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士中 《日本医学介绍》1989,10(11):521-522
LAK疗法是一种过继性免疫疗法(adoptiveiummnotherapy)。是将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再经体外培养诱导为非特异性杀伤细胞,然后将这种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回输给患者的方法。Rosenberg等(1985年末)首次报道用本法治疗其他疗法无效的晚期癌症25例,肿瘤缩小者11例,消失者1例。自此之后,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工作,兹总结如下。首先必须确定LAK疗法是否适用于肝癌病人,于是测定了肝癌病人的LA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肝细胞癌(HCC)病例中NK和LAK两类细胞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特别是晚期HCC病例,均显著低下。于是进一步研究了HCC病人LAK活性低下的原因。目前得出下列几点:(1)IL-2不足。HCC病人血清IL-2活性低于健康人,尤其是>5cm的H  相似文献   

2.
对蛋白质等大多数抗原 ,B细胞产生抗体时都需要T细胞的辅助。在B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时 ,只是其抗原受体与抗原的结合的刺激是不够的 ,还必需有B细胞表面的CD4 0分子与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CD154分子结合的刺激 ,T细胞释放IL - 2、IL - 4、IL - 5和IL - 6等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的刺激才能使B细胞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把这样的抗原称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 (Tcelldependentantigen ,TD)或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dependentantigen)。另外 ,也存在不需要T细胞辅助就能产生…  相似文献   

3.
将淋巴细胞与IL-2一起培育,可使具抑制自身及同种癌细胞活性(杀伤活性)的细胞团得到增殖,这种被诱导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1984年,Rosen(?)erg等首次应用LAK细胞治疗癌症。他将从癌症患者获取的淋巴细胞与IL-2混合培养1~2周后,再重输给患者,使其破坏癌细胞。这种疗法称为继承性免疫疗法或简称为LAK疗法。目前,这一疗法作为癌症的免疫疗法,在世界上已受到普遍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日本也已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临床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4.
具有 T细胞受体与 NK受体且显示 T细胞与 NK细胞两方面性质的淋巴细胞称为 NKT细胞 ,具有肿瘤排斥、调节 Ig E产生、清除自身反应性 T细胞等作用。T细胞是具有 T细胞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NK细胞通过 NK受体与靶细胞上的糖蛋白结合而具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既有 T细胞抗原受体 ,又有 NK受体 ,即 NKT细胞 ,多存在于骨髓、肝脏 ,部分存在于胸腺。NKT细胞的 T细胞抗原受体具有独特的性质。虽也属于 αβ型 T细胞受体 ,但似乎只与特定的抗原反应。T细胞抗原受体的 α链 ,是由特定基因编码 ,小鼠为Vx14、人为 Vx2 4。另外 ,一般的 T…  相似文献   

5.
LAK疗法是一种过继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是将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因子白介素-2(IL-2)诱导,再经体外培养诱导为非特异性杀伤细胞。然后,将这种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回输给患者的方法。Rosenberg等(1985年末)首次报道用本法治疗用其他疗法无效的晚期癌症25例,肿瘤缩小者11例,消失者1例,从而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作者用本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者9例。方法是取静脉血,分离出10~9~10~(10)个淋巴细胞,与重组白介  相似文献   

6.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经各种淋巴因子和单核细胞因子作用,增殖分化成抗体生成细胞。B 细胞分化因子(BSF-2)是诱导 B 细胞向抗体生成细胞最终阶段分化的因子。BSF-2是由1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1000。几乎与 BSF-2cDNA 克隆化的同时,明确干扰素β2(IFNβ2)和26Kd 蛋白信号 cDNA 的整体结构。进而,纯化出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HPGF),并确立其 N 末端的部分氨基酸排列。以上结果表明这些因子的分子结构与 BSF-2相同。但重组 BSF-2并无抗病毒活性,BSF-2的一级结构与所有的 IFN 的一级结构亦无显著类似性,故 BSF-2并不是一种干扰素。已发现有各种细胞 BSF-2受  相似文献   

