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与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风险,分析此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9-05手术治疗的449例胫骨骨折,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组,分为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内科疾病、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红细胞压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输血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19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远端血栓180例,远端血栓13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胫骨中段骨折患者与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胫骨近端骨折、术前D-二聚体、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D-二聚体、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红细胞压积是胫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胫骨中段骨折与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医师应警惕年龄大、近端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长、贫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胫骨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折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血浆阅-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对106例老年病人骨折后早期血浆D-二聚体化验及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 结果,统计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好发部位。结果1.老年人骨折第二天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的发生率为17.0% ( 18/106 ),其中下肢骨折血栓发生率26.9% ( 7/26 ),骨盆与髋部骨折血栓发生 率15.6% ( 10/64 ),上肢骨折血栓发生率8.3%( 1/12 )和脊柱骨折血栓发生率0/4。2.发生下肢深静 脉血栓的病例以胫后静脉血栓(11例)和小腿肌间支静脉血栓(9例)最常见,其中4例病人同时发生 胫后和肌间支静脉血栓。3. D-二聚体化验值低于500 ug/L的47例老年骨折病人中有6例下肢深静 脉发现血栓。结论老年人骨折后早期即可形成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更是高发人群。血浆D-二聚 体化验值低于500 ug/L不能完全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形成组(n=30)和未形成组(n=370)两组,对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骨折类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P0.05),不包括性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骨折部位、糖尿病(P0.05),不包括高血压冠心病(P0.05)。结论影响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骨折部位、糖尿病,临床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将患者的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未采用中药预防的32例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探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康脉Ⅱ号胶囊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未采用中药预防的32例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探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康脉Ⅱ号胶囊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四年来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基础疾病等。结果是否服药、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P0.05;骨折类型、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及是否服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骨折类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且伴基础疾病者围手术期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积极给予药物预防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DVT)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对18例骨折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手术、疼痛、肢体固定、全身病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结论骨科医疗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骨科病人DVT的高危性,积极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血管意外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自1996年6月~2002年6月共进行脑血管意外髋部骨折手术145例,其中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42例,分析其形成的因素和治疗效果。结果有老年脑血管意外的髋部骨折手术1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9%。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差异不大,全静脉血栓发生的较多,患侧发病率高。结论患脑血管意外的易发生髋部骨折,患脑血管意外的髋部骨折术后可能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预防重于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规范化预防性抗凝治疗下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363例,年龄(66±5)岁,男性114例(31.4%),女性249例(68.6%)。将患者分为股骨颈骨折组(n=187)和非股骨颈骨折组(n=176)。按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规范化血栓预防,对围手术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 结果骨折组患者中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2例并发肺栓塞;非骨折组中6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并发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05)。骨折组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于术前,3例发生于术后;非骨折组6例患者均发生于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和术后均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这类特殊的群体,术前血栓防治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早在 19世纪魏尔啸就提出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经近百年来医学界的验证 ,以上三大因素被公认。根据本病的发病原因 ,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创伤、手术、骨折、产后、癌肿等密切相关。1 创伤、骨折长期以来 ,根据文献报道及临床观察 ,认为魏尔啸提出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往往同时存在 ,互相作用。创伤及骨折的患者 ,既有血管壁的损伤 ,又涉及到卧床制动、血流滞缓、以及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01收治的75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前1d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超检查出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占8.00%。40岁以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40岁以下者;股骨骨折和多发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胫腓骨及内外踝骨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术前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深静脉血栓进行筛查,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遵医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主动自觉遵医,有效预防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位置与下肢骨折部位的关系。方法我院创伤骨科2017年1月至6月单侧下肢骨折、且彩超检查出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93例,观察血栓发生的左右侧是否与骨折左右侧一致,并观察血栓的具体位置,了解血栓分布的具体特点。结果 93例患者中有75例(80.63%)深静脉血栓发生在骨折肢体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在骨折肢体同侧的相关系数为r=0.67,为正相关,显著相关。93例患者共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146处,其中肌间静脉血栓80处(54.79%),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发生血栓的比例。结论下肢骨折发生后,血栓一般发生在骨折同侧,发生于小腿肌间静脉丛的血栓明显高于发生于其他位置的血栓。  相似文献   

15.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2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及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5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40例中有发病诱因者136例(56.7%),未发现明确发病诱因者104例(43.3%)。结论:恶性肿瘤及各种手术尤其妇产科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住院卧床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凤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4):383-384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可及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治疗后患肢肿胀消退,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肺栓塞、下肢软组织坏死、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通过对高危患者的术前评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患者认识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以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老年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7例老年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相关DVT危险因素共21例,占56.8%(21/37),骨折史9例,以骨折后并发DVT最多。手术治疗3例,有效2例,好转1例;非手术治疗34例,有效30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 对老年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四通胶囊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下肢骨折手术患者240例.其中80例患者行四通胶囊口服治疗10 d,8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0 d,80例患者纳入空白对照组.定期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并记录患肢情况.[结果]接受四通胶囊治疗的患者中仅4例发现深静脉血栓,无1例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患者中8例发现深静脉血栓,但因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停止治疗的患者有11例.空白对照组治疗的患者有28例发现深静脉血栓.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四通胶囊对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