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病毒(rhinovirus,RV)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可以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毛细支气管炎等。其中毛细支气管炎是引起2岁以下婴幼儿喘息发作的主要病因,患病率逐年增加,早期研究认为主要病原学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但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毛...  相似文献   

2.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与喘息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 ,相当一部分患儿随后出现反复喘息 ,部分转化为哮喘。本文通过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Th1/Th2细胞功能变化 ,探讨Th1/Th2细胞功能变化与喘息发作的关系。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观察组 4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40d~ 1岁 ,平均月龄 7.0± 2 .8个月。为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住院患儿。均符合 1987年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毛支诊断标准[1] ,鼻咽部脱落细胞RSV抗原阳性 ,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史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照组为健康婴儿 2 0例 ,男…  相似文献   

3.
丙种球蛋白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及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评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机理,比较26例IVIG治疗组和30例常规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IVIG治疗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4.0天±1.1天比5.2天±1.4天,5.4天±1.5天比6.5天±1.8天,P分别<0.001和<0.05),而住院天数则无显著差异(9.0天±2.2天比10.3天±3.1天,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VIG治疗后3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RSV毛支的发病过程。IVIG治疗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但单剂(0.25g/kg)对血清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免疫荧光法、以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研究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及感染后反覆喘鸣儿的T抑制细胞的变化。急性期CD3、CD4、CD5细胞均明显减少,出院时CD3细胞明显增多,CD4细胞呈升高趋势,CD3细胞变化极少。感染后反覆喘鸣儿CD8细胞亦呈低水平状态,与正常儿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期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不伴喘鸣的RSV阴性患儿相比前者CD3、CD8量少,但不呈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提示T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CD8细胞参与了RSV毛细支气管炎喘鸣的发病与转归。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且与后期哮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其具体发病机制和免疫、氧化应激等机制有关。近来研究发现谷胱甘肽可能在保持气道上皮完整性,抵御肺部损伤与炎症等方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谷胱甘肽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威胁儿童健康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毛细支气管炎显著增加了儿童哮 喘的发病风险,研究毛细支气管炎向哮喘发展的相关因素是近年研究热点,它有助于深入认识哮喘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哮喘提供新的防治措施.目前研究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在遗传学、免疫学、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等方面影响着哮喘的发展,而毛细支气管炎是否直接导致儿童哮喘的发展,通过预防毛细支气管炎能否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A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亚型感染情况及其所致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1)对1995年冬 ̄1997年春住院的85例临床拟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进行鼻咽分泌物病毒培养、抗原检测及RSV阳性分离株的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亚型鉴定;(2)分析亚型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共培养出RSV22株,阳性率为26%,经鉴定全部为A亚型株;(2)22例A亚型RSV毛细支气管炎中幼婴(1 ̄  相似文献   

