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04年,Harvey Cushing开始应用气囊止血带[1],气囊止血带已成为骨科手术的常规使用工具.它减少了术中出血,并提供一个清晰的手术视野.但由于止血带使用不当,造成肢体远端肌肉缺血坏死,导致功能障碍,甚至遗留永久性的损害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发明了均压气囊止血带(中国专利号:ZL200820017269.0),通过试验后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卢敏 《护理学杂志》2004,19(14):71-71
骨科四肢手术中,气囊止血带一次持续使用时间≥1 h,易致组织损伤.鉴此,我科将气囊止血带之固定带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2年余无并发症发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上肢施术气囊止血带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上肢气囊止血带需捆扎于上臂中上段,这一部位的手术无法在止血带下进行。我们根据腋肩部的外形及结构特点,设计的可全上肢施术气囊止血带,可将止血带捆扎于腋肩部,使上臂中上段的手术可在止血带下进行,减少了出血,方便了操作,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截肢、清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矫形等四肢手术时,常须在肢体手术野的近端上止血带或气囊止血带,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保持术野的清晰。但上止血带时不易掌握其松紧程度,而气囊止血带在基层卫生院还未配备,要开展四肢手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现介绍我院使用表式血压计代替气囊止血带用于四肢手术时止血的一些体会。使用方法:使用时,先将表式血压计的膊带对折一次以减少接触肢体表面积,加大局部接触面压力。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获得更为清晰的手术野,使得义肢固定更为简便,气囊止血带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尤其是四肢手术。本研究就气囊止血带的最适充气压力、最佳捆绑部位、使用时间、释放时间点、止血带并发症及其对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康复等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系统地介绍止血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避免止血带并发症,延长其连续使用时间,为无血手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原理,制作新型低压止血带,采用加大止血带气囊宽度的方法,来降低止血带止血压力.在志愿者中用多普勒检测新型止血带止血效果,并在临床中应用,验证实际效果.结果新型止血带能有效地降低止血压力,在目前的止血带中新型低压止血带的止血压力最低.结论新型延时止血带降低了止血压力,延缓了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方法选择152例健康成年志愿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测定腘动脉血流100%阻断时的压力,以测定值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时的压力为依据确定手术时充气压力,以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压力加5~8 k Pa作为个体化的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选择236例骨科择期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15例),观察组止血带压力采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压力加5~8 k Pa,对照组止血带压力采用气囊止血带参考数值(下肢为40~50 k Pa),观察术中创面的止血效果和术后止血带损伤发生情况。结果预实验组152例腘动脉血流100%阻断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为(23.85±3.26)k Pa,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为(22.65±3.18)k Pa。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止血效果均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止血带副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法可用于下肢手术时个体化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骨科四肢手术,以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矫形手术最为常用;如果解剖关系清楚,手术入路准确,对手术野软组织的损伤比较小,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出血量则会较少。四肢手术中,多采用气囊止血带,在使用气囊止血带短暂阻断肢体远端动脉血供时,手术野中出  相似文献   

9.
低压延时止血带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避免止血带并发症,延长其连续使用时间,为无血手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原理,制作新型低压止血带,采用加大止血带气囊宽度的方法,来降低止血带止血压力。在志愿者中用多普勒检测新型止血带止血效果,并在临床中应用,验证实际效果。结果:新型止血带能有效地降低止血压力,在目前的止血带中新型低压止血带的止血压力最低。结论:新型延时止血带降低了止血压力,延缓了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四肢外科手术特别是手外科手术期间,经常使用气囊止血带和加压包扎,有人提出在去除止血带前,肢体作加压包扎可使肢体室内压上升的潜在危险。但实际上临床上由此而引起的室间隔综合征极为少见。为此,用无创伤动物模型对止血带去除后包扎和未包扎肢体的室间隔内压进行了观察分析。12只南非大狒狒分别进行3次单独试验,每次试验至少间隔3个月。全麻下一组11只动物左前肢驱血后上气囊止血带,压力100mmHg高于收缩压,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