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尿血"等病证范畴,是由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致病.内因肺、脾、肾三脏虚损,外因为六淫之邪乘虚而入,本虚标实,所以治疗不能只重视脾肾虚损之本,而更要重视对湿热、热毒及血瘀实邪之标的治疗,要标本兼顾,虚实分明;同时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薛博瑜教授认为,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外因感染湿热疫毒之邪,内因正气亏虚,抗邪无力所致。病机要点则为热毒瘀结,肝脾损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提出"清化瘀毒、调养肝脾、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强调分清祛邪扶正主次,注重调补脾胃,重视中医调摄。  相似文献   

3.
刘胜伟教授 ,从医数十年 ,对治疗恶性肿瘤 (以下简称肿瘤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师从刘教授 ,现将刘老师的经验简介于下 :1 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中医从整体上来研究肿瘤的发病 ,认为肿瘤是由外因 (六淫 )、内因 (情志所伤、饮食劳伤等 )致正虚邪实 ,即脏腑失调 ,气滞血瘀 ,痰湿凝聚 ,毒热内结 ,久而积聚成癌瘤。尤其强调正虚在发病中的作用 ,《景岳全书·积聚》曰 :“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 ,多有积聚之病。”脏腑功能衰弱 ,阴阳气血亏虚 ,则使其本虚 ;而肿块的存在 (或残留癌细胞的存在 )及其浸润压迫等有形实邪为标实 ,故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七情内伤等,外因多为外感六淫邪气,邪实伤肾。其病位主要在于肾,又可累及肺、脾等脏腑。其病机特点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虚损为主,标邪以湿热、瘀血、浊毒为主。除此之外,曹式丽教授特别强调,肾络瘀阻为慢性肾脏病的共有病机,风邪入络为诱发或加重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因素。曹式丽教授善从络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病机为肾络瘀阻,主张"络以通为用",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持络脉的通畅。  相似文献   

5.
慢性气管炎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中老年人多发的常见病。病程长、易复发;多在冬季发病或病情加重、夏季缓解或病情减轻;容易逐渐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咳嗽”、“痰饮”、“咳喘”等范畴。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家积累了宝贵的防治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认为本病的内因是“虚”、外因是“邪”。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属于本虚标实的疾病。古代医书载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而受邪,其病则实”。认为肺主治节,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职司清肃,主一身之表,其性娇嫩。因而,或受外感风、寒、燥、热之邪,肺气虚而卫阳不固;或因肺之通调受阻,水饮停聚、使“肃降失常”、“肺气不宣”,从而出现  相似文献   

6.
眩晕的病位在脑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是以本虚为主兼夹实邪的本虚标实证。正气不足是感受外邪外因发病的关键。内因与不内外因多属本虚证或本虚标实,本虚为主。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辨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多变 ,外因多为湿邪疫毒之实邪 ,内因为正气不足 ,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其病理本质为本虚标实 ,即肝郁脾虚为本 ,湿热疫毒羁留为标 ,气滞血瘀的程度随病程的演变发生不同的变化。治疗强调宏微结合 ,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8.
何教授认为,面瘫发病正气先虚为内因,风兼它邪入侵为外因,即本虚标实。针刺治疗当以祛风为首,扶正为要,予分期调治,施透穴针法,运用经验穴,获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胡守友教授认为淋巴瘤的病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多为情志不遂及脾肾亏虚,外因多为外感邪毒,治疗当先审其病因,分别予调畅情志、培补脾肾,并谨防邪毒致病,同时辨证论治,必要时对症处理,并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古籍对过敏性鼻炎的论述,属中医"鼻鼽"范畴;现代学者多认为肺、脾、肾虚损为其内因,风寒异气之邪侵袭为外因;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属本虚标实,其发展、转归与肺的功能状态关系密切;临证治疗多重视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导致风寒趁虚侵入机体的发病机制。文章报道了陈明教授巧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验案,指出过敏性鼻炎治疗除从祛风散寒、益气固表、培补肺脾外,还应注意久病及肾、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发病的始动病机,重视助阳与解表并行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生病、早衰决定因素是内因(正气不足)。《评热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刺法》亦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凋内因是疾病与健康的根据,重视内因在发病学上的重要性.但《内经》不是唯内因论者,不排除外因所起的作用,如《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相似文献   

