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予手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短期总有效率为95.83%,1年后总有效率为86.11%。结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通过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射频治疗仪一次性烧切双侧蝶腭神经节、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复发性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6 8例 ,经随访 2年以上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 8例均符合 1990年乌鲁木齐会议制定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 。男 43例 ,女 2 5例 ,16~ 6 8岁 ,病程 3~ 2 6年。 2 9例曾行翼管神经烧灼术 ,术后半年即症状复发 ,18例曾行上述手术加下鼻甲烧灼术 ,术后 1年症状再显 ,13例曾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8例曾行下鼻甲电灼术 ,效果均不佳。1 2 治疗方法 用 1%丁卡因药棉片行双侧鼻腔黏膜麻醉 3次 ,棉片务须置于中鼻甲…  相似文献   

3.
邓炳辉 《河北医学》1999,5(4):38-40
目的:为了简单而有效地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方法:应用射频治疗仪对51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双侧鼻丘、下鼻甲和鼻中隔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半年后复查显示,51例中显效36例(70.6%),有效15例(29.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结果表明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操作简单,疗效好,有较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2000年10月~2002年8月,应用辣椒辣素鼻腔粘膜涂布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PAR诊断标准[1]的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12~72岁,平均36.5岁.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主要吸入性变应原&#65377; 【方法】 采用德国敏筛(Allergyscreen)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特异性IgE和总IgE含量,并将患者分成未成年组(≤18 岁)和成年组( > 18岁),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65377; 【结果】 6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依次为尘螨84.32%&#65380;蟑螂19.04%&#65380;柏树15.20%&#65380;动物毛皮屑组合13.12%&#65380;树木花粉组合7.20%&#65380;矮豚草5.12%,葎草1.76%&#65380;蒿草1.76%&#65380;霉菌组合1.44%;总IgE阳性者413例(66.1%)明显低于特异性IgE阳性率;两组中最常见的变应原相似;未成年组屋尘螨的阳性率及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组(P < 0.01)&#65377; 【结论】 ①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屋尘螨&#65380;蟑螂&#65380;柏树&#65380;动物毛皮屑,可为广州地区参考;②未成年人对尘螨过敏的比例及敏感程度均高于成年人&#65377;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P物质能神经阻滞剂CAP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变性鼻炎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CAP疗法,取CAP液涂布双鼻下甲粘膜,每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进行记分评估。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其中治疗后鼻分泌物减少,鼻痒、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改善显著,而对鼻粘膜肿胀、水肿、苍白的体征改善迟后。总有效率91.38%,无一例毒副作用。结论:CAP疗法治疗常年性变性鼻炎具有明显作用,方法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矫正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有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予手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短期总有效率为92%,1年后总有效率为78%。结论鼻中隔偏曲合并有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通过鼻中隔粘膜下矫正同时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996年4月-2001年10月,我们对1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微波治疗仪行筛前神经热凝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治疗,特别是伴发粘膜组织机械性阻塞病变的PAR,手术和术后复发的防治仍是临床的关注问题。作者自1993年起对42例PAR应用手术前后的穴位药物注射,并配合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42例均符合1990年乌鲁木齐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本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2~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行经鼻内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E(s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AR患者经鼻内窥镜下行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下鼻甲和蝶腭神经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变,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sIgE以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和IL-8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①65例患者经射频治疗后,显效44例,有效19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评分也明显降低(P<0.01);②AR患者治疗前sIgE 为(17.42±8.45) KU/L,治疗后为(23.01±11.33 )KU/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R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和IL-8浓度分别为(1.448±0.834)μg/L和(198.10±46.3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分别为(0.316±0.172)μg/L和(169.35±18.01)ng/L,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1).结论:经鼻内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后二周,尽管血sIgE水平没有降低,反而升高,但血清TNF-α和IL-8浓度和症状评分明显降低,达到对AR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世强  司勇锋  陆秋天  梁建平  何宁  陈慧  袁弘 《广西医学》2008,30(11):1649-165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疗效.方法 将80例PA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蝶腭神经疗法,观察两种疗法的疗效和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随访2年.结果 术后0.5、1、2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82.5%;对照组分别为67.5%、47.5%、32.5%,两组各年期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中有3例出血,术后9例出现眼干.结论 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对136例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黏膜下消融双侧鼻丘、鼻中隔前上部及中、下鼻甲前端,术后随访1年,总结其疗效。结果136例患者均行一次手术,术后1年总有效率为93.38%,其中显效98例(72.06%),有效29例(21.32%),无效9例(6.62%)。