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 ,关于出血性大肠杆菌O1 57∶H7(O1 57∶H7大肠杆菌 )的流行病学、病原学、PCR扩增技术用于毒素因子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2 0 0 1年济源市按照河南省统一的监测方案 ,于 5、6月观察O1 57∶H7感染性腹泻的分布 ,了解家畜家禽的带菌状况 ,从 30份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O1 57∶H7大肠杆菌 4株 ,其中 2株具有毒素基因 ,2株为无毒株 ,同时对病人的临床表现、药物疗效、带菌时间、预后进行了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济源市市直医疗单位肠道门诊报告腹泻病人后 ,由市卫生防疫站专业人员采集粪便 ,并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  相似文献   

2.
济源市三例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泻病人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机率,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14个小时,用胶体金免疫标记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1、stx2、exeA引物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源菌分离,毒力因子鉴定。结果 从30例腹泻病人中分离出的4株O157:H7菌株,PCR rfb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二株具有stx2、hlyA、eaeA毒力基因,二株为O157:H7不产毒株,结论 O157:H7大肠菌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4.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现况刘飞鹰综述董柏青审校1997-06-25收稿。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血清型,O157...  相似文献   

5.
6.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症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症研究概况刘炳智综述1996年5~8月,在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等都府县相继发生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大规模的集体中毒事件,患者累计9000多人,死亡7人,上百所中小学因此停课,此起彼伏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不仅惊扰了整个...  相似文献   

7.
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十余年来才认识到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其中O157:H7是与人出血性结肠炎有关的主要血清型,能造成血性腹泻和其它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十余年来才认识到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其中0157:H7是与人出血性结肠炎有关的主要血清型,能造成血性腹泻和其它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十几年才认识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俄勒冈州和密执安州报道两例由大肠杆菌(E.coli)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流行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有此类病例的发生和流行,我国在1987年首次发表此菌  相似文献   

12.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杨平1薛峰1胡作林1综述O157:H7大肠杆菌(简称O157:H7)作为一种新型肠道致病菌被确认,是近年来在食品卫生及肠道感染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感染此菌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也可引发溶血性尿...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O157:H7大肠杆菌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可引起出血性肠炎,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死率高,而且预后差.其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  相似文献   

14.
15.
辽宁省首次从动物体内分离到O157:H7大肠杆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4月~5月间,在沈阳市内某屠宰场采集动物粪便及肉制品、首次在猪粪、猪肉中检出2种不同类型的O157:大肠杆菌,其中O157:H72株,O157:H?3株。将分离出的5株菌进行血清、生化鉴定均符合大肠杆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在宿主动物与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 ,调查不同人群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率。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对江苏省6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和人粪便标本进行 O15 7:H7的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 PCR方法 (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志贺氏样毒素 (SL T1和 SL T2 )、粘附抹平因子 (eae A)及溶血素 (hly) 4种毒力基因。结果 :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人及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130 8份 ,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其中 ,流行前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70 7份中检出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 110份 ,阳性率 15 .5 6 %。菌株有 6种肠道致病菌 ,包含 1株 O15 7:H7。流行后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30 2份和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2 99份 ,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 ,检出 O15 7:H710株 ,阳性率 0 .76 %。流行后期阳性率2 .2 7% ,非常显著地高于流行前期 (χ2 =16 .94 ,P<0 .0 1)。不同宿主动物中检出存在差异 ,其中牛检出率最高为 1.77%。 11株 O15 7:H7菌株毒力基因测定 ,携带 SL T2 +eae A+hly10株 ,携带 eae A+hly1株。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源水标本 6 9份 ,未检出 O15 7:H7。结论 :江苏省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中均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且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自1982年初明确为肠道致病菌以来,在美洲、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不断报告有病例发生。1996年日本出现了一次特大型爆发流行,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注意。国内自1986年徐州首次报道感染病例,近年来也不断有零星病例报道。该菌能产生大量志贺样毒素(SLT),引起肠道出血性肠炎(Hemorrhogic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19.
奉化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以及O157:H7的流行菌株分析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