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创伤骨科患儿、家属与责任护士疼痛评估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因创伤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患儿、家属及其责任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Oucher Scale疼痛评分作为疼痛评估工具, 采用Kruskal-Wallis法分析比较患儿、家属与护士在入院时、术前、术后返回病房时、术后6 h、术后24 h及出院时疼痛评分是否有差异, 并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进行续后分析确定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基于Kruskal-Wallis法分析结果, 患儿、家属与护士在入院时、术后及术后6 h的疼痛评估均值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续后分析结果显示, 患儿与护士、护士与家属、患儿与家属在入院时及术后6 h的疼痛评估均值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与家属、护士与家属在患儿术后返回病房时的疼痛评估均值也有显著差异(均P<0.05), 但患儿与护士在患儿术后返回病房时的疼痛评估均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患儿在入院时疼痛程度较高, 术前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士主动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婴幼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20)采用传统的镇静、镇痛方法,患儿躁动或主诉疼痛时护士根据医嘱被动执行镇静、镇痛治疗;研究组(n=20)患儿术后即由监护医师开出小剂量镇静、镇痛药物持续静脉泵入的医嘱,护士根据FLACC、Ramsay评分对患儿的疼痛及清醒程度进行判断,在药物安全剂量范围内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保持患儿处于安静清醒状态。术后镇痛期间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术后6、12、24 h由床位护士观察并记录患儿镇痛镇静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12、24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更平稳(P<0.01),且呼吸机使用、监护室滞留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疼痛评估、疼痛监测、疼痛护理等规范化疼痛管理可改变被动的常规疼痛护理,确立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中的主导地位,对降低术后疼痛级别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 目的 评价父母-护士共同参与的疼痛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期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对照组患儿30例及实验组患儿30例, 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 评估两组患儿术后第2~7天的疼痛情况。对照组父母不参与疼痛评估,仅参与非药物性止痛措施,实验组父母参与疼痛评估和非药物性止痛措施。结果  术后第2~4天,实验组患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第5~7天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父母-护士共同参与的交互式疼痛护理能有效减轻先心病患儿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沈铖姬  陈洁  唐碧云   《护理与康复》2016,15(7):675-677
目的观察改良疼痛评估图在骨科患儿术后疼痛评估中的效果。方法将74例骨折患儿按改良疼痛评估图使用前后进行分组,使用前收治的患儿34例为对照组、使用后收治的患儿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改良疼痛评估图、对照组用传统疼痛评估工具。比较术后医生疼痛处理时间及患儿家长对患儿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医生疼痛处理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患儿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护士处理方法、医生处理方法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改良疼痛评估图可提高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儿外科急症患儿术后止痛泵的使用及护理现状。方法选择148例急症术后患儿,分别于术后1,2,4,8,24,48h评估手术切口疼痛的程度,是否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锥体外系反应等。结果绝大部分患儿在使用止痛泵的情况下,仍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及不适。结论术后镇痛不能完全依靠止痛泵,合理发挥护士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可有效地减轻患儿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在儿童术后疼痛评估中的行为、经验和看法。方法: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名儿童医院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护士在儿童术后疼痛评估中的角色定位和期望以及临床执行术后疼痛评估时的能力和行为,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护士、医生、患儿、家长四者之间的关系,特殊的临床情境,疼痛管理政策以及护理教育等。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具体有效的疼痛评估指导,是临床护士无法创造性发挥其专业优势,减轻术后儿童疼痛的主要原因。结论:目前我国需要从护士自身的观点和需求出发,对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护理教程、管理政策的正确与否,以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重新评估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护士、家长,患儿三者使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对儿童术后疼痛评估的准确度,并评估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年龄5~12岁,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患儿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由患儿、家长及护士分别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患儿、家长、护士互相之前均不了解他方的评估结果.然后,在患儿离开PACU返回病房之前,再进行1次同样的评估.结果 回收有效数据31份,手术类型包括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矫形手术、腔镜手术等.患儿转入PACU及转出PACU时,家长评估与患儿自身评估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48(95%CI,0.897~0.975)和0.938(95%CI,0.877-0.970);护士评估与患儿自身评估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61(95%CI,0.922~0.981),0.972(95%CI,0.944~0.986);家长评估与护士评估的组内相关系数则为0.924(95%CI,0.850~0.963),0.921(95%CI,0.844~0.961).结论 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的年龄适用范围较为宽广,患儿、家长和护士使用NRS对患儿术后疼痛进行评估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11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资料,结合护士CRIES疼痛评价方法和家长疼痛问卷调查,正确评估患儿疼痛,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创造好的休养环境,用药物及安抚法、注意力转移和催眠术减少患儿疼痛,为小儿术后顺利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管理在儿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Salter截骨+股骨旋转截骨术后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0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诊断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84例.其中2013年7月—2014年10月的患儿术后采用传统药物镇痛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0月的患儿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传统镇痛组(38例),术后单纯依靠镇痛泵止痛,并由护士根据患儿表现进行控制;多模式镇痛组(46例)采用口服布洛芬+切口持续冰敷+护士控制的镇痛泵进行镇痛.使用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比较2组患儿的疼痛、计划外疼痛呼叫次数和镇痛泵药物用量,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 h和72 h,多模式镇痛组患儿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传统镇痛组;且在术后72 h内,多模式镇痛组患儿因疼痛发起的呼叫次数和使用的镇痛泵药物量显著少于传统镇痛组(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管理,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方法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并减少疼痛引起的呼叫次数,是一种对儿童有效、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以麻醉护士、外科护士、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共同参与的围术期多学科合作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加速术后康复(ERAS)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3)和干预组(n=53)。对照组采用外科医生和外科护士常规的围术期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采用ERAS理念下以麻醉护士、外科护士、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共同参与的围术期治疗及护理。比较2组患儿麻醉复苏留观时间、术后6 h内平均疼痛评分、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首次进食饮水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照顾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在麻醉复苏留观时间、术后6 h内平均疼痛水平、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首次进食饮水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照顾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模式联合ERAS理念提高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麻醉复苏质量,促进了患儿术后生理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患儿照顾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患者疼痛的自我评估与护士评估的差异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选择心胸外科、胸外科病房,于停用自控式止痛泵后4h,以0~10分数字疼痛评估量表,评估284例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强度,同时收集配对的护士疼痛评估记录,对患者的疼痛自我评估与护士评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3.4%的患者主诉有术后疼痛问题,患者主诉疼痛的平均值为(6.97±1.29)分;护士评估平均值为(4.23±1.72)分,83.5%的患者疼痛被护士低估,10.6%的患者疼痛被护士高估,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护士的疼痛评分差异显著.