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EB病毒BNLF-1基因在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含量,探讨对该基因表达与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mplisensor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或骨髓EB病毒BNLF-1基因片段,同时测定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结果:(1)淋巴瘤BNLF-1基因表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和对照组;急淋高于急非淋和对照组;淋巴瘤VCA-IgA阳性率高于急非淋和对照组;急淋高于对照组;急非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淋巴瘤BNLF-1基因含量高于急淋、急非淋;急淋高于急非淋。(3)T、B细胞淋巴瘤BNLF-1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4)淋巴瘤BNLF-1基因含量越高,生存期越短。结论;BNLF-1基因可能是EBV的致癌基因之一;其阳性率及含量的高低可作为淋巴瘤及急淋和急非淋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BNLF-1基因高表达与淋巴瘤的预后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锌、铜、铁是生命过程中的必需元素,它们在参与细胞组成和调节代谢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成人恶性肿瘤和白血病时血清锌铜的变化已被作者们测定,小儿白血病时锌铜水平也相继有报道,但尚未见到血清铁变化的有关文献。现将我科自1979年11月至1982年1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白血病35例血清锌铜铁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本文35例中急淋24例,淋巴肉瘤白血病(以下称自白血肉瘤)3例,急粒(M_2型)5例,急早幼粒(M_2型)3例;年龄1-13岁,男22例,女13例。全部病例经末梢血及骨髓像检查,白血肉瘤经淋巴结活检确诊。各例于  相似文献   

3.
钱惠君  桂勇等 《四川医学》1993,14(4):209-209
急性白血病人的脂类代谢异常报道较少,其改变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脂的测定,观察其变化情况。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 30例急性白血病人男20例,女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22例。全部病例均经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确诊,所有病例均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以及影响脂质代谢的治疗。同时测定47例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EB病毒 BN L F- 1在恶性淋巴瘤及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mplisensor荧光定量 PCR技术 ,检测恶性淋巴瘤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和骨髓 EB病毒 BN L F- 1基因片段 ,同时用免疫酶法测定血清中 EB病毒 Vc A- Ig A抗体滴度。结果  BN L F- 1基因在恶性淋巴瘤表达阳性率为 6 8.97%(40 / 5 8) ,急淋阳性率为 2 5 % (9/ 36 ) ,急非淋为 5 .4 1% (2 / 37)。恶性淋巴瘤 BN L F- 1表达明显高于急淋、急非淋及对照组 (P=0 .0 0 1) ,急淋明显高于急非淋及对照组 (P=0 .0 19) ,急非淋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P=0 .4 93)。在恶性淋巴瘤 BN L F- 1含量比急性白血病高 (P<0 .0 0 1) ;BN L F- 1含量越高 ,其患者生存期越短 (r=0 .4 2 8)。结论  BNL F- 1基因可能是 EB V的致癌基因 ,对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次之 ;BN L F- 1在 T及 B淋巴细胞均表达。其含量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57例白血病血清铜,锌含量的测定结果。白血病治疗前血清铜升高,铜/锌值增大;治疗后,病情缓解者下降,未缓解者则更高。血清锌在治疗前后无何差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百分数与血清铜浓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清铜,锌对白血病疗效的预测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完全缓解5年以上急性白血病56例分析如下。1材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56例均为我院1980~2002年住院患者。经临床及血液学检查确诊,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3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19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6~60岁,平均35.8±11  相似文献   

7.
我科1964年1月~1987年6月收治急性白血病初治病例129例,有骨关节疼痛者30例,占病人总数23%,部份病人曾以风湿性关节炎、骨髓炎等诊断在外辗转就诊,延误了白血病的确诊与治疗,今报道如下以引起同道警惕。一、临床资料分析本组急性白血病共129例,男94例,女35例,年龄9月~13岁,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急淋)8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41例。出现骨关节疼痛者30例,其中男18例(急淋17例、急非淋1例),女12例(急淋7例、急非淋5例)。疼  相似文献   