7.
一、发现经过最近,在检查爱滋病(AIDS)及AIDS 相关复合物(ARC)患者时,发现了一种以不明热、全身无力为主,具有种种慢性症状的患者。这种患者的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有不明热时,白细胞不但没有增多,反而有减少的倾向。给予解热药、抗生素时,也未改善其症状,而使用免疫增强剂却收到了效果。为此,研究这类患者免疫能力时,发现其NK 细胞活性明显低下。因此,就这一特征,命名此病为NK 活性低下综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使T 细胞选择性增殖的因子(T 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对这种因子正在进行研究。将其遗传基因进行克隆培养,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将更加明确。其作用除使T 细胞增殖外,还涉及到天然NK 细胞、杀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γ—干扰素的诱导及B 细胞的进一步增殖等许多方面。IL—2与其它肽类激素表现形式相同。在细胞表面存在特异性结合的IL—2受体,由于内山等制作出抗Tac 单克隆抗体,才认识了这种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2与这种受体结合才  相似文献   

9.
对蛋白质等大多数抗原,B细胞产生抗体时都需要T细胞的辅助.在B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时,只是其抗原受体与抗原的结合的刺激是不够的,还必需有B细胞表面的CD40分子与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CD154分子结合的刺激,T细胞释放IL-2、IL-4、IL-5和IL-6等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的刺激才能使B细胞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把这样的抗原称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T cell dependent antigen,TD)或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相似文献   

10.
已知淋巴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L-2)一起培养1~2周,可诱导出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从癌症患者采取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将诱导的LAK 细胞再回输给患者,可使病灶缩小,此种方法被称为LAK 疗法。LAK 疗法与输血医学关系密切。输血中通过血液成分的采取技术,使采取大量淋巴细胞变得容易。并且,LAK 疗法与自家骨髓移植和自家输血的概念亦相近,如果没有采取淋巴细胞的技术和输血知识,就不能可靠地实施本疗法,为使其常规化和迅速发展,下述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抑制细胞机能缺损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问题,已由许多实验动物模型获得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产生种种自身的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作者研究了本病的抑制细胞活性的意义。抑制细胞的活性测定:(1)刀豆素A 诱导抑制细胞是用泛影葡胺——葡聚糖梯度法获得,以后向刀豆素A 反应细胞中加入刀豆素A培养,求出胸腺嘧啶的摄取率。(2)用抗牛  相似文献   

12.
肥胖或脂肪酸摄入过剩可使免疫功能发生障碍,1960年曾报道肥胖者感染率增高。动物观察肥胖小鼠胸腺和脾脏的重量减轻,脾脏单核细胞数,Thy1.2-阳性细胞明显降低,但IgM,IgG斑比正常高,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性细胞毒作用降低,遗传的肥胖小鼠与特异的效应细胞有关。对胖人的观察,正常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为7.1%,而肥胖者可高达18.1%。20%的肥胖者中性粒细胞机能及CMI(细胞免疫),对念珠菌属,PPD反应等迟发型过敏反应低下,而IgG、IgM、IgA正常。其体外的对PHA,淋巴细胞转化轻度低下,而对照组末梢血免疫球蛋白、补体C_3、C_4值无变化。作者观察肥胖儿的肥胖度由20%增至50%,血清总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增加,HDL—胆固醇明显降低,免疫系统指标C_3蛋白明显增加,吞噬细胞受体、诱导异物—C3b—复合体的iC3b机能轻度下降。儿童与成人不同,随着肥胖,免疫蛋白增加,但免疫机能低下。  相似文献   

13.
Morgan(1976)等在用植物凝血素(PHA)刺激的淋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发现了选择地使T 细胞增殖,并能长期传代培养的淋巴因子。此淋巴因子在“国际淋巴因子学术讨论会(1979)”上被命名为白间素—2(interleukin,IL—2),现正在对其免疫反应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已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通过各种方法试用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产生IL—2的细胞有T 细胞、NK细胞等。本实验中作者比较观察了喉癌患者和正常人的末梢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由同种淋巴细胞产生IL—2的  相似文献   

