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抗心肌β1和M2的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关。方法以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β1和M2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4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CD)患者、36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和41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抗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抗心肌β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率,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47.7%(22/44),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11.1%(4/36)与正常人12.1(5/41);抗心肌M2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率,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45.5%(20/44),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8.3%(3/36)与正常人9.8%(4/36)。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滴度分别为1∶96与1∶103,远高于单纯性高血压和对照组的1∶40与1∶24的相应抗体滴度(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不仅存在抗心肌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而且其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及正常人,检测该抗体对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并发心肌病变,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单用或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测单用或合并使用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53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卡托普利组83例(ISH7例),平均用药量90.17±19.53mg/d,总有效率73.5%;硝苯地平组79例(ISH7例),平均用药量36.35±11.42mg/d,总有效率74.7%;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组91例(ISH9例),平均用药量卡托普利49.38±10.34mg/d,硝苯地平22.36±8.03mg/d,总有效率92.3%。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组疗效均优于前2组(P均<0.01)。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9%,53.2%,19.8%,以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联合组为最低,卡托普利组次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用胸腺肽α1(Tα1)及联合应用干扰素(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Tα1和IFN联合治疗;B组单用Tα1,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后6月时ALT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至(72.1±4.77)U/L和(73.7±37.9)U/L,较治疗前(226.7±219.4)U/L和(170.1±165.6)U/L明显下降(P=0.0027和0.0003)。HBVDNA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到(130±283)mEq/ml和(373±825)mEq/ml,较治疗前(807±1222)mEq/ml和(883±1438)mEq/ml明显下降(P=0.0019和0.019)。治疗后6月时,具有ALT完全反应者,A组和B组分别为8例(44%)和9例(50%),具有HBV清除反应者A组为8例(44.4%),B组为7例(38.8%)。结论采用Tα1或Tα1联合IFNα1b治疗CHB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远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了解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特别是慢-快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利用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对21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生理性起搏(AAI/DDD)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AAI:53.5±6.1%vs47.2±7.8%,4.95±0.57L/minvs4.20±0.62L/min;DDD:52.5±6.8%vs44.3±0.1%,5.12±0.71L/minvs4.41±0.38L/min;P均<0.01),左房内径(LAD)无明显变化;DDD组E/A比值明显增加(0.98±0.09vs0.87±0.15,P<0.01),AAI组E/A比值呈增加趋势(P=0.057)。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15.9%vs50%,P<0.01)。非生理性起搏(VVI)组术后LVEF、CO明显下降(44.1±4.7%vs48.3±4.3%,3.77±0.42L/minvs4.17±0.85L/min,P均<0.01),LAD明显增大(39.26±2.37mmvs36.81±2.35mm,P<0.01),E/A比值呈?  相似文献   

5.
对近15年收治158例风湿热[含急性风湿热(ARF)136例及风湿性心脏病(RHD)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风湿热发病从未间断,近5年有增加趋势(83/158,52.5%)。136例ARF中96例(70.6%)出现心脏炎,以隐匿型心脏炎诊断者17例,占17.7%(17/96),余79例(82.3%)为典型急性心脏炎;慢性RHD22例,其瓣膜损害以二尖瓣关闭不全(MI)多见(68.2%,15/22),均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死亡3例,其中2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脑栓塞、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难治性CHF、淤血性肝硬化致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死亡。住院期间,ARF患儿,经正规治疗,尤其大剂量较长疗程(1~2月)青霉素静注,严格卧床休息及控制CHF等对症处理,50.0%患儿抗"O"下降或正常,49.1%患儿心脏杂音减轻或消失。