8.
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检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单)、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淋)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的运铁蛋白受体(TR)。47例患者中43例阳性,4例阴性;而48例正常血象者及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的TR均为阴性。表明白血病细胞表面TR增加。用此法检测2例白血病及5例正常骨髓片TR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与形态检查幼稚细胞总数的百分率基本相符,而1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及1例急淋骨髓片T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提示白血病细胞TR表达可能较早于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终末期转变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国内外报道较少。最近我院发现2例急淋患者,终末期分别转变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单),现介绍如下。病历摘要 [例1]唐××,男性,34岁。因发热,头痛、乏力、皮下出血10余天,于1975年7月2日入院。体检:体温37.4℃。两大腿内侧有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右颈及两侧腹股沟分别可触及3~5个黄豆大淋巴结,可活动,无压痛。心肺(-),肝肋下3cm,质中、无压痛,脾肋下1.5cm。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已经肯定。在小儿白血病领域,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非淋)正在探索中,而大剂量阿糖胞苷单独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较为罕见。我院1995年10月~1997年2月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小儿急淋14例,作为强化治疗及脑膜白血病的预防方案,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2~13岁;高危急淋者4例,标危急淋者10例。14例均为第1次缓解后患者,其中1例因在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已取得瞩目的进展,但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五年存活率仍小于20%。我院自1980年至1988年共收治76例急非淋患者,以诱导缓解HOAP(高三尖杉脂硷、长春新硷、阿糖胞苷、强的松)方案治疗。其中生存5年以上者6例,占同期病例7.9%,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细胞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和新型抗白血病药物的联合方案应用,近十余年来长期存活的急性白血病人日渐增多,但国内外报道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急非淋)长期生存人数,仍不如急淋。我院内科自1977年4月到1979年3月,三年中共收住急白127人,经二疗程  相似文献   

1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的化疗方案很多,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及有效的联合用药,使急非淋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不断提高。我们采用HDA方案治疗急  相似文献   

14.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淋的一个少见亚型,1983年Stein等将急淋患者5%以上的原始幼稚细胞中存在直径0.5μm的一个或多个嗜天青颗粒或包含体者正式命名为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ALL),国内少见典型病例报道,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例,在其诊治过程中,按急淋方案治疗与通常的急淋转归明显不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初治诱导缓解的因素。方法: 39例急性白血病(AL)按初治诱导缓解成功与否分为两组,分析AL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的FAB分型、化疗前外周血情况、血清乳酸脱氢酶、化疗方案及药物剂量的选择等指标。结果: 12例两次诱导缓解后完全缓解(CR),9例首次化疗后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指数下降>50%(缓解组),18例未缓解(难治组)。两组相比,难治组高龄,FAB中属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化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比例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高,原发耐药比例高。而在急非淋中"MEA"方案的缓解率高于"DA"、"HA"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L-CNDP"的缓解率较其他方案高。结论: AL患者年龄、FAB分型、化疗前瘤细胞负荷、化疗方案的选择是影响急性白血病初次诱导缓解的因素。而早期骨髓抑制继发的革兰阴性菌感染败血症是A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1981年1月至1983年12月间住院的小儿白血病82例,全部根据症状、体征和血液学检查而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4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3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男50例,女32例,最小年龄5个月,8~14岁共42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烧、苍白、出血和关节肿痛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以急淋为著。全部病例均有贫血,以重度贫血多见,白细胞数有1/3病例低于5000/mm~3,增高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9例恶性血液病确诊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F)浓度,其中急性白血病58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25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单)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11例,慢粒急变11例,多发性骨髓瘤分泌型10例,无分泌型1例,何杰金病6例,非何杰金淋巴病11例,毛细胞白血病1例。以本院职工及学生无血液病病史,体检无异常发现,肝肾功能及外周血正常者,220例为对照。SF测定值结果如下: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及复发时为815.1±452.4μg/L(其中急粒为780.3±338.2μg/L急淋为802.7±421.3μg/L,急单为942.5±709.9μg/L)。慢粒慢性期为314.  相似文献   

18.
舒氨西林是舒巴坦与氨苄青霉素以 1∶2比例制配而成的复合制剂 ,为观察舒氨西林抗感染的临床效果 ,我们于 1996年 9月至 1999年 9月应用舒氨西林治疗急性白血症并呼吸道细菌性感染 3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急性白血病病人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年龄 4 1岁。按FAB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淋 ) 1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非淋 ) 18例 (M12例、M2 6例、M32例、M4 3例、M4 3例、M56例 ) ,其他 2例。化疗方案急淋…  相似文献   

19.
<正> 急性白血病在病程中细胞类型发生转化较罕见,国内外报告总计不超过20例,我们见到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转化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25例急性白血病(急白)患者骨髓采用24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并进行GTG显带,培果急白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2%,M3型急非淋t(15;17)的检出率为100%,本文结果表明染色体有利于急白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