14.
一、免疫增强剂目前使用的免疫增强剂有:OK-432、芸芝多糖K(PSK)、蘑菇多糖(Lentinan)、N-CWS、左旋咪唑(Levamisole)、裂褶菌多糖(SPGBestatin)等。这些免疫增强剂能够激活巨噬细胞、NK 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LAK)细胞等免疫细胞,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栾亦木 《日本医学介绍》1993,14(10):466-467
现已确认,胸腺摘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症(MG)尤其是全身型MG的最好方法。这一报道打破了不能控制的空白。摘除胸腺何以有效的理论根据尚未确立。一、胸腺皮质上皮细胞和正性选择、髓质树枝状细胞和负性选择以分子遗传学为首的新方法对有关胸腺的T细胞分化、选择作用提供了许多新知识。一个T细胞只具有一个种类的T细胞抗原受体(TCR)。TCR和抗原结合与抗体和抗原结合的特征是不同的。TCR的特征是与其他细胞上(如巨噬细胞等的抗原提呈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抗原(多肽)的复合物相结合,即T细胞不与可溶性抗原发生反应。T细胞在简单地成为非活性化样安全瓣的同时,依靠T细胞作用到对手(B细胞或受病毒等侵犯的自体细胞)给予有效活性化。其  相似文献   

16.
NK细胞本是对已转化细胞呈非特异性细胞损害活性的细胞集团。关于其细胞损害机制,有损伤MHC—Ⅰ表达低下或表达缺陷的细胞损害现象,即所谓“自我缺失”假说(missingself hypothesis)。近年来,已陆续分离鉴定出一些NK细胞表达的抑制性受体群。以其对正常  相似文献   

17.
一、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1.TNF 受体的性质;TNF 对某种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影响。TNF 对肿瘤细胞的这种特异作用,认为是肿瘤细胞具有TNF 特异性受体,而正常细胞则没有这种受体的结果。笔者等用人基因重组型TNF 对敏感细胞(小鼠L929细胞)和不敏感细胞(人FS—4细胞)的结合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均有与TNF 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结合后,TNF 进入细胞内,在溶酶体内分解,再释放到培养液中,两种细胞并无差异。而且各种人肿  相似文献   

18.
趋化因子是医学以及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现已证明其有诸多生物活性。比如 ,在炎症发生时趋化因子有细胞粘附及趋化作用 ,血管新生、器官形成、造血调节以及 HIV感染等过程也与趋化因子的活性有关。目前 ,关于新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论文正不断涌现。一些研究 CXC趋化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作用 ,以及 CC趋化因子对 T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生物活性的学术报告也接踵而来。但是 ,有关趋化因子对 NK细胞的作用人们却知之甚少。目前的研究只是证明了 RANTES、MCP-1、2、3、MIP-1α、β等因子对 NK细胞有趋化作用 ,并可…  相似文献   

19.
生物体在各种应激原的刺激诱导下,合成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休克应答(heat shock response),热休克应答普遍存在于从细菌到高等真核生物的整个生物界。HSP具有增强细胞对应激反应的耐受性,保护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稳定,维持细胞生存等功能。除热损伤外,其他许多因素如:低氧、亚砷酸盐、肿瘤、炎症、病毒感染、DNA损伤、氨基酸类似物、重金属、精神刺激因素等可诱导HSP合成。  相似文献   

20.
1.SLE和T细胞、B细胞已知SLE患者出现抗核抗体等各种自身抗体。由于某种机理使这些抗体超越了生理限度,出现了过剩。至于是哪个环节发生了缺陷,目前诸说不一。有人通过动物试验观察到抑制T细胞的抑制被解除,包括自身抗体在内的各种抗体产生过剩所致。因而考虑到人的SLE是抑制T细胞的异常。有些人支持这种见解。Sagawa等人指出,把正常的淋巴细胞用活动期SLE患者的血清处理后,刀豆素(ConA)就不能诱导产生抑制活性,表明这个液性因子是选择性地阻碍抑制性T细胞的一种自身抗体。以上说明有抑制T细胞的障碍。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B细胞本身在接受T细胞的抑制之前,就处于活动旺盛(hyperactive)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