 μg/L,无显著性差异(P>0.05)。GP73诊断肝癌的敏感度(72.7%)高于AFP(49.8%),有显著性差异(P<0.05),GP73特异度(70.8%)低于AFP(95.9%),有显著性差异(P<0.05)。GP73和AFP联合检测肝癌的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80.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 CI为0.770~0.919);全血GP73 mRNA含量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织GP73 mRNA表达量(12.87)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1.08),有显著性差异(P<0.05)。GP73诊断PHC具有较好的敏感度,GP73与AFP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度。全血标本GP73 mRNA检测不能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肝组织标本GP73 mRNA可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但存在创伤大、风险大等弊端。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可显著提高PHC诊断,二者联合可用于PHC高危人群的普查及筛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AFP-L3%)与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86例疑似PHC患者,所有入选者均检测AFP、AFP-L3%、GP73阳性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良性病变组与PHC组AFP、AFP-L3%、GP73水平,分析AFP、AFP-L3%、GP73单独与联合检测诊断PHC的应用价值。结果:86例疑似PHC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48例为PHC,占比为55.81%,38例为良性肝脏疾病,占比为44.19%;PHC组AFP、AFP-L3%、GP73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AFP-L3%、GP73联合诊断PHC的灵敏度为91.67%(44/48)、特异度92.11%(35/38)、准确度91.86%(79/86)、阳性预测值93.62%(44/47)、阴性预测值89.74%(35/39)均高于AFP、AFP-L3%、GP73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HC诊断中采用AFP、AFP-L3%、GP73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莉  陶敏  李明  陈慧  胥萍  许炜璐  金满春  黄金龙  钱峰  朱传武 《江苏医药》2012,38(23):2850-2852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定量检测60例PHC患者(A组)和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B组)血清中GP73水平,绘制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价GP73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血清GP73阳性率71.7%,明显高于B组的30.0% (P<0.001).A组血清AFP阳性率48.3%,明显高于B组的22.0%(P<0.05).A组患者GP73阳性率显著高于AFP阳性率(P<0.05).GP73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8,在AFP的ROC曲线的左上方.GP73升高不受AFP影响.结论 检测GP73对PHC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FP-L3和GP7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来我院就诊的肝癌、肝硬化和肝炎患者的AFP-L3和GP73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癌组与肝硬化和肝炎组GP73和AFP-L3的含量有统计学差异,肝癌组与肝硬化、肝癌组与肝炎组的GP73阳性率和AFP-L3含量有差异,但是肝硬化与肝炎组之间没有差异。血清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临界值为117.66μg/L,曲线下面积0.758,95%置信区间0.593~0.922,其诊断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69.1%;血清AFP-L3诊断原发性肝癌临界值为1.09%,曲线下面积0.722,95%置信区间0.539~0.905,其诊断灵敏度为58.30%,特异度为85.5%。结论 AFP-L3和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GP73)及AFP-mR-NA联合检测在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75例血清、其中肝细胞癌患者73例(HCC组)、肝硬化患者41例(肝硬化组)、慢乙肝患者36例(慢性肝炎组)、正常人25例(正常人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GP73,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用亲和吸附离心法检测AFP-L3,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AFP-mRNA外周血的表达。结果 AFP、AFP-L3、GP73及AFP-mRNA在HCC组的含量与肝硬化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ROC曲线评价,AFP、AFP-L3、GP73及AFP-mRN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1、0.859、0.816、0.762,敏感度分别为54.79%、76.71%、80.82%、53.42%,特异度分别为79.41%、95.10%、82.35%、99.02%,四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提高达95.8%,特异度为95.0%。结论 AFP、AFP-L3、GP73及AFP-mRNA四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AFP、AFP-L3、GP73和AFP-mRNA的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GP73和AFP浓度。结果GP73蛋白在肝癌组织强表达,癌旁组织细胞浆表达较弱,正常肝脏组织无表达,58例肝癌组织中GP73阳性为55例,AFP阳性为40例,两者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PHC患者GP73平均浓度为(238.1±121.6)ng/mL,42例GP73阳性,敏感性为72.4%;AFP平均浓度为(885.6±498.6)ng/mL,30例AFP阳性,敏感性为51.7%,GP73和AFP联合检测能将敏感性提高到85.9%(50/58);PHC患者肿瘤大小之间、肿瘤个数之间血清GP73浓度无确切关系。结论GP73是一个诊断PHC良好的血清标志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AFP,AFP异质体(AFP-L3)以及α-L-岩藻糖苷酶(AFU)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81例,肝硬化72例,慢性乙型肝炎28例,健康对照27例,分别检测每例的血清GP73,AFP,AFP-L3及AFU,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项检测中AFP-L3特异度最高为88.8%,AFP灵敏度、准确度最高分别为60.5%、73.2%,而联合检测组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89.2%、60.5%及77.03%,高于各单项检查组;ROC曲线分析提示联合检测组的线下面积最大为0.765,大于各单项检测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与各单项检测相比,均高于单项检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血清GP73,AFP,AFP-L3及AFU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并与肝硬化、慢性肝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90-192
目的探讨血清FER、AFP、AFP-L3联合检测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72例良性肝病患者,另选85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清FER、AFP、AFP-L3检测。结果 PHC组血清FER检测结果为(818.4±626.5)ug/L,AFP为(546.7±448.2)ug/L,AFP-L3为(109.5±61.3)ug/L,良性肝病组FER检测结果为(123.2±109.3)ug/L,AFP为(2.7±0.9)ug/L,AFP-L3为(7.1±1.9)ug/L,对照组FER检测结果为(234.7±162.2)ug/L,AFP为(5.7±3.8)ug/L,AFP-L3为(25.3±47.2)u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单独检测血清FER的敏感度为74.49%,特异度为81.32%,AFP的敏感度为70.41%,特异度为76.94%,AFP-L3的敏感度为79.27%,特异度为83.50%,对FER、AFP、AFP-L3联合检测结果显示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86.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ER、AFP、AFP-L3联合检测时AUC为0.826,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与FER、AFP-L3相比,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清FER、AFP、AFP-L3进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15-18
