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专项整治在电镀行业职业卫生监管中的作用,为其它地区或相似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管提供借鉴。方法制定电镀行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检查表,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情况等方面调查分析深圳某地电镀行业专项整治的效果,并于专项整治结束一年后观察整治的持续效果。结果专项整治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专项整治一年后,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卫生检测率、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均较专项整治时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项整治在电镀行业职业卫生监管中短期内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其持续性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三氯乙烯(TEC)职业危害现状,为预防三氯乙烯职业中毒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全区使用TEC的单位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使用TEC的企业整改前有28家,整理改后有20家;工作场所空气中TEC短时间接触浓度合格率整改前为58.6%,整改后为86.8%(P〈0.01);接触TEC的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率上岗前为57.1%,在岗期为89.1%,离岗前为58.9%,均未检出疑似职业中毒患者;企业负责人培训率为100.0%,工人培训率为97.6%。[结论]盐田区TEC职业危害较轻,对使用TEC的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青岛市黄岛区部分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职业卫生监测资料和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测企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合格率为76.20%;接触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率为49.14%,职业禁忌证的检出率为4.18%。[结论]黄岛区职业病现状不容乐观,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企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和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方法]随机抽取长治市204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委派专业人员通过现场实地考察、访谈、查阅有关资料,填写调查表。[结果]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71.5%,职业病危害告知率为43.6%,岗前体检率为40.3%,上岗前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率为41.6%,设置警示标识率为17.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为44.7%。[结论]长治市职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今后应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职业病防治人力和物力投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为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5年3月大兴区网上申报的213家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3家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和有毒化学物质等30余种;监测点总体检测合格率为70.76%,其中粉尘和噪声合格率仅为42.92%、58.5%,且以家具企业的合格率较低;劳动者健康体检率为53.00%,其中以轻工类行业体检牢最低,为30.25%。[结论]大兴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各项检测以粉尘、噪声合格率较低,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对上述企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马志忠  林松  董涛  冯伟英  汪严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398-2399
目的掌握全省相关职业卫生状况及部分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寻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对策。方法对该省煤矿、制药、农药和涉苯等行业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和2006年立项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情况等进行蒯布,采用现况调查与问卷结合的方法。结果正式用工上岗前的体检率为61.11%,在岗职工体检率为71.25%,离岗人员体检率为16.66%;2006年全省立项786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占33.46%,经预评价审查的占23.95%,竣工验收项目占45.92%;全省共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74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99家、职业病诊断机构27家。结论 上岗前和离岗时的劳动者健康监护体检率大部分较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核、审查、验收“分率均较低,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匀情况,可能影响当地的职业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应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劳动者上岗前、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尽快使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核、审查、验收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立项审批程序,给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金华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更好的开展职业卫生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金华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3714家企业进行调查。干预研究采取对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教,对生产工艺过程和工人防护措施提出改进意见等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变化。[结果]存在粉尘危害因素的企业有1566家,化学危害因素的企业1737家,物理危害因素的企业1047家,分别占总数的42.16%、46.77%和28.19%;开展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有493家,企业监测覆盖率为13.27%,检测率为17.05%,合格率为79.22%;粉尘、化学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检测率分别为45.02%、12.42%和14.28%;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有49398人,受检率为49.58%,其中公有制企业38家,受检率为71.87%,非公有制企业3676家,受检率为47.98%。干预后,各监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均有所提高。[结论]我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体检率、监测率低。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是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抽查上海市杨浦区工业园区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与浓度(强度),及其贯彻国家职业卫生法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辖区内2个工业园区10家入驻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噪声、化学有害物质、高温进行检测。按照上海市卫生监督部门统一印制的《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检查表》依法对抽检的入驻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项目卫生审核、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检测评价,以及近3年来卫生行政处罚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结果]入驻企业的较多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项目卫生审核率为2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90%,定期职业健康体检率为93.8%。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机床喷漆苯超标最为严重,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最高值分别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4.30倍和14.20倍;铸造清砂岗位的矽尘和铸造打磨、振动落砂等岗位的噪声强度,以及热处理电炉操作岗位等的高温均分别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园区入驻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与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建立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制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铸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提出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对上海市7个区县95家铸造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等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高温进行监督检测。[结果]铸造行业从业人员中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比例大,占30.67%;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率较高,为93.21%;作业岗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的检测点合格率为86.37%,噪声的检测点合格率为77.83%,高温的检测点合格率为51.49%;检测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铸造落砂、清理、熔炼、浇铸。[结论]上海市铸造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基本符合监管要求,但尚未能全面达标;铸造行业的职业病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应继续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刘勇  徐昇  田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12):1029-1031
