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鲁南欣康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71例中,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38例应用鲁南欣康加低分子肝素钙;38例应用硝酸甘油加普通肝素钠.结果两组心绞痛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24h缺血总负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普通肝素钠组中的PT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低分子肝素钙组和普通肝素钠组相比PT有差异(P<0.05).结论鲁南欣康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特别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靖玲 《现代保健》2012,(31):141-142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马玉龙 《现代保健》2009,(32):84-85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改变。结果本组56例,显著疗效40例(71.42%),有效13例(23.21%),无效3例(5.35%),其中1例转介入科治疗。总有效率为94.65%。结论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抗栓的作用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纠正脂类代谢紊乱状态,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2 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 0 .6ml,2次/日,共10日,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 显效5 4例(42 .9% ) ,有效6 0例(47.6 % ) ,无效12例(9.5 % ) ,总有效率90 .5 %。治疗后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药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莫基敏  林道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87-358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他们的药理作用。[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及血脂的变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LT和CRP均低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孙继宪 《现代保健》2009,(33):69-7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扩冠、降脂治疗及改善心肌供血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5.45%,对照组总有效率45.45%。结论加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心电图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自身I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理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以奉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ST变化、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心电图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ST变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指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ST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龙宁心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组(6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共用7天,参龙宁心胶囊+低分子肝素组(60例),低分子肝素剂量疗程同上,同时加用参龙宁心胶囊,4粒.3次/日,口服,共1月,1月后分别观察2纽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率,心电图等。结果参龙宁心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参龙宁心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田志斌 《现代保健》2010,(23):82-83
目的 研究内科规范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8例,治疗组在应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2次/d,皮下注射,连用5d。对照组除常规用药外,另加普通肝素12500tlq-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800单位/h,持续24h后改为7500U,2次/d皮下注射,连用5d。两组均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顿服1次,连用2周。结果观察组90例,显效7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90例,显效67例,有效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0%。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总有效率高,而且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宪芹 《中国校医》2014,28(4):310-3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2组,观察其疗效,其中治疗组36例,应用硝酸甘油静滴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硝酸甘油静滴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UAP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强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晨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0.1 g,静脉点滴硝酸异山梨酯(异舒吉)10~20 mg日1次,美托洛尔25~50 mg日1次,地尔硫卓30mg日1次.治疗组40例,在对照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次.观察1周,两组患者年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大致相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而对照组仅为60%.且治疗组显效需要心绞痛控制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赵爱茹 《中国保健》2009,(15):589-58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而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44例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而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9.
陈统才  梁岩 《现代医院》2008,8(12):30-3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险组的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中、高危险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q12h,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病程疗程、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恢复程度和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值得提倡。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险组的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中、高危险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q12h,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病程疗程、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恢复程度和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病情不稳定。其病理机制绝大多数为未完全闭塞的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需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有重要地位。笔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