目的探讨血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SC)、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肝良性占位患者、4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抽取每位研究对象4 mL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浓度,采用自行包被的ELISA检测板和OD值半定量法检测血浆PIg R/SC。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1周重复检测AFP和PIgR/SC水平。结果肝癌、肝良性占位、肝硬化和志愿者4组患者PIgR/SC和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分析,肝癌患者PIg R/SC高于肝良性占位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志愿者(P0.05)。PIgR/SC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敏感度为76%高于AFP的66%,特异性为68.9%,低于AFP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PIgR/SC、AFP可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率。PIgR/SC与AFP串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特异度为95.6%,2项指标并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92.0%,明显高于单用PIgR/SC或AFP(P0.05);结论联合检测PIgR/SC、AFP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AFP、GP73与AFP-L 3%三种血清标志物,单独或联合试验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中选取248例,其中肝硬化患者71例,肝癌患者118例,健康人群30例,其他对照组患者29例,对其进行血样采集,对比AFP、GP73与AFP-L 3%水平。结果三种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联合检测,最高阴性预测值为93.7%与最高敏感度为95.7%;运用系列试验联合检测法,最高阳性预测值为84.2%,最高特异度为93.7%。结论在肝癌诊断中,可将GP73与AFP-L 3%血清标志物作为肝癌诊断指标,将其与AFP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00例原发性肝癌和50例健康对照患者GP73、AFP和VEGF含量,分析GP73联合AFP、VEGF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结果健康对照组GP73、AFP和VEGF含量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GP73、AFP和VEGF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分别为93.2%、95.6%和92.3%,敏感性分别为62.5%、67.2%、72.3%,联合检测GP73、AFP和VEGF可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8.9%,单项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GP73、AFP和VEGF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HBV基因组剪接变异体(spHBV)联合甲胎蛋白(AFP)对HBV所致肝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和乙肝患者各46例(分别为肝癌组和非肝癌组)。采用ABI7600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标本spHBV DNA和wtHBV DNA。血清spHBV即通过(spHBV DNA/wtHBV DNA)×100%来表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pHBV及AFP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癌组血清spHBV及AFP明显高于非肝癌组(P<0.05)。血清spHBV及AFP单纯检测在肝癌患者诊断中最佳截点分别为11.66%、377.73 ng/ml,spHBV及AF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820,而联合检测其AUC高达0.947。spHBV单项指标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0%、93.55%;AFP单项指标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9%、77.40%;并联检测可将敏感度提高96.80%,串联可将特异度提高至100%。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血清spHBV较AFP而言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两者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指标的检测,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高尔基体蛋白73(GP73)、AFP、VEGF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取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分别检测GP73、AFP、VEGF的含量。结果肝癌组织中GP73、VEGF和AFP表达最强,其次为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表达最弱,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织中,GP73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FP(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P73和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r=0.271,P〈0.01)。结论 GP73、VEGF和AFP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80例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组)、80例良性肝病(良性肝病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AFP、AFP-L3含量及检出阳性率,分析AFP-L3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良性肝病组和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P-L3含量、检出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肝病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L3检出阳性率随肿瘤直径增加、临床分期进展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腹腔积液脱落癌细胞、肝组织AFP、AFP-L3含量和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AFP、AFP-L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86.25%,特异性为93.75%.结论 AFP-L3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人肝癌抗原(PHCA)和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HCC(HCC组)和3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AFP、PHCA和CA19-9三指标检测,分析3项指标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HCC组血清AFP、PHCA、CA19-9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三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839、0.649;PHCA的临界值为25.79U/L;HCC组中AFP、PHCA、CA19-9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为92.3%,与单项指标的敏感度71.8%、71.8%、61.5%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 AFP、PHCA、CA19-9三指标联合应用,提高HCC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肝癌特异性γ-谷氨酰转肽酶Ⅱ(GGT-Ⅱ)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从3个临床试验中心收集PHC 595例(PHC组),对照组为肝炎后肝硬化或慢性肝炎246例及正常人群166例。采用GGT-Ⅱ检测试剂盒检测GGT-Ⅱ,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分析两者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595例PHC患者中,387例AFP>400μg/L,500例GGT-Ⅱ阳性。GGT-Ⅱ诊断PHC的灵敏度为84.03%,特异度为91.26%,误诊率为8.74%,漏诊率为15.97%,正确率为86.99%,Youden指数为75.30%。而AFP诊断PHC的灵敏度为65.04%,特异度为88.83%,误诊率11.17%,漏诊率34.96%,正确率74.78%,Youden指数为53.85%。GGT-Ⅱ与AFP诊断PHC一致性指标:Kappa=0.2687,95%可信区间(CI)为(0.1929,0.3446)。结论与AFP检测比较,GGT-Ⅱ诊断PHC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准确度高,误诊和漏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