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1],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内异症与免疫炎性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2].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达10%。虽然,内异症是良性病变,但其病理过程表现出浸润、转移等恶性疾病的特征。目前,有关内异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膜联蛋白家族成员——膜联蛋白Ⅰ(annexinⅠ)可能为内异症疾病相关蛋白。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及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annexinⅠ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annexinⅠ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具有临床病变的广泛性和病理表现的多形性的特点 ,虽属良性疾病 ,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 ,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内异症发生组织学改变 ,成为癌瘤[1 ] 。因此 ,内异症的恶变及其与癌瘤的关系日趋受到关注 ,并对研究内异症有重要意义。一、内异症的恶性行为和恶变1.内异症的生物学行为 :内异症具有与恶性疾病相似的表现 ,如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 ,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 ,对其他组织或器官侵袭和破坏。但内异症病灶中没有癌细胞 ,即内异症恶性表现只限于生物学行为上。2 .内异症恶变组织学上的连续性 :目前内异症…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般为良性过程 ,但据文献报道 ,内异症的癌变率为 1% [1] 。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异位内膜组织、内异症癌变组织DNA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MI) ,从分子水平探讨微卫星MI在内异症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材料及方法1 病例来源 :选择我院 1986年 1月~ 1999年 11月 ,住院并手术治疗的卵巢内异症癌变患者 2 1例 (内异症癌变组 ) ,卵巢内异症患者 2 2例 (内异症组 )。内异症癌变组的标本选择 ,每例患者选择 2块石蜡组织 ,1块为肿瘤实质乳头组织 ,另 1块为自身正…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现代定义为内膜细胞在异位生长、发育、出血并引起症状[1]。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及不孕。根据内膜异位的位置不同,EMS主要分为卵巢内异症、腹膜内异症与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其中深部浸润型内异症被认为是最严重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突出的症状,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和肛门坠痛等[1]。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是造成内异症疼痛的主要病理类型。内异症疼痛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甚至导致抑郁状态。由于其不易治愈及易于复发的特点,内异症疼痛的治疗越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及相关因素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具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的临床病理特点[1].研究发现,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2],且其水平变化与内异症的临床期别有关[3].但目前对不同类型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变化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不同类型内异症及相关因素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进行归纳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病因不清。根据Sampson的种植学说,子宫内膜随经血逆流入腹腔导致发病。近年人们开始关注异位种植的“种子”,即内异症患者正常位置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的特性,以探讨其发病机理。现将有关内异症在位内膜的研究综述如下。一、在位内膜变化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一)细胞凋亡率降低Ding等[1]研究发现,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在增殖早期和分泌晚期达高峰,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妇女低3~4倍。患者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较相应的在位内膜更低[2],并且异位内膜细胞对…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主要讨论内容1.在位内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地位2.内异症的临床病理类型、病变特点与临床症状的关系3.内异症手术治疗的进展和争议4.内异症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前景5.内异症不育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6.内异症恶变问题7.内异症患者绝经后激素替代的现代观8.内异症复发的诊断及治疗在位内膜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地位郎景和教授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不清。近百年来以Sampson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为主导理论,但经血逆流是妇女月经期常见的现象,可发生于80%~90%的月经周期,但临床上仅10%~15%育龄妇女罹患内异症,这是Sampson学说无法解…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 ,经血逆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发病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 ,内异症发病还需具备逆行的内膜细胞侵入性、粘附性、增殖能力增强 ,腹腔的内环境适于异位内膜细胞的植入及增殖等因素。现将内异症子宫内膜及腹腔液成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内异症子宫内膜的变化1 侵蚀性及粘附性增强 :研究发现 ,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中的纤溶酶原、尿激酶及其受体含量显著高于在位内膜[1,2 ] 。同样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1、MMP 3、MMP 2及MMP 7表达量增高 ,而MMP的组织抑制剂 (TIMP) 1及TIMP 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3]…  相似文献   

11.
手术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的内异症患者增多,我院3年来诊治切口内异症患者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不孕症的病因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不孕症检查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不孕症患者伴有内异症的比例可能高达50%以上[1].对于大多数伴有内异症的不孕患者,体外受精.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异位内膜的种植、生长和侵袭均依赖新生血管形成,建立并维持新的血液供应,使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存活,从而促成内异症发病并且反复发作.由此可见,内异症也属于一种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目前认为,新生血管形成是内异症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过程[1];新生血管有两种细胞构成,即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周细胞是微血管壁位于内皮细胞外并包绕着内皮细胞的细胞[2].它与内皮细胞的关系对血管生成的调节极其重要,为探讨内异症病灶新生血管周细胞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内异症的血管生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尝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鸡胚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类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到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采用分组对照研究,内异症对照组和非内异症对照组为分别种植内异症及非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药物对照;内异症实验组和非内异症实验组为分别种植内异症及非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使用抗VEGF抗体作用的鸡胚模型。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细胞增殖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成功构建了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鸡胚模型。内异症实验组细胞的凋亡强度[(6.9±0.8)分]比内异症对照组[(5.4±1.1)分]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内异症实验组细胞的凋亡强度[(6.7±0.9)分]也高于非内异症对照组[(5.0±0.9)分;P〈0.05]。内异症实验组的MVD[(4.9±1.2)条]比内异症对照组[(9.1±3.0)条]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内异症实验组的MVD[(4.2±1.1)条]也低于非内异症对照组[(6.9±1.6)条;P〈0.05]。细胞增殖强度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子宫内膜鸡胚模型可作为研究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形成及抗血管形成的动物模型;抗VEGF抗体可能是通过促进内膜细胞的凋亡,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抑制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胞种植、生长的目的,而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也是妇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简述了内异症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四个热点问题:内异症与疼痛、内异症与不孕、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和内异症的复发,旨在探讨内异症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在子宫外出现子宫内膜样的腺体或间质.疼痛是内异症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痛经、性交痛、排便痛及慢性盆腔痛.内异症疼痛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以往的研究认为,疼痛的类型和程度与内异症的分期、内异症病灶的大小、深度及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而与前列腺素及激肽、组胺、白细胞介素(IL)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率为6%~10%,内异症为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形成结节及包块,可引起盆腔痛或不孕等.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类似,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侵袭、破坏其他器官.目前,内异症病因尚未明确,广为接受的是Sampson[1]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还可能与基因、炎症、局部微环境、免疫、类固醇激素代谢失调及内膜本身的异常密切相关[2].近年来研究证实,组织因子( tissuefactor,TF)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而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中TF也呈异常高表达,TF参与内异症的炎症、血管生成等病理过程,类似其在恶性肿瘤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就TF参与内异症的病理生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遗传和免疫角度探讨了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认为内异症是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与免疫有关的遗传性疾病[1]。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主要引发疼痛?不孕及盆腔包块三大临床问题。腹腔镜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和首选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内异症本身的病变特点,以及在治疗重度内异症或者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方面的困难性和复杂性,腹腔镜在诊治内异症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内异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细胞色素芳香酶P450(aromatase P450,P450arom)是雌激素合成过程中最关键的限速酶.芳香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治疗内异症的新方法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芳香酶抑制剂对绝经后内异症有明显疗效[1],但绝大部分内异症为绝经前的患者,芳香酶抑制剂对绝经前内异症的治疗效果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