结论 关于开胸术后的疼痛程度,护士评估与患者自评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护士对开胸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过低.临床护士应重视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主诉,加强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专科护士陪伴式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多指(趾)畸形手术治疗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96例先天性多指(趾)畸形手术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专科护士陪伴式护理, 对比两组患儿的相关时间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复苏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复苏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护理方法对患儿疼痛程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专科护士陪伴式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复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显著缓解患儿术后疼痛感, 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疼痛教育培训对护士术后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很多镇痛方法特别是病人自控镇痛 (PCA)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术后疼痛 ,但仍有 5 0 %~ 70 %的病人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1 ] ,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近年在欧美流行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的最佳模式 ,即以护士为基础 ,以麻醉医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护士在术后疼痛管理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因此 ,提高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是术后镇痛的关键。国外研究提示 ,疼痛的相关教育能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态度 ,从而有效地帮助病人控制疼痛[2 ] 。国内未见相关报道 ,为提高护士对术后疼痛管理知识的水平和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冥想训练减轻学龄期(6~14岁)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入院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日指导冥想训练1次,共3~5次,术后出现疼痛时由护士指导患儿进行冥想训练来镇痛;对照组患儿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术后出现疼痛时则按医生的医嘱给予盐酸布桂嗪(强痛定)镇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术后3d内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和出现疼痛的例数。结果两组治疗后2h的VAS、心率和血压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3d内各个时间点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疼痛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冥想训练能够有效减轻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增加其舒适度,有利于心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护士对术后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临床护士疼痛管理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11名外科护士进行调查,了解外科护士对术后疼痛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211份,回收211份,有效回收率100%。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相关知识得分较差(46.94分±10.63分);其中对疼痛评估的重要性、疼痛的主观性回答正确率高于95%;对于术后疼痛评估开始时间与评估内容的正确率低于6%。不同学历、职称、职务、年龄、工作年限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疼痛课程培训护士的掌握率明显优于未接受培训者(P0.05)。[结论]外科护士对术后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应加强外科护士的术后疼痛知识培训,提高其参与术后疼痛管理的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6.
疼痛教育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疼痛教育提高护士和患者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提升护士对疼痛护理处理能力,使患者术后能得到优质的镇痛服务。方法对病房护士及住院患者进行疼痛知识培训,比较他们学习前后对手术镇痛的认知,提高护士疼痛护理技能。结果通过学习,病房护士和患者对疼痛及镇痛药的不正确观念得到转变,所有被调查的护士和患者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识明显好于学习前,在评估疼痛的认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士能主动参与疼痛护理,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护士和患者对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使其术后能得到优质的镇痛护理服务,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医医院外科护士对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及护理质量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月选取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外科系统工作的81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静脉自控镇痛基础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81名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平均得分为(47.03±9.74)分,不同学历、职称、护龄的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药物镇痛知识、静脉自控镇痛知识缺乏,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不佳,普遍存在忍痛现象。结论中医院外科护士的术后疼痛认知亟须提高,管理者可通过强化护士疼痛管理专项培训、加强多学科协作的术后疼痛管理、积极发挥中医特色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等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外科护士对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对其的影响,为外科护士进行更为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主要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以三角交叉检视法对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护士的深度访谈和观察以及护士和患者问卷调查等资料收集,共回收患者问卷98份,护士问卷25份.运用持续比较方式进行资料分析,归纳出影响护士术后疼痛管理的相关因素,并予以干预措施,交叉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水平和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管理的知识水平和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后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亦较干预前有显著的提高.外科护士自我意识提升影响术后疼痛管理水平的理论模型包括概念结构、促进因素和结果3个部分.结论 外科护士自我意识的提升可提高术后疼痛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护士与患者对腹部术后疼痛认识差异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普外科、胃肠外科护士与患者对腹部术后疼痛的认识差异,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应用数字评分法对102例腹部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及32名专业护士对患者的疼痛认知进行问卷调查,计算分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活动、咳嗽、胃管、注射操作痛与护士的评估判断有显著性差异,引流管牵制痛、排尿困难痛及尿管牵制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护士低估了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本调查利于指导护士在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为腹部术后患者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调查某中医医院外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以及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护理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以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和态度问卷》对某中医医院81名外科护士进行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调查,以及静脉自控镇痛知识掌握能力、临床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护理质量现状调查,分析其对术后疼痛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结果: 81名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47.03±9.74),不同学历、职称、护龄对护理人员疼痛知识与态度得分无相关性(P>0.05)。外科护士药物镇痛知识、静脉自控镇痛知识缺乏,并影响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护理质量,同时术后患者普遍存在忍痛现象。结论:全面及深入地开展疼痛知识继续教育,改变护士疼痛管理行为,对术后患者进行多形式疼痛健康教育,探讨以护士为主体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及有中医特色的疼痛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