8.
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和预防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急诊住院的常见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发现,鼻病毒是其第二位病因.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发病高峰年龄在2~8个月.RSV通过呼吸道传播,对RSV感染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至今对毛细支气管炎仍无特效治疗.利巴韦林雾化、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heliox等都曾应用,但疗效仍有争议.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和palivizumab可用于预防性治疗,但药费昂贵,仅限用于高危患儿.目前,RSV减毒活疫苗和以蛋白质亚单位为基础的疫苗均在研制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流行病学、病毒免疫学、治疗、预防以及疫苗研究的进展,希望对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重庆地区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在重庆地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感染情况,比较hMP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检测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RSV、腺病毒(Ado)、流感病毒(Flu)A、B、副流感病毒(Para)1、2、3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上述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L基因和M基因。结果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检出率为65%,在病毒阳性检出标本中RSV感染占63.4%(33/52例),Flu-B(3/52例)和Para-3(3/52例)均占5.77%,Para-1占1.92%(1/52例),Flu-A与Flu-B混合感染占3.85%(2/52例);80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发现10例为hMPVL和M基因同时阳性,其中单独hMPV阳性7例,3例为RSV与hMPV合并感染,hMPV阳性占病毒阳性检出标本的13.46%(7/52例),hMPV与RSV合并感染为5.77%(3/52例)。结论RSV仍然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首位病原,约为41.25%;hMPV感染在重庆地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居第二位,约占8.75%(7/80例),仅从临床表现上很难鉴别hMPV感染与RSV感染。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引起婴幼儿喘息的最常见的疾病,与婴幼儿反复喘息和哮喘有密切关系.有关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对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多样,但疗效多不肯定.文章就近年来对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和预防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沐舒坦雾化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的变化。结果沐舒坦雾化组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胸部X线检查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7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伴有血清IgG 下降,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低下和外用血T 细胞数量减少.29例采用IVIG,治疗组与43例对照组比较,血清IgG、B细胞增殖功能、T_3~ 对细胞、T_4~ 细胞、对细胞、T_4/T_8比例均有明显提高;喘憋、肺部体征消失、胸片吸收时间及平均住院日也明显缩短,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本文认为大剂量IVIG 对RSV 所致的毛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为治疗本病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5d~28个月RSV毛支213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5d~6个月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65.45%)最高,而6个月~l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1岁以上儿童;并中重度贫血的RSV毛支患儿易发生心力衰竭(65%);早产儿RSV毛支患儿易并心力衰竭(57.89%)和呼吸衰竭(26.32%)。结论 RSV毛支易并心、脑、胃肠道损伤,贫血、早产、低龄等是并各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3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紫绀时间、咳嗽、喘息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VIG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且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关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也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近来研究发间充质干细胞在减轻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修复气道损伤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越性.该文就近年来对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毛细支气管炎患婴肺功能检测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肺功能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毛支婴儿(其中RSV感染22例)急性期、恢复期及16例正常组婴儿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毛支急性期呼吸频率(RR)增高、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达峰容积时间比(vPTEF/vE)均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R、tPTEF/tE及vPTEF/vE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恢复期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急性期RSV感染毛支患儿tPTEF/tE、vPTEF/vE下降更明显,与非RSV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恢复期RSV感染患儿与非RSV感染患儿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毛支急性期,肺功能呈现小气道阻力增高、阻塞性通气障碍改变,恢复期小气道功能好转,说明小气道功能异常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同时在急性期RSV感染比非RSV感染引起更强的下呼吸道阻塞的肺功能表现。婴儿肺功能检查是判断病情、评估疗效、推断预后的实用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否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反复喘息的发生.方法 选择2003年7月-2004年12月住院的RSV毛支患儿200例,入院后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1/TH2水平及肺功能.毛支治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3个月,对照组未给予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肺功能.停止治疗后继续观察2年,了解吸入激素3个月对患儿反复喘息发生的影响.结果 ①毛支治愈后的3个月内,治疗组无症状天数为(78.92±8.03)d,对照组为(74.83±9.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个月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③治疗组按吸入激素疗效分为毛支后喘息组和未再喘息组,这两组患儿入院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1/Th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停止治疗后2年两组患儿喘息再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毛支患儿治愈后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3个月,可改善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升高、Th2功能亢进者,治疗期间可以减少毛支后喘息再发.吸入激素3个月不能减少停药后2年内喘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住院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其详细机制仍未阐明,也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在其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该文就近年来Notch信号通路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患儿血、痰中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轻-中度毛支炎组22例,重度毛支炎组11例,另选择无喘息非RSV感染性肺炎患儿12例作为对照(肺炎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和痰中LTC4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轻-中度毛支炎组、重度毛支炎组、肺炎组血清LTC4水平分别为(76.96±28.19)pg/ml、(103.53±16.85)pg/ml、(18.14±7.49)pg/ml;痰中LTC4水平分别为(31.83±19.14)pg/ml、(67.11±15.11)pg/ml、(6.81±2.90)pg/ml;恢复期血清LTC4水平分别为(36.04±16.38)pg/ml、(52.27±17.03)pg/ml、(18.14±7.49)pg/m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9,P<0.001;F=15.50,P<0.001;F=44.43,P<0.001).治疗后轻-中度和重度毛支炎组血清LTC4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毛支炎患儿血和痰中LTC4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情的轻重相关.  相似文献   

20.
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卜以下呼吸道梗阻所敛的喘憋为特征[1].现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机制、治疗综述如下. 1 毛细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占70%以上,其外壳中F和G精蛋白是形成RSV中和抗体的惟一成分,是疫苗研究的主要目标.RSV分为A、B两种亚型,流行季节可同时传播,但有报告显示RSV-A型较B型感染可引起更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