12.
介绍韩明向教授从风痰阳虚论治慢性咳嗽的经验。韩教授认为,慢性咳嗽为外感和(或)内伤导致肺系受病,肺气上逆而发;风滞于肺,余邪未清是发病的外因,肺、脾、肾阳虚是发病的内因,为病之本,继发痰饮为病之标;治疗上外感者祛风散邪,内伤者分别予以温肺化饮、温脾消饮、温肾蠲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医理论及临床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病因学分析,外因是邪毒外侵,内因是正气亏虚,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疫毒之邪和瘀血痰浊内结是标,脏腑气血亏损是本。病位在肺脾肾。临床研究,包括固定的中药方剂研究及单味药的筛选,艾滋病的针灸防治。总结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主要是针对机体的整体状况辨证论治,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HIV病毒,从而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达到带病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肝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当于痹证范畴。中医痹证病因可分为外因、内因,风寒湿邪是外因,肝失候外是内因,外因是痹证条件,内因是痹证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致病作用。正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师传》曰:“肝者主为将,使之以候外。”其意指:肝主疏泄,尚涵敷布阳和之气,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和以抵御外邪。“肝为风脏”,“风气通乎于肝”,“风为百病之长”,肝失候外,卫阳失布,外邪风寒湿入侵形成痹证。“直接深入其所主的筋骨肌肉,或直接危及脏腑,引起筋痹,骨痹,肌痹或肝痹、肾痹、脾痹”。其中筋痹、肝痹与今RA极相似…  相似文献   

15.
积科 《陕西中医》1992,13(8):362-363
本文认为慢性无黄疸型肝炎以正气虚弱,免疫功能失调为内因,外因是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病变部位以肝为主,累及脾肾,病理因素为湿痰、瘀血,以虚为主,虚中挟实。  相似文献   

16.
补肾健脾以治根本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不外乎正气不足、邪自外侵、经络阻滞等因素。其病机实质为本虚标实。这类痹证之成因与一般痹证不同 ,它不仅局限于风寒湿之外因 ,而且还兼有肾阳虚、气血亏虚、瘀滞等诸多内因。明代医家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指出 :痹证病因多端 ,均属“标”证 ,惟有肾虚 ,才是其“本”也。类风湿的病位在肾 ,而骨又为肾所主。又因类风湿久病不愈 ,久病多虚 ,久必及肾 ,以脾肾最为重要。因此 ,治疗上应补肾健脾 ,这是治本病之根本。补肾应分补肾阴、补肾阳。关节痛烦、筋脉拘急牵引、动则加剧、低热盗汗、日轻夜重…  相似文献   

17.
介绍朱生樑主任医师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朱师认为,该病外因湿,内因脾,重因情,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多属本虚标实,应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同主症的特点,并指出治疗本病痛则理气,泄当健脾,秘在柔和,以明主次、分标本、畅情志、调饮食为要。  相似文献   

18.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可见于中医“咳嗽”、“上气”、“痰饮”等证中的相关论述。咳嗽是其主要症状,其与痰饮的关系最为密切,有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痰不多,肾不伤咳不喘”。“痰饮阻肺”是其发病机制,辨证关键在治痰。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外因是邪,内因是虚,痰饮阻肺是标,肺脾肾功能失调是本。因老年人有其不同的生理、病理  相似文献   

19.
杨红娣 《新中医》2015,47(1):240-241
介绍夏翔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经验。夏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一般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多为患者自身禀赋薄弱,元气不足,表卫不固;外因则是感受风邪,侵犯机体,损伤脉络。病机特点是正虚邪实,元气亏虚为本,风邪留恋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祛风固卫,清营凉血为大法,从而达到扶正托邪的功效。治疗本病善于从风论治,运用大量祛风药以抗过敏,祛紫癜。  相似文献   

20.
罗俊华  巴元明 《光明中医》2014,29(2):226-228
邵朝弟教授行医五十余年,擅长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在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面亦有独到见解。根据其发病特点,邵朝弟教授指出脾肾亏虚是内因,外感时邪是外因,并提出了“补益脾肾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贯穿始终”的治则,为临床医家对本病的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