认为,坚持长期、规律地药物预防复发及防治IE是降低RHD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动态观察1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病人手术前后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变化,估价STI改变时判断晕厥心肌的价值。结果显示:PTCA后3~5d,STI评价左心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射血前时间/左室射血时间(PEP/LVET)比值,由0.386±0.600增加至0.460±0.070;至7~8d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同期测定的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变化趋势一致。提示PTCA后,系列测定STI,可动态反映左心功能变化。PEP/LVET比值改变可作为判断晕厥心肌恢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感染与非感染诱发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经过及预后的异同。方法对照研究我院107例老年人感染与非感染诱发的AMI资料。结果107例AMI中,40例为感染诱发,占同期AMI的37.4%,为各种诱发因素之首;感染诱发的AMI心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40%(16例);病死率52.5%(21例)。非感染诱发的AMI67例,心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1.9%(8例),病死率19.4%(13例)。两组心脏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是老年人AMI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由感染诱发的AMI心脏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985~1994年确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108例进行分析,并与1970~1984年收治的IE患者43例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显示,近10年来,IE有如下临床变化趋势:①基础心脏病中,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较以往显著下降(P<0.005),而原无器质性心脏病的IE较以往明显增加(P<0.01)。②致病菌中,草绿色链球菌感染较以往明显减少(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较以往明显增加(P<0.05),由条件致病菌原发感染引起的IE较以往增多。③临床表现中,动脉栓塞,脾肿大和杵状指(趾)明显减少,Osler结已罕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EGF受体(EGFR)在大肠癌中表达的意义,并探讨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86例大肠癌组织EGFR,PCNA的表达.结果在86例被检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44例(512%),低分化癌(800%,40/50)、淋巴结转移癌(688%,22/32)较高分化(389%,14/36)、淋巴结未受累大肠癌(407%,22/54)有更高的EGFR表达(P<005).DukesA,B,C期大肠癌的EGFR表达率分别为320%,483%,688%,C期与A期比较差异显著;EGFR阳性大肠癌较阴性癌有更高的PCNA标记(两者PCNAⅠ,Ⅱ,Ⅲ,Ⅳ级的例数分别为4,8,17,15;14,16,7,5;P<005).结论EGFR过表达与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趋势密切相关,并可促使癌细胞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死因探讨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糖尿病脑梗塞(DCI)及年龄、性别配对的非糖尿病脑梗塞者(NDCI)各36例的死因进行了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①DCI组死亡14/36例,NDCI组死亡3/36例;死亡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38.9%vs8.3%,P<0.01)。②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为DCI的直接死因。在导致MOF中,肺部感染、心、肾功能衰竭以及电解质紊乱起了重要作用;脑梗塞类型也与病死率有关。③提出降低DCI病死率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昏迷患者的护理,预防及有效控制感染,慎用降低肾灌注的药物,保护心肾功能及纠正电解质紊乱,以防止MO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151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效果。方法单纯CABG组61例,平均LVEF(40.8±3.7)%,平均塔桥3.6支;CABG合并其它手术组90例,平均LVEF(34.4±7.1)%,平均搭桥1.8支,合并手术包括室壁瘤切除或成形87例,瓣膜置换3例。结果两组分别死亡2例和6例,心律失常和术后低心排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平均随访34个月,随访率为92%,两组各死亡2例,其中3例与心脏因素有关。两组LVEF分别为(55.6±7.3)%和(50.4±11.4)%,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术前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早晚期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ABG对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血管应尽可能应用乳内动脉,以提高远期效果。加强围术期的处理,调整心脏的前后负荷,兼顾心肌氧需和氧耗平衡,必要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左室辅助(LVAD),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临床应用研究(11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法应用国产尿激酶不同剂量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延迟用药的疗效。(1)对1023例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7万U(2.2万IU)/kg]539例和高剂量组[2.3万U(3.0万IU/kg]48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别为67.3%和67.8%,4周病死率分别为9.5%和8.7%,各种严重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两组疗效相似,出血并发症在高剂量组略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值得指出的是,在高剂量组有2例发生了致命性脑出血。认为1.7万U(2.2万U)/kg是安全有效的剂量.(2)延迟治疗的效果。发病后6~12小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5例[应用尿激酶2.0万U(2.6万IU)/kg]与发病6小时内用药组相比:血管再通率低(40.0%对67.5%;P<0.001),4周病死率较高(13.9%对9.1%,但P>0.05);重度心力衰竭发生率也较高(13.0/对6.6%,P<0.02)。说明延迟治疗组疗效明显低于发病6小时内治疗者。  相似文献   

13.