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结合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 对63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采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射频点射两侧蝶腭孔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结果 术后1个月:显效92.1%(58/63),有效7.9%(5/63),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显效88.9%(56/63),有效7.9%(5/63),无效3.2%(2/63),总有效率96.8%(61/63);术后2年:显效82.6%(52/63),有效12.7%(8/63),无效4.8%(3/63),总有效率95.2%(60/63)。与单纯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照组比较,术后1年、2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P<0.01)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手术结合加射频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术区定位准确,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日本杉特异性IgE,IgG亚类在鼻变态反应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20例日本杉花粉过敏鼻炎病人的总IgE,特异性IgE,总IgG及特异性IgG亚类水平。结果表明,病人特异性IgE(30.60±0.78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0.64±0.16iu/ml)(p<0.01),特异性IgG4水平,病人组(478.88±120.60ng/ml)与对照组(284.90±118.10ng/ml)亦有显著差异(P<0.01),特异性IgG2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病人组457.46±136.65ng/ml,对照组203.44±110.70ng/ml)(P<0.01),治疗后病人组特异性IgE水平下降(治疗前30.60±0.78iu/ml,治疗后1.58±0.44iu/ml,P<0.01),特异性IgG4水平也下降(治疗前478.88±120.60ng/ml,治疗后292.10±101.18ng/ml,P<0.01),均存在显著差异,提示特异性IgG亚类在Ⅰ型变态反应的诊断作用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陆秋天  刘蓓  覃扬达  袁弘 《广西医学》2002,24(4):455-457
目的:探讨提高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PAR患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8例,联合使用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二丙酸倍氯松、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和鼻内窥镜下筛前神经射频治疗,B组47例,联合使用二丙酸倍氯松、盐酸西替利嗪综合治疗。结果:随访1年,A组总有效率达94.83%(其中显效42例),B组为95.74%(其中显效30例);A组复发率51.72%,B组为72.34%,但复发病例90.63%(58/64)的复发症状较治疗前为轻。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无显性(P>0.05),复发率差异有显性(P<0.05)。A、B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疗法治疗PAR具有设计合理,疗效显,疗程短等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苍鼻舒胶囊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辛苍鼻舒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炎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鼻炎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治疗后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辛苍鼻舒胶囊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可快速缓解患者喷嚏、流涕、鼻塞等鼻炎症状及鼻黏膜肿胀体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阿罗格长效变应原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阿罗格(NHD)变应原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7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点刺液行标准化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并采用长效变应原混悬液进行脱敏治疗2年,对脱敏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皮肤点刺试验结果:72例患者对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为100.00%,对其他25种变应原有不同的阳性率。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72例患者,单纯吸入性变应原过敏患者4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吸入性变应原合并有食物性变应原过敏的患者2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是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联合使用类固醇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和鼻内窥镜下筛前神经微波治疗116例PAR患。结果:随访1年,显效84例(72.41%),有效26例(22.41%),无效6例(5.17%),总有效率达94.83%。复发60例(51.72%),但90%复发病例的症状较治疗前为轻、疗效仍为显效或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疗法治疗PAR具有设计合理、疗效显、疗程短、复发症状轻等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0例临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氯雷他定治疗组34例,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组33例,联合治疗组33例。分别于治疗前,第7天,第14天对鼻部和非鼻部症状、体征进行评估计分,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疗效;试验前后进行脉搏、血压、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检测并记录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3组均有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组和氯雷他定组。结论:Hl受体拮抗剂的抗组胺作用与皮质类固醇抗炎作用结合,能更有效地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既能治疗急性反应症状,且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评估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人9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了在静息状态与空吞咽状态的吞咽s EMG检查评估与疼痛评定,然后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咬肌、口轮匝肌、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的吞咽时程都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息状况下的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s EMG平均振幅为(6.09±2.19)μV和(6.06±1.82)μV,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空吞咽状态下的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s EMG平均振幅为(35.92±8.14)μV和(34.44±9.13)μV,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息、空吞咽状态下的疼痛评分为(2.95±0.45)分和(3.87±0.91)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7±0.14)分和(0.89±0.56)分(t=5.398,9.104,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鼻炎患者的疼痛评分跟空吞咽状态下的振幅和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s EMG技术可快速检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吞咽过程中相关肌群肌电活动,能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