目的了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供需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对德阳市厂矿企业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市职业卫生检测单位覆盖率为3.8%,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率为11.7%,职业健康体检单位覆盖率为6.4%,职业体检率为14.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开展率为2.1%。与之相对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饱和量平均约为50%。结论职业卫生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很大,需要进一步提高全市的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闽西矿区主要污染源及引发的职业病种类,为有效治理作业环境和防治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不同规模、经济类型、行业的企业分布情况,并对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报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闽西矿区158家企业中,规模大、中、小型分别为15、26、117家,其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的企业分别为24、123、11家,分布在24个行业。158家企业中存在生产性粉尘6种、生产性毒物19种、物理因素2种;2013年共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2 897个,合格率81.36%。体检接害工人9 984名,发现职业禁忌证185人,检出率1.85%,疑似职业病387人,检出率3.88%;共诊断尘肺病374例,诊断职业性慢性铅中毒26例。结论闽西矿区的主要污染源是煤尘、矽尘和铅,引发的主要职业病种类是煤工尘肺、矽肺和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应加强小型、私营企业和煤炭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四川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为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全省50%的乡镇(街道)作为调查地区,对辖区内小微型制造企业开展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14 153家小微型制造企业,其中有13 086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在单位负责人培训(χ2 = 1 247.76)、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χ2 = 1 474.94)、劳动者培训(χ2 = 1 500.4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χ2 = 1 255.86)、工作场所定期检测(χ2 = 1 565.59)和接害人员职业健康检查(χ2 = 1 642.83),开展率六项指标方面,小型企业均明显好于微型企业(P值均<0.001)。微型企业接触粉尘(χ2 = 34.75,P<0.001)和噪声(χ2 = 11.12,P = 0.001)岗位的超标率高于小型企业。小型企业接触矽尘(χ2 = 1 839.83)、苯(χ2 = 1 083.59)、噪声(χ2 = 7 388.00)以及总的职业健康检查率(χ2 = 14 063.95)明显高于微型企业(P值均<0.001)。结论 四川省小微型制造业(尤其是微型制造业)的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麻春雷  胡斌  杨海春  黄志刚  梁宏伟 《职业与健康》2013,(23):3195-3196,3199
目的通过对承德市辖不同规模职业病危害企业(以下简称:接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不同规模接害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水平,为新形势下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性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选择2012年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1117家接害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法、现场调查及查询安监部门备案资料等方法,通过4个方面15项指标调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现状。结果①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7个调查项目仅有2项制定率达到70%。大、中、小型企业综合7项指标平均制定率分别是77.55%、83.90%、52.21%,总体平均率为56.03%。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及人员设置方面:3个调查项目仅有1项制定率达到70%。大、中、小型企业综合3项指标平均制定率分别是85.71%、90.48%、65.62%,总体平均率为67.14%。③职业危害预评、控评方面:2项目开展率显著偏低,分别是预评25.78%、控评24.71%。大、中、小型企业综合2项目平均开展率分别是50.00%、51.59%、23.50%,总体平均率25.25%。④其他管理方面:3个调查项目有2个达到70%。大、中、小型企业综合3项平均率分别是57.17%、92.06%、70.17%,总体平均率71.32%。结论承德市辖不同规模接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综合15项内容,无论职业卫生机制和制度建设、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人员配备、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及其他方面等开展率普遍不高,特别是企业对涉及职业病“三级预防”中的重要工作,比如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等重视度低,缺乏机制和制度保障;综合结果显示,中型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相对最好,小型企业最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卫生管理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和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该区已开展日常监测的企业占此次抽查的68.89%,已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企业为60.00%,已进行职业卫生管理的企业为73.33%,已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企业数为100%;抽查监测结果的总合格率为95.49%。结论该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超标率普遍偏低,表明广州市的职业卫生管理监督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部分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合格率仍比较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仍应继续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坪山新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检测资料进行计算机录入、统计及X^2检验。结果2011—2012年已申报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企业有859家,主要集中在小、微型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较高的行业分别是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甲苯等。通过对84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物理因素的超标率为40.00%,化学因素为6.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79,P〈0.01);粉尘超标率为38.10%,与化学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20,P〈0.01)。结论根据该辖区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调查情况,应针对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而噪声与粉尘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反事实分析方法在职业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7类行业42家大中小型企业22 690名在岗期间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作业工人为研究目标人群, 从目标人群中选择14 823名噪声作业工人纳入暴露组, 以42家企业中1 311名上岗前噪声作业工人为反事实背景, 评估职业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人群归因分值。
结果 目标人群的噪声暴露率为65.33%, 暴露相对危险度为2.00, 人群归因分值为39.51%。36岁以上年龄组的人群归因分值高于35岁以下人群, 小型企业的人群归因分值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人群; 各类行业的人群归因分值比较, 金属制品业最高, 电子设备制造业最低。
结论 人群归因分值能够反映职业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人群分布特征, 建议推广和应用反事实分析方法进行职业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归因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企业电焊烟尘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效果,为预防和控制电焊工尘肺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对金山区23家有电焊作业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现状调查,并对其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的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23家企业规模以小型居多,涉及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5个行业,其电焊工以男性居多;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个体采样检测显示,厂合格率为52.17%,个体合格率为67.61%;设置防毒防尘设施的企业仅占13.04%;电焊工职业性健康检查率为66.92%,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28%,未发现疑似职业病。监测现场71名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防护情况:健康检查率为57.75%,电焊工防尘口罩发放率为88.73%,而使用率仅为57.14%,有效防护率为29.58%。2005年以来3家企业有3例电焊工尘肺病新病例报告,且该3家企业2011年电焊烟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TWA)值均超标。结论部分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浓度严重超标,电焊工尘肺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必须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应进一步改善电焊工作业环境,落实电焊工呼吸系统的有效防护和宣传培训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沈建彬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27-1028
目的调查吴江市制鞋行业职业卫生状况,旨在保护从业人员身心健康。方法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62家制鞋企业全部采用职业危害较大的粘胶法工艺,大部分企业职业防护不到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甲苯、二甲苯超标严重,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29.1%。结论制鞋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卫生隐患,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多功能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通过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对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与评价。结果检查表分析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未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甲醇0.1~0.2 mg/m3,乙二醇0.2~0.5 mg/m3,异丙醇0.05 mg/m3,氢氧化钠0.1~0.6 mg/m3,盐酸1.26~3.19 mg/m3,氨0.33 mg/m3,二氧化氮0.04 mg/m3;其他粉尘0.5~3.5 mg/m3,8 h等效噪声64.5~82.1 dB(A),WBGT指数为25.7~29.6℃。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由化学毒物和粉尘引起的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能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