应用超声心动图自动边缘技术(ABD)实时评价21例正常人及31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组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早于收缩功能受损;左房收缩功能(左房做功)及舒张功能(左房贮存)均增加(Afs 49.1±6.4%VS 30.1±5.4%;p<0.05;SAEI41.0±5.0%VS.36.3±4.3%,p<0.05;DAEI70.1±6.8%VS7.1±9.4%,p<0.001);左房左室功能相互联系。因此,在评价高血压心脏功能时,须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1991年8月至1996年4月应用溶栓及PTCA治疗AMI92例,男76例,女16例,年龄46~70岁之间,平均年龄60.2±10.5岁。治疗分为:①冠状动脉内输注尿激酶(ICUK)组32例;②静脉输注尿激酶(IVUK)组41例;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组19例。全组再通69例,总再通率为75.0%,ICUK组、IVUK组、PTCA组再通率分别为75.0%、65.7%和94.7%三组再通率比较有显著差异。三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全组92例,死亡9例,死亡率9.78%,8例发生于梗塞血管未通者,1例发生于血管再通者。ICUK组32例,死亡3例(9.37%),发生心功能不全8例(25.0%);IVUK组41例,死亡5例(12.0%),发生心功能不全11例(26.83%);PTCA组19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PTCA组无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20682人群糖尿病筛查及1566人OGTT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为积极开展对糖尿病的防治,我们在1994年北京地区年龄≥25岁、城市农村各半的20682人群进行标准馒头餐试验,以馒头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者1566人施以OGTT、胰岛素、血脂、尿白蛋白及血压(BP)、ECG检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糖尿病(DM)患病率为3.44%,比1980年增高4.8倍,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为3.26%,北京近郊和远郊农村DM和IGT患病率都明显高于城区(P<0.001)。BMI≥25和BP>18.7/12.0kPa(140/90mmHg)者DM和IGT的患病率明显高于BMI<25和BP≤18.7/12.0kPa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等倍级数递增。本次调查而诊断的DM组中,已并发冠心病者占26.96%,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者占32.8%。  相似文献   

16.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5例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经不同化疗方案治疗,HA方案剂量个体化组治疗19例,完全缓解(CR)率526%;DA方案组治疗8例,CR率50%;HOAP方案组治疗9例,CR率444%;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组治疗9例,CR率111%。HA方案剂量个体化组CR率显著高于LDAraC组(P<005)。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和治疗相关病死率分别为368%和56%(HA)、75%和375%(DA)、444%和222%(HOAP)、333%和111%(LDAraC),DA方案组治疗相关病死率显著高于HA方案剂量个体化组(P<0025)。联合化疗治疗36例,CR率为50%,高于单用LDAraC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72%(17/36),治疗相关病死率为167%(6/36),同LDAraC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年龄与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的关系。方法171例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HRVI,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年龄与HRVI的关系。结果HRVI减低的发生率和平均HRVI在45~59岁组(45例)为57.8%,24.7±9.1;在60~74岁组(70例),为67.1%,22.9±10.3;在≥75岁组(56例)为76.8%,20.9±8.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RVI的变化与年龄(r=-0.2746,P=0.00012)和LVMI(r=-0.4015,P=0.00021)呈负相关关系,而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4283,P=0.00009)。结论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年龄增长HRVI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18.
心率变异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及HR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晚电位(VLP)联合应用对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对84例AMI后两周的患者进行HRV时域及频域分析和VLP检测,并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16.75±7.74(4~29)个月(12例失访)。结果表明:①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事件的AMI患者(15例)的HRV较无严重心律失常事件者(57例)明显下降〔SD:3.879±0.355ln(ms)vs4.077±0.281ln(ms),St.Georges指数:3.677±0.569vs3.929±0.358,LF:4.399±1.179ln(ms2/Hz)vs5.041±0.912ln(ms2/Hz),P均<0.05〕。②HRV对严重心律失常事件预测的敏感性为46.7%,高于LVEF(33.3%)及VLP(26.7%);阳性预测值为30.4%,与LVEF(31.2%)及VLP(30.8%)相近。③HRV分别与LVEF、VLP合用,可明显提高阳性预测值(依次为60%和50%)。提示AMI后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及心脏性猝死与HRV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抗体肌β1和M2的自身全是否与高血压怀心脏病有关。方法 以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β1和M2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4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CD)患者、36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和4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抗心肌β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率,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47.7%(22/24),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11.1%  相似文献   

20.
将10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分为两组,≥70岁组31例,<70岁组75例,均在发病6小时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7%及70.6%(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6.5%及5.3%(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0.49±0.12及0.51±0.14(P>0.05),出血并发症分别为45.1%及20%(P<0.01)。血管再通者与血管未通者比较,病死率分别为2.7%及12.5%(P<0.05),LVEF分别为0.56±0.14及0.44±0.11(P<0.01)。因此认为,溶栓治疗AMI的疗效与年龄无关,而与血管是否再通密切相关。老年AMI患者行溶栓治疗虽出血等并发症高,但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